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太平天国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1864年,曾国荃率领的湘军攻克天京(今江苏南京),忠王李秀成率部趁乱逃出。两个当地农民抓获了他,然后毫不犹豫地将其解送到湘军军营。
太平天国最初还是顺应了民心的。实施“耕者有其田”的政策,给农民分田分地,政治上提倡男女平等,废除女性缠足等恶俗。中国的农民是最感恩的,他们非常支持太平天国。鼎盛时期,太平天国兵力超过100万人,实际控制区域超过23个府州,面积达到150多万平方公里,而且主要是繁华富裕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控制的面积宽了,各种物质容易得到了,太平天国的高官立即变得腐化堕落。李秀成提到,自己曾在天京城中用个人钱财救济了七万贫者。太平天国后期,李秀成想离开天京赴苏州时,曾“将合家首饰及银两交十万”来疏通关系。
英国代理宁波领事富礼赐参观过忠王府的宝藏,里面有金王冠、金如意,上面都是遍镶珠宝,价值连城。忠王府的文具、伞具之类不是玉制,便是金制、银制。
李秀成在天京和苏州各有一座王府。史载天京的忠王府“规模颇宏”。苏州的忠王府连见过大世面的李鸿章也颇为惊讶:“忠王府琼楼玉宇,曲栏洞房,真如神仙窟宅……平生所未见之境也。”
李秀成1859年夏天才被封为忠王,到1863年不过四年。短短的时间里聚敛了如此多财富、建造了这样高级的府第,足见太平天国高官搞腐败的“能力”和“魄力”。
忠王李秀成对腐败情有独钟,天王洪秀全更是腐中高手。洪秀全大修特修由原来的两江总督衙门改建的天王府,这所豪宅规模大得像一座城市,方圆近十里,从1853年建到1861年,才完工一半。除了物质上的享受,洪秀全最喜欢的就是“夜夜做新郎”,他霸占的妻子(没分等级的)居然达88人,加上其他名号的妃嫔一共有1168人。
太平天国的官员并不直接从事生产,他们和其霸占的大量女人消耗的巨额财富当然只能依靠民脂民膏。太平天国统治相对稳定后立即恢复了清朝的赋税制度,农民耕种田地除留足口粮,其余的都得上交国库。除了沉重的田赋,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民还得额外负担火药捐、田捐、局捐、难民捐等名目繁多的杂税。农民对执政者的愤怒可想而知。
曾国荃曾定下规矩:每攻克一座城市,给全体官兵放假三天,任其烧杀掳掠奸淫。老百姓抓住李秀成交给这样的军队,并不表明湘军如何好,只能说明太平军在老百姓心中连湘军都不如。
民心其实就像水蒸气,一旦跑散很少有复原的机会,当政者最应该做的一件事是时时考量自己的所作所为老百姓喜不喜欢、答不答应。
历史上太平军控制过的区域里,初期,百姓们对他们的印象和平价是非常好的,这也就造就了他们打下的地盘越来越多,甚至有大清的半壁江山。可是后期百姓对他们的印象并不好,因为后期的太平天国将领忘记了他们当初起兵的初衷,打下大清大半江山后,开始挥霍无度,兴建宫殿,广纳美女,有些女子甚至是强抢来的。在鲁迅的文章中,百姓称呼太平天国的兵将为长毛贼。
一、前期的太平军百姓对她们的印象就是救世主。
前期的时候,大清的苛捐杂税众多,老百姓苦不堪言。那时候的太平军突起,他们把百姓放在首位,认为百姓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对待百姓和对待自己亲人的态度一样,这让百姓们重新看到了生的希望,所以那时候的他们都很拥护太平军,这也就是为什么前期的太平军能够很快的打下大清的半壁江山了。
二、后期的太平军在百姓的心中是长毛贼。
随着太平天国的后期,高层的腐朽,加之一些奇葩政策的推行(比如禁止百姓过春节、让夫妻分开居住、太平军将领出行要整条街上的百姓都要跪拜等等),使得被统治区的百姓也开始有了怨言。伴随着清军日益严酷的封锁和太平天国内部的不和谐,一些将领奢侈无度,太平天国的形势也日益严峻了起来,老百姓的态度也发生了较大转变。最后,原来的救世主,慢慢的在百姓的心中成为了长毛贼。
可以说,太平军,成立的初衷是好的,因为成立的初衷是让百姓不用承受太多的苛捐杂税,让他们不用承受清廷的压迫。可是最后,在面对荣华富贵的时候,他们忘记了自己的本心,忘记了自己的初衷,这就导致后期的失败。
太平天国后期内部腐朽不堪,动不动就封王,大大小小的王都算上竟然有近三千个,实在是荒唐。封王之后礼制繁琐,弄得人们痛苦不堪,所以失去了民心。
什么是王?一般是在封建王朝中仅次于皇帝的封号,是皇亲贵族才有资格进行晋封的称呼,是对国家有重要贡献的人才有的殊荣。王,在任何时候都不是能乱封的,这是封建王朝的普遍共识。但是太平天国偏偏就反其道而行之,太平天国前后究竟封个多少个王,据说当时太平天国最多时竟然封了2700多个王!真是不知所谓!老百姓真是苦!
