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对汉室最忠心的人是荀彧结局被逼自尽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9 16:24:44

对汉室最忠心的人是荀彧结局被逼自尽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荀彧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们都知道曹操手下有很多贤臣谋士,诸如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而荀彧(xún yù)首当其冲,称得上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但这样一位“王佐之才”最后却被曹操逼死,史上不乏众多扼腕叹息之声。但我今天却要说句反话,荀彧之死实属咎由自取!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荀彧乃荀子之后,祖上在汉朝都位居高官,而他也是末代汉帝的忠实守护者,但他作为一介文人,想靠一己之力匡扶汉室纯属妄想,所以他必须借助强悍的武力来稳定汉室江山。

当时中国北方最大的军阀集团是袁绍,荀彧便去投靠袁绍,但经过短暂的接触之后,发现袁绍目光短浅,难成大事。然后转投曹操,年仅29岁,此后22年中,一路辅佐曹操统一北方,建立北魏政权。

荀彧的才能主要表现在战略上运筹帷幄,战术上足智多谋,以及识人善任这三方面。

荀彧不遗余力的帮助曹操规划了统一北方的基本方针和战略路径,还出谋划策帮助剿灭吕布,击败袁绍,奇袭荆州等,甚至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一众贤良之士。

荀彧如此尽心竭力帮助曹操其实只为了一件事——匡扶汉室,而曹操也是当时最有能力做成这件事的人,但曹操的野心超出了荀彧的想象。

他本来建议曹操奉迎天子汉献帝,以此能够获得道义上的“正统”,占据政治的“制高点”,荀彧便能借助曹操的军事力量匡扶汉室。但随着曹操势力逐渐壮大,企图废掉汉献帝,改朝换代。

而这也成了荀彧和曹操之间最大的隔阂。以至于两人在多次争执之后,曹操最终狠下心来,送了一个空的食盒给荀彧,逼他自尽。曹操和荀彧所持目标截然不同,最终导致二人阴阳相隔。

当时的汉室其实气数已尽,军阀割据,战乱四起,汉室王朝注定在此刻要灭亡的。而荀彧没有认清当前的国际形势,一直固守汉室传统,妄图匡扶汉室。

但历史滚滚向前,改朝换代势不可挡,荀彧可以说是一个冥顽不灵的老顽固,虽然他那时还不到50岁。

而当时的曹操其实已经具备了改朝换代的基础,不论是政治、军事,还是经济基础,甚至那些北方的豪门大族已经和曹操建立了稳固的利益共同体,当然也包括荀彧家族。

但曹操在世前依然没能成功篡位,最终由他的儿子曹丕废了汉献帝,登基称帝。

所以说,荀彧之死其实是一个老顽固的咎由自取,妄图以死来阻止历史进程!

让人不解:三国荀彧为什么自杀

解密三国荀彧自杀之谜:谋士荀彧为什么要自杀?

荀彧怎么死的?荀彧为什么要自杀呢?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自小即有人称其为“王佐之才”。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劝曹操迎汉献帝至许昌,“迎奉天子”;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荀彧从小就被人认为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后辞官回乡带领族人迁到冀州。荀彧认为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便去东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欣赏他,把他比作张良并任他为司马,那年荀彧二十九岁。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临危不惧单身前往说退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人马,并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不久吕布败走,荀彧又劝说曹操迎接汉献帝,因此被升为侍中、尚书令。因为荀彧多次推荐优秀人才如戏志才、郭嘉等给曹操,所以曹操更加敬重荀彧,每有大事都先与他商议。


荀彧是三国时期曹孟德的军师,也是旧汉朝的忠臣。而荀彧一生都是效忠于曹操,无论曹操权势如何,地位如何,他的忠心始终不变,所以说,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荀彧是一个非常忠诚的人。另外,荀彧作为军师,多次献计曹操,辅佐曹操经过大大小小的战役、政事。从这一点看,荀彧虽然忠心,但并不是愚忠。因为作为一个军军师,最主要的便是要谋划,荀彧在曹操的手下的地位并不低,他的智谋在前期甚至算得上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荀彧为人心机深沉,从这一点可以知道关于荀彧是个怎么样的人这一问题的答案绝对少不了老奸巨猾这么一个称号。

