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为人执拗,对他的评价不能一概而论,有人认为是他强行改革使得北宋毁于一旦,也有人认为王安石是生不逢时的伟人,唯一能断言的是王安石的文学造诣极高,其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
宋神宗耳闻目睹积贫积弱的困境,即位不久,即召王安石赴京。王安石得到宋神宗重用,得以实施新法。但是后期因为守旧势力的攻击,神宗开始左右摇摆,勉力维持新政。宋神宗死后,王安石得不到支持,变法自此废除。
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改变“积贫积弱”的现象是王安石变法的总方针,富国强兵是变法的总目的。变法的强兵措施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培养出了王韶、章楶等杰出将领,并建立起进攻西夏地区的有利战线,对宋与西夏的战争格局掀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王安石的新法在宋神宗去世后变得举步维艰,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启用司马光为相,司马光提出“以母改子”,全面废除新法。当时的北宋新法已经初见成效,一旦坚持实行很快大宋就会迎来复兴,司马光的一意孤行使得宋神宗和王安石十几年的心血,一朝被全部废除!卧病在床的王安石听到此消息后经受不住打击,痛苦万分离世!
王安石在文学上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直陈己见,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形成了“瘦硬通神”的独特风貌,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
《临川集》是王安石存世的最重要著作,因为王安石是临川人,他的文集故名《临川集》,该文集被收入《四库全书》。王安石的诗文集最初应是由其门人编订,后来清朝编辑《四库全书》时重新进行校订重刻,整理为一百卷。
《伤仲永》是王安石最众所周知的散文,讲述了一个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为父亲没有在后天给予良好的教育,导致泯然众人。王安石以此事喻人“天生奇才尚且会因为后天的教育缺失而荒废,普通人若不努力接受教育就一定不会有大的成就”。
公元1068年,宋神宗正式改元为熙宁。此时的王安石终于奉旨来开封任职,宋神宗见王安石来开封非常开心。并且下旨给王安石特权可以越级进言,不受朝堂礼仪的限制。王安石一到开封就被宋神宗喊了过去。宋神宗迫不及待地问,如今天下该当如何治理啊。
王安石便说当选择一个合理的治国之术。王安石便推荐陛下用尧舜为法。尧舜治理天下的方法非常简单。宋神宗一直都比较崇拜唐太宗,希望自己能够有李世民那样的功绩。听到王安石的口气达到唐太宗的高度应该不是难事。宋神宗是非常的开心。
宋神宗和王安石第一次见面便从政治聊到经济。从经济聊到军事,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宋神宗对于王安石所提出的观点都是非常赞同的。但是此时的宋神宗还没有下定决心是否要将王安石委以重任。恰好此时宋神宗面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危机。就是国家太穷了,开销也十分大,而且河北还发大水。面对捉襟见肘的国家财政宋神宗也是无可奈何啊。
本来这个时候他要带着百姓去举行一个祭天典礼。按照惯例仪式结束后要给每个官员赏赐。但是国库已经空了,这赏钱都发不起了。宋神宗顿时觉得这皇帝当的实在是太窝囊了。面对这迫在眉睫的困境。宋神宗终于不想再坐以待毙了。
找来了王安石说,别人都说你只会搞经济却不会搞世务,王安石便说只有懂经济才能搞好世务。神宗便问当下该采取何种手段才能强国。王安石回答变风俗,立法度,这才是当务之急。立国之本首要任务就是理财。理好财就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宋神宗现在最缺的就是钱,于是赶紧让王安石出一套方案。
至此变法的序幕正式拉开,北宋的一场政治风暴也即将掀起。
王安石和宋神宗头一天刚聊过,第二天立马就行动起来了。宋神宗专门设立了一个机构叫制置三司条例。并且所有人员均由王安石来调配。
可以说一点束缚都没有。完全放权给王安石了,随后王安石就找来了几个人,吕惠卿,曾布,章憞等人。曾布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弟弟。
