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人喝的酒有多少度为何他们喝几大坛都不会醉

以史为鉴 2023-06-19 21:53:43

古人喝的酒有多少度为何他们喝几大坛都不会醉

在科技条件有限的古代,至少从商周到唐宋年间,中国古人喝的酒,主要都是发酵酒。而在发酵酿酒的过程里,一旦酒精度数超过十度,就会停止发酵。所以十度的酒,放在古人酒桌上,那就是绝对的高度酒。

而且就算是这“十度酒”,放在古代也是相当难得。哪怕是发酵酿酒技术,在古代也是经历了代代演进的过程。就以两汉时代来说,以《汉书》的总结,东汉的酒度数,就要比西汉高得多。以《汉书》记载,西汉时“粗米二斛曲一斛”,就能得“成酒六斛六斗”。但东汉时却是“稻米一斗得酒一斗为上尊”。酿酒的“出酒量”变低了,度数也就变高了。所以东汉《论衡》里才会说“美酒为毒”。好酒的价格也升到了“斗酒至千钱”。

所以,西汉那几位“豪饮”的名士,哪怕放在东汉,这酒量都很水。

而且就算是东汉,其酒的度数与质量,比起后面几个朝代的发酵酒来,差距也是明显。首先是“酒曲”不一样。东汉时的酒曲是“块曲”,还多是手工捏制,北魏时才出现了造酒曲的模具。唐宋时应用了人工接种技术,酒曲产量大大提高。明清时有了分段加水法,并用明矾水来维持酸度。唐宋时名贵的红曲,才得以大量普及,用于酿造黄酒等酒类。但即使这样,这类发酵酒的度数,也最多十五度左右。

另外还有酿酒过程中的温度调节,投料技术的把握,每一步的学问,都是经过了千百年的演进。所以一直到唐代时,普通的米酒一般都是绿色,就如白居易诗中所说“绿蚁新醅酒”。北宋的范仲淹更是会迎着瑟瑟西风,咏叹“浊酒一杯家万里”。宋代的酒,已经可以分为黄酒、果酒、配制酒、白酒等类别。但大多数类型的酒,还都是“浊酒”。即使“白酒”,也并非是现代意义的蒸馏酒,度数十分有限。

但也就是在发酵酒不断演进的过程里,明朝人口中的“烧酒”,即通过蒸馏技术酿造的白酒,也开始异军突起,终于后来居上,成了古代中国人餐桌上的大爱。

中国本土的白酒起于何时?这个至今有争议,但没争议的是,蒸馏酒的普及,确实要从元代开始。特别是元明清年间,用于蒸馏白酒的“大曲”也开始普遍应用。“大曲”中豆类的用量近三成,培养大曲的“曲室”温度也在55度以上。如此方式培养出的“大曲”,通过“蒸令器上,用器承滴露”的蒸馏技术,就能得到更香度数更高的白酒。这样的酒,才是对饮酒者酒量的考验。

而且,由于蒸馏酒度数更高,制作流程更简易,产量更大。因此自元代起,就迅速在大江南北风靡。元杂剧里就出现了“则记烧酒与黄酒”的唱词。而与之前的发酵酒比起来,蒸馏酒更重要的意义,就是“饮酒”风气的更加普及。原本只属贵族享用的“高度酒”(相对而言)成本大大降低,更火热的普及民间。

比如在明朝年间,酿酒就蔚然成风。明朝皇宫里就有“金茎露”“太禧白”“长春白”等名品。民间名酒更层出不穷,稍微有头有脸的士大夫,都喜欢“开局造酒”。毕竟比起之前复杂的发酵酒工艺来,“烧酒”显然更操作简单。所以万历年间,仅南京一地的士大夫们,就有33种自制美酒。市面上的美酒更是琳琅满目,每个地方都出现了代表性的名酒,比如沧州“沧酒”,济南“秋露白”酒,广东“荔枝酒”,徽州“白酒”,各个名噪一时。