据传,太平天国时期,那些王爷们出行派头是相当的大,根据礼制规定,低至最底层管辖25个人的十六级小官“两司马”出门时可乘四人抬的黑轿,上面领兵的将王等人其威风更不用说了。至今我国南方还流传侍某王出门坐54人抬的龙凤黄轿的传说。王爷轿舆所到之处,小官和军民百姓都要回避,回避不及的要就地低首下跪迎。
这么一个残暴的王朝制度,在当时,人们根本迎不过来那么多所谓的王,遂流传出民谣:“王爷遍地走,小民泪直流。”各王府中日常开支也是个惊人的数字,这一切开支都得从当地税赋中抽取,乱世之中,民生凋敝,老百姓流离失所连饭都吃不饱却还要养活这些王,可想而知百姓心中对天国是何等埋怨。
在拜上帝教发起之初,其实清廷并没有过多重视,因为当时地方都是由各省总督管辖,所以在初期清廷对此还是后知后觉。但是,随着拜上帝教组织团营编伍,也就是组建了属于自己的武装队伍,用以与清廷作斗争,这才逐渐进入了清廷的视野里。
1851年1月11日,在洪秀全生日这天,拜上帝教组织万人在金田村“恭祝万寿”,而这一天也代表着太平天国与清廷决裂的开始,也被后世人称为“金田起义”。
过了两天,即1851年1月13日,洪秀全带领自己的太平军攻入并占领了商业重镇江口,因为这是国土和城市的陷落,清廷的军队因此才迟迟而来。但却也只是广西总督向荣的一万余官兵。
面对太平天国的如此咄咄逼人,清廷的应对这时才显得比较重视,分别在金陵城外和扬州城外建江南、江北两处大营,用以抵御太平天国的东进和进一步发展。倘若这时清廷再派其他地方官兵来此援助,或派曾国藩这类大臣领导全局,那么局势并不是不能控制住。
如果不是后来的天京事变,太平天国没有内乱,那么清廷能否抵挡住太平天国这股洪流都难说。再加上太平军进攻上海又破坏了洋人的利益,由此又遭受洋人和清军两方打击。
而湘军和淮军的建立,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的协作,也致使太平天国逐渐无法进一步发展,甚至还有所萎缩。
扩展资料:
太平天国的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也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坚持了14年,势力发展到18个省,严惩了中外反动势力。占领长江中下游富庶地区多年,战事波及半个中国,使清廷国力大伤。
太平天国的事迹及它提出的一些主张,对日后反清革命有一定影响。由于它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年代,时代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义。
即在反封建主义的同时,又担负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同时太平天国的一些领袖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种主张在当时是先进的。
第一,最早实践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太平天国革命给清封建王朝以沉重的打击。起义一开始就把推翻清朝作为一个目标,把清朝皇帝、官吏统称为“妖”,口号是“奉天诛妖,斩邪留正”。起义经历了14 年,范围达18 个省,地主阶级及其政权受到沉重打击。在太平军攻克的许多地方,“凡官宦之家,呼之为妖头,杀之必尽。”不少富家大族、衣冠士族成绝户,生计全无,一直到最后太平天国的反清斗争目标从未动摇过。难能可贵的,是太平天国在反对封建政权斗争的同时,还把矛头指向外国侵略者,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争取光明反对黑暗的大无畏精神,特别是在战争中逐步认清了侵略者的本质,当“洋兄弟”撕破了“中立”的面纱时,太平天国的英雄们指责他们派本国军队来侵略中国,坚决要把他们驱赶出去。太平天国的反侵略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正如恩格斯在《波斯和中国》一文中指出的:“中国的南方在反对外国人的斗争中所表现的那种狂热态度本身,虽然表明他们已觉悟到古老的中国遇到极大的危险;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作垂死挣扎,同时我们也会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当然,中国的觉醒除了表现在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之外,还表现在适应新潮流和认识新潮流上,这一点在太平天国历史上同样有着光辉的纪录。 第二,太平天国革命的直接导因是吸收西方文化的结果,主要是吸收西方基督教的教义。这是从梁发送给洪秀全《劝世良言》作导端的。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思想,诸如平等思想,以及反对儒家的世俗思想等等,多是来自这本小册子。首先是洪秀全从西方学到了信仰“独一真神皇上帝”,这在当时必须有很大的勇气和魄力,不可小视。