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刘邦能建立汉朝靠的是什么混到50岁依然一事无成

众妙之门 2023-06-19 20:08:37

刘邦能建立汉朝靠的是什么混到50岁依然一事无成

你真的了解刘邦能建立汉朝,说明他才能杰出,为何混到50岁依然一事无成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什么意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当作让我们安于天命,接受现在的一起,不再胡乱折腾,也就是认命。

生活在现代的我们,50岁或许不能折腾了,毕竟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的才华已经燃尽,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现代环境,也许找个工作养老是不错的选择。

我却认为,人生就应该折腾。

刘太公对年轻的刘邦很是无可奈何,因为刘邦总是在折腾。刘家祖上也阔过,刘邦的曾祖父刘清曾是魏国大夫,到祖父一辈家道逐渐没落。

破落归破落,比一般人还是强上不少,最起码家里有足够的土地,不缺吃喝。刘太公对年轻的刘邦说:你去种地吧。刘邦摇摇头,不愿意。

有人认为,刘邦早有大志,不愿意“耕地”度过一生。我更倾向于刘邦不愿安分守己,耐不住那种寂寞。于是刘邦打点行囊,北上寻找一些机会。

那时,正值秦国攻伐六国,嬴政统一天下前夕,正是大家一起“折腾”的时候。刘邦是魏人,倾慕信陵君魏无忌,他离开家乡直奔魏都大梁,想成为魏无忌的门客。

门客没有特定的要求,诸如“鸡鸣狗盗”之徒也能当门客,也有智慧与忠义并存的人做门客。门客的职责也不确定,没事的时候吃吃喝喝喝,用到他的时候,逃跑的人也不在少数。但门客必能接触些上层的某些大事。

刘邦想做门客,是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想一步步往上爬,还是想找一个长期“饭票”?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只有刘邦自己才能回答。

在刘邦来之前,信陵君已死去,刘邦终究还是没成为他的门客,不过刘邦结识另一个人——大侠张耳,跟着张耳混了一段时间。

这一段时期,大概是刘邦目前人生中最精彩的吧,秦要灭魏国,魏国要存活,大家一起折腾啊。刘邦是否参与了秦魏的攻防战,历史没有记载,哪怕参与了,也是一个不知名的小兵。

哪怕信陵君复活,也不一定挡得住秦王嬴政,更遑论张耳。魏国终究还是亡了,张耳成了秦国的通缉犯,刘邦只能收拾行礼,回到家乡,也许是逃回家乡,谁知道呢?

见识到外面世界的精彩后,刘邦更不愿“耕地”一生了,于是开启了沛县游侠的职业生涯。带着一帮狐朋狗友游东窜西,横行沛县。哪知道这给刘邦换来泗水亭亭长的职务。

刘邦只是个小小的亭长,却和交好沛县豪强。新到沛县的大族吕太公摆宴“拜码头”,看到刘邦不仅能“抢”到上座,与同座人嬉笑打闹,更令其他人“敢怒不敢言”。他明白——刘邦是个人物。

刘邦在吕太公宴席上,给自己赢来一个漂亮媳妇,大概出乎他的意料,于是老光棍刘邦结婚了,算是结束了一段人生。

婚后的生活平淡无奇,刘邦也不折腾了,一边上班,农忙的时候种种地,闲暇了,逗逗老婆孩子,刘邦大概认为:后半生会这么过去吧。

刘邦不想折腾,别人却安分不下来。秦始皇一死,陈胜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家跟我一起发财啊!六国遗民纷纷响应,开始推翻秦朝。

刘邦带着一票沛县的小伙伴,也坐上反秦列车,开始新的折腾。这一番折腾下来,刘邦发现,自己貌似挺适合这样折腾的啊!

