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庞勋之乱。
导语:朝廷的军队,他们的职责就应该保家卫国。可是在唐懿宗朝,却出了一件奇事,戍边桂林的徐州戍卒,发生了兵变,史称“庞勋起义”,又称“庞勋之乱”。
这场叛乱历时一年有余,波及广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等六个省份,虽然后来在朝廷的围剿下被平息了,但是这场兵乱的前因后果却值得人们深思。
一、接受任务
公元860年(唐懿宗咸通元年),安南引南诏攻破交趾城,后被唐军夺回。三年后,南诏又攻破交趾城,唐军被迫退守岭南。得到战报的朝廷只得组织军队,兵征南诏。
征兵令下达后,公元863年,朝廷在徐、泗地区募兵2000人驰援安南,其中分出800人驻守桂林。
公元866年,骁卫将军、安南都护、经略招讨使高骈率领朝廷军队大破南诏军,收复安南,从此南诏与唐朝再无大的战争。
南方的战事平息了,但还得有军队驻扎在那里,保证边境的安全,于是这个戍边的任务,就落到驻守在桂林的800徐州兵的头上。
当时朝廷给他们下达的任务是三年一换防,也就是说,这800戍卒在三年驻守期满之后,朝廷另募新兵换防,这些戍卒到时候就可以返回家乡了。
当时这些兵都统归徐泗观察使崔彦曾管辖,而具体带兵的,为都押牙尹戡、教练使杜璋、兵马使徐行俭。
这些人带兵之人平日里凶残暴虐,对士兵动不动就是体罚,引起士兵的普遍不满。可是这些戍卒为了能按期回家,对军官的残暴是一忍再忍,目的就是想熬满时间,好回家和妻儿老小团聚。
可熬来熬去,三年期满了,崔彦曾却找出各种理由,将他们强留了下来。
评点:
说好的三年之期,就这么泡汤了。
这是朝廷对士兵们的第一次违约。此时的边兵心里那个失望,无以言表。
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对这些归心似箭的士兵来说,在边关简直就是度日如年了。
心里头虽然有火,但戍卒们为了能安全回家,他们忍了,这一忍又几近三年。
此时的兵营里,到处都弥漫着怨气;士卒们就像一堆干柴,有点火星就能点燃。
二、再一次的食言,引起兵变
盼星星盼月亮,一晃快六个年头了,士兵们已是身心俱疲。他们都在心里默数着,快到期了,快到期了。
在苦日子快要熬尽时,戍卒们纷纷提前向上司请求,履行当初的约定。
但他们的请求换来的,是使他们大失所望的决定——崔彦曾以回家的军费不够为由,要求他们再滞留一年。
多年的苦熬,久久的期盼,竟换来这么一个结果,这个消息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是一声晴天霹雳!
这些戍卒不再相信崔彦曾的鬼话,此时激愤的情绪弥漫着全军。
在此情况下,都虞侯许佶、军校赵可立、姚周、张行实等人,开始秘密酝酿兵变,他们杀了监视他们的都头王仲甫。
杀死军头后,大家公推颇有人望的粮料判官庞勋做他们的首领。
选出首领后,劫了仓库,北向家乡徐州打去。
评点:
按照合同,朝廷这是第二次违约了。
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卢梭有句名言: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是的,朝廷制定了制度,不能光要求老百姓遵守,双方都要遵守才行。
如果朝廷食言了,那么就失去了信誉,老百姓进行抗争,是必然的结果。
历朝一来,朝廷都不缺少法律,而是缺少公正执法和遵纪守法的人。
这次崔彦曾的再次失信,给朝廷造成无法弥补的罗乱。
三、星火燎原,队伍越来越壮大
起兵后,庞勋率戍卒经湖南,沿长江东下,过浙西,入淮南,直趋徐州。
