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大骂“燕贼篡位”
方孝孺是明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并且还是建文帝,也就是朱允炆的老师,那时候的方孝孺可以说是天下文人的代表,在建文帝统治期间,一直在其左右辅佐,后来朱棣起兵,方孝孺给建文帝提出策略,但是也并没有保住朱允炆的江山,之后朱棣继位,方孝孺锒铛入狱。
那时候的朱棣原来是想要直接杀了方孝孺的,因为熟悉朱棣的人都知道,朱棣在即位之后,对于建文遗臣都是选择了诛杀,所以建文时期的旧臣几乎是没一个好下场。
但是朱棣的手下告诉朱棣,方孝孺毕竟是天下文人的代表,还是暂时杀不得的,不然一定是遭到天下文人的反抗。
朱棣在继位的时候,想要让方孝孺给自己写一份诏书,意思是昭告天下是朱棣登上了皇位,但是方孝孺却是大骂朱棣,说他做出如此令人不齿的事情,所以朱棣一气之下,便是选择了诛方孝孺十族,所谓的十族,就是在九族的基础上再加上朋友。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此人大骂朱棣全族被诛杀(此人便是方孝孺)
骂朱棣的人还是有的,只不过没有太多人去骂他,毕竟他不是无能的皇帝,越无能昏庸的皇帝越被人骂!
一、朱棣篡位是事实,这点抹不掉,很多骂他的人也就是骂他这点比较多!
朱棣把侄子的皇位给推翻了,这就是造反啊,好在他赢了,不然他的骂名会更大!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朱棣为了自己的合法性没少杀人,那些积极反对他的人基本上都被杀了的!方孝孺骂他不忠不孝,朱棣杀他十族,齐泰和黄子澄被诛九族,反正骂和阻挡过朱棣造反的人都被杀了,大家都怕了的,暗地里都不敢骂了,毕竟谁知道锦衣卫会不会埋伏在你身边啊,所以想骂也骂不出了,谁都怕死啊!
二、朱棣诛杀骂他的人,还篡改了史书。
证明自己是合法造反,是拨乱反正,虽说这是胡编乱造,可谎话说多了还是能欺骗一些不知真相的人!明朝从朱棣开始那后面的皇帝都是朱棣的子孙后代,他们肯定不允许大家骂朱棣,谁骂谁死,两百多年的高压统治,公开骂的人基本没有了,暗地里骂的人也少,除非不想活了呢!
三、朱棣其实干的还不错,他是有能力的人,干了许多大事。
他多次北征蒙古残余势力,郑和下西洋,编撰《永乐大典》,迁都北京,如果有人用这些事去骂朱棣反而得到反效果成了宣扬朱棣的功绩了,毕竟这些事是对国家有利的,你骂也得找朱棣的坏事来骂啊,找来找去也就是他造反篡位这个事了,只是老是找这个理由来骂实在没意思,都两百多年了还是那样,大家都听的烦了,也许还有人赞同朱棣的做法,有德者居之嘛,你有能力的为什么不能上位呢。
总结:不是所有的人都不喜欢朱棣,有骂他的人,也有喜欢他的人,这就是现实!
