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面对曹操大军压境,江东六郡为什么会主动投降

以史为鉴 2023-06-19 15:44:35

面对曹操大军压境,江东六郡为什么会主动投降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和江东六郡,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对于江东六郡来说,投降是最好的选择。对于六郡百姓来说,投降也是最好选择。对于江东士族来说,投降更是最好的选择。

投降,全是道理;不投降,全无道理。但,江东孙氏就是没投降,而且还玩命打。这是曹操到死也没有搞明白的事情。

首先,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对刘表、对孙权是代天子征伐。

你不能认为曹操就是北方的大军阀。曹操是代天子出征,曹操的军队就是大汉官军,名正言顺的天子之师。曹操占着道义。

而你江东孙氏呢?就是一个不服中央的地方割据势力,说孙氏造反一点儿也不为过。朝廷弱的时候,你有道理造反;但曹操主政的大汉朝廷,并不弱啊。

江东的主降派,都有谁?也不用罗列名字了,因为太多。除了孙权、周瑜和鲁肃这几个少壮派,其他人全是。

为什么这多人要投降?因为这么多人都是大汉老臣,要么吃过大汉俸禄,要么是大汉士族。记住一点,魏晋时代,从江湖到庙堂,全是士族说了算。主张投降的这伙人全是士族,而且是大汉的士族,当然不会抵挡曹操的天子之师了。

第二,曹操对于投降的诸侯非常不错,有足够的前车之鉴。

最具代表的就是宛城张绣。第一次投降之时,因为曹操犯了老毛病,非要“临幸”张绣的婶子邹夫人。于是,张绣怒了,马上反水,把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以及猛将典韦都给弄死了。又是儿子、又是侄子,还有一个头号侍卫保镖,全被张绣搞死了。你说曹操还不得把张绣恨死?

但是,张绣第二次投降,曹操是怎么对待他的?一见面,曹操就握着张绣的手,共赴宴会,宴席上敲定儿子曹均与张绣女儿的婚事。接着就是官渡之战,张绣作为曹操阵营的方面军司令,与最强诸侯袁绍干。战后,因作战有功被封破羌将军。后来,扫荡河北袁氏,张绣再次立功,增加封邑两千户。张绣作战是不是给力不好说,但拿到的赏赐足以其他将领都眼红。

复增邑凡二千户。是时天下户口减耗,十裁一在,诸将封未有满千户者,而绣特多

曹操南征,首战荆州刘表,但刘表死了,所以荆州马上投降。这是最近的前车之鉴,而曹操对荆州势力也是相当不错,大家不仅官照当、酒照喝,而且还加官晋爵。曹操做人做事都已经到了这份上,江东士族还怎么好意思不投降的?

第三,兵戎相见还是和平归顺,最理性的选择就是后者。

不说曹操有什么八十万大军,就说曹操东跨淮河、西据荆州的战略威势,你江东六郡怕不怕。当时的长江流域并没开发,土地是沼泽、人口是移民,就这种实力还怎么跟朝廷对战。曹操在实力上已经彻底碾压江东了。

不打仗、直接投降,这叫归顺。归顺朝廷,不仅无罪而且和平归顺就是功劳。受益者是孙氏家族以外的全部江东士族。即便是孙氏家族,也不会太难,因为荆州刘氏家族的待遇也不错。

如果不投降、打仗,那会是什么结果?首先肯定是生灵涂炭,其次就是士族们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赤壁之战是孙权打赢了,如果打输了呢?曹操大军进入江东,一通攻城略地,士族的利益怎么可能得到保障。

但是,为什么赤壁之战还是打了?江东孙氏为什么没有投降?