他们一路上招降纳叛,待攻克宿州后,队伍迅速发展到六七千人。
公元868年10月,庞勋率队伍攻下宿州城。拿下宿州,徐州城近在眼前了。
队伍来到徐州城下时,由于庞勋所带戍卒都是徐州人,他的军队得到百姓的拥护,所以没费多大劲就攻下了徐州城,并俘获崔彦曾、焦璐等人。
一时之间庞勋军队名声大振,队伍一下子猛增至十多万人。
后来军队打下江苏、安徽、山东、河南交界处的大量州郡,成功地控制了江淮地区,切断了江南的经济命脉,此时的起义队伍已达到20万人。
至此,庞勋领导这支队伍的性质改变了,他们由当初桂州的戍卒兵变,此时已发展为广大农民等参加的农民起义队伍。
庞勋队伍壮大原因: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阶级矛盾不断恶化,皇帝和官员的腐朽贪婪,致使依靠土地生存的农民的利益,完全掌握在统治阶级及地主阶级的手中,农民负担十分沉重。
除了朝廷的腐朽和贪婪外,战争也连年不断。百姓遭遇兵燹,农民的住地变成了一片废墟,使得他们流离失所。
就是战火没有触及到的地方,但朝廷为了支持战争机器的运转,各种沉重的负担都转嫁到了农民的头上。
走投无路的农民,他们为了生存,纷纷起来反抗,踊跃投军。
另外,由于藩镇割据,朝廷的控制力减弱,许多原先遁入山林占山为王的强盗,一看有机可乘,也都纷纷加入庞勋的起义队伍。
四、官军围剿
一开始戍卒的兵变,朝廷并没有多重视,等他们打下徐州,已经成了气候之时,才引起朝廷的重视。唐懿宗任命康承训为义成节度使、徐泗行营都招讨使,王晏权为徐州北面行营招讨使,戴可师为徐州南面行营招讨使,前来派兵镇压。
此时,朝廷重新作了军事部署,共派遣了近10万重兵对庞勋的队伍进行围剿。
官军分三路进攻,对庞勋队伍形成了合围态势。
经过几番交战,起义队伍坚持到公元869年九月,随着庞勋在官兵的围剿中战死,庞勋起义最终失败了。
庞勋兵败引起的思考:
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
庞勋开始起兵时,不像历史上的历次农民起义,他们至少都有一个明确的口号。
而戍卒们的兵变,当时只是处于一种群情激奋状态,一种急切回家的愿望所驱使。所以他们既没有提出明确的口号,也没有提出战斗纲领。这点连“水浒英雄”都不如,梁山好汉们好歹还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帜。
所以说,庞勋带的一干队伍,说白了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所以这支队伍碰到朝廷的正规军,战斗力不可同日而语。
五、 结语
1、引起庞勋之乱的社会根源
庞勋之乱看似偶然事件,其实偶然中存在着必然。
唐朝后期,繁重的赋税剥削迫使农民逃亡,给地主阶级兼并土地造就了机会。
当时出现了一些地多、谷多的大官僚地主。如唐懿宗时的宰相韦宙在江陵有“良田美产,最号膏腴”,其谷最多,被称之为“足谷翁”。
这样一来,形成恶性循环。地主阶级的剥削对象和范围越来越缩小,被剥削的老百姓的痛苦势必越来越重,因此社会矛盾到了十分尖锐的地步。
就是统治阶级内部,他们之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也日益激化,藩镇割据、宦官专政、朋党之争,不仅使朝廷的政治更加黑暗,而且也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当时的翰林学士刘允章就给皇帝上书,指出目前的朝廷已经到了危机关头,而且这个危机是多方面的,总括起来为“国有九破,民有八苦”。
这“九破”是:终年聚兵,蛮夷之兴,权贵奢侈,大将不朝,广造佛寺,贿赂公行,长吏残暴,赋役不等,食禄人多,输税人少。
