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故宫内廷匾额上为何会插着一只箭呢

众妙之门 2023-06-19 22:00:48

故宫内廷匾额上为何会插着一只箭呢

北京的故宫博物馆就是以前的紫禁城,是明清两朝24位皇帝的皇宫,198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也是世界5大博物馆之一。不少人在进入内廷第一道禁门「隆宗门」时,都会发现匾额上面竟然插了1只箭,究竟这只箭是谁射的?在上面放多久?又为什么没人将它取下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最着名的莫过于三大殿,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又被称为「金銮殿」,是古代新皇帝登基、颁布重要诏书或派大将出征、册封皇后等等重要仪式举行的地方。但在如此神圣的太和殿旁边,有一道宫门「隆宗门」,上面的匾额上竟然插了1只箭!据说,在清朝嘉庆年间爆发了白莲教起义,白莲教的分支京天理教不仅在京城内有眾多信徒,还将势力发展到各个官府中,甚至还连皇宫内都有,在嘉庆18年时,靠着太监的帮忙下,一举攻进皇宫内院。

此时嘉庆皇帝在承德北部的木兰围场进行狩猎,宫内只剩下皇子和皇妃,全部人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乱成一团。有部分冷静的人开始组织宫内的太监宫女们保卫皇宫,侍卫们也反应机警,加派人手进行镇压,再加上宫外的王公大臣及时赶到救援,其中也包括后来的道光皇帝,才结束这次的暴动。但双方在激战的过程中也意外将一只箭射在隆宗门的匾额上。嘉庆帝返回宫中后,发现了匾额上的箭,便下令不许拔出,要让它留在上面,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和后世的皇帝这次的教训。这次起义,也被嘉庆帝称为「汉、唐、宋、明未有之事」,还自行下诏书反省过失。所以也代表,在隆宗门上这只箭,竟然在上面整整放了200多年呢!

故宫牌匾上插有1支箭,无人敢拔,它到底是谁留下的?

故宫牌匾上插有1支箭,这是紫禁城上作乱时留下的一支箭。当时正是嘉庆皇帝在位, 皇帝出去狩猎。皇帝龙体安全很重要,狩猎期间怕遭到埋伏偷袭,所以大臣们带走了很多的守卫。故事的主角出现了,白莲教一直与朝廷作对,并且也关注到皇帝打猎这件事情。

于是白莲教的一个潜伏的分支头目看准了这次机会,准备策划一场混乱。他蛊惑到很多人参与这次行动,还对太监守卫进行了收买,里应外合计划十分完美,没想到走漏了消息。当他带领200多人攻向紫禁城时,早已被赶到的救兵团团围住,无路可逃。

在最后执意进攻下,射出一支箭,直插到隆宗门的牌匾上,众人诧异。嘉庆帝知道以后十分生气,200多人就攻上了紫禁城,他命令不要取下那只箭,是为了提醒自己和后人要有危机意识。当时清政府已十分腐败,政治渐渐没落,防卫不当是表面上的原因,真正让白莲教有机可乘的是因为政府的腐败无能。

最后这只箭也是嘉庆帝的一个耻辱,为了提醒自己和警醒后人,到现在也没人拔下这只箭。也成为了一个经典的典故来教育后人,提醒人们要有危险的防范意识,不然很容易让你的敌人趁虚而入,对你造成很大的伤害。这支箭插在牌匾上,更插在所有人心上,时时刻刻提醒的人们不得松懈,同时也暗喻着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故宫牌匾上插着一支箭,200多年无人敢拔,这到底是谁留下来的?

故宫牌匾上插着一支箭,200多年无人敢拔,这到底是谁留下来的?

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是明清两朝时期皇权的象征,红墙黄瓦成为故宫的代名词,每次提起红墙黄瓦,大家都能想起故宫这个雄伟的建筑,不光是迄今为止保护最完整的皇家建筑群,许多国外游客来到这里都被他的气势震撼。

目前大家游览故宫,不知道去过故宫的好朋友是否有注意隆宗门的牌匾上插着一支箭。这般关键的皇宫禁域,这支箭究竟是从哪里而来的呢?呢?各代清代皇帝为什么会忍受那么一支箭存有呢?