刘邦有游侠遗风,不拘小节,又颇有义气,很得手下的尊敬与支持,势力越发展越大,最后成为天下唯二的强大诸侯,刘邦回想:我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刘太公说:种地多好,安安稳稳过一生。刘邦摇摇头,认为自己还有其他选择。当秦始皇一统六国,天下已定的时候,刘邦“老婆孩子热炕头”,刘邦认为自己没了其他的选择。当乱世来临的时候,刘邦看着遍地烽火,想着自己为何不试一试呢?

有人会说:时势造英雄。秦末大乱成全了刘邦,但捋清逻辑关系后,我们会发现,有些东西是必然的。刘邦因罪逃往深山,加上陈胜起义,足以证明秦朝躲避徭役的人不在少数,这些人就是灭亡秦朝的星星之火,总有一天会掀起火海,焚尽一切。

平民刘邦、游侠刘邦、亭长刘邦、汉王刘邦,四个不同的刘邦,整合后便是完整的刘邦。刘邦能折腾,却又能适应当时的大环境。

刘邦有一种敏锐的嗅觉,总能闻出来现在该做什么,该折腾的时候折腾,该老实的时候老实,他知道,或许下意识间,总是相信自己,自己选择的路是正确的。叛逆也会,顺应也罢,刘邦貌似总是走在时代前沿的那个人。

刘邦从“市井无赖”到汉朝的开国皇帝,靠的是什么呢?

刘邦虽然在村里摸爬滚打了多年,才只混得了一个亭长职位,但他的人生抱负可从来不小,从他围观秦始皇出行时说的那句:“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即可看出其志向之大。

做买卖得有本钱,打天下也离不开人才相助,刘邦恰恰在这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其早年以无赖的身份混迹街头,却慧眼独具的结交了樊哙、周勃、夏侯婴等一批具有王佐之才的贩夫走卒,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些人的能力,不是随便哪个人就能在街头上拢络到这么多良材的。

俗话说得好"听人劝,吃饱饭。"刘邦虽然起初并不重视韩信,但在萧何和夏侯婴的极力推荐下,还是设坛拜将,将自己的身家性命托付给了一个从未有过任何指挥作战经验的毛头小子,其胸怀之大令人膛目。

刘邦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兵入关中之后便及时的祭出了“约法三章”这个法宝,果然使得关中百姓欢呼雀跃,天下芸芸众生皆思汉军。

干大事的人最难做到的就是自律,尤其是有了一定的地位和实力之后,少有人能不飘飘然。刘邦也不例外,但他在进入咸阳后,硬是能够从美女环伺的温柔乡中,流着满嘴的哈喇子毅然决然的离去,还驻灞上,这样的自制力确实异于常人,以至于引起了范增的警觉,好在项羽并未将范增的警告放在心上。

项羽的昏招迭出也是刘邦笑到最后的重要原因,其有韩信这样的天才不能用,白白便宜了刘邦。

忠心如亚父范增也平白无故的遭其猜疑,致帐下最重要的智囊忧愤而亡,可以说是自毁长城。

″鸿门宴”上本是消灭死对头的天赐良机,又因其优柔寡断而不了了之。

身逢乱世之天时,又具蜀地易守难攻之地利,还有帐下众文武齐心协力之人和,再加上刘邦本人的雄心和智慧,其最后的成功也就顺理成章了。

刘邦成就大业依靠的究竟是什么?

从历史上来看,汉朝的确是一个影响力极其深远的朝代,最大的影响应该就是现代汉民族的方方面面。然而,建立这个朝代人最初的却只是一个当地的混混,刘邦。那么,是什么影响了刘邦创立了汉朝?又或者说,刘邦花费多年争夺来的天下,又依靠了什么呢?

刘邦得天下靠什么?