皇帝就是权威的代表,他说的话就是圣旨,凡是威胁到他皇位的人,他都会处以极刑,明朝就有一个这样悲惨的大臣,父亲被朱元璋杀死,自己又被朱棣杀死,这个人就是方孝孺,不过据历史记载,他受到这样的惩罚是因为“空印案”。当时牵扯了很多官员,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就是其中之一。而方孝孺的死是因为没有向谋反的朱棣服软,所以被杀了。
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是明朝非常重要的官员,方克勤在年幼的时候就是现代人说的别人家的孩子,他非常聪明,看过一遍的书就能够倒背如流,后来因为被赏识就去朝廷中任职。不过方克勤却能够在政权这个染缸中坚持着自己的本心,也是非常难得了,后来因为“空印案”被牵扯,当时朱元璋处死了一大批官员,这里面就包含方克勤。
方克勤留下一个儿子,就是方孝孺,他从小也是非常聪明,虽然没有父亲那般过目不忘,却也是远近闻名的神通,虽然父亲被朝廷处死,但是他没有扭曲自己的本心,仍然在朝中做一名正直的官员,后来他归到皇太孙的麾下,成为他的左膀右臂,不过后来燕王朱棣谋反,攻破防线后就把皇太孙杀了。
当时很多官员都向燕王朱棣投了诚,唯独方孝孺没有,他仍然坚持着心中的原则,燕王朱棣看他这个样子非常生气,就把他的老师、朋友、亲人全部都杀死了。
因拒绝为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而被杀害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正确答案:方孝孺
燕王朱棣誓师“靖难”,挥军南下京师。惠帝亦派兵北伐,当时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建文四年(1402年)五月,燕王进京后,文武百官多见风转舵,投降燕王。方孝孺拒不投降,结果被捕下狱。
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方孝孺强忍悲痛,始终不屈。被处死于江苏南京聚宝门外,时年四十六岁。《明史》中为施以凌迟。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一个封建王朝为了维持住国家的长治久安,避免因为皇权更替,从而爆发内斗战乱,使国家进入恶性循环,持续的动荡和内耗,以是中国儒家文臣士大夫们规范了皇权继承的秩序,嫡长子继承制诞生和形成。
大明王朝在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爆发了靖难之役。燕王朱棣以武力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是对大明王朝嫡长子继承制的严重破坏和摧残。如果这个嫡长制不能够维护和持续,大明王朝将会陷入皇权争夺恶性循环中,从而走向衰弱和毁灭,如此大明朝能不能坚持到276年还是一个未知数?
此时的文臣中,就出现了一个殉道者,他就是方孝孺。作为大明朝一代名臣,方孝孺也是人,不可能不怕死,但是他对儒家的大义,对大明朝的忠诚,让他明白为了天下黎民免于战祸,为了国家长盛不衰,避免嫡长制被破坏,重新维护嫡长制正统性,他必须去用死亡维护一个制度的重新确立。以是他用十族的代价,维护了一个国家的兴亡秩序。
一,幼失父亲,扶柩归乡,孝义扬天下
方孝孺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方克勤奉公守法清廉为官,没有想到陷入空印案,被明太祖朱元璋杀鸡儆猴诛杀。幼年的方孝孺第一次因为政治事件,牺牲了自己的父亲。他坚强的扶送父亲的棺木回故乡安葬。获得了朝野上下的同情和赞叹。方孝孺以孝道扬名天下。以是当时的名臣宋濂欣赏他,把他收为自己的学生,为他以后的仕途铺平了道路。
二,辅佐建文帝,靖难之役被俘,以身殉国,以十族殉道
方孝孺成年后,明太祖朱元璋内心也明白自己作的不厚道,枉杀了方克勤。以是为了弥补极力提拔方孝孺,把方孝孺当下一任皇帝辅政大臣培养。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建文帝朱允炆登基,方孝孺受到了赏识成为建文帝执政核心成员之一。
靖难之役爆发后,方孝孺挥斥方遒写下讨伐朱棣的诏书。一篇讨伐诏书写的朱棣又爱又恨,但也起了爱才之心。以是朱棣称帝后就想招降方孝孺,可惜方孝孺早巳经心存死志,决心以死殉国成全忠义,一死反抗朱棣破坏嫡长制的行为。朱棣大怒,诛方孝孺十族。方孝孺十族殉道矣!
最后总结:
千古艰难唯一死!靖难之役后,多少文臣武将贪生怕死投降。建文帝大臣死忠只有区区数人。而方孝孺死的最为惨烈,是凌迟之刑。方孝孺以自己的生命,在那个时代维护了心中对国家对君主的大义和大道。所以,他并不是愚忠,只是死节而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0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