另外,荀彧后期的时候虽然忠于曹操,但是并不像之前那么拥护,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说荀彧忠诚于曹操,不如说他忠于汉朝,一开始曹操打着汉皇室的旗号,得到了很多老臣的支持,荀彧也不例外。但是最后曹操不过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甚至还要重新成立诸侯国,荀彧再也不能自欺欺人。

所以他一边忠于曹操,一边又觉得背叛了汉朝,所以开始进退两难,才会显得不像之前那么忠于汉朝。这么看来,荀彧也是个优柔寡断的人。从对荀彧是个怎么样的人可以看出,荀彧是一个忠心、聪明但同时也比较纠结的人。为什么自杀?这个问题的答案,三国里并没有给出。是一个何等聪明的人,在看到曹操送给他的空盒子后,为什么自杀?难道这个空盒子里面另有玄机?

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尽),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虽然在他死后,得到了如此之多的荣耀,但这些对于一个已经死去的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其实荀的死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他的性格造成的:一是太直白,二是太忠心。但是荀为什么自杀?他向曹操提出他的观点太直白,假如他向曹操提建议时,话语能够委婉一点,态度能够和蔼一点,他或许还能幸免一死,或许不能继续做他的官。

但至少留下了宝贵的性命,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生命是最宝贵的,是应该珍惜的啊。他的忠心一是对汉室,二是对曹操,他既对已经不可挽救的汉室抱有恢复的希望,希望能在他或者说他和曹操的努力下能够得到延续和恢复。其实,这都要怪他太固执,或者他读书太少,不懂得朝代的更替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而且任何人也不能阻止社会的进步,汉王朝的灭亡是必然的,是不会因为他一个人的聪明和努力能够改变的。他太忠于他的汉室,假如他能放弃对汉室的忠心,而不管曹操做什么,那么他的一生又将改写,或许会是一帆风顺的一生,令人羡慕的一生。电视剧里,曹操给荀的空盒子有三层,有人说象征着荀的三十年功劳,然而原文并没有。原文:忽曹操使人送饮食一盒至。盒上有操亲笔封记。开盒视之,并无一物。会其意,遂服毒而亡。

荀彧是忠于汉室还是忠心曹操?荀彧到底忠于什么?

三国时期曹操的首席谋士荀彧,却因为曹操称霸天下的野心而选择了背弃他,最终被赐死。很多人在惋惜这样一位名士的陨落的同时,也在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既然荀彧的目的不是曹操的目的,他想要保护汉室,那么为什么没有去选择刘备,而是选了曹操,最终又落得这样的结果?也有人在思考,荀彧到底忠心的是什么?到底是汉室还是曹操?如果都不是,那么又会是什么呢?

今日所讨论的历史上人物向来都是被世人两极而论,正所谓有所成也有所不成。历史上对于荀彧的评价无非是集中在两点:他是汉室忠臣还是曹操党羽?然而这两种说法又都有论点支撑。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荀彧,看看他到底一个怎样的人。

荀彧一生的轨迹与党锢之祸有极大的关联,必须了解党锢之祸,才能真正了解荀彧以及颍川荀氏的处世之道,乃至汉魏之间士风的转轨。荀彧的拯救天下之志优先于士大夫的阶级认同,所以他舍弃了士大夫领袖袁绍 ,投奔了有志澄清天下,手段又较袁绍为高的曹操。

有“王佐之才”的荀彧,选中了“有命世之才”的曹操,遂组成了一对黄金组合。不论是主张拥戴汉献帝,还是推荐大批名士为曹操所用,又或者官渡之战与曹操同心协力,以弱胜强,击败最大的敌人袁绍,都是为了“拯救天下”的目的。这过程中,曹操与荀彧也相处融洽,曹操给汉献帝的奏表中,对荀彧的赞美之词连篇累牍,细读其文,可以看出不完全是应付公事,其中颇有真心的欣赏。

