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何没有杀刘邦
鸿门宴的故事大家肯定都有所耳闻,是因为项伯的告密,所以使得了刘邦提前有了准备,同时又是因为项伯的拦截,所以项庄舞剑刺杀刘邦失败。在鸿门宴中,如果项羽一心想要除掉刘邦的话,那么刘邦肯定是逃不掉的,但是最后项羽还是放走了刘邦,导致了后来败给了刘邦,失去了一统江山的机会,那么项羽为何要放走刘邦呢。
首先,因为那时候的项羽因为打的胜仗很多,所以赢得了很多人的民心,并且被称为上将军,那时候的刘邦并没有任何过错,一旦项羽杀了刘邦,就会失去一部分的民心。
其次,就是因为在项羽的眼中是一直看不起刘邦的,因为那时候的项羽单挑无敌,年少时候就能力举千斤鼎,所以自身的傲气很重,也没有把刘邦放在眼里,觉得刘邦对自己构不成威胁,所以就放他走了。
事实证明,项羽的骄傲也是害了他,最终还是败给了刘邦。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人心不服,也是看不起刘邦)
鸿门宴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妄想秦朝能够千秋万世没想到二世而亡。当时各路义军拥楚怀王为首,约定先入咸阳者王之。项羽军队实力最强,本来对咸阳势在必得,没想到在函谷关遭遇狙击,让刘邦捡了漏,率先攻破了咸阳。项羽大怒,即令当阳君拿下函谷关,率四十万大军驻于鸿门。因为疑心刘邦有不轨之心,设下宴会邀请刘邦参加,就是后来流传千古的“鸿门宴”故事。
在鸿门宴上,范增力主杀掉刘邦,多次示意项羽,还派项庄席间舞剑,意图刺杀刘邦,但是遭到项伯阻拦才没有得手。但是,鸿门宴上项羽有整整四十万大军在此,而刘邦只带了百余骑兵,若是项羽有心杀他,就是有一百个项伯保护,刘邦也早就死了。
那为何项羽不愿杀死刘邦呢?有人说是因为项羽太过优柔寡断,也有人说项羽听信了项伯谗言。其实这些都是次要的,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很多人一直都没有注意到。
我们对鸿门宴的故事,主要是从书本或影视中了解的,而书中插图或电影电视剧中的剧照,大多是下面这样的:这些影视作品,有意无意地把刘邦和项羽描绘成了旗鼓相当的对手,这是后人根据自己先入为主的观念来复述的故事,而非当时的实际情形。
我们知道,鸿门宴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206年,也就是说在公元前256年出生的刘邦,此时已经50岁了,而古人寿命一般比较短,50岁的人肯定都已经两鬓斑白,不会是电视剧中一头乌发,细皮嫩肉的样子。
而项羽,自幼跟着伯父项梁学习兵法,勇武过人,25岁就率军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破秦兵。在鸿门宴时,项羽年仅26岁,已成为天下第一大诸侯。少年得志,意气风发,手握千军,美人在侧。而坐在项羽面前的刘邦,已经是个行将就木的老头子。
项羽虽然行军打仗无人能及,但年纪毕竟太轻,没有太多政治上勾心斗角的历练,自然不知道刘邦带来的威胁。在当时的项羽眼中,根本就没有把刘邦当成是自己的对手,而是一个实力远不如自己,态度又恭恭敬敬的老人家。讲究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如果你是项羽,自己是少年霸主,你会去杀一个看起来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头子吗?项羽没有看到刘邦手下有众多能人,因此并不认为刘邦是自己的威胁,也就一抬手放过了这个日后成为自己最大麻烦的刘邦了。
项羽鸿门宴上不杀刘邦,都被当做他因此失去天下、最终国破身亡的最主要原因。然而,如果当真从项羽当时的立场和形势看来,那么我们会发现一个被《史记》掩藏的史实,项羽当时实力不足,根本就不可能君临天下。杀刘邦,对项羽来说弊远大于利,也会严重损害自己政治声望,从此成为天下公敌,自取灭亡。
简单说项羽没有成大事的魄力,也没有夺天下的概念,不然的话根本用不着给刘邦应对的时机。
刘邦重兵把守关,意图天下,如果项羽胸怀大志,直接进攻关让刘邦灰飞烟灭,鸿门宴都是多余。
