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墓都是依山傍水,但他的陵墓却正好相反,且诡异之事层出不穷,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原陵位于北邙山上,是一座非常特别的陵墓,单从风水角度来看,它跟周边陵墓的层次就有所不同。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的讲一讲原陵。
北邙山是块风水宝地,人只要有幸葬身于此,其后人必然会飞黄腾达。要知道,邙山的对面是黄河,山和水都是风水学说讲究的东西。对此,风水学有这样的说法:“背山面河,以开阔通变之地形,象征其襟怀博达,驾驭万物之志。”由此可见,邙山山水兼顾,是非常难得的宝地,自然引得很多帝王青睐。
其实,在邙山下,埋葬了历朝历代的很多君王和显赫之人,将他们联系起来,足可以书写中国古代史。其中,单单东汉皇帝的陵墓就有五座,分别是:原陵、恭陵、定陵、怀陵和文陵。在这五座皇陵中,原陵的选址则比较奇特。在人们的认识中,房前有河、房后有山是大吉之地,其它四座皇陵都是按此来选址的,但是,唯有原陵是位于邙山的背面。
原陵是房前有山,房后有河,这确实让人搞不懂,不知道当时刘秀是怎么选的。
都知道,刘秀是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他的父亲是南顿令刘钦。更始三年,刘秀建立东汉王朝,成为开国皇帝。中元二年,刘秀驾崩,享年六十三岁。
那么,为何这样的中兴英主会如此选址呢?
自古以来,墓穴的选址就特别关注“风水”这一块,特别是帝王的陵墓,从选址、朝向、建制等方面,都得考虑周全,不敢有丝毫马虎。
民间有一个传言,它似乎可以说明刘秀这样选址的缘由:
话说,刘秀有个儿子刘庄,他不听刘秀的话,故意跟刘秀作对。刘秀让他往东,他偏要往西,刘秀生前看中了邙山这块风水宝地,为了让儿子按照他的意图来修建陵墓,就故意说反话。在刘秀临终前,他将儿子叫到跟前,跟他说:自己命中缺水,要求他把自己的陵墓选在黄河中。
但可惜的是,儿子一反常态,竟然,按照刘秀的意思办了,在刘秀死后,刘庄就将其陵墓选在了河水之中。之后,刘秀的儿子刘庄立即召集天下能工巧匠,为刘秀打造龙舟灵柩。他将刘秀的尸身放在灵柩后,便抛入了黄河之中。这时,灵异的事情发生了。
灵柩落成之地,河水立即退去,不再复返,并出现了一座陵丘。所以,刘秀的陵墓位置,千百年来都不曾有黄河水涌入。因为,这里的河床是南高北低,河水只会冲向北岸,陵墓所在的南岸可以幸免于难。但这仅仅只是一个传说,并不算是真正的史料,但这个传说足以给刘秀的原陵添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其实,原陵是公元五十年开始修建的,但当时,刘秀有没有跟其他帝王一样,劳师动众修建陵墓呢?这个不得而知,史书中并没有记载。当时,刘秀对主持修建陵墓的官员说过:“所制地不过二三顷,无为山陵,陂池才令流水而已。”刘秀的要求不是很高,他只要求两三顷的土地,能够顺利排走雨水即可。
此外,在临终前,刘秀再次对他的陵墓做出了指示,他要求:陵墓不能用到金银、铜锡等贵金属,只需要用普通的瓦器就行。同时,他要求陵墓不要起坟堆,因山而建即可,不要改变自然原有的样子;各地官员要恪守职责,不得前来奔丧,也不用递送慰问的奏章。
可见,这些说法都比较符合原陵的规模,但是,刘秀终究逃不过后代人的孝心,他们有意增加了原陵的规模及奢华程度,最终,引来不好的事情发生。东汉末年,董卓挖开了原陵,抢走了陪葬品。曹丕对此做出了评价,他说:这事要怪罪于汉明帝。
因为,汉明帝是刘秀的后人,是他为了表达孝心,有意将原陵造的奢华无比,终于引来了盗贼。
原陵的陵区呈长方形,其中,包括祠庙、方丈院、陵园三个部分。刘秀的尸身葬在陵园的正中间,陵园的周长有四百八十七米,有柏树一千五百颗,整个陵园郁郁苍苍,显得格外庄严。在陵园的侧面,有一座祠庙,祠庙前有一块光武帝的石碑,内容都是歌颂光武帝刘秀的。
