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崇祯帝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纵观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可谓是褒贬不一。有遗臭万年,让人唾弃的亡国之君,诸如秦二世。有让人下意识忽视,存在感极低的亡国之君,诸如元顺帝。有极具争议的亡国之君,诸如清宣统帝溥仪。有让人同情的亡国之君,诸如汉献帝。
若是说起让人同情的亡国之君,汉献帝肯定有一席之地。但让大众普遍同情的亡国之君,明朝的崇祯帝朱由检可谓是当之无愧的。
那么崇祯帝朱由检为什么最让大众普遍同情呢,今天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一、崇祯帝并非暴君亦或昏君
历数各朝各代的亡国之君,其实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有权力,但大多是暴虐无道或者说荒淫无度,诸如隋炀帝杨广。二是被架空了,只是傀儡皇帝,诸如汉献帝。
崇祯帝朱由检,属于是有权力的亡国之君,虽然权力有所缩水,但也是有权力的亡国之君。
但崇祯帝却并非是暴虐无道或者说荒淫无度的亡国之君,只能说他是没有帝王之才,是生性多疑刚愎自用,所以身为藩王成为皇帝以后,却没有好的治国才能,如同选择错了方向一般,所以再努力也是徒劳,因此最后无奈亡国。
而且崇祯帝这个人还相当节俭,在位十七年并没有大兴土木之类,日常生活,吃饭什么的也是很节约。并且很是勤政,在明朝16帝之中,崇祯帝的勤政程度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即使放眼整个中国历史,崇祯帝在皇帝这个职业中,单纯以勤政来说的话,也是其中佼佼者。
等到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的大军进京以后,崇祯帝虽然有着试图逃跑的行动,并且以失败告终。但最后并没有投降以试图苟延残喘,或者坐等被擒拿,而是直接选择了自缢,来以身殉国,可谓是很有骨气,这也是后世评价明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换在平世而非乱世的话,即使崇祯帝这个人生性多疑刚愎自用,但没有连绵战争的话,这种缺点是肯定不会被放大的。再加上以他的勤政和节俭等品质来看,肯定是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
所以崇祯帝朱由检多少有些生不逢时的意思,明明有权力不乱来,还勤政还节俭,却亡了国,大家自然对其很是同情。
二、清朝入关后对崇祯帝评价很不错
在中国历史上,有着这样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那便是改朝换代以后,一般新朝为了自身的正统性考虑,对于前朝会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贬低,以凸显自身的优秀。
按理说清朝入关后对于明朝,尤其是对于崇祯帝会施以这个不成文的潜规则,但是清朝并没有这样做。
因为清朝是打着替明朝报“君父之仇”的旗号入关的,在清朝看来,消灭明朝的是李自成,他们是伸张正义的入关替明朝报仇的,因此自然是适当的对崇祯帝这个亡国之君评价高一些,客观一些的。
在清朝官修的《明史》之中,对于崇祯帝评价很高:“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在廷则门户纠纷。疆埸则将骄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溃烂而莫可救,可谓不幸也已”。
而崇祯帝自缢以身殉国以后,明史将他写在衣服上的遗诏详细的记载下来:“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这样的客观而详细的记载,更是使后人了解到崇祯帝身死之时依然心系百姓的行为,所以更是博得大众同情。
因此最后总结来说,虽然崇祯帝朱由检这个亡国之君也有缺点,但是并非暴虐或者荒淫无度的,其个人品质还是不错的。
再加之清朝入关后,出于政治上的原因,对其评价不错,记载客观而详细,使人更清楚崇祯帝好的一面,诸如临死不忘在遗诏中交代善待老百姓之类的话,所以崇祯帝自然是博得大众的普遍同情。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国大历史,喜欢以不一样的角度来说说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觉得可以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哈。
历史上,随着封建王朝的不断更迭,出现了许多的亡国之君,有的下场比较好,比如三国时期的刘禅,蜀汉亡国后,为了自保,说出了“此间乐,不思蜀”的话,最后安享晚年。有的下场比较凄惨,比如南唐后主李煜,最后竟被毒死,再比如隋炀帝,被部下杀死。
古代历史上的亡国之君有很多,但是被拿来做最多对比的就是明朝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两人。同样是亡国之君,崇祯皇帝朱由检与溥仪亡国时说的话,前者令人肃然起敬,后者让人痛恨不已。其实崇祯皇帝是一个特别有争议的皇帝,很多喜欢明史的人都说崇祯不是亡国之君,而是摊上了亡国之运。本来朱由检是不可能当上皇帝的,但是由于他的哥哥朱由校没有子嗣,所以按顺序由他继位。崇祯当上皇帝之后,十分的勤政,本来想大展拳脚,但是他的方法不对,手段不对,不会用人,加上内忧外患,明朝最终还是亡了。李自成攻进北京后,崇祯最终在煤山自缢,临死前,崇祯给李自成写了一封信,信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虽然大明最终亡在了他的手中,但他临死之时想的还是天下的百姓,不禁让人敬佩。
