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武则天称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公元705年(即神龙元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
武则天建立的周朝前后总共存续了15年之久,考虑到她在称帝之时已经是67岁的高龄,足以说明其改朝换代的过程肯定是异常顺利、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制和反对,原因何在呢?
改朝换代,无论是在和平时期还是战争年代,都是一件举世瞩目的大事件,但凡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都不得不做出相应的反应,那么我们就从武则天称帝之时大唐帝国内部的这些集团的角度出发,看看他们是如何应对的。
第一, 李唐皇族。
武则天早在被唐高宗李治正式立为皇后之时起,便已经在深度参与大唐的国
是,更是在公元674年被尊称为“天后”,与李治的“天皇”并立,史称“二圣临朝”。由于李治一直重病缠身,基本上都是武则天在行驶皇权,深谋远虑的她自然而然、竭尽所能的利用一切手段,对李唐皇族的诸王们进行了毫不留情的屠戮和贬谪,甚至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轻易放过。
如此一来,等到武则天改朝换代之时,宗室王爷们手中既无可供立足的尺寸之地,也没有足以反制的军队,以至于企图发起挑战的李贞和李冲父子,仅仅依靠散家财来募兵,结果召集起来的几千名散兵游勇在得到朝廷发兵平叛的消息之后随即溃散,李贞父子兵败自杀,没有对武则天构成任何实质性的威胁。
武则天随即用更加酷烈无情的手段对付李唐皇族,无论有罪无罪的都遭到蓄意的杀戮,侥幸生存下来的,只有流放到大唐帝国偏远之处的儿童和她自己的直系后代。
第二, 朝廷内部的文武官员。
精于权谋的武则天采取了两个关键性的措施来实现她对整个朝廷的严密而
有效的控制:扩大手中的帝权,削弱宰相们的相权;扩大科举的规模,用新晋士族来压制旧的门阀贵族。
唐朝的宰相职位可以授予三省六部之内的高级官员,总数最高可以达到15人之多,其职责是辅弼天子处理国政,指导下级官员和直接掌管政务,从而使宰相集团成为了政府内部文武官员的首脑,不可避免的与皇权发生冲突。对此,经历过立后风波的武则天体会比其他人更加的深刻,于是乎她通过频繁的任免宰相来缩短其任期,再不断的将宰相外派地方和安排很多的兼职等措施,让宰相集团内部完全无法形成统一的集团意识,将其最大限度的削弱。
武则天扩大科举制度的范围,首创了殿试,加强了皇权本身对新晋士族的影响,再通过在试题中反复强调对人君的忠诚:“夫人臣之于君也,犹四支之载元首,耳目之为心使也。”从而成功的获得了中下层官员的忠诚和支持,牵制和制衡了上层的宰相集团。
第三, 地方官吏和底层民众。
武则天虽然改朝换代,但是对帝国的统治基本上完全沿袭了唐朝的各项政策
和制度,权力斗争基本上局限在京城之内,对地方官吏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以至于将她的“周”朝当作唐朝的自然延续,心安理得顺理成章的接纳了。
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众来说,武则天算不上一位特别苛刻的皇帝,甚至可以算得上“仁君”:1,早在被尊称“天后”之时,就在建言十二事中建议“劝农桑,薄赋役”,扶持鼓励农业生产。2,临朝称制后,为了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又延揽农学家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作为州县官劝农的参考。3,抑制商人阶层的奢靡生活,限制土地兼,对于逃亡的农民,采取比较宽容的政策。4,经常性的颁发慷慨的大赦令,给予全国的穷人、孝子孝女和战争中丧子的人家以爵位和实物赏赐。
从上面罗列的事实中不难看出,整个大唐帝国内部的各利益集团既没有达成普遍的反武共识,又没有相应的动力及挑战她的实力,自然无法阻碍武则天来改朝换代。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即武则天始终没有越过底线——将自己家族的武姓后代确立为继承人,而是始终保持李唐的后裔为皇嗣。
武则天大权独揽之后,太子的位置始终都是在她的几个亲生儿子之间转移,而最终通过“神龙革命”登基的唐中宗,就是她的第三个儿子。
公元691年,武则天的娘家侄子武承嗣唆使洛阳人王庆之等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太子。其请求变易太子的理由是:“神不欲歆类,氏不祀非族,”既然武氏为皇帝,就不应该以李氏子孙为皇嗣。
面对这种赤裸裸的试探,武则天表现的异常惊讶,毫不犹豫的将侄子的请求拿到朝廷内部进行公开讨论,结果自然是遭到宰相为首的文武官员的激烈反对——他们能接受武则天的统治,是因为她是高宗的皇后,太子的母亲,天下仍然是李唐的。
