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战国时期,虽然出现了涌现出了很多卓绝的人物;奈何天妒英才,这个世界上,越是优秀的人物,越难善终;而战国时期的那些卓绝人物中,能安然过完一生的寥寥无几,否则,王翦又怎会成为后世膜拜的对象?而现在这里,小编就来盘点下战国时期最悲剧的四位天骄人杰,来看看都是谁吧。
TOP、4 白起
白起出生的年代,秦的国力就已经十分强大了,秦昭襄王制定了东进击败三晋图谋天下的大战略,强将成了秦国最急需的人才。秦昭襄王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霸者,即位之后继续贯彻商鞅的变法国策,彻底推行军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白起顺应时势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
白起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交好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辅佐秦昭襄王期间,屡立战功。伊阙之战,大破魏韩联军;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
虽然白起没有灭国之功,但他的存在,却是极大的削弱了周边国家的实力,尤其是赵国和楚国,可以说是被白起打得一蹶不振了;但就是这么一位对秦国有着赫赫战功的名将,最终的命运却是一个悲剧;由于白起功高震主,加上长平之战后拒绝再次出征赵国,最终在范雎的推波助澜之下,秦昭襄王下令让白起自尽,一代名将就此落幕。
TOP、3 李牧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代表作为“赵破匈奴之战”,以20万军队大破匈奴,杀死十多万人马。而且还顺手灭了襜褴,打败了东胡,收降了林胡,单于逃跑。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
后以抵御秦国为主,代表作为“肥之战”和“番吾之战”,两场大战皆大破秦军,让秦国损失惨重;在战国末期时,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可惜在公元前229年时,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而且还派人将李牧给杀害了。在李牧死后不久,王翦就率大军进攻赵国,并顺利地吞并了赵国。
TOP、2 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十五岁继位,而且继位时赵国正面临灭国危机,魏、楚、秦、燕、齐五国各派锐师万人来参加赵武灵王父亲的葬礼,其实就是想看看情况,如果有机会,当然会毫不犹豫的灭掉赵国。赵武灵王在托孤重臣肥义的帮助下决定采取针锋相对的强硬应对措施、抱着鱼死网破的态度,摆开决战的架势来迎接这些居心叵测的吊唁使者;结果顺利度过了难关。
此后赵武灵王开始寻找让赵国变强的方法,赵武灵王选择的方向是军事改革,也就是“胡服骑射”了;不断推动赵国军力日益强盛,后来吞灭中山国,大败林胡、楼烦二族,开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还修筑了“赵长城”。而且赵武灵王在鼎盛的时候为了专于军国大事把王位禅位给儿子赵何(赵惠文王),自己被尊称为“主父”。
赵武灵王的本意是在赵国构建二元政治,但是赵武灵王的这番设想却严重违背了政权构建的基本规律,尤其是他后来还想立另一个儿子为代王,终使得父子反目,就连曾经帮他坐稳王位的肥义都选择帮自己的学生赵惠文王,最终,赵武灵王被困皇宫,并在沙丘之变时饿死,而他的儿子一直守在宫外,一代枭雄,以这种方式落幕,也是悲剧了。
TOP、1 商鞅
商鞅出身于卫国公族,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他向尸佼学习杂家学说,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但魏王并不器重商鞅。后来秦孝公深感秦国的穷困落后,想变法以强国,于是遍访人才,得知了商鞅的存在后,花费巨大力气将商鞅请来了秦国,主持变法。
商鞅变法的内容涉及各方各面,比如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乃是战国时期诸多变法中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故而深得秦孝公的信任;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