老百姓的“八苦”是:官吏苛刻,私债争夺,赋税繁多,所由其敛,替逃人差科,冤不得理屈不得伸,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
2、庞勋之乱的历史影响
后人在总结庞勋之乱的影响时,这么评价道:
“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新唐书·南诏传》宋·宋祁)
此处的“桂林”二字,即指八百名桂林的戍卒由于强行返乡所引发的“庞勋之乱”。
这个评价是对庞勋起义,在唐末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的中肯评论。
桂林戍卒的哗变引发的武装起义,最终造成了数十万人的死亡,财产损失更是难以计量,给腐朽的外强中干的唐王朝致命一击;同时它又像黑暗之中的一盏明灯,继续鼓舞和照亮其他被压迫的穷苦人民起来斗争。
庞勋起义成为唐末各阶层起义的发端,标志着唐代从地方性的动乱向全国性动乱转变。同时为接踵而至的王仙芝、黄巢起义作出了积极的准备。
庞勋起义失败后的余党,后来又加入到王仙芝、黄巢起义的农民队伍中,在那里发挥着“老革命”的作用。
后来的黄巢起义不但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喊出了自己的政治口号,而且攻破了大唐的首都长安,最终造成唐帝国的崩溃和灭亡。
桂林戍卒起义:800士兵要“回家”
868年,庞勋率800士兵从桂林一路拼杀,纵横数千里,歼灭唐军十余万,差灭了唐朝。可惜,庞勋战略眼光不行,没有采纳谋士的奔袭长安的建议,否则唐朝提前结束。即便如此,唐朝也是元气大伤,灭亡进入倒计时,庞勋起义,成为压垮唐朝的倒数第二根稻草。史论:“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
762年,安史之乱即将结束,仆固怀恩胜券在握,唐代宗李豫犯下了错误,他没有对叛乱的节度使一网打尽,而是采取招抚政策,让出河北领地,换取他们的归顺。如此以来,节度使更加嚣张跋扈,轻视朝廷,唐朝陷入混战的局面,盛唐一去不复返。
节度使相互攻杀,周边游牧骑兵经常进犯,令唐朝头疼不已。南诏,位于云贵高原的一个地方政权,也起来挑战唐朝的威严。玄宗年间,唐朝发兵10万进攻云南,结果被南诏兵打伏击,10万大军损失过半。如今,唐朝衰落,南诏自然不将其放在眼里。
南诏出兵袭扰,唐朝西南边陲告急,唐懿宗很无奈,只好从两淮调兵,增强西南守备。唐朝从徐州调兵800人,驻守在广西省会桂林,防备南诏入侵。两淮士兵骁勇善战,敢于血战肉搏,是抵御南诏的一支劲旅。可惜,朝廷言而无信,这800兵马间接灭了唐朝。
徐州士兵出征时,朝廷许下诺言,他们3年后就可以回家,朝廷会派遣另外一支部队去替代他们。远离家乡征战,生死未卜,家中还有妻儿老小需要养育,这800士兵虽说不愿意远征,却也服从命令。因为,他们相信朝廷,3年后可以回家团聚,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
865年,驻守桂林的日期已满,800壮士请求回到徐州。朝廷以边境军务紧急为由,希望他们再服役一年,忍一下就过去了。866年,士兵再次要求回到徐州老家,朝廷依然拒绝,理由是经费不足,暂时不能开拔。867年,868年,士兵继续联名上书,朝廷还是说“没钱”。
一而再再而三的欺骗,800士兵对朝廷失去了信任。既然朝廷不给回家,那就自己回家吧。868年,800士兵在桂林起义,杀死守城官员,然后推举主管粮草的官吏庞勋为首领,从桂林一路杀回徐州,与家人团聚。桂林到徐州,路途接近3000里,这800壮士也是拼了。
