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岳飞被害,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岳飞是因为“迎回二帝”而被害的吗?你太天真了。
“迎回二帝”,是个政治口号,不止岳飞用,大家都在提。据说高宗时期,有滑稽艺人排了一出小戏,讽刺一个撒谎的人:“你说你从不喝酒,怎么今天喝多了?”“这是哪里话?我确实从不喝酒的。”“你没喝多,怎么会把‘二胜环’戴在后面去了?”
宋人男子的头巾上,有两个装饰用的圆环,称为“二胜环”,应该在迎面。小戏中的撒谎人喝醉了酒,把头巾戴反了,于是“底”出来了:“啊呀呀,我只说在家中偷喝两杯,没人知道,不想却把‘二胜环’丢在脑后了。”
“二胜环”,谐音“二圣还”。这出戏的真正意味,是讽刺朝廷大臣、也包括高宗赵构,一味贪图享乐,早就把“收复失地、二圣还朝”的政治理想忘在了脑后。
社会舆论如此,人心如此,并不是只有岳飞才念念不忘迎回二圣(也称“二帝”)的。岳飞也未必对这两位亡国之君,有多么深厚的感情,更多的是以此来动员军士、激昂人心的。他的真正目的,是收复失地,统一中原。
将心比心,高宗赵构为什么不愿收复失地?真的只是怕二圣还朝,自己的皇位坐不称吗?
几百年以后出来类似的事情。明朝皇帝朱祁镇“北狩”,被异族囚禁一年之久,这里大臣们拥立其弟朱祁钰为帝,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一年后朱祁镇回来,都没来得及跟大臣们见面,就被送到号称“南宫”的小院里囚禁起来,不仅内外隔绝,不能与朝臣相见,甚至连生活供应都匮乏,朱祁镇的皇后不得不做些手工,托侍奉兼监视的太监们拿出去,到集市上换钱,来补贴生计。
朱祁镇之所以能够二次登基、重新坐上皇位,是由于朱祁钰中年病重,并且没有太子(朱祁钰唯一的儿子早夭),造成了权力真空。而赵构活得很长。可以想象,即使有一天徽宗赵佶、钦宗赵桓回归,不过是被营救的人质,如何能从大权在握、群臣拥戴的赵构手中重夺皇权?
并且,戎马倥偬之中,即使主将真的想营救人质,就那么容易能够成功吗?金国君臣将士,就那么老实,一看打不过,乖乖地把二帝交还?如果看到岳飞大军势如破竹,自己难以抵抗,就不会一怒之下、杀死二帝、然后弃城逃走吗?
就算金国真的决定投降,也一定会有一番谈判,双方讨价还价。而两国议和的大事,可不是岳飞一个前敌总司令能够决定的。宋高宗赵构派人去议和之时,大可以暗授机宜,故意提高谈判条件,甚至用侮辱性的条款激怒金主,让他们一气之下杀掉二帝泄怒。这边正好打起“为二帝复仇”的旗号,重鼓余勇,一举收复河山。
再不济,就算金朝答应了所有条件,放回二帝,也可派心腹人去迎接,在路上暗杀,再嫁祸给金军或是当地土匪。总而言之,不让二帝还朝,办法多着呢。
可是跟这两个烫手的山芋相比,半壁河山却是实实在在的诱惑。且不说财富税收,就是“收复失地”这一件功劳,在民众心中,国家领袖的声望会升高多少?那简直是难以衡量的。
赵构再傻,也不可能不想收复失地。而收复失地,与迎回二圣,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一个是实在的国家策略,一个是虚幻的政治口号。所以,因为岳飞用了一个人们共同认可的政治口号,就杀死岳飞,这根本不是政治家干的事情。
赵构坚决阻止岳飞北伐,应该是出于对武将的传统忌惮:宋朝天下得到军事政变,一个“陈桥兵变”就夺了北周江山。现在岳飞拥兵在外,势如破竹,风头正劲,简直是赵匡胤的翻版!
于是赵构很矛盾:如果岳飞继续打胜仗,可能会像赵匡胤一样拥兵自重,夺取政权;如果岳飞打了败仗,又难免激怒金人,发兵南下,自己就连南方的半壁江山也保不住了。
为了赵构自身的安全,为了南宋小朝廷的政权稳定,岳飞这个有实力而不听话的家伙(为什么要十二道金牌召回?为什么十一道金牌传下去,岳飞都不肯回兵?这家伙还是不够听话!)必须死!