不过商鞅变法也极大的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故而在秦孝公死后,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欲反”,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了;本想逃到魏国去,但因为当初做的太绝,被拒绝入境,商鞅只好潜回封邑,并发动邑兵攻打郑县。秦惠文君派兵攻打,结果商鞅失败战亡。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而且秦惠文君同时下令诛灭商鞅全家。
说来也是可惜可叹,如果白起不死,至少还可以为秦国效力十年以上,以白起的能力,可能灭国的殊荣就轮不到王翦了;如果李牧不死,至少还可以为赵国效力二十年,以李牧的能力,不说反攻秦国,至少耗死王翦是一定的;再说赵武灵王,一代雄主,壮年就死了,这可惜的程度自是不必多说;最后来说说商鞅,商鞅的任务算是完成了,虽然死的冤,不过他的变法却一直贯彻了下来,这算是一点欣慰了吧。
苏秦之死:
苏秦私通燕易王的母亲,燕易王知道了,更加厚待苏秦。苏秦害怕被杀,就提议前去齐国以提高燕国地位,燕易王同意。
于是,苏秦假装得罪了燕王而逃到齐国,齐宣王任用他为客卿。齐宣王去世,齐湣王继位,苏秦就劝说湣王厚葬宣王以表明自己孝顺,大兴土木以表明自己得志,目的则是搞垮齐国、
从而使燕国获利,燕易王去世,燕哙继位。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苏秦重伤未死。齐王派人捉拿凶手,没抓到。苏秦将死时,要求齐王以“帮助燕国在齐国从事反间活动”为名,将他车裂于市。
扩展资料:
战国时期诸侯林立,纷争不断。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纵横驰骋,朝秦暮楚,以逞其智能,获取功名。
而在这些谋臣策士之中,苏秦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一位,他以自己出色的口才、过人的谋略,劝说六国国君联合,并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六国丞相。
苏秦早年师从有名的辩论家鬼谷子,学成之后,出游数载,希望靠自己的口才谋得一官半职,但却一无所成,最后穷困潦倒地回到了家里。
他的家人甚至家里的仆人都嘲笑他、看不起他,认为他想靠搬弄口舌谋生是不可能的事情。苏秦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并下决心争一口气,做出一番成就。
从此以后,他发愤读书。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一本后来证明改变他的一生的书,这本书是经过鬼谷子先生眉批的,传说是西周开创者姜太公手书的《阴符》。
在得到了这本书后,苏秦开始全身心地投入钻研。一年之后,苏秦觉得自己已经领会了书中的知识,并可以靠这些知识来游说各国君主了,他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外出游说生涯。
作为说客,苏秦的运气实在不太好。他先后去了秦国和赵国,口若悬河地向两国君主游说自己的治国谋略,但却吃了闭门羹。
苏秦又赶往燕国,用了一年的时间,终于有了晋见燕文侯的机会。他对燕文侯陈述燕国的危机,指出合纵政策对燕国的好处,燕文侯甚受感动,并立即采纳了苏秦的建议。
还委派苏秦带着燕国国君的书信,去说服其他五国的国君也一起站在一条线上共同抗击秦国。这样,苏秦终于摆脱了厄运,开始了伟大的纵横家之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秦
张仪之死其实没有过多的解读,就是正常死亡。秦惠文王因为张仪功劳卓著,就封他做了“武信君”,并赐封给他五座城邑。张仪的连横之术成为后来秦国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基本战略。
秦惠王死后,因为即位的秦武王在当太子的时候就不喜欢张仪,张仪出逃魏国,并出任魏相,一年后去世。对于张仪这样的谋士来说,最让他伤心,对他打击最大的就是别人不采纳他的意见吧,在齐国对他无视之后,张仪好像得了一块心病,到魏国之后一年就死了,这也是这类谋士的最终结局。
张仪功绩:
凭三寸之舌戏弄天下诸侯,变六国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为秦国灭六国、统一天下打下基础战国时代群雄逐鹿,纵横家们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四处游说,可谓“一口倾国”,这其中最显要的人物当属主张“连横”的张仪。
据记载,张仪年纪轻轻便掌握了纵横家的看家本领,几经辗转后,他来到秦国,得到了秦惠王的赏识,被封为相,后来张仪出使各国,凭三寸之舌戏弄天下诸侯,首先破除了秦国和齐国两个大国的联盟,后来又先后到齐国、赵国、燕国,说服各国诸侯“连横”亲秦。这样,最后六国“合纵”联盟终于被张仪拆散。