明朝人的日常饮酒消费,也是越发惊人。特别是奢靡之风大起的中后期,哪怕“中人之家”的宴席上,也必须有酒。造酒的消耗也惊人,特别是“烧酒”普及后,对粮食的需求也大大增加。明朝嘉靖年间,仅淮安府一地,每年造酒曲的原料,就要消耗一百万石小麦,这些酒曲倘若再用来酿酒,那更要再用掉一千万石米。要知道,明初朱元璋收复辽东之战,也不过动用了一百二十万石军粮。造这些酒,足够朱元璋打十场仗。

而这,还仅仅是一个淮安府。明朝中后期,每年仅“烧酒”,就要“烧”掉多少粮食?必然是个天文数字。

发展到清朝,“烧酒”的规模也更庞大。仅仅在北方各省,“烧锅造酒”就成了常态。比如在山东济南,“境内烧锅百余家”。雍正年间的陕西各县,“烧锅各以千计”。粮食的消耗量更是惊人。以清朝人方苞的估算说“一日之饮,必耗二日所食之谷”。比如在康乾盛世时代的山东滕县,全县老百姓的口粮,不够“烧酒”消耗粮食的一半。直隶的酒坊,一个月就要消耗六十万石高粱。天下承平的年月里,多少粮食就这样“喝”掉。

可以说,也正是随着明清年间,粮食产量的提高。中国人喝酒的“度数”,乃至“造酒”的规模,才可以到达这个程度。但火热喝酒的背后,也藏着粮食危机的警钟。

最典型的,就是晚清的“丁戊奇荒”,这场席卷中国北方的灾荒,造成了中国至少一千万人死亡。而“造酒业”却也成了重要“凶手”。在当时饥荒最严重时,大量的粮食都被“酒坊”收走。仅直隶一地就每年消耗数百万石粮食。而朝中的官员们,因为造酒所牵扯的“饭银”,竟迟迟不肯禁酒,以至于灾情愈演愈烈……酒再好,倘若消费太过度,换来的往往是灾难。

历代的科技文明进步,乃至兴衰成败的反思,有时候,其实都在酒里。

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为何古人动不动喝好几坛都不会醉呢?

中国的酒文化由来已久,而且我们在看小说或者是古装剧时,经常会发现古人动辄就喝上好几坛子的酒,而且喝完之后还很清醒,就连诗人在喝了很多酒以后也能作诗。那么古代的酒究竟是多少度,为什么古人喝酒都不会醉的呢?

1、 古代的酒和现代酒无法相比

古时候的酒一般只有十几度,而且大部分米酒都不到十度,这样的酒即便喝下去很多也不会醉。所以古代的酒相当于现代人所喝的啤酒,有的人喝了好几瓶啤酒也不会醉,就是这个道理,古人在喝了那么多酒以后照样可以抡拳头打仗也能写诗,丝毫不耽搁。到了宋代以后酒的度数才开始提高了,但是宋朝以后的酒度数也没有现代人所喝的白酒度数高,如果古人喝了现代人所喝的白酒,多半都会感觉难喝,因为度数太高,就不是品酒了,喝完不要说打仗和写诗了,不晕过去就已经不错了。

2、 元朝以前的酒文化和现代不同

提到酒文化,就要从品酒说起,品酒和喝酒不同,现代人喝酒多半是为了休闲,是为了买醉,可是古人喝酒其实是一种风雅和情趣。尤其是在元朝以前,文人墨客在写诗之前都会小酌几杯,这样不仅不会醉倒,反而可以让自己文思泉涌。但是在元朝以后酒文化就开始发生了变化,这个时候只能叫做喝酒,而不能称之为酒文化。元朝时期的酒有什么不同呢?

这主要和地域有关系,元朝起源于游牧民族,他们的生活比较艰苦,而且进入冬季以后非常寒冷,这个时候喝上一杯烈酒可以让身体暖和起来,所以元朝的统治者所喝的酒和中原人喝的酒是截然不同的。元朝统治了中原以后,酒文化也出现了变化,但是对于中原人来说,根本就喝不惯这种烈性酒,但是碍于元朝的统治者身份,这种烈性酒也就延续下来了。

3、 元朝以后酒文化虽然复苏但是不复以往

在元朝灭亡以后,中原文化再次复苏,酒文化自然也回归了。可是对于底层百姓来说,似乎已经习惯了烈性酒,这种酒和现代人所喝的度数高的白酒差不多,因为底层百姓的生活很贫苦,在寒冷的时候喝这种酒更加过瘾,后来也就延续下来了。所以我国古人所喝的酒度数一点都不高,和现代人所习惯喝的酒根本无法相比。

古代的酒究竟多少度?为何古人连喝好几坛都不会醉?

