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里常可见这样的场景:沙尘扬起的路上,驿差策马飞至,冲到一个拢缰立马的同行近前,递上公文袋高喝“八百里加急”,同行不敢半点懈怠,接过公文袋挎在身上,便挥鞭催马疾去……这就是中国古代远途传递公文的方式,据其内容紧要程度,分为一昼夜行程三百里、六百里和八百里加急,途中可在驿站换人、换马、食宿等。
唐代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诗中写道:“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诗中所言:驿差晨起催马从陕西咸阳出发,晚上就到了千里之外的宁夏陇山(六盘山)。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八百里加急”究竟多快呢?
《大唐六典》记载:唐代驿路隔50里设一站,快马两个小时抵达下一驿站,每站换骑马匹,24小时可延续行进600里。《唐会要》记载: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在范阳叛乱,远在3000多里之外临潼的唐玄宗,5日后得到奏报,可证实“八百里加急”日夜兼程的速度是600里左右。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全国有驿站1639个,驿卒2.7万人,各驿站设有食宿、马厩、驿车等生活、交通工具,从驿站过境的车、马、人要出示官府的“邮符”,上奏朝廷的“八百里加急”须持有兵部特制的“火票”。
宋代《五经总要》曾提到唐代营州道上所设的驿站:“辽西营州(今朝阳市)至燕郡城(今义县),经汝罗守捉(今北镇市)120里,渡辽河至安东都护府(今辽阳市)500里,设17驿,伺驿卒宿食更骑。”可见,当时从朝阳到辽阳600余里路途,设有驿站17个,“八百里加急”即日可抵。
“八百里加急”不仅是朝廷向地方传达旨意,官府上传紧急奏本的绿色通道,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军事意义。
《资治通鉴·宋纪三》记载:430年,北魏元帅吐谷珪统领两万铁骑,从幽州(今北京)起程讨伐宋国领地济南。当时,宋国从幽州到济南设有伪装成酒楼、客栈、茶馆的30多个驿站,魏兵刚出城,宋国密探策快马、走驿站,仅用两天就报知了济南郡守萧承之。萧承之马上集结周围兵力,撤离城内8万余百姓,设下埋伏“守株待兔”。魏兵进发4天抵达济南,却见四门大开,城内空无一人,吐谷珪正在大惑,城外喊杀突起,数万宋军把魏兵死死困在城中,不到3天,城内粮草断尽,吐谷珪只得率众受降。这是历史上首个得胜于“八百里加急”传递情报战例。
决定明清兴亡的萨尔浒战役,既是努尔哈赤与明朝的实力较量,更是一场传递情报的比拼。1619年,明将杨镐率30万人马,兵伐后金首府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当时,明朝在河北、辽东、热河等地有30多条驿路200多个驿站,日夜有驿卒策马传递情报。努尔哈赤也密令安插在明朝的百余名内线,窥探明军人马动向,每天有数十份情报送抵后金。潜伏在明朝兵部的间谍刘同顾,得到杨镐战略部署后,立即将其假匿兵部文书,利用明朝“八百里加急”传递,在明军发起总攻前半天,把情报送达努尔哈赤手中,让他及时掌握敌情,有了充分时间调兵遣将,并用5天时间歼灭明军20余万,获得萨尔浒战役的全面胜利。
“八百里加急”不但传送信函,也运递物资,如军需、贡奉、赏赐物品等,比如从广东给远在西安的杨贵妃送荔枝,从福建为身居汴梁的宋仁宗送鲜鱼等,迢迢数千里保持果鲜鱼活,足见当时运递的疾速。
我们在古装剧里经常看见这样的场面,一名驿使一边急促的用马鞭频繁地抽打自己的坐骑,一边声嘶力竭地大声呼喊:“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身后黄尘滚滚,骏马飞驰而至,但见人影一晃,信使跳将下马,一边疾奔,一边大喝“八百里加急!御赐金牌,阻者死,逆者亡!”随即倒地不起,轻则昏厥过去,重则当场力竭而亡。
在古代最快的交通工具就是马匹,那时官府传递信息就靠驿使骑着快马奔跑在一个接一个的驿站之间,接力传递。文学作品里常用“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来描述宝马良驹。
按照唐代的换算方式:一里约等于454.2米计算,八百里约等于363.4公里或726.8华里。现在科学测试表明,一匹马就算累死了也不可能一天负重一个成人奔跑400公里即800里的路程,就算是传说中的“汗血宝宝”也做不到,何况驿站里一般都只是普通的强健快马而已!
古代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用作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以驿站制度相对完备的唐朝为例,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 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 驿田等。
驿站一般分为分驿、站、铺三部分。驿是官府接待宾客和安排官府物资的运输组织;站是传递重要文书和军事情报的组织,为军事系统所专用;铺是则由地方厅、州、县政府领导负责公文、信函的传递。比如河南的驻马店市,就曾是南北交通信息传送的著名驿站,当时众多南来北往的信使、官宦在此驻驿歇马而得名。
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按规定要求每天300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800里的所谓“八百里加急”,就是土匪贼寇这类人,平时打家劫舍惯了,一般劫持什么人也不敢劫持送800里加急件的人,因为如果干了会遭到官府的全力缉捕、剿灭。
600里、800里不是跑不到吗?一匹马肯定跑不到,但是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早早备好快马和已经蓄精养锐的驿使,急件一到了此站,就换马后再接力跑。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在约20里(两个驿站的间距)内死命跑,就可跑出全程“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的效果来。
唐代诗人岑参在其诗作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就描述驿使这种风驰电掣般的紧急信息传递。按唐朝时的官方规定,普通快马要求一天行180里左右,再快些则要求日行300里,最快的要求则为日驰500里。当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时,距离在华清宫泡温泉的唐玄宗约3000里,6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可见就是使用的当时最快500里/天的急件。
也是这个唐明皇,曾经为了取悦杨贵妃,不惜动用国家驿站从南方运送荔枝到长安。唐代诗人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看来皇帝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荔枝新鲜和让“妃子笑”,很可能也动用了当时最快的500里加急的驿站“特快专递”,他这种动用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来满足个人私欲的行为当然也被后人笑骂了几千年!
