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最忌惮1人
秦国虽然在商鞅变法之后国立很是强盛,但是却也是一直忌惮着一个人,这个人是处于六国之中,也跟张仪一样,都是鬼谷子的优秀弟子的代表,在这个人在世的时候,秦国一直没有统一六国,一直到这个人死了之后,秦国才是实现了统一,这个人便是苏秦。
苏秦跟张仪都是鬼谷子的弟子,并且都很擅长纵横之法,那时候的张仪在秦国里推广的是连横之术,所以后来的苏秦在六国之中推广的就是纵合之术来进行抵抗。
苏秦在鬼谷子那出师之后,一直都没有受到重用,所以那时候的很多人都认为苏秦是无能的人,后来还是苏秦自己去找的各国的君王,本来苏秦是找到秦国的,但是秦国并看不上苏秦,如果那时候的秦国重用了苏秦的话,说不定早就统一六国了,根本不用等到秦始皇。
后来还是燕国任用了苏秦,并且苏秦以燕国为中心,联合了六国,一同联起手来对抗秦国,让秦国一直也没有办法应对。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秦国最忌惮一能人(合纵之术让秦国很是头疼)
苏秦和张仪的合纵连横之术,只是他们两个师兄弟为了自己出名而想出来的计谋,苏秦是张仪的师兄自然也是出山较早的,苏秦在刚出山的时候一直想要实现他的自我价值,但是现实是并没有任何诸侯赏识他,他只能够缩在自己的家乡里面由自己的父母抚养,所以说在当时十里八乡的人都是很瞧不起他,苏秦也是对这一点非常的懊恼,所以才想出了合纵这一计谋让自己在诸侯国之间得到尊重。
而苏秦为了出名也是走过许多艰辛的路程,苏秦最开始见周显王的时候,周显王就没有财纳他的建议,而且到后来在去秦国的时候,因为当时商鞅刚死所有的秦国大臣对于商鞅这种谋士都是十分的反感,所以说苏秦自然在秦国也是找不到工作的,最后苏秦只能把注意力放在其他的诸侯国上。
并且因为当时秦国的逐渐强大引起其他诸侯的注意,所以说苏秦就想办法把这个观点扩大,从而六国引起担心,然后再向他们提起合纵六国自然会同意,当六国的的联盟书放在秦王的书桌上时就表示了苏秦的合纵之术已经完全取得了其他国家的同意,然后苏秦的地位迅速升高除了秦国外每个国家都会把他当做上宾,通过苏秦再后来立马就回乡显摆就能看出来他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出名。
再后来张仪出山工作了也是一开始并不顺利,在秦国做官后提出连横之术就受到了秦国的重用,而张仪之所以能够到秦国工作,还是因为它的大师兄苏秦的原因,所以说当初他们俩是一唱一和用合纵连横之术在诸侯国之间打出了名声。
最重要的原因,六国的忌惮强盛的秦国,而秦国要吞并天下的野心早已被六国知晓,被逼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合纵才能保全自己。
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之后,秦国的经济猛增,各种水利工程也开始修建,统一了货币,重量单位之后,国家的人们生活次序变得井井有条。军事上的发展,也使各国感受到了秦国兵力的强盛。秦国的野心也慢慢显露出来,时不时的骚扰边境,百姓疾苦。各国却对秦国别无他法只能割地赔钱使秦国不再骚扰。在这时候苏秦提出的方法,使六国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一直被压迫的六国都想通过集合其他国家来对抗秦国。但是一般的同盟国,就算联合起来也难以抵抗秦国,而这次不一样了,六个国家,团结的力量一定能战胜秦国。无疑使苏秦的合纵之术变得简单而且容易得到支持。
苏秦学识渊博,口才了得。纵使这是件对人人都好之事,还是有国家不那么即使答应,这时候苏秦的口才就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了。面对各种顾虑,苏秦能口若悬河的讲解出来,并找到解决的办法,免了后顾之忧。合纵才会顺利的进行。
苏秦了解其他六国,对各国的优势及劣势进行分析,让各国了解到如果进行合纵那么他们不仅可以发挥优势而且还能不再受秦国的骚扰,不进行合纵,那么他们的劣势将会放大,进而被秦国吞并只是早晚之事。
战国中期,齐秦作为东西两大极强战国,曾争霸过,但为何5次合纵没打崩秦国,一次合纵就打瘫了齐国?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从一位纵横大家说起,这位纵横家是苏秦,因为打瘫齐国的合纵就是他组织的。
苏秦组织合纵攻秦的队伍还没有解散就立即调转枪口去攻打齐国,诸侯态度为何转变那么快?皆因苏秦醉翁之意不在酒,此事我们慢慢说。
苏秦、张仪、公孙衍。