庞勋起义后,并没有跟朝廷决裂的意思,他们只是想回家而已。此时,唐懿宗当政,他昏聩无能,在处理庞勋问题上连犯错误,导致局势一发不可收拾。800将士需要回家,需要有安全感,如果朝廷能赦免他们的罪过,此事到此结束。
庞勋上书朝廷,请求赦免800将士,并把他们编连成一营,而不是遣散,否则大伙会没有安全感。区区800士兵,居然敢叫板朝廷,唐懿宗非常愤怒,他拒绝了庞勋的请求,下令沿途各镇节度使拦截,消灭这支军队。但是,节度使都是希望自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沿途并未过多阻拦。
节度使不卖力,庞勋一路顺风顺水,沿途又招收贫苦农民参加,兵力达到7000余人。抵达宿州时,唐军将领元密率3000精兵前来进攻,庞勋假装撤离,引诱唐军追击,在汴河沿岸斩首元密,唐军全部阵亡。此后,起义军声势大振,参加者越来越多,抵达徐州时已经有了3万余人。
接下来,庞勋连接夺取徐州、泗州、濠州、滁州、和州等地,兵力达到20余万人,声势十分浩大。此时,谋士建议庞勋乘着唐军调动之机,直接远征长安,长途奔袭,一战定乾坤。可惜,庞勋没有这胆量,他只想成为一个节度使,希望朝廷承认他的地位,而没有问鼎中原的雄心壮志。
唐懿宗惶惶不可终日,他急忙从各地调兵遣将,聚集25万大军,围剿庞勋起义军。其中,右金吾卫大将军康承训率兵9万充当主力,神武大将军王晏权率5万进攻徐州北面,羽林大将军戴可师率4万,主攻徐州南面。其余各镇节度使也纷纷出兵,聚集在徐州附近的唐军二十余万。
唐军声势浩大,人多势众,但彼此互不统属,配合不力。戴师可先进攻,他想抢夺头功,结果中了庞勋埋伏,唐军阵亡3万余人,戴师可在战斗中被打死。王晏权从寿州出兵增援,庞勋早有防备,唐军中途遭遇伏击,狼狈而逃。此后,王晏权困守寿州,找各种借口拒绝出兵,坐观局势。
连接获胜,庞勋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自认为天下第一,唐军将领不堪一击。但是,庞勋忽视一支特殊部队的存在,就是从塞外调来的沙陀3000沙陀骑兵,此时他们就在康承训军营。庞勋本以为,康承训很容易击败,在主力决战时,没有防备沙陀骑兵,结果倒了大霉。
20万起义军与9万唐军厮杀,战场沙场漫天,杀了半天都没分出胜负。就在这时候,朱邪赤心(李克用的父亲)率3000沙陀骑兵绕道,从起义军背后发起进攻。沙陀骑兵一边射击,一边冲刺,杀入阵中时拿出弯刀搏杀,锐不可当,战局急转直下。
起义军多数是农民,战斗经验不强,在沙陀骑兵的冲刺下,很快就溃败,起义军被斩杀数万人。康承训乘胜追击,以沙陀骑兵为先锋,庞勋连战连败,在宿州落水而亡,起义宣告失败。宿州之战,沙陀骑兵再次起到定乾坤的作用,数万起义军将士陷入绝境,纷纷投水自尽。
庞勋起义虽然失败,但唐朝也是元气大伤。王仙芝、黄巢起义时,庞勋旧部是主力。后来,黄巢部将朱温灭了唐朝,建国“大梁”。朱邪赤心儿子李克用,乃朱温的劲敌,两人经常交战。后来,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灭亡“大梁”,改国号为唐,史称“后唐”。
桂林历史文化大事庞勋桂林起义
【庞勋桂林起义】唐咸通六年(865),懿宗派兵征南诏,下令在徐、泗地区(今江苏徐州、安徽泗县地区)募兵2000人,开赴邕州,其中分出800人戍守桂林,约定3年期满后即调回原籍。徐泗观察使崔彦曾一再食言背约,戍兵在桂林防守6年,仍无还乡希望。戍兵苦于兵役,群情激愤,公推粮科判官庞勋为首起兵,哗变北还。庞勋率领数百人,历尽艰苦,由桂林、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到达徐州。在徐州,树起农民起义的旗帜。后庞勋在安徽宿州战死,起义失败。?
