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徐达北伐是如何一年就消灭元朝的,其中有着什么作战技巧

以史为鉴 2023-06-19 14:04:56

徐达北伐是如何一年就消灭元朝的,其中有着什么作战技巧

很多人都不了解徐达北伐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徐达北伐是灭元战争中一次非常成功的典型,它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最终的胜利,而是他们的战前策略与战争过程完全符合,这在历史上并不常见,所以从这一战中也能看出,徐达在用兵和对战争的把控能力是非常强的。

但在这一战中,徐达仅率领25万兵力,而此时的元朝精锐力量还很强大。在这种情况下,徐达为何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灭了元朝?其中又有怎样的作战技巧呢?

稳定的后方

从历史上多场重大战役来看,不论是诸葛亮、姜维的北伐,还是岳飞、韩侂胄的北伐,这些战争之所以会失败,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后防不稳。只有后方力量稳固,前方部队才能够集中精力对抗敌人,如果后方受到侵扰,即使战斗力再强,也很难坚持。为什么说徐达的后方非常稳固呢?

当徐达率领大军出发之后,稳坐后方的是朱元璋,是他将南方各种问题一一解决,保证了后方对前线的供给,可以说要钱有钱,要粮食有粮食,前方兵力受损,后方也可以马上派人填补空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徐达可以把所有精力放在前线,专心打好这一仗。

合理恰当的作战策略

此时担任北伐副将的是常遇春,他提出可以直接进攻元朝大都,动摇元朝根基。但朱元璋和参谋军师都不认同这一做法,这样的战术难免有些轻敌,危险系数也比较高。后来在军事的帮助下,徐达制定了“三步走”策略,先从山东、河南、陕西一带展开迂回战,打击元朝精锐力量。等精锐部队歼灭过半,这时再将目标转向河北地区及元大都。成功占领元大都后,再扫清残余势力。徐达之所以能够仅在一年之内就取得如此大的胜利,就是因为严格实行了这样的策略,一步步稳扎稳打,最终实现所有目标。

徐达的个人能力

徐达不仅骁勇善战,而且在军中威望很高,更加可贵的是,他从来不杀降将。很多元朝官兵见到形势不利都选择投降,徐达不仅没有处罚他们,反而全部妥善安置好。所以,徐达虽然只带了25万军队,但打了几仗之后,北伐军数量不仅没有减少,而且还增加了很多。

优秀团队相助

徐达个人在军事方面很有天赋,这一点从他以往的战绩中都能看出。除此之外,在北伐之战中,还有常遇春这样的高手相助,以及手下各个能征善战的将领。正是在这些人的共同帮助下,徐达的计划才能够顺利实施,否则仅凭一个人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元朝内讧

一个王朝的覆灭往往存在很多原因,除了外部打击之外,内讧也是一个致命伤害。元朝末期,皇族上演了一场非常激烈的权力争夺战,从1295年到1368年这段时间里,元朝就出现了10位皇帝,很多帝王上位后还没开始实施计划就被赶下台。如此频繁的帝王更迭,使得元朝国力和资源受到很大损失,所以即便没有朱元璋,元朝也会在不久后走向灭亡。