赤壁之战被一伙少壮派给主导了

首先是荆州的刘备,肯定不会投降。这家伙被曹操从北撵到南,要投降早投降了。刘备有野心,一定要做个诸侯霸主。

第二是孙权、鲁肃以及周瑜这群少壮派已经掌握了江东军政。这伙人对大汉根本就没有感情,生在乱世、长在乱世,彻底地信奉乱世逻辑。

你看一下这几个人的岁数就知道了,孙权26岁、周瑜33岁、鲁肃36岁,而刘备集团的诸葛亮是27岁。主导整个赤壁之战的孙刘联军,主要就是这些少壮派。这伙人对大汉没感情,恨不得早点推翻这个旧王朝,然后再去开创一个新世界。既然生长都在乱世,那么这伙人就信奉强者做章程的乱世逻辑,不打就投降,根本没门。

然后,再说赤壁之战。实际上,曹操打到荆州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连半年准备都没有,直接从邺城杀到了荆州,能把荆州占了就算完成目标。不是曹操有80万大军吗?这是三国演义的数字,曹操的总兵力也就20万,而且荆州方面的西路军团也就八万人。而孙刘联军则有五万人,所以双方对比,差距并不大。

因此,所谓的赤壁之战,就是曹操、孙权和刘备三股势力把刘表的荆州给分了。其战争规模根本就没有那么大,对于接下来三分天下的格局也没有太大影响。

曹孟德已经不复当年勇,但他已经足够了

但是,为什么后来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呢?

偶然因素是曹操和孙权谁也没看住刘备,刘备入川并割据巴蜀和荆州一部。这件事不仅出了曹操的意料,也出了孙权的意料。刘备是彻底地逆袭,必须得承认刘备真有本事,可不是个简单人物。

人的因素是曹操老了,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53岁,已经不复当年勇。虽然曹孟德吟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已经暴露了雄心难再。

十年后襄樊之战,曹操就彻底怂到家。面对关羽凌厉攻势,曹操甚至动了迁都的念头。诸葛亮评价: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但是,襄樊之战的曹操,哪还有什么“殊绝于人”、“仿佛孙、吴”的样子。曹操但凡还有雄心和精力,也不会给刘备和孙权机会。

汉末天下大乱,军阀割据。曹孟德陈留起兵,至赤壁之战,他已经打了20年,统一了北方山河。天下九州,曹得其六,这个功绩已经足够了。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能做的事也就那么几件,曹操能做到这个地步已经可以了。

但是,曹孟德后继无人,他统一不了天下,后世子孙更统一不了天下。而刘备和孙权,比之曹操的能力,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所以,三国只能地方士族主导下形成割据均衡局面。这个局面最后结束,就完全看士族们怎么比权量力了。北方士族碾压巴蜀和江东士族,于是天下终归司马氏。趋势的问题,也只能交犹趋势来解决。

赤壁之战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表演是指幼儿通过扮演成语故事中某一角色,运用一定的表演技能(语言、动作、手势、表情),再现该成语故事的内容(或某一片断)的一种游戏形式。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赤壁之战的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赤壁之战的成语故事的主人公简介   鲁肃(172~214)字子敬。三国时临淮东城(今定远)人。出身士族。初率部属百余人跟随周瑜到江南,为孙权所敬重。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大军南下,严重威胁孙吴政权,他与周瑜坚决主战,并建议联合刘备协力抗曹,孙权采纳其建议,任赞军校尉,协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今湖北嘉鱼县境)。周瑜死后,任奋武校尉,代领其兵。他为人严格,生活节俭,治军有方,禁令必行,虽忙于军备,手不释卷,又善谈论,擅长文辞。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人。幼丧父,有壮节,好为奇计,喜击剑骑射。他与周瑜交好,孙策经营江东,他与周瑜同归之。孙策死,他继续辅佐孙权,为孙权所敬重。赤壁之战前夕,他力主与刘备联合抗曹。赤壁之战后,又从大局出发劝孙权把南郡暂时让给刘备。周瑜死后,孙权任鲁肃为奋武校尉,代周瑜统兵,继续维持与刘备的联盟。鲁肃死时,孙权亲临其葬,诸葛亮亦在蜀国为他发哀。他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大帝,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生于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卒于太元二年(公元252年)。孙坚次子,幼年跟随长兄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208年,孙权起兵西进,收复甘宁,剿灭了黄祖。同年,曹操南下,刘备大败,曹操占了荆襄后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东吴。东吴内部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以黄盖为首,主和以张昭为首。张昭在当时是很有说服力的,但孙权却有意一战。此时,鲁肃从江夏带来诸葛亮,表明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周瑜及时返回,说明曹操的种种弊端,说明战有望获胜。孙权果断决定,以周瑜为主帅,出兵三江口,与曹操决战。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战后,孙权为联合刘备,将其妹孙尚香嫁给刘备。后又从鲁肃之计,将荆州借给刘备。后刘备取川成功,孙权让刘备归还荆州,刘备不从。鲁肃单刀会后讨回了三郡。后孙权出战合淝,被张辽击败。217年,魏吴大战于濡须口,双方均不能获胜。濡须口之战后,孙权与曹操和睦,并签定了魏吴秘密同盟,共伐关羽。

