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皇帝每次退朝都让大臣先走,只为守住一秘密,却还是被发现,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在中国古代,皇帝被称为上天的儿子,拥有极大的权力,能够当上皇帝的人被称为天子,一般来说想要当皇帝有两个途径,一是自己打的天下,二是继承皇位,大多数皇帝就是继承而来的,而皇位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一般来说,皇位都是传给嫡长子,可这也并非绝对,如果嫡长子不够优秀,皇位就很有可能不保。
清朝的咸丰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年他差点就无法登基,不是他不优秀,而是他没有比别人优秀,咸丰帝叫爱新觉罗·奕詝,是道光帝的第四个儿子,他的运气非常不错,虽然是第四子,可生在他前面的三个哥哥都早夭,清朝有秘密立储制度,这个制度是在现任皇帝晚年的时候必须要选出嫡长子继承皇位,目的就是怕皇帝突然去世,天下无主。
等到咸丰稍长时,道光就迫于制度必须选出一位继承人,所以咸丰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嫡长子,可这并非代表奕詝就可以高枕无忧地坐在皇帝的宝座上,在奕詝之后,道光又生了六个儿子,相比奕詝,道光更加喜欢六子奕訢,因为他的确比四子奕詝更加优秀。
咸丰帝奕詝小时候喜欢打猎,有一次在追逐猎物过程中,奕詝从马上坠落,伤到了脚,虽然后来经过医治,不过最终还是留下了残疾,走路有点跛脚,而且小时候奕詝还患过天花,虽然被治好了,可脸上还是有许多坑坑洼洼地麻子,没有天子的威仪。
而六子奕訢不仅身体好,而且比咸丰还要聪明,为人处世也很灵活,深得道光的喜爱,那么皇位最后为何会落到奕詝头上呢?这就不得不佩服咸丰帝的老师杜受田了,这个人十分了解道光,也明白咸丰和皇六子之间的差距,他深知奕詝的智商和才能都没法比过奕訢,所以想要登基,只有讨好道光。
杜受田让咸丰走“仁孝”的道路,有一次,道光让诸皇子比赛打猎,原本是想看谁的能力比较强,可是咸丰却一箭不发,道光很是奇怪,就问是什么原因,咸丰回答:“时方春,鸟兽慈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这么一说逼格就很高了,我不是不想打猎,只是春季正是猎物繁衍后代,实在不忍心啊。
这话传到道光耳里,道光非常高兴,说了句:“此真帝者之言”,在皇家人看来,皇帝就要仁慈天下,忧国忧民,尽管他们大多数并不是这样,可看到四子这么仁慈,心中默默地给他加分。
史料上就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可我想奕詝肯定多次令道光大喜,最终才决定将皇位传给他的,和所有皇帝一样,咸丰帝刚登基也想要干一番大事,可是他的腿却让他很自卑,身为皇帝却是个瘸子,这对他来说十分没有面子,所以每次退朝他都让大臣们先走,这样就没人看到他是瘸子了。
可有些事想瞒是瞒不住的,有一次咸丰和大臣们讨论国事,没想到大臣们都不同意他的看法,一个接着一个出来反驳他,这让他十分生气,起身就走了,可他忘了自己的腿有残疾,就这样,自己是瘸子的秘密就暴露在众臣面前。
从咸丰极力想隐瞒自己是瘸腿这件事来看,咸丰其实是不自信的,他没有皇六子有才能,所以别人反驳他,他才十分愤怒,因为他想让众人认为自己是完美的,这正是自卑的表现。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咸丰帝带了一批人到承德避暑山庄躲起来,留下弟弟恭亲王一心坐在北京与洋人谈判。这件事对咸丰打击很大。到了承德后,他干脆彻底堕落,破罐子破摔,每天沉溺于酒色,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差。最后,他在避暑山庄走完了31岁的人生。
咸丰临死前,册封他的独子爱新觉罗载淳为太子,并授予慈安太后父子“御赏”和“同道堂”印章。因为皇帝年轻,同道堂印章由他的母亲叶赫那拉氏掌管,也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
咸丰帝留下了两宫皇太后和照顾其生活的八大臣相互制衡的权力结构。实现这一点的主要途径是:八位大臣,他们照顾他们的生活,为新皇帝管理政府,同时防止后宫干涉政府。作为支票,大臣拟定的遗嘱必须同时加盖两方印章才能生效。但此时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密谋已久,后来联合发动政变,除掉了掌管生活的八大臣,建立了两宫垂帘、亲王辅政的权力结构。
要说这次政变,从广义上来说,是慈禧掌权的开始。在密谋之前,慈禧需要向恭亲王传递消息,这一任务无疑会承担重大风险。于是,慈禧把身边的心腹都召集起来,介绍了当时的情况,然后问道:“我有一个秘密圣旨。谁能送给恭亲王?”