明朝开国功臣徐达指挥的一场战役,能够颠覆你的战争观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低出身,从这一点来说,朱元璋就是非常厉害的皇帝。在历史上,开国皇帝大部分都是有官员支持的。比如说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就是例子,李渊在隋朝时期,属于关陇集团的成员,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李渊才能够成为唐朝的开国皇帝。 那么从这一点来说,朱元璋的出身要低很多。在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中,能够比朱元璋出身还要低的,仅仅有石勒一人。不过石勒建立的后赵,不是一个大一统王朝,从这一点来说,他没有办法与朱元璋相比。从这一点看,朱元璋是历史上出身最低微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在历史上建立明朝,是得国最正的。因为朱元璋打败了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在当时的元朝, *** 是受到歧视的。朱元璋将元朝打败后,建立了明朝。明朝能够建立,与一群文臣武将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明朝建立后,这些人被论功行赏。 明朝虽然建立了,但是问题还是很多的。洪武二年的时候,明朝的领土仍然是没有大一统的,其中还有一部分处于元朝的残余势力中。这一年的时候朱元璋制定的南征北伐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此时距离一统天下仅仅是一步之遥。 这时候的朱元璋决定让副将军冯胜代理将军职务,于是朱元璋回到了南京论功行赏。可是朱元璋回到南京之后,冯胜在没有诏书的情况下,竟然擅自率军班师回朝,幸好当时的战局没有受到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元朝余部王保保出现了。 王保保知道明军主力回到南京后,开始率十万大军杀奔兰州。兰州的守军没有投降王保保,虽然王保保有十万大军,但是想要进攻拿下兰州,绝不是易事。在这样的情况下,兰州守军立即向朝廷紧急求援。朱元璋看到告急的文书后,大吃一惊。 冯胜的私自退兵,让王保保看到了机会,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想要追究冯胜,不过当时的情况已经不允许追责了。朱元璋忍着怒火令徐达率部驰援兰州。徐达用了近三个月的时间抵达才定西。在这期间,王保保一直没有拿下兰州。 当时的王保保到达了定西,王保保知道明军已经在赶往兰州的路上,并且料定一定是死对头徐达挂帅。徐达的大军长途跋涉,疲惫不堪,在这样的情况下徐达肯定不会贸然进攻。王保保给徐达设下了「 ”陷阱”,就是找了一块便于骑兵作战的好场地。 这个地方就是现如今的车道岭至谗口关、平西砦、沈儿峪方圆几十里的地方。这里地势高于其他地方,形同一道天然屏障,易守难攻。所以王保保的设想还是很不错的。不过王保保这样的想法要看对谁,假如是其他武将,王保保有可能胜出。 徐达偏偏是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武将。徐达到达定西之后,就不再继续前进了。徐达带主力到沈儿峪一带驻扎,把王保保晾一边。王保保不愿意明军得到休整,这时候的王保保率军前往徐达营地不远。结果王保保看到了营寨前横亘着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的深沟。想要偷袭徐达是不可能了。 徐达将兰州之围解开后,后勤保障是非常好的,这时候王保保急眼了。元朝退兵后,王保保成为了孤军奋战。这时候的王保保没有后勤补给,先前靠四处抢掠还能维持,可是明军的到来让王保保的时间变得不多了。王保保不发动战争的情况下,这些士兵都会被饿死。 于是王保保就反过来成了主动求战的一方。由于深沟的存在,双方实实在在的打得相当激烈。就这样双方不断交战,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后来王保保派出了夜袭队,密切注视徐达的中军。王保保想要明军乱起来回救后军营寨,他就挥师猛扑过去。 可是这场本想偷袭,结果全军覆灭。后来徐达命令明军「 ”锣鼓队”敲锣打鼓,大半夜的,王保保的士兵以及王保保都在睡觉。结果徐达命令明军进攻王保保。这时候的深沟也被越过去了。明军到处纵火,尤其是马棚,早已火光冲天,战马乱窜。 王保保的士兵还没有从睡梦中醒来就成为了刀下鬼。王保保后来逃跑了。在历史上王保保与徐达的这次交战被称之为定西之战。

徐达进行北伐过程中有什么表现?

消灭了张士诚的势力,朱元璋占有全国经济最发达的江浙地区,实力进一步壮大。这时候,元朝的统治基础已在各支起义军的打击下趋于瓦解,统治集团内部派系林立,倾辄不已,各地武装势力互抢地盘,混战不休。朱元璋决定抓紧有利时机,派兵北伐,夺取中原,推翻元朝的黑暗统治。

