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名将王翦和韩信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翦和韩信都是古今名将,都是战斗力很强,而且很有智谋的人物。王翦帮助秦王收复六国,韩信帮助刘邦建立汉朝。
这两个人,都有一件有趣的事情,都是在君王给他们布置任务之前,他们向君王提要求。但是,因为这件事,两人最终出现截然相反的命运。一个被杀,一个安度晚年,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先来看看,两人提的要求分别是什么。
(王翦)
当时秦王派王翦去灭楚国,王翦向秦王要60万大军。秦王嫌多了,当然了,还有就是把这60万大军交到王翦的手里,秦王不放心。因此,秦王就没有派王翦去,而是派李信去。但是李信却打败了。秦王不得不答应王翦的要求,给他60万大军,让他去打楚国。但是在出发前,王翦又多次向秦王提要求,让秦王划一些土地给他,让他将来回来养老。
我们再来看韩信给刘邦提的要求。自从刘邦开始发动对项羽的反击战以后,他就把军队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由韩信带领,攻打秦地、赵地、燕地、齐地。一部分刘邦自己带领,进行一些外围作战。这两部分的仗打得截然不同,项羽节节胜利,刘邦节节败退。当然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两人的作战能力有区别外,还有就是项羽的主力部队主要在打刘邦,没有打韩信。
刘邦被项羽打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就给韩信下达命令,让韩信回救。那时候,韩信刚把齐地攻下来,接到命令,就给刘邦提要求,说,齐地的人不驯服,为了让他们驯服,最好就是要封一个王。当然了,他韩信不能当王。但是除了他韩信,又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所以,请刘邦封他为“假王”,等到真正的王到来后,他就让位。
(韩信
比较一下这两个人,在领导分配工作时提的要求,说起来,韩信的要求要合理而且要小得多。因为在攻下齐地后,确实需要有个王来坐镇,当地的老百姓才能安定。韩信是从整个国家大局出发的一种考虑。而且韩信也说了,他只是当个“假王”,只是暂管。
而王翦所提的要求,极不合理,还很过分。灭楚国是国家大事,我们都知道,在大是大非面前,绝对不能含糊。公私应该分明,在公事面前,私利应该放在一边。怎么可能公事还没完成,就先考虑自己的私利呢?而且,王翦当时出征的时候,还五六次派出使者,向秦王要地。这样做,显然实在太过分了。
王翦提的要求如此过分,秦王却让他安度晚年。韩信提的要求合情合理,刘邦却把他处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那么,我们在接到领导分配的工作之前,该不该向领导提要求呢?该提怎样的要求,才能既不得罪领导,又能够真正地获得实惠呢?
(秦始皇)
我们来分析一下王翦和韩信。
为什么王翦提了那么多非分要求,秦始皇却并不反感呢?因为王翦提的这些要求,看起来为了自己,其实都是从国家的大局出发来考虑问题。这里的国家大局,显然也就是君王的大局。
王翦为什么要60万军队?并不是他想揽权,而是他明白,只有足够多的军队,才能够消灭当时还很强大的楚国。而通过李信的实践,也证明了王翦的考虑是对的。王翦为什么在出征之前,让秦王在国内划拨一些土地给他?他这样做,只是为了减少秦王的担心。毕竟楚国有幅员辽阔的疆域,而王翦又手握60万大军。如果王翦真是一个贪心的人,想做大,他哪里用得着让秦王在国内划拨土地给他呢?直接占有楚国的土地,不就得了吗?秦王自然明白这个道理,知道王翦肯定是会回来的,因此便也不再怀疑他。而对于王翦来说,只要秦王不怀疑他,他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打仗。
所以王翦到了楚国边界后,就驻扎在那里,一直不打,前后呆了一年多,希望用这个方法拖垮楚国。而就算这样,秦王也没有怀疑他。因此王翦最终取得战争胜利。
(刘邦)
韩信的情况就不一样了。韩信虽然说只是想当“假王”,但是,刘邦要是没有获得天下的话,他这个“汉王”也都是假的。韩信在齐地当“假王”,不是安抚百姓,而是让齐地的百姓更拥戴韩信,不会拥戴他刘邦。
韩信表面上是为了国家,实际上是为了他自己。他考虑的是公事,其实是为了私利。这一点刘邦自然是看得很清楚的。所以,刘邦怎么可能不怀疑他呢?