话音落下,一个绰号“苏老鸦子”的老太监走上前来。然而,接下这一任务后,此时此刻,承德宫已完全被肃顺等人控制,这封信绝不能发出去。为了躲避搜查,慈禧写了一张短笺,苏老鸦子把它卷成水烟的纸捻儿,顺顺利利地送了出去。
在北京的恭亲王得到消息后,立即启程前往承德,与慈安、慈禧等密谋多时,定下政变之策。慈禧在护送咸丰灵柩回京后,发动政变,逮捕了肃顺,而在这之后,慈禧开始垂帘听政,正式走上了历史前台。
所以有人认为,没有这个老太监把消息传出去,以后就没有慈禧掌权了。所以慈禧能大权在握,还是要感谢送信的老太监。
其实咸丰的顾命八大臣制度,不过是效仿汉武帝,没什么特别之处。因为清王朝到了1861年,封建君主专制已经到了完善的不能再完善的地步,在这个体制里只有皇帝才是主子,其它都是奴才,八个顾命大臣只不过是赞襄政务罢了。
同治帝虽然年纪小,但他也是皇帝,在这种情况下,和皇帝最亲近的圣母皇太后和最具法理的母后皇太后就能代替皇帝说话。更不用说,咸丰把“御赏”和“同道堂”给了两宫皇太后就实际上把大清国的玉玺给了她们。这种情况下,那八个人的生死就很容易掌控,说到底只是收拾家奴罢了。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五日(1861年8月22日),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以三十一岁的年龄命丧热河。临终加封八位重臣为“赞襄政务王大臣”总理朝政辅佐即将继位的皇太子爱新觉罗·载淳。
这八个人都是清文宗的股肱之臣,也是咸丰朝一言九鼎的人物。文宗让他们作为“赞襄政务王大臣”总理朝政,就是为了把他的六弟恭忠亲王爱新觉罗·奕欣排除在顾命大臣之外。因为清初有皇父摄政王爱新觉罗·多尔衮擅权揽政之事,文宗担心奕欣是第二个多尔衮。另外也有让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牵制奕欣的用意。
皇太子载淳之生母是懿贵妃叶赫那拉氏。文宗皇帝知道此人有极强的权力欲,而且早在咸丰五年(1855年)就已经开始过分热衷朝政。为此,他要让肃顺等人牵制懿贵妃,以防止西汉初年吕太后干政甚至唐初武曌改朝换代的故事重演!皇后钮祜禄氏端庄大气,谨守祖制。而且在宗法上有正统地位,可以制衡懿贵妃,两宫皇太后也可以制衡顾命大臣。所以“御赏”和“同道堂”两枚印章分别由此二人掌管,进行监督。
我觉得这一制度最大的漏洞在于让顾命大臣权理朝政。因为在当时真正能够代行皇权的有两宫皇太后以及皇帝的六叔恭忠亲王奕欣。八大臣除了远支宗室就是汉族大臣,根本无法与幼帝沾边。所以他们的政令完全能够被怀疑是否出于幼帝本意。此外,盖印权也在一定程度上开了“后宫干政”的例子。
道光之所以传位给咸丰,就是因为咸丰十分会演,他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仁德,孝顺的形象。咸丰为了隐瞒残疾,每次出朝都让大臣们先退下,然后自己再离开。
道光皇帝一生中有九个儿子,但他最后偏偏只选了一个残疾儿子咸丰来当继承人,很多人都觉得,这道光是不是脑子有啥问题?道光其实也想选一个合适的人选啊!但重点是,这人选是真没有了。他的大儿子是一个丫鬟生的,因为出身卑贱一直不受宠,之后被道光踢了几脚就告别了人世。
而二皇子和三皇子都在幼年时就夭折,根本没能长大来争夺皇位。五皇子又被过继给了自己的兄弟,七皇子、八皇子和九皇子都没有成年。这种情况下,就只有四皇子和六皇子能够有机会继承皇位。
那么咸丰又是怎么胜过自己的弟弟赢得皇位的呢?其实咸丰在各方面都比不过自己的弟弟。奕欣长得十分俊朗,而且还能文能武,身体矫健,论各方面都比咸丰强不知道多少倍。但有一个地方他还真比不过,那就是表演。
当时道光也很苦恼啊,刷下了那么多皇子,只留了两个人能选,所以一直暗中观察,这两位皇子。有一次道光考验皇子们骑射的时候,咸丰一动不动,道光问其故,他说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可滥杀生命。道光一听,高兴啊!这儿子开窍,继承了我的仁德!道光病重后,咸丰还表现的伤痛欲绝,几乎死过去。这一切让道光觉得,这个儿子不错!最终咸丰坐上了皇位。
但咸丰虽然赢得了父亲的喜欢坐上了皇位,坡脚的事实还是不能改变的。他在大臣面前还是不愿意展现自己坡脚的一面,于是每次上朝时都故意让大臣们先走,大臣们也没有发现他的不同。终于在一次上朝时,咸丰一生气,就拂袖离去,被群臣看出,他竟然是个瘸子!
咸丰之所以能上位,就是因为会演,如果在现代,说不定可以当个演员。但纸终究包不住火,坡脚的事实是不可能逃过众人的眼睛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15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