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朝中大臣多次要求曹操称帝,他为何都予以婉拒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9 22:50:05

朝中大臣多次要求曹操称帝,他为何都予以婉拒

曹操为什么不称帝?他自比周文王这件事,暴露了他的野心!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朝中大臣多次要求曹操称帝,曹操都予以婉拒,并把自己和周文王相比,因此屡屡推辞。

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但仍旧做着殷朝的臣下,他儿子才灭了殷做了王,就是周武王。曹操说自己要做周文王,潜意识里已经表明,他这一生做魏王就可以了,让他的儿子去做皇帝。

其实,曹操很早就有这样的想法。早在进兵关陇之前,他曾在邺城的铜雀台召集文武百官,登台摆宴欢庆,席间表明了自己大权独揽的野心。

铜雀台濒临漳河,台高十多丈,左面有玉龙台,右边有金凤台,各高十丈,上有双层桥相通,金碧交辉,雄伟壮观。为什么取名“铜雀台”呢?“铜雀”是一种名贵的酒器。“雀”又写作“爵”,有“爵位”“爵禄”的意思。曹操自从迎帝迁都以来,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势越来越重,但又怕被人说专权,因而便借着“铜爵”的因由,在邺城大兴土木,建造铜雀台,以显示他高贵的爵位,并以此作为自己晚年的最大享乐,表明并无其他奢望。

当天,曹操头戴嵌宝金冠,身穿绿锦袍,玉带珠履,居高而坐。文武百官依次侍坐两侧。曹操先命武官曹休、文聘、曹洪、张郃、夏侯渊、徐晃、许褚等比武取乐,随后又命文臣王朗、钟繇、王粲、陈琳、阮籍等即席赋诗。平日,大家都知道曹操诸子能诗善文,这时,纷纷要求他们一展文才。曹植首先应声而起,于众人面前,挥笔成章,片刻之间,写成一篇《铜雀台赋》: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曹操在一旁听他诵读着,连连点头,众人也无不称赞。接着,文官们都争着赋诗作文,大多称颂曹操的功德巍巍。曹操一一阅毕,笑着说:“诸公称誉过甚,想当初,我刚举孝廉,年纪很轻,又非知名人士,恐怕被世人看作平庸无能,故决心办好地方政教来树立名誉,不想没多久,便招来祸端,只得称病回乡,春夏读书,秋冬狩猎,只想等到太平之日,再干一番事业......”

“丞相雄才大略,怎能长久埋没深山......”左右笑道。

“不想朝廷任命我为典军校尉。不过,当时我只想为国家讨贼立功,死后能在墓碑上写一句‘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也就心满意足了。后来讨董卓、剿黄巾、除袁术、破吕布、取袁绍、击刘表,直至身为丞相,人臣之贵已极,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如国家没有我这个人,真不知会有多少人要称王称帝呢!”

“即使周公也比不上丞相啊!”众人齐声称颂。

“可是,”曹操面色一下凝重起来,语气也更恳切,“总有人说我势力强盛,又生性不信天命,说我有称帝的野心。胡乱推测,使我常常感到不安。我常读史书,见齐桓、晋文、乐毅、蒙恬等人,虽然都兵势强大,可都坚持君臣大义,我总被感动得流泪。我之所以说出这些肺腑之言,是恐怕别人不相信我啊。”

曹操的语气更加恳切而坚决道:“想让我放弃所统领的军队回到武平侯国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我确实怕放弃了兵权,就会被人谋害,既要替子孙打算,也要考虑固定安危。天下还不太平,我不能让位,至于封地,我愿退让。

现在我把阳夏、柘、苦三县两万户的封地交还国家,只享受武平县一万户的租税,以此减少别人对我的诽谤,同时也稍稍减轻我的责任。”

“丞相英明,丞相高虑。”百臣众口称赞。曹操笑了笑,便命呈上美味佳肴,大家开怀畅饮。文武官员轮番敬酒,一时觥筹交错,颂辞不断。曹操兴趣更浓,连饮数杯,命人取来纸笔,当即赋成一首《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成,曹操便命歌伎谱曲入乐,当场唱了一遍,歌声慷慨奔放,感情深沉,表达了曹操感慨人生短促和思贤若渴的心情。这首诗是自《诗经》之后,四言诗中难得的优秀篇章。众人听了无不动容。

“丞相思贤若渴的心情,我们都可理解。不过如今丞相身边,文武齐备,天下贤士,莫不归心,哪里还用得着这番焦虑呢?”众人在一旁劝慰道。

“不,不,天地间,人为贵。自古以来,开国和中兴君主,哪有不是得到有才能的人和他共同治理天下的呢?当初他们得到人才时,难道是偶然碰到的吗?不都是当政的人访求来的。当今天下尚未平定,正是访求人才最迫切的时刻。你们想一想,现在难道没有穿着粗布衣服,怀有真才干像姜子牙那样在渭水边钓鱼的人吗?难道就没有像陈平那样蒙受盗嫂受金的污名,还未受到重用的人吗?”曹操说到这里,越加激动起来,“你们要帮我发现那些地位低下的被埋没的人才,要‘唯才是举’,即使那种被认为不孝但有治国用兵才能的人,都要把他们推荐给我,不能有遗漏!”众人听了连声称是。曹操求才若渴、忧国忧民之心情,由此可见一斑。

曹操为何一直不称帝?他在忌惮什么?其实他才是三国中最聪明的人!