至于“迎回二帝”的政治口号,老百姓相信,政治家赵构、军事家岳飞,可都没把它当回事。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里,涌现出无数的英雄豪杰,王侯将相。在这其中岳飞的名字,无疑是最闪耀的那一个,已经成为我们民族中的一个符号。千百年后,“精忠报国”四个字还在激励着将士们,奋勇杀敌!小时候就是听《岳家将》评书度过幸福的童年。“岳母刺字”,“王佐断臂”,“高宠挑滑车”“杨再兴大战小商河”。都是记忆里无法抹去的回忆。
读书以后再看岳飞的诗词,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同时又有一个深深的问号,大宋朝不是不杀大臣么?岳飞为何会被害?原来知道是秦桧害死的岳飞,因为秦桧是金国人派来的奸细。后来又说是赵构想杀岳飞,因为岳飞想迎回“钦,徽二帝”,破坏宋金的和谈,都是他必须死的原因。事实果真如此么?
迎回“钦,徽二帝”是否会影响赵构的皇位
现在,怕迎回钦,徽二帝影响赵构的皇位是主流说法,这种说法真的有道理么?公元1140年,岳飞北伐,先后收复颖昌,郑州,洛阳当时的确有机会夺回都城开封,岳飞于郾城大破金军,进军朱仙镇。兵锋直指开封。且不说能否直捣黄龙府,迎回两位皇帝,即便迎回来了,这时赵构的功绩已经远迈先祖,直追唐太宗李世民,以此时的威望,别说宋徽宗已死,就是活着有何脸面去要皇位?
就更别提宋钦宗了,在位期间,国土沦丧,都城沦陷,妻儿老小都成了俘虏。别说夺位了,杀了他都没人会有非议!现成的例子:唐肃宗李亨,平定“安史之乱”重夺两京,并没有还政于唐玄宗李隆基啊!可见这条理由多么荒谬,真不懂人们为啥拿这个说事!
岳飞主战,怕他影响和谈。
传说金兀术的和谈条款里把杀岳飞作为主要条件:“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十一月初七“绍兴和议”达成。此时的岳飞尚在狱中,公元1142年一月才被赵构下召处死,可见是和谈条件也不成立。而且敌对的两个国家,和谈条件要求对方把最能打的将帅处死,请问这有和谈诚意么?也够荒谬的。
我认为岳飞的死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朝廷对军队的掌控力太低,岳飞威望太高,兵力太盛
众所周知,大宋朝一直是重文抑武,采用募兵制,真正做到了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朝廷牢牢把控着军队。可在“靖康之变”以后,北宋灭亡,禁军要么被剿灭,要么被打散。岳飞就是在这时候起家的,由几千兵马,通过不断于金军作战,不断胜利,收编了大批被打散没了建制的军队,以及各地的抗金的义军。滚雪团一般,渐渐汇聚成十万人的大军,占南宋全部兵力的三分之一强。(于岳飞齐名的韩世忠,韩家军只有三万人)而且军纪严明,北伐又于郾城大败有着“铁浮图”重型骑兵的,金兀术的主力。
金人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家军”举世闻名。此时收服开封,尽复北宋领土,可是江山还能姓赵么?岳飞会不会又是一个刘裕呢?刘裕的例子谁人不知,赵构焉能不惧?这就是眼看着开封就要收回,也要十二道金牌召“还师”的原因所在。不但用了十二道金牌,还派杨益忠带领禁军,监视,掣肘以备万一。可见对岳飞是多么不放心!
2,擅自奏请,“册立太子”犯了大忌
赵构为躲避金军,一路南逃,在多次惊吓之中,失去了生育能力,三岁的独子也已经死去。岳飞听到消息,金人想让钦宗的儿子继承皇位,立即奏请立储:“虏人欲立钦宗子来南京,欲以变换南人耳目。乞皇子出阁,以定民心。”虽然是忠君爱国,但考虑不周。史书上说赵构非常不悦:“卿言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直截了当地说出了,武将不能干预立储的大事!犯了皇帝的猜忌,给以后的冤剧打下了伏笔!