显而易见,武则天知道她的权力基础和朝廷官员的底限在哪里,武氏家族是绝对不可能继承皇位的。
同样的道理,当武则天晚年无原则的宠信自己的面首“二张”,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肆意打击朝廷重臣,越过了官员们的底线之后,宰相和太子迅速采取行动,发动政变,终结了她的统治。
说到底武则天是在李唐的基础上称的帝,虽然改了国号,但是李唐并没有失去了人心,而且李唐后人手里的权利也没有失去,各藩王手里还有很大的兵权,朝廷里的臣子也对李唐有着感情。
从高宗后期到武周时期,她完全控制了世界,在李治的支持下,从后宫的一个女人一点点掌握局势。虽然唐代的气氛更加开放,但李治克服了一切困难,希望她能帮助他继续实现李世民的希望。他还让武后意识到从制度和人员两方面进行决策的可行性。这是高宗时期宫廷和后宫之间的背景因素。
我们要知道:虽然她成了皇帝,但根据古代的观念,在嫁入李家后不能被视为武家的一员,而只能被视为李家的儿媳妇。而李唐,让李家媳妇当皇帝,也不会落到外面的手里。
而既然李唐江山一直都在李家人手里,那么,不管是什么时代,都不能视为唐朝灭亡,所以,武则天是可以算作唐朝女皇。这也是朝臣能够接受的底线。
至于武周这个名字的变化,就像在辽史上一样,辽的名字一会儿叫契丹,一会儿叫大辽。皇帝总是耶律家族的一员。皇帝的名字变了,但政权保持不变。不能说契丹改名为大辽,这意味着契丹的死亡,是吗?当然不是了。
武周终于又回到了李唐政权。大部分发起人都是才华横溢、正直的大臣,基本上都是武则天亲自认可的。所以最后政权的回归可是说是实至名归,没有什么波折。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从自己儿子的手中抢过了皇位,改唐朝江山为大周江山,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么,为什么在她晚年,依然立了自己的儿子大唐血脉李显为太子,而没有将皇位传给自己武家的几个侄子呢?在我看来,无非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夺来的江山不长久,人心思唐
武则天上位的前提是具有极大的偶然性的,中国古代不像欧洲,女人可以继承皇位,恰恰相反,女人在中国封建社会处于从属地位,别说当皇帝,就是做了皇后都不得干政,唐代如太宗长孙皇后,被誉为贤良淑德的典范,也只是在太宗犯错时予以好言规劝。
而武则天本是太宗的才人,在太宗病榻前与高宗勾搭上,后来太宗病逝,被送去感业寺做了尼姑,后来高宗到感业寺上香再次相遇旧情复燃,恰好又遇到高宗王皇后与萧淑妃争宠,为了打击萧淑妃将武媚娘接入后宫,用以对付其政敌。
而武则天入宫后充分展现了其政治斗争才能,不仅帮王皇后斗倒萧淑妃,最后连王皇后也一块收拾了,自己当上了皇后。
而高宗体弱多病,登基时又受长孙无忌等一帮老臣掣肘,恰好武则天有极强的政治斗争能力,于是二人联手干掉了老臣。而高宗因为身体原因便一直由武则天协助处理政务直到去世。
后来武则天利用血腥手段清除异己,废黜自己的儿子,屠杀李唐宗室登上了皇帝宝座。虽然,武则天执政几十年,大唐帝国依然维持了强盛的局面,但是毕竟江山是从李唐手中夺过来的,经过李家三代的经营才有了武则天当政时期的辉煌,虽然国号由唐改为了周,但人们心中始终认为这一切是来源于李唐天下,武则天不过是李家的儿媳妇而已,迟早得把江山还给李家。
所以,无论是民间还是朝廷大臣,都强烈希望武则天在过完皇帝瘾之后便把江山还给李家,恢复唐朝天下,这便是民心所向,作为优秀的政治家,武则天当然不会看不出这一点,也为了保有自己的名声,最终传位于李显,恢复唐朝国号。
二、武氏子孙没有合适人选
武氏子孙在武则天登上帝位后,大多鸡犬升天,做到了高官位置。而武家的祖先并不是什么豪门大户,武则天的父亲原本就是一个木材商人,因攀附李渊反隋起义而发迹。而在唐朝极其看重门第世家的风气下,毫无根基的武家子弟即使得了天下,估计也会很快败亡,武则天是个聪明人,没有十足的把握,她也不会冒险将自己的族人送入万劫不复之地。
所以,虽然后来武承嗣三番五次想废黜太子,自己做储君,都被武则天一笑拒之,反而在武则天晚年,极力促成李家与武家化解矛盾争斗,通过联姻的形式试图使两家融合。不过,权力的诱惑实在太大,当武则天死后,李家与武家的矛盾不可避免地爆发,权力斗争是一波接一波,身为驸马的武三思也被中宗李显的太子发动叛乱砍死在家中。
三、狄仁杰点醒武皇
在武则天一朝,最为重要的宰相当属狄仁杰。狄仁杰不仅凭自己的能力与忠心做到了宰相的位置,更赢得了武则天的尊重,被尊称为?阁老?。而在武则天几十年关于传位于谁的思想斗争中,是狄仁杰及一帮唐朝旧臣长期不懈的努力,最后由狄仁杰点醒了武则天。
他对武则天说:?陛下如果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侄子,他们或许会将武家天下传承下去,但那时候就没有陛下您什么事了,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会不孝顺自己的父母,反而去孝顺自己的姑妈。?