刘邦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大家都自然认为流氓草寇出身的刘邦,因为爱惜人才、善待人才、会用人才得了天下。萧何是刘邦已经起事后跟着做管理的,张良是起势后才安心辅佐刘邦,刘邦已经势成和项羽争天下时韩信才投奔被拜将军。

把刘邦的事换成一个企业,那这个企业最重要的三件事管理、规划、业务的主要负责人,都是刘邦捞了第一桶金后才加入的。

刘邦的第一桶金是怎么得来的?想看始就看终。刘邦建国后身边的重臣,都是同村的和吕雉娘家人。这些人都是什么人?街匪路霸杀猪宰狗之徒,而且在建国后稳定汉朝起了重要决定性作用,特别更是立白马之盟以刘姓为主导的中坚力量。

知道终就知道始,这些人也一定是从开始就一步步追随刘邦,知道他们为什么追随刘邦不离不弃,就知道后来的大人物为什么都支持刘邦?其实刘邦成功之后别人采访他怎么成功,他一般会说我老粗一个走了狗屎运就成功了。

但有一次对话揭露了秘密,他问他身边这些人,如果你们不遇到我,你们将是什么结果,这些人细细一琢磨,还是街匪路霸杀猪宰狗。

刘邦用什么方法让这些人化腐朽为神奇的?在创业之初带领这些人做规划、做管理、做业务,并做的风生水起成为跨国公司。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刘邦成为刘邦不是偶然是必然,不是萧何韩信张良成就刘邦,是刘邦成就了韩信张良萧何。

他们是心里有数的人,刘邦是心里有谱的人。

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起兮云飞扬”,天即神,天象变化与神之作用同频共振。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人即气,能与众人同气相求者即能威加海内。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地即精,精满者得精英猛士,猛士守四方。

汉族出自大汉朝,大汉朝孕育自黄老体系,黄老体系本质就是天人能量运用体系。范增说刘邦头顶云气显龙虎相(天),张良受《素书》用音律拨动人之情感大败项羽(人),韩信用象棋法相地势与人势大局(地)。

种种迹象无一不直接表明问题,大汉善用无形大自然神能,大智若愚、大勇若怯成为当时世界级王者。汉武帝留下一股让后人荡气回肠的霸气: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汉族为龙的传人,龙的传承生生不息。

宇宙再大我也是他的一个原点,我再小也是一个宇宙的拥有者。宇宙万象无非阴阳,阴阳咬合而生势能。个体势能大者称霸,善造势能者称王,掌握势能者称帝,知道这个秘密后,当下即可升腾强大,释迦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老子说执大象天下罔,基督说我是上帝的圣子,刘邦朱元璋刘备等等平头百姓一越成龙。

48岁时一人还只是一个小混混,一事无成,为何还可以当上君王?

这个小混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天时地利人和。这个一事无成的小混混在48岁开始创业,55岁当上帝王,这个牛人,就是刘邦,建立了大汉政权,成为汉朝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天时是指当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地利是指刘邦所处中原地区,起义比较顺利;人和是指刘邦认识的一帮狐朋狗友在刘邦的上位史上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正是因为这种种方面的原因,刘邦才能这么快的取得胜利,成为大名鼎鼎的汉高祖。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刘邦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家里没有背景,无才无德,只是个街头的小混混。当时刘邦在街上乱窜的时候,一个看相的看到了他,说这人看着名相不凡,以后必定会成就一番事业,或为人主。当时的刘邦不以为意,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长,但是刘邦作为一个小混混有一定的优势,那就是结交的朋友很广。事实证明,也就这这些朋友在刘邦上位的道路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再来看历史背景,秦二世统治时期比较暴政,苛捐杂税繁重,民不聊生。老百姓也是盼望一个人能够揭竿而起,带领大家逃离这水深火热之中的。但是由于秦朝的根基比价巩固,一时间竟然没有这种人物的出现。在秦二世后期,老百姓的日子更加难过,起义的浪潮一阵阵传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这样,刘邦作为一个亭长,拉拢了一些自己昔日认识的仁人志士拉开了起义的序幕。


也正是因为历史的推动,秦朝的暴政统治,刘邦认识的萧何韩信等人的帮助,48年的刘邦才能在7年这么短的时间内取的政权,55岁建立了汉朝,当上了皇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14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