统率大军北伐的艰巨任务,又落到了徐达的身上。当时,徐达与常遇春才勇相当,都是朱元璋最器重的战将。究竟由谁来担任北伐的最高统帅合适呢?朱元璋反复比较了两位大将的长处和短处,看到常遇春剽悍勇猛,敢于深入敌境,而徐达尤善于用计,谋略过人;常遇春攻下城邑,总不免出现滥加诛杀的现象,而徐达所到之处,则从不骚扰百姓,俘获敌军,也以恩义感化,使他们反过来为自己效力,百姓乐于归附,敌军也愿向他投诚。于是,便任命徐达为北伐军的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并对徐达、常遇春和其他北伐将领说:“军队打仗,是为了平息祸乱,所以任命将帅,必须选择得当的人。现在你们诸位,不是不能打仗,但是办事稳重,纪律严明,具备统率全军战胜攻取指挥才能的,谁也比不上徐达。”要求他们听从徐达的指挥调遣。还叮嘱诸将说:“这次北伐,如果碰上强敌,常遇春要率领前锋,和参将冯胜分左、右翼,各自统率精锐,奋勇冲击。薛显、傅友德勇冠全军,可带领一军,独当一面。徐达作为大将军,应当专主中军,策励群帅,运筹决胜,不可轻举妄动。”

北伐大军出发之前,朱元璋经过与徐达、常遇春诸将的研究,拟定了作战计划:“先取山东,撤除大都(今北京)的屏障;再回师河南,剪除它的羽翼;夺取潼关,占据它的户槛。天下形势为我掌握,然后进兵大都,元都势孤援绝,可不战而克。拿下大都,再挥师西进,山西、陕西和甘肃,便可席卷而下。”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徐达与常遇春统率二十五万大军,从淮安出发,按照朱元璋的部署,进入山东,攻克沂州(今山东临沂)。接着,徐达命令韩政分兵扼守黄河,以断山东援兵,又命张兴祖攻取济宁,而自率大军攻拔益都,迭克潍、胶诸州县。十二月,元将朵儿只以济南城降,徐达分兵攻取登州(今山东蓬莱)、莱州。不久,山东诸地全部平定。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在北伐军迭克山东诸地的捷报声中,朱元璋登上皇帝位,建立明朝,以应天为京师,任命徐达为右丞相。明王朝的建立,激励着明军加速北伐战争的步伐。二月,徐达指挥明军沿黄河西进,攻入河南,迅速攻占永城、归德、许州(今河南许昌),汴梁(今河南开封)守将左君弼献城归降。接着,徐达又引兵自虎牢关(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进至塔儿湾(今河南偃师境内),元将脱因脱木儿带领五万军队迎战,在洛水北岸布阵。常遇春单骑冲入敌阵,击毙敌军的前锋,徐达指挥全军将士往前冲杀,元兵惨败西逃。明军进据洛阳北门。洛阳守将李克彝逃往陕西,梁王阿鲁温开门迎降。明军乘胜西进,相继攻占陕州(今河南三门峡)、潼关,元将李思齐、张良弼失势西奔。至此,明朝军队已顺利地完成攻占山东、河南和潼关的任务,撤除了大都的屏障,剪掉大都的羽翼,并控制关中元军出援大都必经的门户,从而对大都形成了三面包围之势。