我们再来看看末代皇帝溥仪。其实溥仪的命运也十分的凄惨,在他两岁的时候就被慈禧接进宫中,从此远离父母,只是溥仪登上皇位不久,大清就亡了,他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后来溥仪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为了能够再次称帝,溥仪说了这样的话:“我不管日本人在东北杀了多少人,抢了多少粮食和煤炭,只要怒让我当皇帝,我就不甘心”,这句话确实是溥仪说的,大家可以看看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这句话就在这本书里。
从朱由检和溥仪所说的话,我们可以看出二人的为人,一个临死时念的还是天下的百姓,一个想的还是当皇帝,孰是孰非,我们都心里有数。
崇祯皇帝评价:
崇祯帝是一个勤政的皇帝,据史书记载,他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可以说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志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
崇祯帝执政时期,对于后金,群臣分为主战、主和两派。崇祯帝在用人方面,起用了主战派袁崇焕。文官集团使得军中之将只重出身门第,几次大规模对后金的军事活动均遭惨败,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力量,最终无力镇压农民军起义,间接加速了明朝灭亡。
曾经强盛的明朝已经风雨飘摇,两党分庭对抗,却难寻能用之人,也确实难寻可用之人。崇祯帝即位之初在文官集团的帮助下诛灭魏忠贤阉党,却间接推动了文官集团的权利膨胀。
崇祯帝与臣子的关系或可说是历史上最为尴尬诡异的时期--相互仇视,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崇祯在位的十七年,除了镇压农民军以及抵抗后金外,将更多的心力用于削弱文官集团的势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尽管崇祯帝志向远大、励精图治、宵衣旰食、事必亲躬,但他既无治国之谋,又无任人之术,加上他严苛、猜忌、多疑,对大臣动辄怒斥、问罪、砍头、凌迟,其残忍和冷酷与魏忠贤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不相信文武百官,崇祯帝还频繁地调整官吏,17年间他竟然换了17个刑部尚书和50个内阁大学士。造成国家人才匮乏,有心报国的志士既不肯也不敢请缨效命。无奈之下,崇祯帝只好培植私人势力,重新起用大批太监。与此同时,崇祯帝虽屡下罪己诏,然苛捐杂税层出不穷,民不聊生,而明末的众多农民起义也正是其贪财苛政最严重的后果。此外,在辽东战局屡败之时,不纳周皇后迁都之谏而丧失了最后的机会;而从南明诸政权观之,朱明皇室在满清的背景下号召力依旧不容小觑。故而,崇祯帝尽管勤政,却错误百出,不仅不可能中兴明帝国,其亡国也几乎是必然。
崇祯帝是一个被普遍同情的皇帝,李自成《登极诏》也说“君非甚暗(崇祯皇帝不算太糟),孤立而炀灶恒多(即便他被孤立,却颇能为人民国家做出许多打击贪官污吏好事);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
崇祯帝的性格相当复杂,在除魏忠贤时,崇祯帝表现得极为机智,《明史》说他:“且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遽失措。”由于较之前任的神宗、熹宗,甚至明朝中后期的多数皇帝,崇祯帝治国救国的责任感与雄心强上许多,故史家对于崇祯帝普遍抱有同情,以为崇祯帝的一生实是“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
由于连年的灾荒,农民造反野火般的焚烧整个华夏大地,后金不断侵扰的边疆,导致军费不断激增,而税收却无法跟上,这一切的结果导致崇祯年间加税不断,民间称呼他为“重征”以代替“崇祯”。
虽然崇祯帝期盼着明朝能在他手中迎来“中兴”,无奈前几朝的积重难返,当时天下饥馑,疫疾大起,各地民变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进攻,加上崇祯帝求治心切,生性多疑,刚愎自用,因此在朝政中屡铸大错:前期铲除专权宦官,后期又重用宦官;在众大臣的吹捧下,崇祯帝高估了袁崇焕,误信了袁崇焕“五年复辽”的大话,以倾国之力打造了一条宁锦防线,结果后金从蒙古绕了过来,明王朝面临灭顶之灾。
崇祯皇帝一般指朱由检。
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汉族,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亦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
天启二年(1622年)被册封为信王,天启七年(1627年)登基,改元崇祯(1628年—1644年),后世称为崇祯帝。
崇祯帝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可惜其生性多疑,无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
崇祯帝死后,自杀官员有户部尚书倪元璐、工部尚书范景文、左都御史李邦华、左副都御史施邦曜、大理寺卿凌义渠、太常寺卿吴麟征、左中允刘理顺、刑部右侍郎孟兆祥等,驸马都尉巩永固全家自杀,太监自杀者以百计,战死在千人以上。宫女自杀者三百余人。绅生生员等七百多家举家自杀。四月四日,昌平州吏赵一桂等人将崇祯帝与皇后葬入昌平县田贵妃的墓穴之中,清朝以“帝体改葬,令臣民为服丧三日,葬于十三陵思陵。”。
崇祯帝死后庙号怀宗,后改毅宗、思宗。清朝上谥号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12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