作为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曹操给世人留下的印象是非常狡猾和奸诈,而在真正的历史中,曹操其实是一个能力十分突出,政治才干远超众人的杰出人才。而关于曹操,关于三国,人们也始终觉得为什么最终统一天下的不是魏、蜀、吴,而是司马家族,而且对于曹操来说,在很早之前,他就已经胁迫了天子,将天子赶上皇位,自己继承大统不应该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吗?

其实对于自己登上皇帝之位,曹操非常在意,但是对于自己是否具备皇帝之名并不是他非常关切的动,也因此他愿意携天子而令诸侯,始终不称帝,而真正了解曹操为什么不称帝之后,人们也不得不称赞,他是一个真正的政治人才,思想有独到之处。

时机并不成熟,贸然称帝只会给自己带来祸端

在战争混乱的时代,无论是曹操还是别的诸侯,都或多或少拥有着非常强大的实力,虽然曹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镇压部分人,而且很多人也不敢贸然进攻曹操,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其他诸侯不会团结在一起扳倒曹操。


也因此为什么曹操不敢称帝,而是因为看在其他诸侯的面上,才不敢这么做。对于当时割据一方的人来说,很多人都想篡夺皇位,但是天下人都虎视眈眈,谁敢轻举妄动,谁敢率先尝试,将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当时的称帝时机并不成熟。


天下并未归心,曹操的势力并不足以管理天下

虽然汉王室已经衰败了,很多人也已经产生了谋反之心,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所有人都愿意投降曹操,而且在面对曹操这个奸雄时,很多人也表示出了明确反对的立场,如果曹操将天下从刘改为曹,汉朝的旧臣,必然会强烈的反对。

而对于一个新生政权来说,不单要考虑外部是否动乱,更要考虑内部是否和谐,如果曹操无法将内部治理的井井有条,那么还不如暂时不用皇帝的称号。

完全没有称帝的必要,因为汉朝王室已经成为了傀儡

当曹操摆相之时,汉朝王室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为了幌子,曹操想问国家做出怎样的决策,国家就会做出怎样的决策,即使一些人明面上想反对他也不敢表明自己的立场,因为曹操还只是丞相,并未称帝。

如果曹操真正的成为了皇帝,那么别的人就可以借着打击叛贼的名号解决曹操,因此对于曹操来说,只要他还只是丞相,那么他做出了一些决策,仍然会得到一部分人的响应,毕竟在这些官员的内心深处,他们还是需要这些官位的。

从总体上来看,曹操之所以不敢直接称帝,不仅仅是因为外部强敌环绕,也因为内部充满着非常多的矛盾,稍有不慎就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因此权衡利弊之后,大权在手的他,完全不用在乎皇帝的称号是否在自己的头衔上,而且,曹操的一系列举动也称得上明智之举。

荀彧全心全力的帮助曹操,但为什么最后却要反对他称王称帝?

三国里荀彧是一个非常复杂人物,大家觉得他全心全力的帮助曹操,但为什么最后却要反对曹操称王称帝呢?这点需要从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下:

一、荀彧匡扶汉室的思想没有改变:

东汉末年之后,诸侯开始逐渐的强大起来,东汉开始进入一个混乱的局面!汉献帝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最终被曹操控制起来,成为了一个人质一样的皇帝!荀彧对于汉献帝十分的尊重,这点从史书【三国志】里面能够看出来。荀彧之所以帮助曹操,其实就是希望曹操能够扶持汉室重新回归正途,他一直认为自己有能力改变曹操的想法,他想要帮助汉室的决心没有改变,只不过三国演义里面没有说明而已!

二、曹操多次表示自己忠于汉室:

荀彧虽然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但是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三国演义里面多次给我们做出这个评价!甚至曹操也知道荀彧是一个忠义的人物。曹操在建立政权的时候,一直宣扬自己忠于汉朝皇室,直到曹操死去的时候,也没有实质性的做皇帝!荀彧也是被曹操的行为迷惑,刚开始才会一直全心全意的帮助曹操!

三、荀彧是一个传统的儒家人物:

荀彧是一个非常忠于汉室的人,这是因为他是一个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因此在曹操需要的时候,他会竭尽全力帮助,但是前提是光复汉室江山,可是曹操后来想要篡位的时候,荀彧当然会全力反对,因为这是他的原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18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