  219年,关羽攻打樊城,孙权任命吕蒙取下荆州。吕蒙用白衣渡江之计取下荆州,又在麦城生擒了关羽。关羽被带到建业后,孙权将关羽杀害,并将头颅送给曹操。220年,曹丕代汉。孙权宣称东吴是魏国的附庸,曹丕授予孙权九赐。221年,刘备称帝,然后立即起兵攻打东吴,名曰为关羽报仇,实为争夺荆州。孙权果断任命39岁的陆逊为都督,迎战刘备。陆逊在彝陵火攻大破刘备。223年,刘备病逝,诸葛亮为了北伐,派邓芝过江讲和。孙权与蜀汉和睦,共伐曹魏。224年曹丕大军攻打东吴。孙权让徐盛火攻破敌。226年,曹丕病逝。孙权亲自率军攻打江夏,却因太守文聘的坚守而败。

  赤壁之战的成语故事的典故   曹操平定北方以后,公元208年,率领大军南下,进攻刘表。他的人马还没有到荆州,刘表已经病死。他的儿子刘琮听到曹军声势浩大,吓破了胆,先派人求降了。这时候,刘备在樊城(今湖北襄樊市)驻守。他听到曹操大军南下,决定把人马撤退到江陵(今湖北江陵)。荆州的百姓听说刘备待人好,都宁愿跟着他一块撤退。

  曹操赶到襄阳,听说刘备向江陵撤退,又打听到刘表在江陵积了大批军粮,怕被刘备占去,亲自率领五千轻骑兵追赶刘备。刘备的人马带了兵器、装备,还有十几万百姓跟着他,每天只能行军十几里。曹操的骑兵一天一夜就赶了三百多里,很快就在当阳长坂坡(今湖北当阳县东北)追上了刘备。刘备的人马,被曹操的骑兵冲杀得七零八乱,还亏得张飞在长坂坡抵挡了一阵。刘备、诸葛亮才带着少数人马摆脱追兵。但是往江陵的路已经被曹军截断,只好改道退到夏口(在今湖北武汉市)。

  曹操占领了江陵,继续沿江向东进军,很快就要到夏口了。诸葛亮对刘备说:?形势紧急,我们只有向孙权求救一条路了。?正好孙权怕荆州被曹操占领,派鲁肃来找刘备,劝说他和孙权联合抵抗曹军。诸葛亮就跟鲁肃一起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去见孙权。诸葛亮见了孙权,说:?现在曹操攻下了荆州,马上就要进攻东吴了。将军如果决心抵抗,就趁早同曹操断绝关系,跟我们一起抵抗;要不然,干脆向他们投降,如果再犹豫不决,祸到临头就来不及了。?孙权反问说:?那么,刘将军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诸葛亮严肃地说:?刘将军是皇室后代,才能盖世,怎么肯低三下四去投降曹操呢孙权听诸葛亮这么一说,也激动地说:?我也不能象江东土地和十万人马白白地送人。不过刘将军刚打了败仗,怎么还能抵抗曹军呢诸葛亮说:?您放心吧,刘将军虽然败了一阵,但是还有水军二万。曹操兵马虽然多,远道追来,兵士也已经精疲力尽。再说,北方人不习惯水战,荆州的人对他们不服。只要我们协力同心,一定能够打败曹军。?孙权听了诸葛亮的一番分析,心里挺高兴,就立刻召集部下将领,讨论抵抗曹操的办法。正在这时候,曹操派兵士下战书来了。那信上说:?我奉大汉皇帝的命令,领兵南征。现在我准备了水军八十万,愿意和将军较量一番。?