此外,在祠庙的两侧,还有四座石碑,分别是:元朝、明朝、清朝和民国时期所立,碑文的内容是记载祠庙重修的一些情况。并且,在陵墓前,还有一块穹碑,上面写明了这是光武帝的陵墓,其中,“中兴世祖”四个大字显得格外突出。陵园两侧有二十八株巨大的柏树,它们就像是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为光武帝守候着这片国土。
然而,在陵园的这些柏树中,有两株比较特殊,它们分别是“鸟鸣柏”和“苦恋柏”。相传,人们只要在“鸟鸣柏”下拍手,就能听到鸟鸣的声音,且见不到任何鸟的身影。更奇特的当属“苦恋柏”,这株柏树可是自然形成的,在其树干中还长出了一颗苦楝树。这株“苦恋柏”表明了光武帝刘秀和皇后阴丽华苦恋、相思,最后,长相厮守的过程。
阴丽华是南阳人,她长得貌美如花,是当地有名的美人。刘秀第一次见到阴丽华,就喜欢上了她。当时,还没有名气的刘秀当即立下两个誓愿:“仕宦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后来,刘秀顺利俘获美人心,两人终于在一起了。
原陵还有一个奇观,叫“汉陵晓烟”。据史料记载,每到清明时节,这里必然会弥漫紫气,其形状跟轻烟一样,由西向东飘动,使得整个陵园都被云烟笼罩。身处其中,犹如身处仙境!老的农家人说,这是吉瑞的象征,预示着今年的收成会很好。所以,每年到这个时候,农家人都会期盼紫气的出现。
有一个游客目睹了这个过程,特意写《汉陵晓烟》留诗留念:
“昆阳雷雨战犹酣,赤符魂归锁玉函;
今日陵园回首处,看他烟树绿毵毵。”
可见,这种奇观让人添加了几分对刘秀的怀念之情。
此外,原陵的另一个奇观是“汉皇仰卧”。秋末时分,如果游客身处陵园西面三百米位置向东看去,便能看到仰卧着的刘秀,他戴着皇冠,穿着龙袍,用黄河做枕头,脚靠在邙山位置。
其实,这是整个陵园给我们的错觉,在这个错觉中,刘秀身长两百四十米,头部五十米,由陵园的古柏组成,脸部的五官和胡须清晰可见。微风徐来,刘秀的胡须像是在飘动。肚子有六十米,下方的两行苍柏组成了刘秀的双腿,直伸到邙山的深处。可见,这一奇观十分难得,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帝王的威仪。
原陵被整得非常奢华,肯定有很多盗墓贼惦记。这其中,关于原陵的盗墓故事,我们就一定要讲讲“墓现金龙”的传言。东汉末年,有一个盗贼了解到谢家磨坊的丝箩可以打开原陵。于是,花重金购得丝箩,并将分土剑插泥沙之中,当即找到了原陵的墓道。
之后,盗贼将丝箩挂在墓门上,突然看到墓门徐徐打开。盗贼没有迟疑,立即走进墓室中,但却发现刘秀正在灯光下看书。随后,刘秀注意到了盗贼,于是,大声质问他来自哪里?
贼人虽然慌了神,但却不能说明他的真实来意,只能随便找了个理由搪塞。刘秀听完,立即让贼人退出墓室。但是,贼人在临走前,却拿走了墓室里的一个锦盒。在退出墓室后,他赶紧打开锦盒,看看其中是否有宝物。然而,锦盒中的宝物可不是贼人可以驾驭的。
锦盒一打开,立即就有一条金龙飞出,它在空中盘旋,天空下起了大雨。没过多久,金龙就飞走了。当时,贼人被这一场景镇住了,只能慌忙逃跑。后来,他每每向他人讲述这个过程,旁人都会觉得蹊跷,也心有余悸,不敢再贸然前往盗窃。当然,这些只是传闻。
据史料记载,真正打开原陵,并盗走其中珍宝的人,就是前面提到的董卓。都知道,董卓把持朝政后,无恶不作,为了搜刮财富,他不顾百姓生死,将千万担粮食藏了起来,只为自己所需。他不仅到处挖开帝王的陵墓,拿走陪葬品,还破坏了陵园的建筑,真是可恶至极。
所以,现在的我们只能借助陵园的碑文,去重现古时原陵的原貌了。
光武帝刘秀将陵墓修在烂泥滩里的原因:因为光武帝刘秀在生活中很勤俭节约,要为自身修帝陵的情况上也是如此,帝陵做成之后总面积仅有25亩?。由此可见汉光武帝,将勤俭节约开展到完美。当初刘玄在提出自身丧事分配时,最初准备在邙山的顶部挑选一处堡垒,修建自个的寿陵,可是一直没有对儿子说。为什么不说呢,原先孩子刘庄不懂事,顽皮,你觉得东他非往东,你叫他杀狗,他偏撵鸡。刘玄考虑到,万一未来去世后将我埋在黄河滩上,就糟糕了。因此在临死前的情况下,孩子哭问丧事怎么安排时,刘玄有心讲了答非所问,他说道我命中缺水,我死后一定要将我埋在大河当中。刘玄这也是正话反说,想着孩子一定会以不变应万变,把他埋在邙山高空的风水地上。