武则天悬于心头几十年的疙瘩终于在这一刻解开,是啊,自己作为高宗皇后,太子之母,百年后想有人祭奠还得靠自己的儿孙。于是接回庐陵王李显立为太子,准备开始还政于李唐。而狄仁杰死前向武则天大力举荐的老臣张柬之,在后来终于发动了神龙政变,将中宗李显扶上了皇位,而武则天则去帝号,回归高宗皇后身份,死后与高宗同葬乾陵。
所以说,武则天还政于李唐,既是民心所向,也是其个人出于现实利益最终选择的结果,而这一做法不仅保留了其几十年的政治遗产,也维护了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的一世英名。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君临天下的女皇帝是武则天。她开创了中国女皇帝的历史,同时她也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问题,由谁来继承自己的王位。
饰演武则天
但是武则天就需要面对这么一个问题了,她从李唐手中夺到手的这个江山,之后改国号为周,那么按道理来说国家应该由武家执掌。但是武则天自己生的皇子都是姓李,让武家家族继承吧,又都不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着实也太过意不去。
所以这事成为了武则天心中的一块心病,她一时半会也没有招,就只有先晾着不立太子,能拖一年是一年。但另一方面的话,武则天当时年龄也越来越大,说不定哪天就归西了,那样就会给国家造成大乱,所以立储这事实在是不能再拖了,加上李唐原来遗留下来的那些大臣们整天催着武则天立太子之事,武则天终于把这事提上了议程。那么当时的李家后代都有哪几位有资格继承王位呢?总的算来在理论上也就那么4位有可能继承她的王位。其中两位是武则天的亲儿子李显和李旦。其实这两儿子都当过皇帝,但是没有多久又被武则天给废了,此外还有武则天侄子武三思,最后一位便是太平公主。
此时的李唐宗室和原先的唐朝大臣们当然是支持武则天还政于李唐后世子孙,一边劝武则天一边施加压力。武则天的侄子呢也是不甘心就这么把江山还给李唐子孙,积极的哄着已经年老的女皇将江山传于他。不过这武则天老是老了点,不过还不至于糊涂,她呢思来想去,想去思来,最后想到了一个关键问题,而也就是这个问题最终决定了由谁来继承她统治已久的江山问题。
那么这个重大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呢?那就是死后祭祀烧纸的问题。古人都有迷信思想,相信人死后为鬼也是要吃东西的,而吃的东西必须是自己后代供奉的祭品,否则的话是吃不到的。这武则天想了想自己也就是武三思的姑妈,并不是特别至亲的那种,等自己死了后都不一定会被供奉在宗庙,那就更享受不到祭品了。
这武则天为了自己死后有东西吃,于是决定立自己的亲儿子李显为皇太子,将来等自己归西了就接自己的皇位。同时武则天也为了保证自己武家的安全,已是安排李唐子孙和武家通婚。武则天的做法看起来两边都安慰到了,起到了两全其美的效果。本质上是两边都不讨好,而且这李唐子孙与武氏族人矛盾层层。最后,李唐子孙与武氏家族之间的矛盾终于在武则天在位的最后一年,神龙元年集中爆发,李唐宗室及大臣在这一年里连续发动了三次针对武氏的政变,诛杀武氏族人及其党羽,才最终解决这个问题。
想不到一代女皇,因为怕死后没有东西吃才把江山还给李唐子孙,这想想也是一种令人啼笑皆非。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18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