刘邦后来得了天下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把韩信从齐王换岗成为楚王。接着还是不放心,把韩信从楚王变成淮阴侯。依然不放心,干脆把韩信杀掉了。
王翦和韩信的例子,就给我们一些启示。当领导分配任务,我们向他提要求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让领导感觉到,我们提的要求是为公。虽然或许我们占了私利,但是占私利也是为公。这才是正确的提要求的办法。
王翦,战国末期秦国名将,同时也是和白起、李牧、廉颇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幼时爱读兵书,谈起孙子、司马的兵法如数家珍。平日里,他最喜欢舞刀弄枪,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从小也力气惊人,八岁的王翦拿起二十多斤重的东西。后来王翦进入了军营,因为出身并非贵族、宗室,在军中就从无名小卒做起。但王翦做事沉稳、有谋略,受到了白起的注意,并把他推荐给了秦昭王。
王翦在秦昭王、秦庄襄王时期都默默无闻,一直到了秦始皇嬴政执政,他才得以崭露头角。他和儿子王贲一起为秦始皇平定六国立下奇功,辅助秦始皇消灭了除韩以外的其他五国,王翦一生不仅战功显赫,足智多谋,更重要的是他颇懂为臣之道,能够保全自己。灭赵之后,秦军北击燕国,水淹大梁,所向披靡。面对楚国,王翦说要60万人才能灭楚,年轻的李信却认为只需20万。秦王以为王翦怯战,就派李信和蒙恬带兵二十万攻打楚国,而王翦则称病回老家频阳养老了。李信出征后,开始顺风顺水,但后来因为过于轻敌,被楚军抄了后路,大败而归。
秦始皇只好再请王翦出山去攻打楚国,并给他60万倾国之兵,但在临行之前,王翦却向秦始皇为自己和儿孙们要求赏赐些良田和宅院,出征后,王翦又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向秦始皇讨要封赏,王翦之所以这么做,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秦始皇生性多疑,王翦这么做完全是为了自保也是为了向传达自己只在乎些实在利益,比不想谋权篡位。在他成功征楚之后,便向始皇上表告老还乡,也许他深知自己快要功高盖主了,而秦始皇为人好大喜功,所以赶紧激流勇退,在恰当的时候离开。王翦一生建立军功无数,却总能在辉煌的战绩前保持清醒,将谨慎稳健贯其一世,这恐怕是他得以善终的最大原因。
在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名字,如三国时期的关羽, 张飞和赵云。春秋四大名人:白起, 王翦, 李牧和廉颇一般来说,越是动荡的年代,战争就越多,而一旦发生战争,必然会有战争将领。所以英雄更容易出现。大多数将军不是战死就是被杀。而王翦,是高震的师傅,但他最后的下场很好,这可以说是由于他的智慧。在历史上,有很多关于高震的英雄,比如我们所熟知的韩信,他的军事能力毋庸置疑。
井陉,之战彭城,之战十面埋伏等等。都是出自他的手。只有他,刘邦才能打败项羽,建立西汉政权。然而,西汉建立后,以韩信为首的英雄被清算。韩信在未央宫被吕后,杀死,兔子和狗都被烤熟了。作为秦国,的一名著名士兵,王翦一生贡献良多,最后能死得其所,是因为他特别有智慧。每次出征前,他都会疯狂地向皇帝要钱要官位,以示自己追求不高,消除皇帝对自己的怀疑。
另外,秦始皇自己的尺寸很大,所以不杀他是正常的。正常来说,飞鸟尽藏弓,很多跟随皇帝征服天下的英雄。天下稳定后,君主会想办法除掉他们。否则这些英雄的贡献太大了,会威胁到自己或者皇室的地位。比如汉武帝刘邦,建立汉朝后,封了八个不同的国王,然后以各种名义杀了其中的七个。而且没有一个大英雄能在高层不聪明的情况下生存下来。
王翦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善于阅读人们的想法。可以说,作为一个圆滑有心机的人,再加上足智多谋,善于带兵作战,让他在政治和军事上都如鱼得水。尤其是当他有着辉煌的战绩时,如果他那时继续成长,势必会引起秦始皇的怀疑,但王翦已经看透了这一点。王翦,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也被称为?亡国狂人?。王翦出生于秦国的一个贵族家庭,由于其优越的家庭背景,他从小熟悉各种史书和兵法,并有自己独特的军事观点。嬴政根除吕不韦,后,他能够负责自己。为了实现统一天下的梦想,嬴政大肆任用军事能力出众的将领,王翦受到嬴政的器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13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古代的陋习“吃绝户”为何会那么猖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