3,遭到弹劾罢免职务,不知上表请罪,擅自离京。
岳飞应该看清形式,朝廷打算收回兵权,他应该学习韩世忠,向皇帝低头,安心当个富家翁。岳飞在遭到弹劾,被罢免了枢密使后,不知上表请罪,请求皇上赦免,给皇帝服个软,老老实实在京师还有可能不招忌!不但不请罪,还自请离京回江州庐山旧居赋闲。此时的岳飞已经是无官无权,可是岳家军还在啊!在京城还好,一举一动都在朝廷掌控。可是回江州,不好监视啊!万一岳飞心怀不满,转个弯回到军中,重新掌握军队,以“清君侧”的名义造了反可怎么办?
以上三个原因,在加上秦桧,张俊的挑唆,构成了岳飞的死因。武将的悲哀在于,不是你想不想反,而是你有反的能力就是对皇权的威胁。归纳起来就四个字“功高盖主”,自古以来因功高盖主而死的武将数不胜数,从战国的白起,李牧到南北朝的檀道济,再到岳飞,袁崇焕无不是死于这四个字!可悲,可叹,可又无可奈何!
中国历史中要说被冤杀的将领,我们都会想到岳飞,岳飞精忠报国最后落个身死的下场,我们不由的为岳飞这个民族英雄叹惜,在叹惜的同时不仅生出疑问,宋高宗赵构为什么一定要处死岳飞呢?
岳飞不尊主使君臣之间产生隔阂岳飞从本是一名布衣从小深受精忠报国思想的熏陶,后来参军之后,在战场勇猛过人使其崭露头角,后来宋高宗因为与金议和不成从而提拔能征善战的武将,岳飞文武双全很快被赵构提拔到一方主帅。
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岳飞等人并列成当时最有名气的统帅,而岳飞的指挥才能要高于其他三人一筹。后来宋高宗让岳飞指挥除了韩世忠、张俊外的大军,可能出于政治原因加上秦桧屡进谗言,致使宋高宗不让岳飞来指挥如此数量众多的军队。
面对这种情况岳飞居然以为母守孝之名辞官而去,何朝何代的帝王面对这等不尊主的行为都会产生隔阂,赵构自然也不例外。迎回二圣让赵构左右为难宋朝分南宋北宋的原因相比大家都耳熟能详,岳飞朱仙镇大捷之后,立下誓言迎回二圣洗涮当年的耻辱,作为宋朝民众来说本来无可厚非,也是大受欢迎之举。但对一国之君的赵构来说确实两难的抉择,倘若岳飞真的迎回二圣之后,赵构该怎么办。
二圣归来之后加上赵构会变成三位皇帝,赵构让位呢还是继续做自己皇帝,继续做自己的君主势必会落下口实,倘若让位赵构又心有不甘。假如二圣归来之后因皇位使国家四分五裂怎么办,或许赵构的性命堪忧,岳飞此誓言深深的刺痛了赵构。
岳飞建议立储君臣猜忌 金人用立钦宗的儿子赵谌为皇太子来羞辱赵构,并送到京阙,岳飞认为这是个阴谋,为朝廷着想,不如把就读于资善堂的建国公正式立为皇太子,这样金人的阴谋就失败了。岳飞身为一方统帅本来不应干预立储之事,岳飞认为君臣一体不必有所顾及,随即上书赵构赶快立储,而得到回复却是这些不该你岳飞来管。
自古以来,有军权之人干预立储无非就是立一个傀儡太子,岳飞此举在赵构心中已有不臣之心。赵构怀疑岳飞直捣黄龙之后黄袍加身宋朝的开国之君皇位怎么得到的相比大家也是知道的,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而岳飞此时已有岳家军,加上直捣黄龙之后,岳飞已经有黄袍加身的能力。
自古以来帝王要除掉一个手握军权的将军之时,不是看武将有没有谋反之心,而是看有没有谋反的能力。岳飞跟赵构两人所处的位置不同,对待一件事情的看法不同,岳飞认为自己所做之事为尽忠,而赵构认为岳飞是不臣。一个想议和自保,一个想以战止战,多种原因交织加上秦桧进谗言,金人的威逼岳飞不得不死。
岳飞虽然所做之事与君臣王道不合,岳飞依然是精忠报国的典范,岳武穆实乃英雄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09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