它的深厚历史根源,恰恰表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崩溃,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这种新的经济因素不但给洪秀全以动力,也给洪秀全以勇气。他不但敢于接受异端,而且竟然敢于拿“独一真神皇上帝”来和两千多年作为封建社会精神支柱的孔教对抗,宣布孔教是中国落后的原因,可谓颇具气魄。尽管洪秀全对孔教的看法并不全面,但在140 年前,这的确是个创举;其次,他吸收了西方的平等思想,提出“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这种平等思想无疑是对封建等级制度和伦理思想的一种冲击。他的理由很简单,即认为皇上帝是“天下凡间大共之父也,近而中国是皇上帝主宰化理。远而番国亦然;远而番国是皇上帝生养保佑。近而中国亦然。”因而他反对生“此疆彼土之私”,反对生“尔吞吾并之念”。无疑这种平等思想对封建的等级制度是必然要产生直接冲击力的,也是对外国侵略中国的不满。尽管洪秀全这些思想,起初只是一种改良主义思想,希望用这些思想建立他的拜上帝教,能够以教治道,改变当时那个“世道乖离,人心浅薄”的社会,并通过教化使天下成为“有无相恤,患难相救,门不闭户,道不拾遗”的理想社会。这是洪秀全的早期思想,后来随着阶级斗争形势的发展,洪秀全的改良主义思想未能取得实际社会效果。当他第二次到广西时,看到他的这些思想由冯云山在紫荆山加以实践,并酿成燎原之势。洪秀全放弃了“以教治道”的改良主义设想,投身到组织农民起义的火热斗争中去。 第三,主张对外开放政策。由于宗教思想来自西方,太平天国的领袖们认为他们同西方资本主义是同信天父皇上帝、同信天兄耶火华的。因此,他们自以为和番国也是“兄弟之辈”,“姊妹之群”。这种思想运用于社会实践,好处是,对资本主义国家不存戒心,愿意和资本主义国家交往。(不好的是,不能认清侵略者的侵略本质,不能区分一般经商贸易者和殖民主义者的本质。在后期太平天国,洪仁玕、李秀成就因此吃了大亏,这个问题已有另文论述)。1853 年5 月18 日,英使文翰到达天京,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在申明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之后表示,愿意和英国“彼此相安无事”,而且还可以成为“亲密的朋友”,并允许英人“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父诛灭妖敌,或照常经商营业,悉听其便。”(罗尔纲编注:《太平天国文选》第84 页。)文翰路,过镇江时,守将罗大纲、吴如孝给英使的信中,除了警告英人不要“借助妖胡”和“不应再卖鸦片”外,明确主张“惠外和中,商旅不禁”,表示要和英国“修友谊”。太平天国从中央到地方态度是一致的,都是主张要和外国人发展正当的贸易关系。1854 年6 月,英使包令来到天京,杨秀清在《答英人三十一条并责问五十条诰谕》中谈到通商时说:“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天下之内兄弟也,立埠之事俟后定,害人之物为禁。”(《文史》1962 年第1 辑)在太平天国的外交活动中,还没有看到反对和外国人通商的纪录。这样一个政权是和清王朝有很大不同的。到了太平天国后期,更允许大批外国传教士到天京来访问,不少外国人还在太平军中服役,至于在太平天国占领区里通商贸易的就更多了。 第四,重视发展商业,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太平天国政权建立后,除了在南京推行过“圣库制度”外,在广大太平天国占领区并没有实行过,而是采取收税的办法,使商业活动合法化,从而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太平军攻克镇江、扬州后,就是用现金向百姓购买商品的。石达开在安庆易制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立榷关于星桥,以铁锁巨筏横截江面,阻行舟征其税。”(凌善清:《太平天国野史》卷12 )这一措施使民间商业得到发展。李秀成攻克苏州以后,实行保护商业政策,规定.城市贫民没有资本经商的,可向政府请领本钱,在经营获利后再交还本钱,苏福省所辖各县,一当建立政权,便令业户开张营业。1861 年,李秀成发给金匮县黄兴和的商凭说:“一切货物,务须公平交易,既不得奇货自居,亦不得抬高市价,如敢垄断渔利有害民生者,准尔铺户指明禀究。”(见《太平天国革命文物图录》)太平天国占领苏州期间,商业是比较发达的。当时苏州市场是“舶来日多、售亦日盛,乡民过午、满载而归,奚止利市三倍。”(潘仲瑞:《苏台糜鹿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07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汉灵帝认宦官为父母,这到底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