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李成梁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谈到嘉靖末年到万历初年的明军将领,一时间可谓群星璀璨:戚继光、俞大猷、谭纶……一个个将军的名字都是妇孺皆知的。在他们中,有一个人的历史地位非常特殊,他的名气不如上述人物大,但他的历史影响却极大,他就是李成梁。
李成梁就是李如松的父亲,其家世可以参考我之前的文章。在承袭了铁岭卫指挥佥事以后,他凭借一刀一枪的军功做到了参将。在参将的位子上,他带着手下的人把土蛮部打的除了丢下尸体就是拖家带口躲得远远的,在辽东地区的蒙古诸部的心目中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隆庆年间的辽东地区并不平静,虽然俺答已经基本老实了,但是其他部落的首领依然改不了游牧民族的习气,时时窥探着南下抢一把。先后十年,三任总兵战死,让辽东总兵成了一个没人敢接的位置。在连续第三位总兵殉国以后,这块烫手山芋交到了李成梁手里面。而他甫一上任,就大修武备,以才能甄选军官,并且以厚赏召集全国各地的能干的男儿来当兵。一时间军纪、军威大振。
整饬完辽东军不久,敌寇就来检验李成梁的工作效果了。在小股部队被击退后,土蛮部大举入寇。李成梁率部在卓山和敌人遭遇,他与副将对敌人形成夹击之势,斩其首尾,一共斩首五百八十多颗。不死心的土蛮又在次年冬天再次进犯,李成梁再次将其击退。而后李成梁主动出击,将土蛮赶得越来越远,他自己的爵禄也越升越高。辽东总兵的位子也越坐越稳。
从战术的角度来看,李成梁的仗打得都不能算太大,每次的斩首数目基本也就数百左右。但是从战略意义上来看,却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李成梁的战略思想是以攻代守、层层蚕食,尽管每次出战的战果都不能说太辉煌,但贵在次次都打胜仗,而且每次出征总不空手而归,总要啃掉蒙古人的一片地盘回来,长期的这样积小胜便可为大胜。再加上李成梁对这些蛮族向来没什么好感(虽然他自己也不过就是个朝鲜移民),下手绝不手软,使得在他镇守辽东的二十多年里,曾经因为蒙古人入寇而鸡飞狗跳的辽东渐渐地安静了下来。
同戚继光、俞大猷们一样,李成梁也有一支自己培养出来的武装,就是辽东铁骑。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与戚家军不相上下,而且还有一个戚家军不具备的优势——他们是清一色的重骑兵,并且配备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器。这支光荣的军队跟着李成梁立下了无数战功,后来还由李如松率领,先后参加了平哱拜和抗倭援朝的战争。
万历十九年,六十六岁的李成梁宣布退休。此时辽东一带基本上可以说是非常安静了,但是他的退休并不是光荣退休,甚至还有些尴尬。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随着李成梁年龄的增大,其武力及进取心在下降,但是对爵禄的渴望却一点也没有消失。万历十七、十八、十九连续三年,敌人先后大举入寇数次,李成梁的嫡系部队损失惨重,中伏而死者不计其数。而曾经和兄弟们一起共患难的李成梁这个时候已经完全不想管士兵的死活了,输了就再打,再输就冒功。明明是几个大败仗,他却向朝廷谎报自己斩首多少多少,终于被巡边御史狠狠告了一状,万历皇帝尽管对他很欣赏,却也不便再维护他,只好暗示他早早主动申请退休了事。
李成梁镇守辽东的这些年里,先后十次奏报大捷,不上朝的皇帝好几次因为他去太庙告慰祖宗。边将的武功有如此辉煌者,从明朝开国二百年来只有他一人。曾经的他锐意进取,每战必克,威震东北。但随着官位越来越高,他也就逐渐成了一个传统的官僚:由于辽东基本都他说了算,因而整个东北的所有财政收入经他手再上报京城的,到底还剩下几成很让人疑惑。而这些钱也不白拿,京官吃他好处的不计其数,自然为他说好话的更多。
而他的战功,具体有多少是干货也未可知:塞外的战功,有多少他自己说了算;一旦敌人破关而入,他就拥兵观望,以“坚壁清野”为托词;至于杀良冒功,到了后期更是习以为常。而即使精明如张居正、申时行,也常常为他蒙蔽。至于御史、巡抚,稍微忤逆他的意思就会被排挤出去。直到申时行等人先后离任,李成梁才失去了朝廷的奥援,没人帮他遮羞,自然也就只能退位。
李成梁虽然离开了,但他的影响还在:由于他的威望过高,而辽东一带的将领基本全部都出自他的提拔。这导致他离任以后,来的每一任总兵都和下面的将军搞不好关系,十年内就换了八个总兵。这样频繁的更迭主帅,使得辽东一带的边辈更加废弛。至于李成梁的儿子们,尽管老爹退休,但是他们全部都是总兵、参将级别的高官。然而除了李如松对得起“老子英雄儿好汉”这句话之外,其他的不是庸才就是废材,还有一个地地道道的窝囊废。
万历二十九年,李如松已经去世了好几年,辽东再也没有一个能打的将领。七十六岁的李成梁再次出山,五年后,他下令将孤山堡、险山堡两地的六万四千户人民内迁,当地居民嚎啕大哭不愿离家,李成梁就派军队逼着他们搬家,死者不计其数。李成梁反而拿那些死难者的人头当做敌人的脑袋报功!
