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魏延一心忠于蜀汉,最后为什么会被夷三族

以史为鉴 2023-06-19 18:31:26

魏延一心忠于蜀汉,最后为什么会被夷三族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魏延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正史中,魏延最开始追随的就是刘备,所以并不存在什么“脑后有反骨,日后必反”之说;魏延是义阳平氏人(今河南桐柏县),早年并没有官职,不过应该是出生豪强,因为魏延是带部曲投靠刘备的,所以起点稍高一点;在随刘备入川时,屡立战功,因而升为牙门将军。

虽然牙门将军只是个杂牌将军,但也算是肯定了魏延的能力。而且在汉中之战后,在商议谁留守汉中时,大多数人的意见都认为张飞应当担任汉中太守,张飞也觉得这个位置非自己莫属,但是刘备却意外的提拔魏延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并将魏延从牙门将军升为镇远将军。

全军上下听闻此事一片震惊。一日,刘备大会群臣,问魏延道:“委任你这个重任,你打算说点什么吗?”魏延朗声答道:“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一偏将率十万大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吞并了他。”刘备听后感到十分满意,群臣也为魏延这番话而称赞其雄豪。

其实在汉中之战时,并没有见到魏延立下什么功劳,但刘备依然做下了这个决定;要知道魏延才投靠过来没两年啊!而且关键是还没立下什么大功劳;其实在预想中,即便不是张飞,也至少应该让赵云上吧,论跟随刘备的时长而言的话,赵云可能仅次于关羽和张飞,论能力,汉中之战时,一半的功劳都是赵云的;但,终刘备一朝,赵云只是一个翊军将军,嗯,就是一个杂牌将军而已。

直到刘备去世后,在诸葛亮的提携下,赵云才得以升为中护军、征南将军;这和魏延是不能比的,因为在刘备称帝时,就已经封魏延镇北将军了。单论崛起速度之快,魏延在蜀汉无人出其右。但之后魏延镇守汉中的事迹,足以证明刘备的眼光之毒辣,虽然曹魏屡屡有进犯汉中之意,但魏延实在是守得太严了,让曹魏无可乘之机。

正是有魏延镇守汉中,所以在襄樊之战后,刘备才敢举全国精兵伐吴,因为有魏延在,根本不担心曹魏进犯。而在刘备去世后,南中联合南蛮叛乱,诸葛亮也是毫无后顾之忧的带将前去平叛,虽然将魏延也带过去了,但魏延在汉中的部署却是丝毫没变;魏延固守汉中的战略部署,保了汉中数十年太平,直到姜维掌握大权后,将魏延部署全部打乱,才有了后来的“魏灭蜀之战”。

在诸葛亮北伐曹魏时,魏延官拜凉州刺史,封都亭侯,曾在阳溪大破费瑶和郭淮。而且魏延还打算亲率兵马由子午道袭取关中,仿效韩信故事,与诸葛亮会师潼关,遭到谨慎的诸葛亮反对。其实诸葛亮并不是觉得此计不行,魏延镇守汉中多年,对曹魏的部署自然是了若指掌,既然能提出来,当然是有把握完成;诸葛亮也只是觉得此计有危险才拒绝的。

不是说魏延是完美无缺的,虽然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但性格高傲,性情极恶,人人都避其锋。唯独杨仪不屑魏延,与他势成水火,甚至有数次魏延拿刀作势要杀杨仪的举动;诸葛亮爱惜二人,费祎也常为二人调解。但是在诸葛亮死后,杨仪却是矫诏杀了魏延;而且回到成都后,更是夷灭魏延三族,当真是心狠手辣。

或许很多人认为,魏延有反心,该杀;但是在正史中,自始至终都没说过魏延要反,最多只是私人矛盾而已;如果这还不能证明魏延的无辜,那杨仪后期的所作所为也能从侧面证明魏延的无辜;在诸葛亮死后,按照诸葛亮的部署,由蒋琬接替,而杨仪被拜为中军师,其实中军师已经算是很高了,但杨仪并不满足,还经常口出怨言,因而被流放;但杨仪并不自省,反而经常上书诽谤,最终惹来杀身之祸。而且,自始至终,其实都相信一代枭雄刘备的眼光,刘备看人还是很准的,极少出错。

魏延是蜀国的忠臣,最后是怎么被扣上反贼的帽子的?