章惇做事非常强硬,不怕事,是个狠人。王安石才华很出众,但是不太会用人,能被称为奸臣的也就宋真宗时期以丁谓为首的五鬼了。《宋史奸臣传》收录的章惇,吕惠卿曾布等人基本上都是王安石提拔上来的。
王安石安排好人手后就开始变法了。其实现在国家问题跟之前宋仁宗时期一样。还是冗官冗兵冗费的问题,之前范仲淹是直接从冗官问题上着手。
还没开始就失败了,但是王安石是从经济入手。有钱就好说话了。经过这帮人认真的研究和讨论。初步拟定了变法条例,主要内容就是富国六法。
农田水利,均输,青苗,免役,市易,方田均水,还有强兵两法,保甲和保马。合成富国强兵八法。
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电照风行,是著名的公案,宋代以来就争议不断,这个以失败告终的变法,在当时备受诟病和批判,究其原因有四点:一是变法仅是局部调整,未能从根本上改革;二是没有正确处理?理财?和?用人?的关系;三是新法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因此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四是宋神宗死后,保守派司马光当政,新法被废除。传统来说,王安石变法"急政"或"苛政"本身就有问题,引起激烈的"党争"所以导致北宋的灭亡。
其实王安石对于变法,是存在一定完美主义的念想的,他自己可以预料到如果变法成功对于北宋来说是有好处的,但是遗憾的是,除了他自己之外,没有人可以对变法认识到能预见成功,以至于后来很多悭吝小人参与到变法中来,而君子反而站在对立面,这也增加了变法的?不靠谱?,特别是没有考虑到底层人民的利益,丧失了最重要的基础,损害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
他是个天才改革家,却不是个有天分的政治家,他有才有德,遗憾的是却不会擅用权术。庙堂之上,反对声音也从未间断,而且对于这些新法反对派,他的做法也是仁慈,以至于后来兴风作浪,风浪从哪里来,就是王安石温柔对待的司马光之流。
总而言之,王安石变法带着浓重的法家色彩,是一场着眼于现实战略的自上而下的经济,军事,政治教育全面变革。虽然在中国传统的史学评论中是被基本否定的,但从今人的眼光来看,其实王安石只是立足于自身所处的时代想要在彼时的重重危机中为国家民生寻一条出路而已,从历史的意义上来看,虽然变法失败了,但是给后人的启示还是极其深刻的。
熙宁七年春,天下大旱,蝗灾四起。中等富裕程度以下的人家,都出现了粮食短缺、朝不保夕的状况,越来越多的饥民开始逃荒要饭,自寻生路,形成了流民潮。
干旱本是自然的事情,但古人并不这么看。
汉代大儒董仲舒认为?天?出于对人君的仁爱,会以灾异谴告的形式对国家政治的过失提出警告。
在这种思想支配之下,当水、旱、蝗乃至地震等重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之时,统治阶级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有过错。
因此,熙宁七年这场严重的旱灾最终演化为对人事的检讨。
而当时最大的人事,莫过于王安石变法。
让我们回到熙宁二年,这一年宋神宗赵顼21岁,青年天子,血气方刚,踌躇满志。
深受父亲英宗影响的他,决定对?三冗?造成的财政空虚大力改革,年轻的宋神宗选中了激进实务派王安石来实现他的梦想。
熙宁二年二月,神宗和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政变法。
与范仲淹的?庆历新政?不同,王安石强调由政府多控制民间经济,在政府的努力下,将经济做大。如果说范仲淹的改革是减税和减少管制,那么王安石的改革就是加强干预。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是项庞大的系统性的改革。体系庞杂、内容丰富、涉及帝国政治从农业到商业、从百姓到官僚,从教育到军队、从地方到京城等等。
众所周知,王安石的变法失败了。
熙宁七年的那场大旱,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同年四月十八日,司马光提交《应诏言朝政阙失状》,极言灾害的严重性,并将其归咎于朝政阙失,而首当其责的是王安石及其所倡导的新法。
司马光一共列举了新法的六大罪状,指出只要将利少害多的新法废除,则?上下感悦,和气熏蒸,雨必沾洽矣?。司马光的上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皇帝早下决心废除新法,罢免宰相。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11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