孤山堡是李成梁一手经营出来的,为什么要拱手让人呢?具体原因已经不得而知了,只知道他一把老百姓迁走,一个女真酋长就把这块肥沃的土地占了。万历四十三年李成梁顶着太傅的头衔去世,四十七年这位酋长就对明朝宣战。在这一战中,明军数十万精锐全军覆没,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就是那个窝囊废)投降。而这位酋长,就是努尔哈赤。
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那些真正保护他们的英雄们,自然是不会吝惜褒美之词的;而李成梁到后来竟无太多人知晓,其原因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对于他的评价用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一时之功臣,万世之祸首”!
万历朝的边事一度颇有成效,这有赖于边关的两大名将:东南戚继光,东北李成梁。在当时,李成梁威名远远胜戚继光。在明将吏贪懦,边备废驰的时代,李成梁纵横北方边塞四十余年,前后镇守辽东近三十年,屡破强豪,力压各方北方游牧部落,拓疆近千里。辽东成了一道坚固的屏障,并在开原、清河、抚顺等地开办贸易市场,与当地部落建立友好关系。清人作《明史》,对其虽颇有贬低之词,也不得不承认“然边帅武功之盛,(明)两百年来所未有”。
《明史》:成梁镇辽二十二年,先后奏大捷者十,帝辄祭告郊庙李成梁简介,受廷臣贺,蟒衣金缯岁赐稠叠。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未有也。其始锐意封拜,师出必捷,威振绝域。已而位望益隆,子弟尽列崇阶,仆隶无不荣显。
张居正:李帅用奇出捣,使贼狼狈而返,乃孙膑走大梁之计。比前长定之捷,杀降以要功者不侔矣。功懋懋赏,国家自有彝典。
申时行:①臣等看得成梁身经百战,屡立奇功,夷虏惮其威名,封疆赖其保障,皇上委任不疑,深得用人之体。②今九边事情,独辽东为难,九边将官忠勇,独李成梁为最。数年以来,无岁不战,无日不防,可谓竭心尽力矣。
沈一贯:若近年李成梁封宁远伯,则以辽东虏功,与苗蛮功不同,又系积功累级李成梁简介,历数十年而后得,非以一次大功便与封爵。且成梁系一身独将,非有二三同事也。
李奇珍:属者奴酋发难,四路进剿,三路败没。始误于李成梁,再误于杨镐、李如柏也。先是成梁剿平兀堂、孟草塔、王杲等诸丑类,用奴父他失为向导,借其髑髅以博封拜,因割我膏腴以结戎心。二姓之好既联,三韩之备尽弛。开门揖盗,养虎自贻,此祸本乱源也。……试问辽东败坏,谁为作俑,成梁割地媚虏,……
熊廷弼:……谓之献地,不止弃地,谓之通虏,不止啖虏。楫与成梁之罪,可胜诛耶。
沈德符:始成梁、如松为将,厚畜健儿,故所向克捷。
方孔照:①辽阳百姓方维相亦伏关阙下,称成梁中左所之战、盘山驿之战、卓山之战、平虏堡之战、红土城之战、养善木之战、鸭儿匮之战、雕背山之战、辽河之战、阿州之战、抚顺之战、沈阳之战、开原之战、袄郎兔之战、曹子谷之战、古勒寨之战,脑王杲,髓速把亥,馘逞、仰二奴,斩阿大阿海,皆万世功。②治非一日而治也,乱非一日而乱也,隆万以来,夷运孱尪,李成梁叠策殊勋。
陈子壮:宁远伯李成梁驰驱疆场四十余载,先后血战,上首功一万五千,拓地七百,击速巴亥、阿台,擒王杲,皆名渠雄长,虽古卫、霍之功,何以加兹!或以其弃地误国,大抵谓宽奠六堡耳。夫宽奠本成梁开拓,地名张其哈喇海(佃)子,中外沃壤,一望膏腴。时边地稍宁,汉儿往往出塞掘参,生聚日繁,输税于建州。成梁遣韩宗功收还之,而愚民安土重迁,且渡河冰裂,南人吴大爱爱婿死焉,深怼宗功,遂以弃地之说布都下。科臣闻风入告,而功高不赏矣。夫建州生聚教训三十年,宽奠即不弃,将不为板升之续乎!边吏不能守辽西,而苛责成梁以宽奠,此刀笔吏所以败人国家也。
钱谦益:宁远伯李成梁父子威名素著,诸子家丁,骁勇惯战。贼降夷杂种,出入边徼,心轻中国,独惮李氏耳。