明军的下一步行动,便是攻取大都。洪武元年(1368年)五月,朱元璋来到汴梁,慰问徐达、常遇春等北伐诸将,同他们进一步商定攻取大都的具体方案。徐达说:“我军平定山东、河南,扩廓帖木儿逡巡太原,观望不进。如今潼关又为我攻占,张良弼、李思齐狼狈西奔,元都的声援已被断绝。我军乘势直捣这座孤城,可不战而克。”徐达对形势的透彻分析和必胜的信心,深得朱元璋的赞赏,他连声夸奖:“好,好!”并叮嘱说:“北方土地平旷,利于蒙古骑兵作战,对此不能没有防备。你应挑选副将带领先锋部队在前开路,自己督率大军殿后,用山东的粮食作为军饷,进攻河北,夺取临清,北上直捣元都,大都外援不及,内自惊溃,就可不战而下。”徐达遂与诸将会师东昌(今山东聊城),分兵规取河北,连下卫辉、彰德(今河南安阳)、广平(今河南安阳),攻占了临清。闰七月,徐达在临清会合诸将后,命傅友德开辟陆道以通步兵、骑兵,派顾时疏浚运河以通水军,北攻德州、长芦(今河北沧州)、直沽(今天津)。据守直沽的元丞相也速从海口逃走,大都震动。明军沿运河西进,在河西务(今天津市武清东北北运河西岸),大败元军,擒敌三百余人,再进兵通州,乘大雾用伏兵击败元朝守军,歼敌数千人。元顺帝听到通州失陷,知道大都已无法守住,哀叹说:“今日岂可重蹈宋徽宗、宋钦帝的覆辙,做明朝的俘虏,看来只有北撤一条路走了。”闰七月二十七日深夜,他慌忙带着后妃太子,从建德门出城,经居庸关逃往上都开平(今内蒙古多伦西北)。八月初二,徐达率领明军到达齐化门外,填平壕沟,进入大都,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留守大都的元朝宗室淮王和左、右丞相等少数死硬分子拒不投降,被徐达处死,其他元朝大臣和将士纷纷归降,受到宽大的处理。徐达下令查封元朝的仓库、图籍、宝物和故宫殿门,派兵看守。所有将士,一律在营房住宿,不许外出骚扰百姓。大都的社会秩序很快安定下来,街市的营业也很快恢复起来了。

捷报传到南京,朱元璋下令把大都改为北平府,由孙兴祖、华云龙驻守,徐达与常遇春带领明军攻取山西、陕西。常遇春为前锋,徐达殿后,由河北越过太行山进入山西南部。据守太原的扩廓帖木儿,分兵南下争夺泽州(今山西晋城),截击徐达,自己则引兵出雁门关,妄图从居庸关偷袭北平。徐达闻讯,召集部将商议对策,他提议用批亢捣虚之策以解北平之围,说:“扩廓帖木儿带兵远出,他的老窝太原必定空虚。北平有孙兴祖领兵戍守,可以挡住他的进攻。

我们应该乘敌不备,直捣太原,使之进不得战,退无所守。如果扩廓帖木儿回师还救太原,进退失利,必然就擒。”部将一致赞同他的主张。于是,他便引兵北上,直捣太原。扩廓帖木儿领兵进至保安(今河北涿鹿),听到消息,果然回救太原。十二月,扩廓帖木儿的前锋万名骑兵匆匆赶到太原城下,被傅友德、薛显率领的几十名骑兵击退。扩廓帖木儿下令在城西扎营,压着明军布阵。徐达的部将郭英登高眺望,见元军虽然兵多但军容不整,营垒虽大但无防备,建议在夜里进行偷袭。这时,刚好扩廓帖占木儿的部将豁鼻马暗中派人请降,表示愿做内应,徐达便把这个建议付诸行动。他先派五十名骑兵埋伏在城东十里之处,约以举火鸣枪为号。待到半夜,敌军已进入梦乡之时,即由郭英带领十几名骑兵偷偷摸进敌营,举火鸣枪。埋伏的骑兵得到信号,立即冲杀过来,常遇春也率领大队人马赶到,击鼓呐喊,遥相呼应。正在酣睡的敌军被鼓噪声惊醒,不知出了什么事,乱成一团,不战而溃。扩廓帖木儿正在营帐里秉烛读书,仓皇不知所措,赶快穿靴,怎么也穿不上,光着一只脚跑到营帐后面,找到一匹瘦弱的马,就跟着十八名骑兵,往大同方向逃遁。豁鼻马带领四万名将士和四万多匹马,向徐达投降。常遇春带兵追击扩廓帖木儿,扩廓帖木儿又逃奔甘肃。明军乘势攻占大同,分兵攻占未下州县,山西诸地很快被平定了。