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当居第一,紧随其后的,当属彭越。彭越是世界战争史上第一位正规游击战术的军事家,是游击战的始祖。在楚汉争霸中,正是由于彭越率军在楚军后方开展游击战,打击楚军的补给,用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的战术,使项羽疲于应付,两面作战,给了前线汉军不被楚军歼灭的机会。刘邦的正面出击,韩信的千里包抄,彭越的游击战,最终取得了楚汉战争的胜利。两位开国大将虽居功至伟,但都没有好下场:韩信被刘邦冤杀,彭越死得更惨---被吕后剁成了肉酱,分食于诸侯,诸侯不得拒绝。
彭越其人
彭越出生于战国后期,与刘邦年岁相当,砀郡昌邑人(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人),在钜野(今山东巨野北)湖泽中打鱼为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彭越便纠集了十来个同伙在钜野一代做土匪,靠着到处抢夺过日子。秦二世继位之后,施行暴政,民不聊生,各地爆发战乱,彭越也带领队伍投入到反秦的队伍中去。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刘邦与项羽在楚怀王面前约定“先入关者为关中王”。此时,只有刘邦和项羽率领的队伍实力最为强大。彭越和刘邦在早年间就有交集:刘邦率军攻打昌邑时,彭越主动率军前来相助,虽然进攻失败,但却给彼此留下了好印象。刘邦最终选择了绕道昌邑继续西行,彭越则不愿意背井离乡,带着手下人马继续潜伏于钜野一带,并迅速壮大到一万多人。
公元前206年,项羽率领40余万诸侯联军进驻咸阳,杀掉亲王子婴,秦国彻底灭亡。项羽凭借着绝对的优势,主宰着胜利果实的分配之权,一口气分封了十八路诸侯。尽管这时候彭越手下有一万多人,却没有得到任何分封,其原因有二:第一、彭越出身不好,盗贼出身,而各诸侯都是原六国贵族;第二、战功不够卓越,汉王刘邦攻下了咸阳,九江王英布在巨鹿之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彭越呢,没有那么光辉的履历。简而言之,彭越虽有实力,却不受项羽待见。
公元前205年春,刘邦率领诸侯联军向东攻打楚国,彭越于是加入了刘邦的阵营,并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世之功。
彭越之死
汉朝建立之后,彭越被分封为梁王。彭越年龄与刘邦差不多,在一众开国功臣之中,他与刘邦走得最近。彭越处事谨慎,从他落草为寇之时就待机而动就可见一斑。楚王韩信被废为淮阴侯之后,他就更加小心翼翼了,在异性诸侯王中,他是到长安朝觐最勤的一个,但还是落得了一个悲惨下场。
刘邦为何要对昔日好友,为自己立下汗马功劳的彭越下此毒手呢?主要有以下原因:
先是被猜忌。公元前197年秋,陈豨造反,刘邦命彭越率军随驾亲征,彭越称病,只派将领带着军队到邯郸,刘邦大怒,派人责备彭越,这时候彭越感到害怕了,打算亲自前往谢罪,但被他的部将扈辄阻止,并劝他出兵造反,彭越不应。而巧合的是,这时候梁国内有个太仆犯了事,要被彭越处死,但他曾听到了彭越和扈辄的秘密谈话,他趁人不备逃出大牢,跑到刘邦那里告御状去了。刘邦龙颜大怒,派人将彭越逮捕,囚禁于洛阳,经三司会审,彭越按律当斩。刘邦念及旧情,将其废为平民,发配到蜀地青衣县(约为今宝兴、芦山、名山三县地)。
后又被算计。彭越被废之后,到处流泪鸣冤,诉说自己的清白。当他向西走到郑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华州街道附近),恰逢吕后经过附近,彭越听说后前去觐见,祈求回老家昌邑养老。吕后表面应允,带着彭越回到了长安。然而,吕后早有盘算,对刘邦说:“彭越的个人影响力是不可小觑的,虽然已被废为平民流放蜀地,但留着难免是个祸害,不如斩草除根。
”刘邦同意了吕后的建议。但直接杀掉彭越无论是对当时的政局,还是对稳定民心军心,都有不利影响。于是吕后再出阴招,派人告发彭越再次谋反,可怜当时对吕后还感恩戴德的彭越,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处以灭族,一家老小尽数株连,彭越的尸首被剁成肉酱,分送给各路诸侯,以此为戒。
彭越被杀,其根本原因是刘邦为了稳固政局的需要。汉朝建立之后,诸侯与郡县并存,虽分封了七个异姓王,但对这些异姓王始终是不放心的,于是除之而后快。“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是彭越的宿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12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