庄廷鑨:成梁前后捷功举可信乎?曰:有可信者,有不可信者。万历十载以前,此其可信者也。十载以后,此其不可信者也。何也?十载以前,新郑(高拱)、江陵(张居正)相继当国。其人皆明习边事,综核名实,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能鼓励文武大帅而用之。成梁固不敢不效命。且又精力方壮,技勇初集。一再试其锋于就衰之寇,斩获中率,固其常尔。此其可信也。十载以后,吴门(申时行、王锡爵)为政,煦煦掩覆功则与赏,罪不蒙罚。于是,献俘奏凯之事岁见,而覆军杀将匿不以闻。戴头杀贼,弃地策勋,非独成梁之耄不任事也。又非成梁之前勇而后怯也。 *** 司马乐其胜而谋其败。成梁有以深知之也。此其不可信者也。
黄云眉:李氏之盛衰,即辽事之兴坏系焉。
明朝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朝代,不仅是由于它距今时间较近,只有三百多年,更是因为它是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确切来说是大一统王朝。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尽管被之后的满清所取代,但明朝很多方面是清朝所不能比的。大明灭亡的因素很多,甚至包括天灾,其实早在覆灭的前几十年,有位曾立下显赫战功的将领,已经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巨大隐患,他就是李成梁。
出生于辽东铁岭的李成梁,是大器晚成之人,早年因家贫一直为生活所奔波,直到四十岁才在军营中当上一个小官。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年轻时的苦难,磨炼了李成梁的意志,加之他智勇双全、能征善战,只用了7年时间,就升迁为辽东都督佥事,这在当时属于正三品武官,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终成真守边关的封疆大吏。
随着大明军事实力下降,北方的蒙古、辽东的女真逐渐崛起,开始在边关搞事情,李成梁奉命征讨,多次打败蒙古军,利用当时女真内部的矛盾,暂时遏制了它的崛起。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的十年间,多次对李成梁进行称赞和嘉奖,能得到张居正的欣赏,证明李成梁确实有着过人之处。
知恩图报的李成梁,不敢忘记张居正的提携,在被封为宁远伯以后,立即派人带着黄金白银来到京城,准备把这些财物送给张首辅。他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报答首辅的恩情,二是想为自己找个坚实的靠山。然而,张居正却拒绝了,并且回信说:“尔主以百战得功名,我受其金,是得罪高皇帝也。”
有人就很纳闷,既然李成梁把辽东镇守的坚不可摧,为何又说他与明朝的灭亡脱不了干系呢?此处要提到一个关键人物,他就是清朝的奠基人努尔哈赤。出身于女真一个小部落的努尔哈赤,是个有想法的小伙,但当时女真各部落之间谁都不服谁,在一次与明军的战斗中,努尔哈赤的父亲战死,他虽然幸免于难,却被李成梁所俘获,成为了阶下囚。
按照正常情况,努尔哈赤活下来的几率微乎其微,极有可能的被斩首示众。然而,他非但保住了性命,被李成梁放走,而且之后靠着李成梁的庇护,统一了女真族,从此有了与明朝对抗的资本。究竟李成梁为何要放走努尔哈赤,有多种不同版本的说法。
《清史稿》对此事有如此记载:“太祖及弟舒尔哈齐没于兵间,成梁妻奇其貌,阴纵之归。”意思是说,李成梁的妻子,觉得努尔哈赤相貌奇特,偷偷把他释放,这种说法太让人不可思议了,但也不是没有可能。还有一种说法,一开始李成梁并没有放走努尔哈赤,而是觉得他脑瓜子比较好使,留在身边做仆人。
不管哪种观点,都证明努尔哈赤的起家,与李成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若是直接把他斩了,女真就不会统一,也就没有后来的后金(满清),明军可以集中精力对付李自成等人,即使躲不过灭亡的结局,但至少没有清朝什么事了。李成梁对努尔哈赤的做法,无异于养虎为患,不知他死前是否后悔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07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