二人关系的转折点出现在赤壁之战。曹操以垂暮之年,操全胜之局,而惨败于孙刘联军之手,数十年积聚的战船,一部分被孙刘联军烧毁,一部分害怕被敌人所得自己烧毁,没有了水军,可以说在有生之年没有了吞并江东的希望。对于汉室中的刘家人,荀彧并不在意,但汉朝的名分是曹操统一天下,更新政治的重要保障。而曹操试图篡汉,说明他不再以统一天下、拯救乱世为己任,他违背了年轻时的初衷,也违背了与荀彧共事的基础。

所以荀彧要反对曹操即魏公之位,而曹操也知道荀彧不可能屈服,决定逼迫荀彧自尽。

所以,荀彧既不是汉室忠臣,也不是曹操党羽,他的志向是拯救天下。汉室的名分有助于拯救天下,所以他扶持汉室;曹操的能力有助于拯救天下,所以他辅佐曹操。汉室要杀曹操,他不能同意;曹操要篡汉朝,他也不能同意。

所以他的悲剧结局几乎是注定的。他虽然不能算纯粹的汉朝忠臣,却不愧为志存天下的 仁人君子 。所以死后数十年,仍被后人怀念, 司马懿就曾说:“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后人对荀彧的为人处世颇多议论,有时各执一端。

唐代大诗人杜牧评价:

“荀文若为操画策取兖州,比之高、光不弃关中、河内;官渡不令还许,比之楚、汉成皋。……及事就功毕,欲邀名于汉代,委身之道,可以为忠乎?”因为荀彧的目的是拯救天下,对汉朝并不怎么真心尊敬,所以在私人场合说一些僭越的话,比如把曹操比作汉高祖 、 汉光武帝 ,跟他的处事逻辑并不矛盾,并不能证明他支持曹操篡汉。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反驳杜牧:

“汉末大乱,群生涂炭,自非高世之才不能济也。然则荀彧舍魏武将谁事哉!……。建安之初,四海荡覆,尺土一民,皆非汉有。荀彧佐魏武而兴之,举贤用能,训卒厉兵,决机发策,征伐四克,遂能以弱为强,化乱为治,十分天下而有其八,其功岂在管仲之后乎!管仲不死子纠而荀彧死汉室,其仁复居管仲之先矣!”

这是把荀彧拯救天下的志向等同于忠心汉室了。实际上两者可以分开,荀彧在拯救天下的同时不一定要忠于汉室。

可惜对于荀彧反对曹操即位魏公的原因,分析上太倾向于道德,对荀彧整体的人生轨迹有所忽视。无论如何,在强权的威胁之下,荀彧敢于挺身而出,对权势者说不,无愧于士人风骨,无愧于贤士之名,也无愧于人杰辈出的颍川荀氏!

新三国里曹操送果品给荀彧,荀彧为什么就自杀?

曹操觉得荀彧有异心,便送给荀彧空盒子,古代空盒子有棺材的象征意义,故荀彧自杀。

故事细节:

荀彧和曹操的不合从曹操想要封魏公的时候开始,作为唯一一个想要阻拦曹操封魏公的人,荀彧只是过于忠心,荀彧忠心汉室,可是却没想到自己一手辅佐的人最后竟然会野心膨胀。

若是曹操真的建立了魏国并且自封魏公,那么曹操将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这在保皇派荀彧看来,是绝对不能发生的。

可是曹操却不这么想,只觉得荀彧阻拦是不忠心有异心的表现,从这之后,曹操就并不怎么重用荀彧了,反而将他调离了权利中心,这已经是充分的表达了曹操的不满。

而曹操派人送过去的空盒子,荀彧并不知道原来里面还有没有东西,荀彧看见这个空盒子,左思右想想要弄明白这个含义,因为当时已经感受到了曹操的疏远,所以所想的方向也都是悲观的。

荀彧以为:或许是曹操认为自己已经不是他的人了,所以不能吃曹操的俸禄,便送来空盒子。而且在古代空盒子也有棺材的象征意义,荀彧又猜测到,是不是曹操暗示着让自己早下决断……最后,荀彧做了认为对的事情,最终自杀了。

扩展资料:

荀彧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敬称为“荀令君”。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等。

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荀彧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荀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09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