人。

其实,魏延被罗贯中冤枉了,魏延的一生,战功赫赫,对蜀汉政权赤胆忠心,最后却死于蜀汉政权的权力斗争,令人扼腕。

1.魏延忠勇的一生

魏延是义阳人(今河南信阳),刘备入蜀时,魏延带领部曲跟随,为刘备夺取四川立下汗马功劳。

当时刘备仅有荆州,正在谋划夺取益州,他将诸葛亮、关羽、张飞和赵云都留在荆州镇守大本营。自己带着庞统、黄忠和魏延攻取益州。在此过程中,魏延?数有战功?,因功被升为牙门将军。

建安24年(219年),刘备称汉中王,迁都成都,临行前他要任命一名大将镇守汉中。

汉中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当时人们都认为张飞是最佳人选。

刘备力排众议,起用魏延为汉中太守。刘备问魏延就任汉中太守后有何防守良策,魏延回答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事实证明魏延并非吹牛皮,他镇守汉中八年,制定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的策略,有效地防御曹军的入侵。

建熙七年(242年),当时汉中守将王平采用魏延的策略,以三万人马抵御了魏军十万大军的进攻。

后来姜维守汉中,改变了魏延的策略,放弃汉中外围据点,将守军驻扎在汉、乐两城,结果钟会伐蜀仅用了半个月就拿下汉中。两相比较,可以看出魏延的策略更为高明。

刘备还是比较有识人之明的,魏延在他手下如鱼得水,逐渐成长为蜀国重要的将领。

刘备病逝后,诸葛亮辅佐刘禅,为了光复汉室,诸葛亮六次北伐。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进行第一次北伐,当时蜀汉名将凋零,关羽、张飞、马超、黄忠都已经去世,赵云也已经老迈,魏延作为蜀国重要将领跟随诸葛亮出征。

由于魏国镇守长安的是平庸之辈夏侯,魏延向诸葛亮献计,愿带五千精兵,从子午谷出其不意突袭长安,然后与诸葛亮的大军会合,这样可以轻松取得咸阳以西的大片领土。可惜谨慎的诸葛亮认为此计过于冒险而拒绝。


对于魏延的这条奇袭子午谷的计策,有人觉得这个计策根本行不通。

比如当年明月就以高迎祥采用魏延的这条计策,准备奇袭西安,却被孙传庭设伏击败,高迎祥兵败被杀来否定魏延的计策的可行性。

其实考察这条计策是否可行,还有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就是敌将的指挥水平。

比如李存勖也曾经玩过两次千里奔袭汴梁。第一次他的对手是后梁名将贺瑰,贺瑰很快探明李存勖的战术意图,于是他带军在胡柳陂截击李存勖,最终李存勖惨胜,无力再战,只好撤军。

第二次李存勖的对手是段凝,此人只会溜须拍马,靠着贿赂皇帝的亲信爬到招讨使的职位。

李存勖在与段凝相持时,后梁大将梁延孝向李存勖投降,并且透露汴梁此刻防守空虚,建议李存勖千里奔袭汴梁。

李存勖采纳了梁延孝的建议,亲率大军,千里偷袭汴梁,一举灭掉后梁,在李存勖攻入汴梁五天后,段凝的大军还在回援汴梁的路上!

诸葛亮一出祁山,当时魏国的统领是平庸无能的夏侯,所以魏延的奇袭子午谷的建议,当时是可行的,可惜诸葛亮不敢采用。

由于魏延冒险的军事思想不符合持重的诸葛亮的胃口,因此在蜀国的六次北伐中,尽管魏延多次要求自领一军,都被诸葛亮拒绝了。只有在四出祁山时,魏延才有机会独自率领偏师,西入羌中,击败了魏国名将郭淮,可惜这是六出祁山魏延仅有的一次闪光,其他时候他都受到了诸葛亮的压制而无法充分发挥才能。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到了秋季,?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领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魏延得知这个安排后,果然拒绝撤军。杨仪等人商议后,决定按照诸葛亮的安排,率大军撤退。

魏延大怒,率领本部人马先撤回蜀地,他沿途烧毁栈道,在南谷口截击杨仪。

杨仪派部将王平出战,王平在交战时对魏延的部下高喊:?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

魏延的部下一哄而散,光杆司令魏延尴尬地带着儿子想逃亡汉中,却被杨仪派出的马岱斩杀,并且被诛三族。

魏延的一生,对蜀国忠心耿耿,他至死也没有背叛蜀国的念头,因为他没有北投魏国,而是带兵南下。

对此《三国志》已经给魏延定性:?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魏延只是想带兵杀死杨仪,并没有谋反的意思,即使是杀杨仪失败了,魏延也没有投降魏国的打算,他和儿子想逃往他的老巢汉中,可惜最后被杀。

魏延明明对蜀国忠心耿耿,为何却被冤杀,还被扣上反贼的帽子?

2.蜀国四位重要人物对魏延之死负有重要责任

2.1杨仪直接置魏延于死地

杨仪是直接将魏延置之死地的人,两人都十分有才华,他们一文一武,是诸葛亮的得力助手。这两人都性格清高,目中无人,再加上地位相差不大,为了争权夺利,两人关系形同水火。


《三国志?费祎传》写到:?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仪泣涕横集?。

魏延在蜀国的地位,仅次于诸葛亮,他非常自负,以诸葛亮的接班人自居。

杨仪先是作为参军,参加了北伐,后来因功被提拔为长史,杨仪在几次北伐时,?常规划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于仪?。

可以看出,杨仪在蜀国的作用,有些类似萧何,他的筹划调度,为蜀国的北伐出力甚多,因此深得诸葛亮的倚重。

杨仪的资历很深,又富有才华,因此他也自认为是诸葛亮的最佳接班人。

对于魏延和杨仪的矛盾,诸葛亮一直采用?和稀泥?的方法,?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不忍有所偏废也?。