驿站使用的类目和登记都有严格的规定,一般都要勘合和火牌。凡需要向驿站征用车、马、人夫运送公文和物品都要看“邮符”,官府使用时凭勘合;兵部使用时凭火牌。使用“邮符”有极为严格的规定。对过境有特定任务的,派兵保护。马递公文,都加兵部火票。
传递紧急文件时,“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是用来表示情况或者事件的紧急程度,一般并非速度实指。“六百里加急”泛指很快;“八百里加急”就是最快的速度、最紧急的军国大事了,相当于现在的特急件。
不同的级别使用的马匹也不同,在“八百里加急”中没有特殊情况不换人只换马,每到一站换一次马,人的吃喝则全在马上,所以级别达到八百里的时候,经常出现跑死马的结果,往往将消息送到目的地以后,驿卒本身如果体质差一些的话,也会因为劳累过度而亡。
因此,非到万不得已(这当中最多的是边关告急、大规模的聚众造反)不会用八百里加急送信。整个清朝,用到八百里加急只有两次:一次是剿灭太平天国时,湘军攻克太平军“首都”金陵时,杨岳斌、曾国荃曾经用以报捷;另一次是慈禧太后面情难消,800里加急传旨处斩违规出京的大太监安德海。
我国古代公文传递靠驿站,一般每隔二十里设一个。一旦公文注明“马上飞递”字样,按规定要求每天三百里,遇紧急情况可达四百里、六百里,最快达八百里。传递紧急公文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马累了即在沿途驿站换马,确保连续飞跑,在最短时间内送达。所谓的“八百里加急”,表示情况最紧急,速度最快。
据载,南北朝的北周宣帝,在洛阳招摇过市,亲自乘御驿马,日行300里。看来,唐朝的最紧急通讯要求日行500里,那无疑用的马是御马级别,难怪如此神速。唐代的—尺合现在0.303米,一里合454.2米,就是用现在的眼光看来,八百里加急快得不能再快,也要两天时间。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按规定要求每天300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800里。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这样,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死命跑,也可以一日千里,“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用来表示情况紧急程度。
据载,南北朝的北周宣帝,在洛阳招摇过市,亲自乘御驿马,日行300里。看来,唐朝的最紧急通讯要求日行500里,那无疑用的马是御马级别,难怪如此神速。唐代的—尺合现在0.303米,一里合454.2米,就是用现在的眼光看来,八百里加急快得不能再快,也要两天时间。
古装剧中我们总能听到一个八百里加急的说法,这个速度是不是一个很快的速度呢,与如今的快递相比又是一个怎样的水平呢?其实这个速度真的不能算得上多快。
古代因为受条件的限制,一般最发达的运输方式总是陆运,陆运自然也就离不开马匹和驿站也就相当于现在快递站点和运输车辆的意思。唐朝对于日行一百八十里以上的马匹就称之为快马,而更高要求的则要能够日行三百里,能够日行五百里的马几乎已经是快马的最高水准了,从唐朝安禄山搞事时,三千里之外的唐玄宗六天才知道,也基本上能了解,日行千里的马基本上不存在。
古代为了能保证邮件的运送速度,会在全国设置大量的驿站和马匹。就拿盛唐来做比喻,盛唐时期驿站遍布全国,为驿站配比的各类人员也超过了两万人,在运输特别加急的物品或诏书的时候,会采用换马不换人的方式,因为马会随着体力的消耗而逐渐减慢奔跑的速度,再健壮的马也受不了一直不停地跑。唐朝的驿站一般相隔二十里一座,为了使全国的一千三百九十座驿站能够达到最高的传递效率,所以朝廷高层对于驿站的管理也是尽心尽力的,驿站不仅有工作人员和马,还有专门的驿田、驿舍等,并且随着驿站网络的逐步细化而逐步分工明确。
古代驿站的?快递小哥?的辛苦程度可远超限制的快递员和外卖员,他们没有现代化的车辆,只能在马背上飞驰,不论刮风下雨都要马不停蹄地跑。一旦驿站接到了如八百里加急的快件,就会在物品上标上?马上飞递?四个字,以表示要给这件快递配置最好的马匹,最基本也要日行三百里最快则能达到日行八百里,这个运输速度已经接近现代的快递速度了。
八百里速运需要所有驿站的倾力配合,也极其消耗资源,所以一般只有是是边关发生变故或者哪处有人谋反才会采用八百里加急,现在的快递小哥总是会因为顾客的差评而大肆吐槽,相比于古代来说,他们可太幸福了,收到差评最多会扣工资而古人的快递送迟了最轻也要打板子,如果因为信件延误耽误重要事情则会被判刑两年以上,那要是真的是边关告急信件的话,一旦延误只有以死谢罪了。
如今的这个社会是充满科技和现代化的,如果只需要传递一些消息,那些只需要发一个短信远在千里之外的人就能瞬间收到,这一点古代是不能比的。而物品运输也是,因为有了空运,快件不必爬山涉水只需要在空中穿行最短的距离即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的这一行从来也没有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之中,他们只是换了一个新的面孔,披上了高科技的外衣,重新伴随在我们的身边。现如今,八百里快运也是每一个普通人都能享受到的权利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12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