古代的酒度数一般都在十度以下,正是因为度数不高,所以那些英雄才能?千杯不醉?。我们都知道,中国古典文学当中的好汉形象,往往都是出身于草莽,义薄云天,能够?千杯不醉?的豪杰。比如说《天龙八部》中的萧峰,据说他每喝一碗酒,拳脚上的劲力就多出一分,在聚贤庄上,他痛饮三十斤美酒,打出了一场惊世骇俗的?聚贤庄之战?。再比如说,《水浒传》中的武松,他痛饮十八碗美酒,活生生打死了一头猛虎。

这些英雄的形象,往往都让我们心向往之。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一个事实是:他们?千杯不醉?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能喝,而是当时的酒度数不高。实际上,古代的酿酒技术比较落后,在曲酿发酵的技术诞生之前,酒类一直以米酒,果酒为主,度数不会超过十度。直到南宋初期,蒸馏技术从北方传到了中原,人们才喜好饮用经过多次蒸馏之后产生的度数比较高的酒。但即便是蒸馏酒,一般也都在十五度到十八度左右。

以武松为例,他所处的北宋年代,市面上的酒,一般都是以十度的米酒为主,因此,他才能在?三碗不过岗?的景阳冈,痛饮了十八碗美酒,打死了老虎。试想一下,假如他喝的是现代工艺酿造出来的高浓度酒,比如说五十八度的茅台。那恐怕他不酒精中毒,也要?一醉不起?了。更别说打死什么老虎了。

换算下来,他喝的酒,也只能相当于如今的两提啤酒。这样的酒量,的确属于中上,但还谈不上?海量?。当然,《天龙八部》中的萧峰, 他可是喝了二三十斤的烈酒,大概在十八度左右。放到现代,也是一顶一的?酒道高手?了。

古代的酒究竟有多少度?为什么古人喝好几坛都不会醉呢?

从古至今,人们的酒桌文化一直存在并进化着,同时酒也在进化着。不过可能我们会疑惑,古人的酒量到底有多大,为什么没有见他们喝醉过呢?难不成是我们的酒量退化了?看电视剧之类的发现古人都是千杯不醉,万杯不倒,为什么现在喝上斤半就撑不住了呢?李白更是放出豪言壮语,会须一饮三百杯!

那么是什么原因令古人这么豪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有以下几条。

第一条就是酿酒技术及其落后,古时候的酿酒技术肯定不和咱们现在的一样,之前的酿酒技术及其的简陋,原始时代的时候直接就是直接储存然后发霉就成了最基本的酒,那是我们酿酒的原型!到了汉代的时候人们开始用粮食进行酿酒,要知道粮食在当时是很珍贵的,所以酿酒技术不会有太大的提高,那时候最多只有8度;到了北宋酿酒技术进行了改善,到达了15度左右,但是跟我们现在的白酒依旧有一定的差距,要知道现在的度数都是40度打底!

第二条就是酒的度数不高,前面只是简单的说了下酿酒的技术,现在再来详细的说一下度数,在古代的时候酒的度数普遍在10度左右,不会再比10度高了,及时我们说的宋代的时候,那时候也是金字塔顶尖的人才有资格喝那种度数较高的酒,普通人一辈子可能根本就没有听说过!那时候的酒更偏向于甜美,并不是现在的辛辣!所以说,我送当时即使喝了18碗酒,也就是几瓶啤酒的量,让咱们现在的人喝几瓶啤酒,你觉得能有什么事情呢?肯定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啊!

所以说,在古代喝酒并不是考察你有酒量多大,而是考察您的肚量有多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17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