  孙权把这封信递给部下看,大伙儿看了都刷地变了脸色,说不出话来。张昭是东吴官员中资格最老的。他说:?曹操用天子的名义来征讨,我们要抵抗他,道理上输了一着。再说,我们本来想靠长江天险,现在也靠不住了。曹军占领了荆州,又有上千艘战船,他们水陆两路一起下来,我们怎么也抵挡不了,我看只好投降。?张昭这一说,马上有不少人附和。只有鲁肃在旁边冷眼旁观,一声不吭。孙权听着听着,觉得不是滋味,就走出屋子,鲁肃也跟着出来。孙权拉着鲁肃的手,说:?你说说,该怎么办呢鲁肃说:?刚才张昭他们说的话全听不得。要说投降,我鲁肃可以投降,将军就不可以。

  因为我投降了,大不了回老家去,照样跟名士们交往,有机会还可以当个州郡官员。将军如果投降,那么江东六郡全都落在曹操手里,您上哪儿去孙权叹了口气说:?刚刚大家说的,真叫我失望。只有你说的才合我的心意。?散会以后,鲁肃劝孙权赶快把正在鄱阳的大将周瑜召回来商量。周瑜一到柴桑,孙权又召集文武官员讨论。周瑜在会上慷慨激昂地说:?曹操名为汉朝丞相,其实是汉室奸贼。这次他自己来送死,哪有投降他的道理。?他给大家分析了曹操许多不利条件,认为北方兵士不会水战,而且老远赶到这陌生地方,水土不服,一定会生病。兵马再多,也没有用。孙权听了周瑜的话,胆也壮了。他站起来拔出宝剑,?豁?的一声,把案几砍去一角。他严厉地说:?谁要再提投降曹操,就跟这案桌一样。?当天晚上,周瑜又单独去找孙权,说:?我已经打听清楚。曹操兵马号称八十万,这是虚张声势,其实只不过二十几万,其中还有不少是荆州兵士,不一定真心替他打仗。您只要给我五万精兵,我保管把他打败。?

  第二天,孙权任命周瑜为都督,拨给他三万水军,叫他同刘备协力抵抗曹操。周瑜领兵进军,在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和曹军前哨碰上了。果然不出周瑜所料,曹军兵士很多人不服水土,已经得了疫病。双方一交锋,曹军就打了败仗,被迫撤退到长江的北岸。周瑜率领水军进驻南岸,和曹军隔江遥遥相对。正像周瑜预料的那样,曹操的北方来的兵士不会水战,他们在战船上,遇到风浪颠簸就受不了。后来,他们把战船用铁索拴在一起,船果然平稳不少。周瑜的部将黄盖看到这个情况,向周瑜献个计策,说:?敌人兵多,我们兵少,拖下去对我们不利。现在曹军把战船都连接在一起,我看可以用火攻办法来打败他们。?