狄青平侬智高班师桂林
【狄青平侬智高班师桂林】宋皇?四年(1052),广源州首领侬智高与广州进士黄玮、黄师宓等密谋起事,攻陷邕州,自立为"仁惠皇帝",并攻克了横、贵、龚、浔、藤、梧、封、康、端诸州。这场反宋战事,震动了岭南。皇?五年(1053),北宋遣大将狄青率兵南下,会合孙沔、余靖等地方戍军,与侬智高大战于昆仑关(今广西邕宁县与宾阳县交界处),叛军惨败,奔逃大理。狄青班师桂林,宋王朝对有功将士均重赏厚封。在桂林立有《大宋平蛮碑》和《平蛮三将题名》碑,以纪征"蛮"功绩。?
设立书院
【设立书院】桂林最早的书院是南宋创建的宣成书院,该书院历元、明、清,不断维修和扩建。明代,文昌门外增设一所漓江书院,不久即停办。至清代,书院逐渐增多,计有宣成、秀峰、榕湖(经古)、桂山四大书院,还建有专课幼童启蒙的蒙泉、爱日、培风和兑泽等四间小书院。?
马?抗元斗争
【马?抗元斗争】元至元十四年(1277),元将阿里海牙统兵攻取广西,南宋守将马?以经略使名义统领屯戍诸军,奋力保卫静江府。马?以守土有责,带领3000戍军士兵,凿马坑,断岭道,坚守桂北严关。元军屡攻严关不下,乃改变进攻战术,偏师平乐,过临桂,前后夹攻桂林,马?被迫退守桂林城。在城内无粮草、城外无援兵的情况下,马?与士兵夜不解甲坚守达3月之久。元军强攻不下,便以少数兵力轮番佯攻西门,却以精兵突击东门。外城被攻破后,内城无险可守,马?率残部和元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终因寡不敌众,受伤被俘,壮烈牺牲。马?的部将娄铃辖率领200多士兵,仍坚守月城达10余日,最后集体殉国。?
靖江王就藩桂林
【靖江王就藩桂林】为巩固明朝朱姓的一统天下,朱元璋采取了"众建宗亲以藩王室"的政策,于洪武二年(1369)定封建诸王之制。洪武三年(1370)封诸王子为各地藩王。在22个藩王之中,其侄孙朱守谦被封为靖江王,洪武九年(1376)就藩桂林,因"淫虐于市"激起"粤人怨咨"而被削爵,洪武二十五年(1392)去世。朱守谦削爵后,由其嫡子朱赞仪继位,永乐元年(1403)就藩桂林。此后,靖江王代代相传,朱佐敬(庄简王)、朱相承(怀顺王)、朱规裕(昭和王)、朱约麒(端懿王)、朱经扶(安肃王)、朱邦宁(恭惠王)、朱任昌(康僖王)、朱履焘(温裕王)、朱任晟(荣穆王)以及朱亨嘉和朱亨?,共14任。孔有德于清顺治七年(1650)攻陷桂林,朱亨?自尽,靖江王历史结束。?
韦银豹两袭靖江王府
【韦银豹两袭靖江王府】明景泰年间(1450~1456),桂林地区的古田发生饥荒,官府仍逼农民交粮纳税,于是爆发了由壮族首领韦朝威和覃万贤率领的农民起义。嘉靖三十二年(1553),韦朝威不幸病死,起义队伍由其儿子韦银豹领导。嘉靖四十三年(1564)春节前夕,韦银豹率领一支精悍的队伍,由平乐北上永福,袭击桂林,趁夜潜入城中,攻入藩库,夺库银4万两,并杀死参政黎民衷。嘉靖四十四年(1565)秋,韦银豹第二次攻打桂林,因城里守军早有戒备而败。韦银豹两次袭击桂林的行动,扰乱了明朝在广西统治的中枢。隆庆四年(1570),朝廷对古田起义军采取合围进剿策略,经3月苦战,起义军终力不能支,遭到残酷镇压,被屠杀者达7000多人。韦银豹等被俘处死,古田起义失败。?
