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崇祯帝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其实历史上的亡国君王并不是全是昏君,有些国破家亡、身首异处的结局确实是亡国君王直接导致的,但是并不是亡国君王一手造成的。如果是生不逢时,即使是勤于政务,专心整顿日渐没落的帝国,亦不能凭借一己之力挽回局面,那是一个气数将尽的朝代,历史上具有这样一位皇帝。在位17年,兢兢业业,死前心系百姓,死后留下遗言:“朕任由贼分尸,勿伤百姓一人!”这个亡国之君就是明代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
皇帝也是人,人无完人,虽然崇祯帝也犯过一些错,但总体上来说还是一个明辨是非的皇帝,临危受命一心想要救国救民。虽然最终没有改变历史趋势,但是如若不以成败论英雄,也不失为一位好皇帝。
崇祯皇帝刚刚即位就开始惩除奸人。先帝宠臣以太监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为虎作伥,导致政治腐败,国库枯竭,加之天灾不断,农民起义,江山已是岌岌可危。于是即位之初的皇帝展现了超高的能力,先是“打扫干净屋子”扫除了魏忠贤的内应,后又是对群臣放出一系列信号,导致魏忠贤众叛亲离,仅三月就果断的翦除了长期把持朝政的魏忠贤及其势力。
世人从魏忠贤的阉党集团被铲除这一事件中见识了崇祯帝的能力,在皇帝自己看来也是越发觉得自己不可一世,于是也有些骄傲自满了,他从谦虚谨慎变得盲目自信,从自信果敢变得一意孤行,深谋远虑也变得顾虑迟疑,这也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严厉打击贪污腐败。明朝从一开始就对官场腐败就施以了极大的惩治力度:凡是贪污超过50两白银的一律剥皮填草诛灭九族。然而200多年来,贪污腐败现象依然层出不穷。崇祯帝决心整肃朝纲,要求监察官们切实负起责任,认真纠察官员的贪污腐败行为。然而依旧没能建立良性循环的法律体制,完全依靠个人能力反腐,拿不出有效办法惩治贪污,结果那些俸禄低微、难于养家的百官仍然无可奈何只能铤而走险地贪污纳贿。
不拘一格用人才。明朝后期内忧外患,内有天灾不断农民起义,外有后金虎视眈眈,崇祯帝为了应对这一局面,不拘一格人用人才,只要是对国家发展是有利的他就都支持。但遗憾的是,他实行“错一事则罢一官,丢一城则杀一将”,只要出错就有可能身首异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蓟辽总督袁崇焕。
袁崇焕轻率鲁莽,先是随意允诺皇帝,五年之内可收复辽东;后又是杀了当时作战能力非凡的将领毛文龙,亲者痛仇者快。本来崇祯帝对袁崇焕就已经有不满和猜疑了,再加上之后皇太极以议和为幌子,之后又用了反间计使得皇帝大怒,以为袁崇焕果真卖国,审判以磔刑,是当时最残酷的死刑即“活剐”,老百姓对袁崇焕也是深痛恶觉。
他们都是当时朝廷最有能力的将领,立过很大的战功,但是最后都是被“通敌”这一罪名造成了冤假错案。后来,其他将领在这么严苛的情况下,不是被迫投降就是人心惶惶,自身难保无力御敌。
所以最后,当李自成叛军进攻北京的时候,崇祯帝没有任何办法,整个朝廷上下几乎没有一兵一卒可以抵抗外侵,只能在吃完最后一顿饭之后逼死后宫嫔妃,亲手砍死自己的女儿,让儿子逃生不要忘记复仇,最后自己留下遗言,自缢而亡。至此,中国历史上再无汉人皇帝。
根据某史学家的观点,崇祯帝确实不乏雄才伟略。 首先是背景,当时的大明王朝文官和宦官势力极其雄厚。经过万历年间的种种冲突(张居正,朝鲜战役,不上朝的皇帝等等……)皇帝的权力是非常微小的。但是宦官不懂得处理政务,文官只在乎贪污受贿,这就是当时的朝廷。崇祯皇帝先解决了宦官问题,再解决了文官问题,崇祯帝的才学由此可见一斑。之后是北有满鞑(当初还被叫做女真)南有农民,中有汉奸(最臭名昭著的莫过于吴三桂)。农民起义军怎么知道“气节”二字,他们的目标就是自己当皇帝,而不是治国安邦。加上当年北京鼠疫流行,仅京城士兵(尤其是神机营)就因故丧命者达20余万。20万在现在看来几乎就是天文数字,更何况明朝。 这是一场不可逆转的悲剧,中华民族的陨落仅仅是用来衬托西方人的霸业。天意尚如此,何况人谋哉? 种种证据,皆可证明崇祯生不逢时。 而且所谓正史的背景,是必须经过清政府严格的审查的。通过丑化明史达到愚民的目的也正是清政府期待的。所以就弄个袁崇焕等等,本来讲得明白的事情也讲不清了。 加上崇祯对帝国困难和危机的处理手段,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崇祯皇帝是个明君。 一个伟大的朝代不仅需要一个辉宏的崛起(诛灭元朝的朱元璋),鼎盛的繁华(永乐年间的朱棣),承上的荣耀(万历年间的那些事儿),还要有一个憾泪的气节(1644的甲申事变)。能够如此有气节的作出了断:吾大明王朝300余载,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也唯有崇祯莫属。在历史上改朝换代周而复始,是历史的潮流所致。没有永远的王朝,但一个伟大的朝代,一个君王的气节,应该说是一个民族的气节,自始至终都在历史的洋流里永垂不朽!崇祯虽生不逢时,但无崇祯,又有何人来持守一个民族的尊严呢? 我对崇祯的评价即使如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若无崇祯,再无大明。一个为气节而殉国的永垂不朽的皇帝!