紫禁城内规定等级森严,没人敢在宫腔内打架斗殴开战,可是清朝的嘉庆年里,这儿却暴发了一场战事,农户农民起义结集以后立即进攻紫禁城,由于有宦官做为内要,一直从东、西华门打到了隆宗

嘉庆皇上期待根据刺箭,来警示自身维持忧患意识,一直到现在,这支箭还插在隆宗门上,故宫是中国人的资本,也是当今世界的资本,为了更好地让故宫获得更快的储存,去故宫参观考察时,应当留意爱惜珍贵文物,通过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更替,这一箭头符号与隆宗门横匾融为一体,变成历史时间的印证。

居然强攻不好,那么就智取。她们悄悄的在民俗笼络阵营,大肆宣扬“反清复明”的观念,许多老百姓被忽悠,因而添加了她们团队。

在这种人的发展下,乃至连皇宫内部都被她们渗入了,许多太监宫女都变成她们的走内线,伴随着这一团队的发展壮大,最后她们发展趋势成为一个机构——白莲教。

白莲教是一个大的机构,而因为白莲教覆盖全国全国各地,因此逐渐发展趋势成诸多支系,在其中,隆宗门上的那支箭便是跟白莲教的支系——天理教相关。

更为令人震撼的是,那时候天理教仅用了小小200人就攻入了重兵把守的皇宫,她们是怎么保证的呢?清朝时期的皇宫一直广为流传着一个传统式,那便是围猎。皇室的围猎并不是琐事,每一年的围猎都需要派出很多的军力、人力资源,起先从世界各地找来宝贵的兽类放入围猎场,而后直到皇室逐渐捕猎的情况下,还需要派出雄师维护。

嘉庆年里,嘉庆帝像以往那般带上将兵去承德市捕猎,此次捕猎派出了一大半部份的雄师,换句话说,早已宽阔的紫禁城只剩余不可多得的战士驻守了。

此刻天理教的头领称为林清,是北京本地人,他为了更好地杰出的“反清复明”主题活动,早早已提前准备许久。林清是个十分有可耐的人,他起先在北京本地扇动老百姓,而后慢慢向朝中渗入,不但是一些朝中的高官,就连皇宫中的宦官都被他拉拢了。

这一天林清接到宫中太监发过来的信息,皇上将要要离去紫禁城去围猎,林清暗道总算迈入了机遇。

林清让自身的信徒腰部与前额都缠满白毛巾,上边写着“同舟合我,相伴永远”的字眼,直到嘉庆帝考虑之后,林清就逐渐行动了。

她们最先收买了大清门的守护,守卫给他打开门之后,林清带头冲进来,但是跑不了两步路,她们就被其他护卫发觉了。

大清门的守护立即闭店,因此造成进到皇宫的只是只要200余名。

故宫匾额上有一支箭,几百年来为何无人敢拔出来呢?

因为这支箭是天理教起义攻入紫禁城时留下来的,嘉庆帝为了警醒守卫皇宫的士兵,就下令不准拔掉故宫匾额上的那支箭,所以几百年来无人敢拔。

不知道大家在游览故宫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在紫禁城隆宗门的那块牌匾上,一直插着一支箭,看样子几百年都没有人动过一下,应该也算是一件文物了吧。那堂堂的皇宫大内,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件凶器,插在人人抬头可见的大门牌匾之上呢,又是什么原因,让人们几百年来都不敢把它拔下来?要想知道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还要从嘉庆时期的白莲教说起。

那时候的白莲教发展非常快,其中有一支分支叫作天理教的,势力很强,首领叫林清。有一天他得到消息,知道嘉庆帝把皇城中的大部分侍卫都带去打猎了,所以他就谋划直捣黄龙夺取皇城。到了那天他带着200多人很快就打到了紫禁城,但进入没多久就遭到了皇宫侍卫的有力抵抗,侍卫把城门关了起来,这时候进入城中的只有几十个起义军,外面还有100多个人进不来。

于是关在城门里面的几十个人,就在城内的隆宗门前和侍卫们你死我活的大战起来,其中起义军射出的一支箭正好插在了隆宗门的牌匾上。不久清廷官员就调来了火器营等部队进行支援,林清带领的起义军最终寡不敌众全军覆没。嘉庆帝回宫后知道了,感叹这是汉唐宋明4个朝代以来都没有过的事情,所以他为了提醒自己,也为了警醒守卫皇宫的侍卫们,就下令不准把牌匾上的这支箭取下来。他希望官员和侍卫们在路过隆宗门的时候,都能够看一看这支箭,提醒自己不要放松职责,几百年过去了,这支箭历经风雨如今仍然还在这块牌匾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17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