诸葛亮在世时,尚能凭借自身的威望压制住魏延和杨仪的矛盾。诸葛亮病逝后,魏延和杨仪的矛盾达到无法调和的状态,两人都以诸葛亮的接班人自居,不肯位居对手之下。

魏延在听完诸葛亮的临终安排后,非常不满:?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

由于撤军是诸葛亮的决定,杨仪执行诸葛亮的遗言,在道义上站了上风,因此他利用魏延在诸葛亮尸骨未寒时就违背丞相的遗愿,让魏延失去了道义的支持,成为光杆司令。

最后杨仪公报私仇,在马岱将魏延斩首后,杨仪踩着魏延的首级骂道:?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

因此,杨仪是害死魏延的直接执行者。

2.2诸葛亮为了让蒋琬顺利接班,成为逼死魏延的主谋

诸葛亮长于政务,在军事上他过于谨慎,魏延的奇袭子午谷的计划被他拒绝后,魏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之才用之不尽。

诸葛亮心目中的接班人是蒋琬和费祎,他曾经告诉刘禅,蒋琬和费祎是自己最合适的接班人,因为这两人可以秉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

蒋琬和费祎要顺利接班,最大的阻力就是魏延。

《三国志》记载,费祎出使东吴,孙权对他说,:?杨仪、魏延,牧竖小人也。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费祎回蜀后,将孙权的一席话告知诸葛亮。

诸葛亮也深知自己在世时可以压制住魏延,蒋琬和费祎是驾驭不了魏延的。

因此,诸葛亮临终前召开的撤军会议,特意把地位最高的魏延排除在外。

魏延当时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领汉中太守,南郑侯。他的职位高于杨仪、费祎和姜维。

因为这次会议除了商议撤军,还讨论了如何处置魏延,因此诸葛亮才不让地位最高的魏延参加。

这次会议决定撤军,让魏延断后,如果魏延不听从,大军不必理会,自行撤退。

诸葛亮这样的安排,已经明显将魏延置于对立面,他深知自己的接班人无法驾驭魏延,因此他利用杨仪和魏延的矛盾,安排杨仪作为除掉魏延的急先锋,为蒋琬、费祎的顺利接班扫清障碍。

2.3费祎的推波助澜

费祎作为诸葛亮的第二接班人,在诸葛亮临终前他陪在身边,因此诸葛亮肯定对他交代了处置魏延的方法。

诸葛亮病逝后,费祎被杨仪派往魏延的军营试探魏延的态度,魏延对费祎掏心窝说出自己不愿受杨仪的节制,准备由自己带兵继续抗击魏国。

魏延还邀请费祎和自己联名通知下属,费祎假装同意了,然后他借口回去说服杨仪而离去。

见到杨仪后,费祎出卖了魏延,将魏延的话告知杨仪,于是杨仪按照诸葛亮的临终遗言,率大军撤退,将魏延抛下。

费祎的推波助澜,使魏延丧失了理智,最后做出了极端的反应。

2.4蒋琬的火上加油

当魏延和杨仪大打出手时,两人都上书朝廷,指责对方谋反。


刘禅对此无法定夺因此征求蒋琬和董允的意见,两人一致保仪疑延,两人距离前线遥远,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就坚定地站在杨仪这边,应该是诸葛亮在病逝前就派人联络蒋琬,告知他除掉魏延的计划。

杨仪杀死魏延后,率大军回国,他自以为功劳大,资历深,是当之无愧的诸葛亮接班人。

谁知道诸葛亮早已秘密安排蒋琬接班,杨仪对此十分不满,于是他向费祎抱怨说后悔当初没率大军降魏。费祎告发了杨仪,于是他被削职为民,之后杨仪仍然愤恨不已,上书诽谤朝廷,被投入大牢后自杀身亡。

3.魏延的性格缺陷

魏延之死,除了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也和他的性格密切相关。

魏延的性格?刚粗?、?矜高?,有武将特有的直爽性格,他不仅和多数同事相处不好,就是他的顶头上司诸葛亮也不喜欢他的性格。

前面提到魏延和杨仪起争执时,他居然拔刀相向,如此冲动的性格为他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对于上司诸葛亮,魏延献计奇袭子午谷被拒绝后,他就抱怨诸葛亮胆怯,估计这也是之后魏延被诸葛亮压制的原因之一。

诸葛亮病逝后,魏延的反应过于偏激,他带兵攻打执行诸葛亮遗命的杨仪,使自己丧失道义的支持,很快就失去士兵的支持。

因此,魏延之死,表面上看起来杨仪是罪魁祸首,其实诸葛亮才是幕后主使,他为了使自己指定的接班人顺利接班,与杨仪、费祎、蒋琬等人共同谋划,将魏延逼死。

对蜀国忠贞不渝的名将魏延,没有死在敌人手中,却死于自己人的屠刀下,最后还被安上反贼之名,其结局令人叹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12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