纵观中国古代史,亡国之君可以说很多,但是相对来说,崇祯帝朱由检这个明朝的亡国之君,可以说是亡国之君中骂名最少,并且同情者居多的。
一、下场惨烈,但不失风骨
历朝历代亡国之君也不少,也都并非是暴虐无道之辈,还是有着一些生不逢时,有着治国之才,或者说有着好好治理国家之心的亡国之君,并非只有崇祯帝一人是这般,像东汉的汉献帝刘协,也是骂名少,同情者居多。
但是崇祯帝为什么骂名相对来说最少,同情者居多呢?
因为他下场太惨烈了,是以身殉国;在李自成大军攻破北京,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崇祯帝并没有想着投降来苟且偷生,而是选择了自缢。
而且崇祯帝不只是自己自缢身亡,还为了避免女眷受辱,是命周皇后自缢。并且挥剑刺向了自己的两个女儿,事后15岁的长平公主被救活,六岁的昭仁公主则是因此而死。
可以说崇祯帝的下场是很惨烈的,但又是不失风骨的,并没有表现出贪生怕死苟且偷生,所以自然让大众肯定并且同情。
二、罪己诏和遗诏
崇祯帝在位十七年,是六下罪己诏。
罪己诏是什么呢?
是古代皇帝自省或者说检讨自己过错发布的一种口谕或者文书。
可以说让九五之尊的皇帝下罪己诏承认自己错误是很难的,而崇祯帝为了政权安危,是放下面子,一共下了六次罪己诏,虽然结果来看没什么用,但是态度还是很不错、很难得的。
崇祯帝在自缢之前,曾经留下遗诏,是这样说的:?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遗诏最后一句?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可以说为这位亡国之君的惨烈结局添加了不少悲情色彩,展现出崇祯帝忧国忧民,临死也不忘记百姓安危的一面,这样一来同情者自然更多。
三、明朝灭亡最大的原因不在崇祯帝身上
纵观历朝历代的王朝灭亡,大致是两种情况:
①、王朝越到后面,积累问题越多,最终自我调节的速度跟不上,致使矛盾越来越深或者越来越多,最终是积重难返,内部矛盾重重,要么矛盾爆发,王朝终结;要么外部势力入侵,因为内部矛盾太严重,王朝太衰弱,抵御不了,自然是结束。
以上这种情况,属于是积重难返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国家灭亡,亡国之君并非负主要责任。
②、二代皇帝太败家,加之王朝刚刚建立,统治不稳固,经不起这样的折腾,所以二世而亡。
这个可以参考秦、隋两朝。
还有就是王朝的亡国之君穷兵黩武、大兴土木、过分压榨百姓等等,本来王朝虽然问题多多,但最起码可以勉强维系的住统治,可以延续个几十年吧,结果这么一折腾,就亡国了。
而以上两种情况,可以说崇祯帝属于是前者积重难返的情况,而且是很明显的。
我们来看看崇祯帝之前的皇帝,哥哥是木匠皇帝天启帝朱由校,重用魏忠贤,以阉党制衡东林党,虽然平衡勉强玩的可以,但是朝局发展比较极端,形成了愈演愈烈的内斗趋势。
再往前,则是父亲一月天子明光宗朱常洛,在位勉强一个月,历史上有名的打酱油皇帝,基本上没起到什么作用,反而将残败的江山留给两个没有经过帝王心术教育的儿子。
再到了爷爷万历帝时期,更不用说了,有名的旷工皇帝,三十年不上班,躲在后宫偷懒。
虽然万历帝是大事严抓,小事不管,也就是说并非真的放手不管了,但是他荒于政事,造成?曹署多空?的现象,后果可是很恶劣,国家运转虽然不至于停摆,但长此以往,造成了庞大的官僚机构迅速腐败,而代天子治理国家的官员如果大多都是靠关系、拼人脉,并且是贪污腐败的无能之辈,那么意味着统治自下而上的迅速崩溃,说明这个国家真的离灭亡不远了,而事实上,万历帝死后仅仅24年,明朝便是灭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10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