孔有德在桂林
【孔有德在桂林】孔有德早年为明朝总兵毛文龙部校,后官至登州参将,不久叛明附清,自称都元帅。崇祯九年(1636)封恭顺王,顺治三年(1646)授平南大将军。顺治六年(1649)改封定南王,顺治七年(1650)十一月率兵自湖南攻入桂林。在桂林,杀害留守瞿式耜、总督张同敞于叠彩山,还斩明王侯官属400余人,并于顺治八年(1651)在叠彩山下建定粤寺。顺治九年(1652),乘势挥兵西进,致使农民领袖李定国间道攻占了桂林。孔有德麾下将领李养性、孙龙、程希孔均战死,孔有德自知罪大恶极,令其妻妾举火焚室,自缢身亡,靖江王府亦化为灰烬。?
太平军围攻桂林
【太平军围攻桂林】清咸丰二年(1852)四月初,太平军由永安突围北上,围攻桂林。四月十八日,太平军2万多人到达桂林,将主力摆在象鼻山、南门直至西门外的牯牛山一线,并开始攻城。守城巡抚邹鸣鹤、豪绅龙启瑞等负隅顽抗,清军广州副都统乌兰泰由永安带军队绕道将军桥,企图夹击太平军,不料乌兰泰遭炮击,不久身亡。太平军为攻城还赶制吕公车,并采用地道轰城战术,共进行大小24仗,达1月之久。但由于桂林城高壕深,加之清军从湖南各地调集2万多兵勇前来增援,终未能攻破桂林。太平军为了进军湖广,扫荡江南,扩大革命影响,决定撤围挥师北上。?
康有为两次来桂林讲学
【康有为两次来桂林讲学】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开馆讲学,提倡新学而招致毁谤,难以为继,恰逢桂林人龙泽厚由四川回桂,路过广州,因钦佩康的学问,力邀康到桂林讲学,以延揽维新人才。清光绪二十年(1894)冬,康在龙泽厚的陪同下由梧州乘船到桂林,在叠彩山景风阁住宿、讲学,共40天。当时拜康门受业的,有王浚中、况仕任、龙焕纶、龙朝辅、黎文瀚等知名人士,康以《春秋公羊传》、《荀子·非十二子》为讲学内容,并撰了《桂学答问》,主张孟、荀两派不可偏废。讲学之余,康常率弟子游山玩水、投壶习礼、题诗作赋、刻石留名。著名的有在龙隐岩刊刻的《观元?党人碑题记》、在风洞题刻的"康岩"、"素洞"等石刻,及《重居风洞》等诗12首。光绪二十三年(1897)初康再次到桂林,仍在叠彩山景风阁居住、讲学达半年之久。此时康因在京"公车上书"提倡新学而名声大噪,地方绅士周璜、唐景崧、岑春煊均与他有来往,并共同发起组织了圣学会,创办了《广仁报》,设立了广仁学堂,力主维新,对广西影响极大。?
创办《南风报》
【创办《南风报》】1911年2月13日,《南风报》创刊。这是同盟会广西支部继《南报》后的又一份机关报。报社设在桂林福棠街2号,总主笔为赵正平,经理为梁史,雷沛鸿为撰述。该报每期发行2000余份,共出38期。第一期的封面为墨竹雄鸡,竹叶内隐藏有"民族主义"4字,并题有"雄鸡一声天下白"7字。《南风报》的内容有社论、纪事、译述、文艺、传记等。其宗旨为:宣传反清反帝,鼓吹革命;灌输世界知识,发扬军国精神。该报强调"民风"和革命舆论的重要性;有军事刊物的一些特点,如主张"军事救国"、"全国皆兵";每期均刊有"外患之部",揭露列强对我国的侵略和蚕食。广西独立后停刊。?
孙中山桂林集师北伐
【孙中山桂林集师北伐】孙中山为消除北伐后患,调动广东、云南、贵州、江西各省军队进入广西。1921年10月以临时大总统兼陆海军大元帅身份从广州乘坐军舰启程来桂,准备督师北伐。12月4日,抵达桂林,驻节靖江王府内,总统行辕和北伐大本营亦设于此。孙中山除了主持北伐军事、整编军队外,还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进行了会晤,增强了"以俄为师"的信心;着手货币改革,主张发行新货币;建议开采大圩附近的铁矿;修筑由桂林到全州的公路,并亲临主持破土典礼;十分重视军队的政治教育和宣传工作,对驻军发表了"军人精神教育"的演讲。1922年2月3日,以大元帅的名义,颁发北伐总动员令。2月27日,在桂林大本营举行誓师典礼,准备大举入湘,进攻武汉。但由于赵恒惕拒绝北伐军过湘和陈炯明叛变,4月8日,孙中山被迫回师广东,北伐军大本营由桂林迁往广东韶关。?