没想到这最后一次临终遗言,孩子偏要听话了,立即对刘玄表态发言:“不孝顺孩子从没听过父王得话,有悖古话,也负老人养育恩,父王的丧事,我一定按您得话去办!”刘玄一听,惊恐万状,怎么也没有想到孩子会那样,后悔莫及说了这不该说的话。只叹君无戏言,不可以说话不算话,这一急一忧,病况一己之见徒然加剧,长叹一声归天来到。刘庄即位后,严苛按父王的死前遗言做事,找了黄河边上一块存水的低洼葬了刘玄,因此拥有“汉光武帝死葬黄河滩”的观点。
很显而易见,这一传奇是不可靠的,但体现的真相却很理性,便是原陵所在城市真的不是传统定义里的风水地。那样,葬在黄河滩里的刘玄帝陵为何又叫“原陵”呢?史家都不曾从此作注,我认为是依据所在位置来的。刘玄原陵的真真正正陵址,并不是民间故事那般选在黄河滩上,反而是在国都北边的邙山北原上,因原而出名,原上之陵,故称“原陵”。原陵的部位早就在宋代就分不清了。《东观汉记》中记述的原陵在“临平亭南”,这个是什么定义?这种情况较为不便,由于原陵究竟在哪儿,当今史学界、考古学家都是有异议,迄今没有一个结论。
现阶段一般认为,坐落于今河南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西南地区的“汉陵”,便是刘玄的原陵,本地人称“刘玄坟”。尽管说原陵所属并不像风水地,却也无失热血传奇。原陵尽管坐落于黄滩上,部位又低,但从古到今,屡次泛滥成灾的黄河水,却从来不淹过原陵。从这一点上而言,原陵还便是一块风水地。
在笃信风水学说的古代中国,上至权贵下至平民,都渴望拥有一处上好的“阴宅”以庇荫子孙。对于帝王而言,他们可以举全国之力建造自己的陵墓,因此对自己身后的局所更加讲究。有关帝陵的选址,一般都是枕山臂江,以开阔雄壮的地形来映衬其至高无上的威严。
▲拥有巨大封土堆的秦始皇陵
要是再遇上一个比较看重排场的皇帝,陵墓就不仅仅是高大雄伟那么简单,起码是占地数千亩。以秦始皇陵为例,修建历时39年,背枕骊山面临渭河,还有两层夯土城垣保护着陵墓,占地面积超过75000亩。
▲汉光武帝刘秀剧照
然而却有一位堪称完美的杰出皇帝,其陵墓占地面积仅有25亩,不到秦陵的3000分之一,他就是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刘秀下令兴建陵墓,亲自指定陵址为北邙山至黄河之间。此外,他向负责营建工作的窦融列举了汉文帝霸陵的例子,要求自己的陵墓面积不得2顷,更不要填土为陵、积水为池,只要保证陵墓能顺利排水就好。
▲汉光武帝陵石碑
说实话,这座北邙山真是处风水宝地,古语有云:“生在苏杭,葬在北邙”。在中原建都的帝王们几乎都是第一时间考虑将北邙山作为安息之地,在洛阳执政的刘秀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一大好机会。
问题是所有的帝王名人都争相葬在北邙之巅,要俯视着滚滚黄河,唯独刘秀一反常规,将自己的陵墓设计成面朝高山背靠河的形式,而且就建在黄河边的河滩上。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刘秀一反常规?
▲靠江一侧的北邙山
根据一些专家的分析,这或许是刘秀迷信风水的结果。虽然说“背山面水”在通常情况下是风水宝地,但刘秀原陵的所在地却有极大来头。按照当地人的说法,这里曾是龙马背负“河图”、神龟背负“洛书”出现之处,是孟津一带风水最好的地方。
▲河图、洛书示意图
充满传奇色彩的“河图洛书”是易学的肇始,也是中华文明的真正根源。汉光武帝将陵址选在此处,或许是想沾龙马和神龟的瑞气。不论专家的这一说法是否靠谱,但有一个事实很有意思——黄河在这两千余年里曾数次改道,刘秀的原陵却一直安然无恙。
▲汹涌澎湃的黄河
天灾可以躲过,那人祸能免除吗?实际上,在这2000年的悠悠岁月里,刘秀的原陵从未遭遇盗掘。当地人认为,原因主要是陵墓埋在黄河滩下,地下4米以下就全是水,盗墓贼根本无从下手。在笔者看来,或许这就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07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