不少史书都把苏秦和张仪记载为同一时期对手,其实这种记录并不准确,马王堆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表明,苏秦活动的年代在燕昭王(公元前335-275年)时期,而张仪活动的年代在秦惠文王(公元前356-311年)时期。
而秦惠文王死的时候,燕昭王才刚刚即位为王(公元前312年,赵武灵王扶持燕昭王继位),也就是说苏秦的活动轨迹大概比张仪要晚了一代人,所以苏秦并不是张仪的对手。
那么张仪的对手是谁呢?是公孙衍,无论从私人关系和国家邦交上,公孙衍和张仪都是名副其实的对手,这也是孙皓晖先生所著《大秦帝国》改编成电视剧时,苏秦被改为公孙衍的原因所在了。
说到这,可能有些朋友会有疑问,如何判断《战国纵横家书》要比《史记》准确呢?这也很简单,因为《战国纵横家书》是战国时期的产物,苏秦很多的言论以及与燕昭王的书信都有所记载,这里暂不细论。
苏秦投靠意图复仇的燕昭王。
战国历史上一共出现了五次合纵攻秦,苏秦组织的是第三次,第一次和第二次分别是公孙衍和孟尝君组织的,第四次和第五次分别是信陵君和庞煖组织的,我们本篇暂且只说苏秦组织的这次合纵。
苏秦立志报效的国家是秦国,但却不被秦国重用,后来恰逢刚继位的燕昭王在燕国建筑黄金台,招贤纳士意图复兴燕国,苏秦等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投靠了燕国,并被燕昭王委以重任,此外,乐毅、剧辛等均在此时投靠燕国。
燕昭王为何要重金招揽人才呢,这是因为燕国爆发子之之乱时,齐国趁机进攻燕国,把燕国打的找不到北,如果不是其余诸侯的干预,燕国可能就轮不到秦国来灭了。
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燕昭王对苏秦的赏识和重用,让苏秦就把燕昭王当成了自己的知己,所以燕昭王的复仇也成为了苏秦的复仇,但此时齐国极其强大,燕国想要攻打齐国,还不具备实力。
苏秦把齐湣王推向了无底深渊。
综合实力打不过别人,只能动用外交手段,于是苏秦就带着燕昭王的秘密使命进入了齐国,说白了,此时苏秦的身份是不能见光的间谍。
苏秦到了齐国,齐湣王也大为赏识,国家大事也都会询问他的意见,但齐湣王没想到的是,苏秦看似为齐国好的谋划,正在一步步把齐湣王和整个齐国推进深渊。
苏秦先是联合韩、赵、魏、燕、齐五个国家一起进攻秦国,逼迫着秦王取消了帝号,并让秦国割地求和,但这次合纵攻秦并没有打起来,秦国也倒很识相,看着打不过,那就很爽快地割地。
但就在这个档口,苏秦却极力劝说齐湣王进攻富得流油的宋国,这正好说到了近几年比较嚣张的齐王心上,于是齐军回撤进攻宋国,合纵攻秦的队伍还没解散,苏秦立即实施自己的终究目标,联合诸侯伐齐。
诸侯合纵伐齐,差点灭亡了齐国。
在苏秦头头是道的劝说下,秦国立即加入了还没来得及解散的合纵攻秦的队伍中,合纵攻秦摇身一变成为了合纵伐齐,毕竟没有人愿意看到嚣张的齐湣王继续做大。
你还别说,面对合纵的进攻,齐湣王咬住的肥肉就是不肯丢,它没能向秦国一样,看着抵挡不住,立马割地求和,而是摆出了和联军决战的姿态。
这下就好玩了,此时的齐国虽然强大,单独对付秦国都吃力,更别说对付五国的联军了,结果齐国军队被五国联军打的一触即溃,韩、赵、魏、秦等四国大败齐国就立即撤退了。
但燕国却不干了,因为燕国要报当初差点被灭国的仇,于是燕王命令大将乐毅疯狂进攻齐国,连克齐国七十余城,齐国差点覆灭,要不是后来齐国除了一个牛人田单,齐国也撑不到最后被秦国灭亡了,苏秦终不负燕昭王之托,完成了助燕复仇的使命。
飞鱼说:
从攻秦到伐齐,诸侯态度为何转变那么快?皆因苏秦醉翁之意不在酒,苏秦入齐时就盘算着如何颠覆齐国的社稷,只是齐湣王没有看出来而已。
战国齐秦争霸,为何数次合纵没打崩秦国,一次合纵就打瘫了齐国?这是因为齐国和秦国截然不同的地理位置,秦国面对山东诸侯的合纵能利用函谷关和崤山的天险进行阻挡,虽然后来的庞煖绕过了函谷关,但战国末期的秦国已经气候,想灭亡秦国已不容易了。
反观位于东部平原的齐国,根本没有天险可守,虽有几条河流,但想要作为军事屏障远远不够,并且齐国背靠大海,退无可退,只能依靠城池的坚固来阻挡敌军。
此外,齐湣王的狂妄自大好战成性也是齐国一次就被打瘫的原因,秦国面对不敌之军,立即会割地求和,城池还能夺回来,被打残的国家却很难再次强盛了,齐湣王没这样想,所以他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连带着也葬送了强大的齐国。
齐国和秦国最不能比拟其实是综合国力,秦国经过变法,无论政治、军事、经济等都在强大,而齐国只是仗着有鱼盐之利比较富有而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0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