陆沈桂林之战
【陆沈桂林之战】陆荣廷于1922年就任广西边防督办,1923年就任督理广西军务,拥兵3万,占据南宁和桂西南一带。1924年春,陆以"出巡"为名,带兵到桂林,秘密接受吴佩孚给的军械,企图重占全广西。沈鸿英曾作为陆的主要部将,在陆反攻粤军失败时逼陆下野,拥兵自重,占据柳州、平乐、八步一带,兵力2万左右。当陆率部出巡桂林时,沈表面上服从,将驻桂林的部队撤往平乐,但陆部刚进驻桂林,沈部就突然把桂林包围起来,将陆围困于城内,双方大动干戈,长达3个月之久。广西讨贼军总指挥李宗仁和定桂军总指挥黄绍?趁机攻占了陆荣廷的老巢南宁及左右江一带,加之赵恒惕陈兵黄沙河,威胁着双方,促使陆沈在谈判桌上互作让步:陆同意退出桂林,沈同意撤除桂林之围。陆退出桂林后,见大势已去,逃离广西。?
西南剧展
【西南剧展】1944年2月15日至5月19日,在桂林举办了一次盛况空前的戏剧活动,即"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简称"西南剧展"。大会由广西省立艺术馆主办,新中国剧社具体筹备,欧阳予倩任筹委会主任,筹备委员有田汉、张家瑶、熊佛西、瞿白音、李文钊等35人,会长由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担任,并邀请李济深、李宗仁、白崇禧等为大会名誉会长。参加剧展的团队来自广东、湖南、江西、云南、广西等5省区共33个单位,其中话剧团队20个,平剧团队5个、桂剧团队3个,人数共895人,加上大会工作人员,与会者1000人以上。这次剧展共举办了三大中心活动:1?戏剧演出展览,主要有话剧、平剧、湘剧、楚剧、傀儡剧、徭人歌舞、皮影子戏、马戏等;2?戏剧工作者大会,内容有各团队工作报告、作品宣读、专家演讲、讨论提案等;3?戏剧资料展览,包括各团队的工作文献、创作经验、心得和著作,主要以文字、图片、模型等展出。最后通过了《戏剧工作者公约》和大会《宣言》。?
国旗献金大游行
【国旗献金大游行】为支援、鼓舞在衡阳抗日作战的士兵,安定桂林的民心,保卫大西南,在桂林参加西南剧展尚未离桂的代表和桂林的进步文化人士,于1945年6月18日发起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国旗献金大游行"。李济深亲自主持了游行。初阳画院的画家们高举着"保卫大西南"的标语和大幅漫画,为队伍开路,紧接着便是由李济深、龙积之、李任仁、柳亚子等人组成的乘坐宣传车的长老团,再接着是由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和桂林培仁小学的几十名代表牵执着的一面大国旗,最后是留桂的戏剧工作者。游行队伍由艺术馆出发,途经桂西路、中南路、桂南路,再折回南环、东环、桂东路转中山北路、桂北路,又回到艺术馆。一路上,长老团不辞劳苦,向市民作宣传,文化人高呼口号,齐唱抗战歌曲,"一百万不多,一块钱不少"的口号声、歌声此起彼伏。为配合这次游行活动,桂林各报刊相继发表了一批社论和报道,各主要街头还设立了献金点。献金活动持续3天。结束后,成立了桂林文化界抗战工作协会工作队,由田汉、陈残云带队奔赴兴安、全州前线,继续开展"国旗献金大游行"。共募捐400万元,一部分送八路军重庆办事处转给八路军、新四军,另一部分送湘桂前线慰劳军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16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诚嫔与甄嬛是什么关系她是什么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