虽然怀王有言在先,先入关中者为王,但是他有意让项羽去灭赵,刘邦则可以直取关中。这样一来,刘邦自然抢占了先机。
项羽后来者居上,灭赵后实力大增,怀王之约已成一纸空文,此时他完全可以不动声色将刘邦消灭,但项羽缺的就是这份雄才大略。
所以,后来尽管项羽摆下了鸿门宴,只不过是一个谢罪的仪式,根本没打算杀刘邦,真正有远见卓识、想杀刘邦的只有范增。
而到了鸿门宴上,刘邦开门见山、巧舌如簧,直接给项羽来了一套冠冕堂皇的说辞,项羽不但怒气全消,甚至觉得自己理亏,还把向他告密的曹无伤出卖了。
范增了解项羽的妇人之仁,他知道此刻项羽之前的怒气已经荡然无存,更没有了杀刘邦的冲动。于是范增派出了项庄到宴席上舞剑,借机杀掉刘邦。此时,项羽早被刘邦一屯高帽子扣的晕头转向,尽然不知道其中的杀机。
所以,当已经被刘邦用?儿女亲家?收买了的叔叔项伯出来和项庄对舞时,项羽兴致勃勃,把酒祝东风,还不断的发出喝彩声。此时的刘邦命悬一线、战战兢兢,苦思逃跑计划。
正在性命攸关之际,张良指使樊哙入帐搅局。樊哙一手持盾牌,一手拎猪腿,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还把项羽说的理屈词穷。项羽被樊哙的直爽和豪气折服,刘邦趁机撒尿,溜之大吉。临走前托张良送项羽、范增每一两件玉器。
后来项羽喝的酩酊大醉,当想起刘邦的时候,刘邦早就回到了自己的军营。所以,范增气的暴跳如雷,指着项羽的鼻子说,儒子不足以谋,将来得天下的人必是刘邦。项羽不屑一顾,嗤之以鼻,根本就没有当回事。
总结:项羽本没打算除掉刘邦,因为他眼里没有天下,也或是也没有把刘邦视作威胁。另外,他还想让刘邦成为众星拱月尊他为霸王的一分子,所以错过了消灭刘邦的最好机会。
鸿门宴会上,亚父范增屡屡给项羽使眼色,屡屡举起胸前的玉珏暗示项羽,但项羽始终默然不应,不下达刺杀沛公刘邦的命令。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有二:
首先,项羽其实也在犹豫,到底要不要杀刘邦。
曹无伤的“沛公欲王关中”、范增所谓的“刘邦身上有天子气”,都深深地刺激了项羽,所以项羽才会下达第二天全军出击、击杀刘邦的命令,但在第二天见到刘邦之后,刘邦卑躬屈膝、俯首称臣的样子,又使项羽犹豫了,当年并肩作战的战斗情谊,当初“约为兄弟”的肝胆相照,都是项羽所怀念的,刘邦如今主动来解释说明,主动向项羽俯首称臣,这些友善的举动使项羽相信,当年的情谊并没有断,他们还可以是肝胆相照的好兄弟。
到底要不要趁此良机杀掉刘邦,项羽其实是拿不定主意的,所以对于范增的示意,项羽默然不应,对于项庄明显带有刺刘邦的意图,项羽也未加喝止。
其次,鸿门宴开始前的那个晚上,项羽已同意项伯“联刘”的主张。
在项羽下达第二天全军出击、击杀刘邦的命令之后,项羽的叔父项伯去了一趟灞上,灞上是刘邦驻军的地方,在灞上,刘邦盛情款待了项伯,酒席间向项伯表达了刘邦军向项羽称臣的意愿和决心,刘邦还和项伯约定为儿女亲家。
项伯的出使,对于项氏来说,收获颇丰,不费一兵一卒,就使盘踞在关中的最有军事实力的诸侯俯首称臣,这叫不战而屈人之兵啊,有了刘邦的俯首称臣,项羽就能从巨鹿那个“诸侯上将军”变成关中的“诸侯上将军”,项羽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宰割天下了,项羽就能在宰割天下的时候为项氏谋取最大的利益,而击杀刘邦,可能闹一个两败俱伤的局面,到那时,项氏还能占据楚地九郡吗?
正因为留着刘邦的短期利益太大,项羽才会犹豫着,要不要为了长期的利益先发制人,直接在宴席上做掉刘邦,犹豫着、犹豫着,刘邦就发现了事情的不对劲,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溜回了灞上。
总之,项羽不在鸿门宴上杀刘邦,其实是很理性的选择,当然也有项羽优柔寡断的性格因素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1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太平天国失败之后(女性士兵下场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