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徐达率领明军渡过黄河,进攻陕西,占领奉元路,改名为西安府,元将李思齐逃奔凤翔,张思道逃往庆阳。四月,徐达统兵攻克凤翔,李思齐又逃至临洮。徐达会集诸将,讨论进兵方向,诸将认为张思道的军事才干不如李思齐,庆阳也比临洮好打,主张先攻庆阳。但徐达却主张先打临洮,说:“庆阳城防险固,守敌剽悍,一时很难攻拔。临洮北界黄河、湟水,西通番戎(指少数民族地区),拿下这个地方,有人员可以补充兵力,有物产可以补充军储。我们大军压上,李思齐如果不向西逃窜,就会束手就擒。临洮一攻克,其他地方便可不战而下。”诸将觉得他的看法高人一筹,一致表示同意。

明军遂移师西进,连克陇州(今陕西陇县)、秦州(今甘肃天水)、巩昌(今甘肃陇西),然后分兵两路,一路由顾时指挥,攻占兰州,另一路由冯宗异统率,进逼临洮,李思齐举城投降。张思道听说李思齐投降,异常恐慌,逃奔宁夏,为扩廓帖木儿所执。其弟张良臣守庆阳,见徐达率兵攻陷平凉,献城投降,不久复叛。徐达派傅友德、俞通源、陈德、顾时分别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攻占庆阳的外围地区,切断张良臣与外界的联系,自己督率诸路大军进逼城下,把这座城镇紧紧包围起来。经过三个多月的围攻,张良臣内外音信不通,粮饷断绝,他的部将姚晖等人开门迎降。徐达领兵自北门入城,擒斩张良臣父子。庆阳之战,不但消灭了张良臣的势力,而且使明军控制了陕甘地区的形势,进一步缩小了元朝势力的活动范围。

陕西平定以后,朱元璋下诏令徐达班师回朝,赐给他大批白银、绮帛,并准备对北伐将领论功封赏。扩廓帖木儿在甘肃听说明军南还,统兵进围兰州。

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朱元璋再次任命徐达为大将军,而以李文忠取代已经病故的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师征讨。考虑到元顺帝尚在蒙古草原,朱元璋决定兵分两路,令李文忠领东路军出居庸关,深入蒙古草原,追击元顺帝,徐达统西路军出潼关,直捣定西,攻打扩廓帖木儿,使他们彼此自顾不暇,无法互相应援。四月,徐达率领西路明军出定西,扩廓帖木儿自兰州撤围还救,两军相拒于沈儿峪,隔着一条深沟扎营布阵,于是发生了一场数十万人的激战。扩廓帖木儿先以精兵千余人,由小道穿过深沟东边的山岭,偷袭徐达东南部的营垒,守营的将领胡德济惊慌失措,士卒溃散。徐达忙带亲兵出击,打退偷袭的敌军,然后将胡德济押送应天,交朱元璋治罪,并处斩了几名守营的将校。第二天,徐达整顿队伍,又挥师出击。将士个个奋勇争先,在深沟北边的乱坟堆大败敌军,擒获元朝的宗室、官吏一千八百六十五人,俘虏敌军将士八万四千五百余人,并缴获了一万五千多匹战马和大批牲口。扩廊帖木儿的精兵悍将丧失殆尽,仅与几个妻子夺路而逃,由黄河经宁夏逃奔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与此同时,李文忠率领的东路明军攻至应昌(今内蒙古达里诺尔西南),当时元顺帝已死,继位的皇太子爱猷识理答腊北逃和林,明军俘获其子买的里八刺及后、妃、宫人、诸王、将相、官属数百人。经过两路明军的沉重打击,元朝的残余势力更加衰弱,洪武八年(1375年)扩廓帖木儿死后,便不再对明朝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定西大捷后,徐达奉命带兵返回京师。朱元璋亲至龙江迎接,并下诏大封功臣,改封徐达为魏国公。洪武四年(1371年),为了防御元朝残余势力的骚扰,又派徐达镇守北平。此后,徐达除了三次带兵出征塞北,其余时间都在北平镇守。他统率部将修缮城防,操练军马,设备屯田,严为守备,使元朝的残余势力不敢轻易南下骚扰,对稳定北方的形势起了重大的作用,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06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