  周瑜觉得黄盖的主意好,两人还商量好,让黄盖派人送了一封信给曹操,表示要脱离东吴,投降曹操。曹操以为东吴将领害怕他,对黄盖的假投降,一点也没怀疑。黄盖叫兵士偷偷地准备好十艘大船,每艘船上都装着枯枝,浇足了油,外面裹着布幕,插着旗帜,另外又准备一批轻快的小船,拴在大船船尾上,准备在大船起火时转移。隆冬的十一月,天气突然回暖,刮起了东南风。当天晚上,黄盖带领一批兵士分乘十条大船,驶在前面,后面跟随着一批船只。船队到了江心,扯满了风帆,像箭一样驶向江北。曹军水寨的将士听说东吴的大将来投降,正纷纷挤到船头看热闹。没想到东吴船队离开北岸约摸二里光景,前面十条大船突然同时起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十条火船,好比十条火龙一样,闯进曹军水寨。那里的船舰,都挤在一起,又躲不开,很快地都延烧起来。一眨眼工夫,已经烧成一片火海。水寨烧了不算,岸上的营寨也着了火,曹军一大批兵士被烧死了;还有不少人被挤在江里,不会泅水,马上淹死了。周瑜一看北岸起火,马上带领精兵渡江进攻。他们把战鼓擂得震天响。北岸的曹军不知道后面有多少人马进攻,吓得全部崩溃。

  曹操拖着残兵败将向华容(今湖北潜江县西南)的小路上逃跑。那条小路全是水洼泥坑,骑兵没法通过。曹操赶忙命令老弱兵士找了一些稻草铺路。他带着骑兵好容易才通过,可是那些填铺稻草的兵士,却被人马踩死了不少。刘备和周瑜一起,分水陆两路紧紧追赶,一直追到南郡(治所在今湖北江陵),曹操的几十万大军战死的加上得疫病死的,损失了一大半。曹操只好派部将曹仁、徐晃、乐进分别留守江陵和襄阳,自己带兵回到北方去了。

  赤壁之战的成语故事的启示   赤壁之战是靠了团体的智慧战胜了曹操。因为先是庞统出了连环计,周瑜出了火攻的主意,诸葛亮前来借东风,最后是黄盖写诈降书来攻打曹操。在日常生活中团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团体可以互相帮助,把缺点弥补;我们还需要智慧,在遇到困难是不能直接不以加思考就硬做,要多动脑筋,想出化解困难的好办法;有了智慧,我们也需要勇气,如果没有勇气的话,你的智慧也是用不上的。赤壁之战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制胜的根本在于诸葛亮聪明的神机妙算、周瑜足智多谋、曹操的听信谣言。

张昭受到三朝重用,为什么曹操来袭却主动投降?

孙坚在世时,张昭就已经被孙策两兄弟尊为老师,孙策更是把孙权及孙氏政权托孤于他,张昭主张投降曹操意在保全孙氏一门的在安全,能守得江东固然很好,不能守住的时候就保住最基本的生命。

张昭目睹孙氏政权的建立,孙坚也是寒门出身,靠的是拼杀的战绩成为天下皆知的名将,纵使英年早逝,但给他的儿子留下了兵力,孙策最开始是为袁术而攻城略地,直到渡江取得江东,有立足之地,用纯武力震慑住江东的各大世家,彼时,张昭被孙策尊称为老师,礼遇有加,可以说孙氏的文官幕僚系统由张昭一手建立,他对于东吴的重要性就好像诸葛亮对于刘备的重要性一样。孙策死时,更有内事不决问张昭的遗言,孙权年轻,孙策让张昭一样拥有孙氏政权的决定权。

孙权15岁的时候入仕途之时,曹操为之征辟,所以说孙权在某种程度上是曹操的门生。孙权掌权时太过年轻,在曹操来袭之时,张昭身为三朝元老,主张投降的时候,他想的是孙策铁骨铮铮,如在世肯定不能投降,但是孙权初掌权势,对曹操并无威胁,江东军事不足,打不过曹操,孙权投降也并无不妥,之后再力求壮大,培养江东子弟,再成大家大族也无不可。毕竟孙策托孤也不希望江东一败之后什么也没有,至少把孙氏一门的生命安全保障下来,之后种种可以再徐徐图之。虽然孙权没有采取张昭的主张,却知晓他的心意,所以并没有追究他。

张昭对于孙氏一门非常忠诚,他首先所考虑的是孙权的生死及利益,无奈孙权虽然年轻,但是也有自己的野心,所以他采取的并非保守战略,与周瑜携手诸葛亮抒写了赤壁之战的凯歌,不知你对张昭主张投降有无其他看法?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08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