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吴起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说起战国时期的名人,那是数不胜数,文有孔子、孟子等,武有白起、李牧等,改革家有商鞅、李悝等,其他的还有墨子、张仪等等;但是,很少有人会想到吴起,因为某些原因,他被历史刻意遗忘;但他的能力和政绩,却是丝毫不弱,论政绩,他丝毫不比商鞅弱,论军事能力,比起战国名将之首的白起来,也是只强不弱。
先来看看他的军事能力,在公元前412年时,齐宣公发兵攻打鲁国,当时的齐国国力远胜鲁国,在此危难之际,鲁穆公启用了吴起,吴起率领鲁国的弱屡大败强齐的军队,拯救了鲁国;但鲁穆公后来却猜忌吴起,无奈之下,吴起只得离开鲁国,转而投奔了魏国。
当时魏国的国君是一代雄主魏文侯,魏文侯不问吴起的出生,只看重吴起的能力,大胆启用吴起为将;吴起也是不负所望,屡败秦国,为魏国夺取了完整的河西之地,这河西之地地理位置十分关键,魏国占据后,对秦国进可攻退可守,秦国就是在丢失河西之地后,才开始逐渐衰弱,甚至差点灭国。
当时秦国的国君秦穆公又岂会不知?在公元前389年,秦惠公举全国之力出兵五十万攻打魏国的阴晋,这纯粹就是破釜沉舟;当时镇守河西之地的就是吴起,而且吴起还训练了五万魏武卒,虽然双方兵力相差极为悬殊,但一方是手持兵器的农民,一方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职业士兵,所以秦国毫无悬念的失败了,国力迅速下滑,几乎就要被灭国了。
之后在公元前387年,魏武侯以吴起为将,率军讨伐齐国至灵丘;但成为名将并不是吴起的目标,即便他有这个能力。他真正想要做的,是做一个类似李悝的改革家,用自己的治国理念去改变一个国家,而魏国已经有李悝了,所以注定容纳不下吴起;于是,吴起离开了魏国,去了楚国。
当时楚国的国君是楚悼王,虽然楚悼王在如今名气不大,但是在战国时期,他的名气丝毫不在魏文侯之下;虽然楚国国力一直都还算是比较强,但暮气沉沉,这不是楚悼王想要的;他很认可吴起的能力,一拍即合之下,吴起成为楚国令尹,担任令尹后的吴起在楚国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具体措施有:
1、制定法律并将其公布于众,使官民都明白知晓。
2、凡封君的贵族,已传三代的取消爵禄;停止对疏远贵族的按例供给,将国内贵族充实到地广人稀的偏远之处。
3、淘汰并裁减无关紧要的官员,削减官吏俸禄,将节约的财富用于强兵。
4、纠正楚国官场损公肥私、谗害忠良的不良风气,使楚国群臣不顾个人荣辱一心为国家效力。
5、统一楚国风俗,禁止私人请托。
6、改“两版垣”为四版筑城法,建设楚国国都郢。
当然,很多人会觉得,这显然没有商鞅变法那么彻底啊?别忘了,吴起进行变法的时候,商鞅还没出生,商鞅其实算是集各改革家之所长,对秦国进行改革的,而且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吴起的改革措施。在战国时期,论改革的彻底程度,商鞅排第一,吴起排第二,本质上都是废旧立新。
在吴起改革后,楚国国力迅速增强,不仅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而且还助赵国击败了自己亲手训练出来的魏武卒。可惜,楚悼王死的太早了,而吴起变法极大的伤害了楚国的旧有贵族利益,所以在楚悼王死后,这些旧贵族联合起来,杀了吴起;吴起死后,楚肃王为了获得贵族们的支持,便将吴起的变法尽数废除,也是可惜了。
总的来说,白起虽强,战绩显赫,但吴起比起白起来,却是丝毫不弱,率领魏武卒纵横天下,攻必克战必胜,虽然吴起后来离开了魏国,但魏国却是将魏武卒制度保留了下来,强大的魏武卒为魏国带来了百年辉煌;而比起改革,吴起的变法虽然最终失败了,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变法的先进性,这是一种从根本上强国的方式,和后来的商鞅变法极为类似。
好了,再来说说为何吴起会被历史所刻意遗忘,总的来说有三点原因,首先,吴起为了建功立业,不惜杀妻以向鲁穆公证明清白;其次,吴起的母亲去世后,他回家奔丧守孝,这是违背周礼的,故而不论他能力有多强,都会被后世所唾弃,孝,是华夏精神的根基,可以不仁不义,但绝不能不孝;最后,就是他的变法太彻底了,他伤害的不仅是楚国旧有贵族的利益,而且还间接伤害了其他国旧有贵族的利益,所以被当时的贵族们所唾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12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