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曾有两个封建割据时期出现了偏安一隅的政权延续:
一个是南北朝时期的南宋、南齐、南梁、南陈,占据着从江南到岭南间的土地。
一个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占据着从淮北到代北之间的山河,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两个延续政权各占据着半个中国,对中国历史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两者存在的时长却大相径庭,有关于此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
一、南朝:南宋、南梁、南齐、南陈——四大盛门渐沉寂
公元420年,东晋相国刘裕废晋恭帝司马德文,建立南宋。宋文帝刘义隆在位期间,进行了三次北伐(史称“元嘉北伐”)但均遭失败。宋明帝刘彧在位期间爆发内乱(史称“义嘉之难”)导致山东被北魏夺走(史称“泰始之祸”)。宋后废帝刘昱因骄纵被禁卫军将领萧道成废弑。
公元479年,萧道成废宋顺帝刘准,建立南齐。南齐东昏侯萧宝卷在位期间,先后被北魏夺去汉水以北和淮南土地(豫州刺史裴叔业降魏致使南豫州丢失)。
公元502年,大司马萧衍废齐和帝萧宝融,建立南梁。梁武帝萧衍在位后期爆发“侯景之乱”,后虽被平定但也使江北被北齐夺走(梁闵帝萧渊明即是被北齐护送回建康即位),蜀汉被西魏攻下。
公元557年,相国陈霸先废梁敬帝萧方智,建立南陈。
公元588年,隋文帝杨坚下令51万隋军分八路伐陈,公元589年攻破陈朝都城建康。南朝亡,共延续169年。
二、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沙陀中原三朝兴
公元907年,唐朝相国朱温废唐哀帝李柷,建立后梁。梁太祖朱温在位期间,晋王李存勖在柏乡之战中消灭了梁朝精锐“龙骧”、“神捷”军,一举扭转了梁强晋弱的态势。梁末帝朱友贞在位时,李存勖率军一举拿下开封,后梁灭亡。
公元923年,李存勖建立后唐。唐庄宗李存勖在位期间,消灭前蜀。唐明宗李嗣源在位期间,击败契丹军南侵。唐末帝李从珂在位期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联合契丹直捣洛阳,消灭后唐。
公元936年,石敬瑭建立后晋。晋高祖石敬瑭在位期间,称“儿皇帝”并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以“报答”其出兵之恩。晋出帝石重贵在位时曾两次击败来犯的契丹军,契丹第三次南侵时因后晋成德军节度使杜重威投降而攻破开封,后晋灭亡。不久后契丹因无法掌控中原而北撤。
上图_ 后晋、后蜀、南唐、南楚、南汉、吴越
公元947年,原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建立后汉。汉隐帝刘承祐在位时欲解决将帅专权而被邺都留守郭威推翻。
公元951年,郭威建立后周。周世宗柴荣在位期间,先在高平之战中打败北汉、契丹联军,扭转后晋杜重威投降以来中原王朝的颓势。再三次亲征南唐,拿下江北十四州。而后又北伐契丹,42天连克四州三关。周恭帝柴宗训在位期间,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利用契丹南侵在陈桥驿发动兵变。
公元960年,赵匡胤接受柴宗训禅位,建立宋朝。五代亡,共延续53年。
三、为什么宋齐梁陈时长远长于梁唐晋汉周?
同样是封建割据时期的政权延续,为何南朝的宋齐梁陈加起来能长达169年而五代的梁唐晋汉周却总共才53年?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1、政治原因
政治上,南北朝时南朝已逐步出现了三省六部制的萌芽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刘裕建宋代晋也标志着寒门政治的崛起,为因魏晋时期推行九品中正制而被世家大族所掌控的朝政注入了新的活力(最典型的就是宋武帝刘裕和宋孝武帝刘骏推行的“寒人掌机要”)。
而五代十国时,则延续了唐朝末期藩镇割据、武将专权的局面(最典型的就是后唐、后晋、后汉三朝均由沙陀军事集团建立),皇帝大多出身行伍甚至土匪(如吴越开国皇帝钱镠绰号“海龙王”、南平开国皇帝高季兴绰号“高赖子”、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绰号“贼王八”、南汉开国皇帝刘龑绰号“真蛟蜃”),相比于南北朝时的皇帝平均文化水平要偏低。
就拿五代时那个曾在父亲李克用死前接受他给的三支箭(代表朱温建立的后梁、割据幽州的卢龙节度使刘守光、契丹三个仇敌)嘱托报仇的唐庄宗李存勖来说,在位时虽然在军事上取得大捷,“天下四分已得三分”,但在文治上却并未改变武将专权态势,直到周世宗柴荣在位时才有所改善。
由于没有相应的认知水平意识到制度对于维持政权长久的重要性,因此在政治上相对于南朝的不稳定是导致五代延续时间较短的一个原因。
上图_ 安史之乱
2、经济原因
经济上,唐朝“安史之乱”后出现了第二次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人口开始超过北方,但总体局面上北方仍然存在有优势(直到两宋之交的第三次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局面才完全确立),因此北方因经济发达而受到争夺的激烈程度也要大于南方。
由此造成的政局更动荡而使五代延续时间短于南朝也就不难理解了。
上图_ 敦煌五代壁画里,百姓的活动宴席
四、总结
综上所述,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缘、地理等多方面的原因,而使得同样为割据延续的政权,南朝的宋齐梁陈能在延续时间上远长于五代的梁唐晋汉周。但这里并不是说宋齐梁陈要强于梁唐晋汉周,两者都在各自的分裂时期重塑了中国,从而创造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登峰造极的唐、宋时期。
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是中国古代三个最被熟知的乱世,相对于中国古代王朝更迭大多以单一的大一统王朝延续,这三段分裂时代的确有很多值得去比较的。
一、相同之处:盛世之后的乱世,由平衡到失衡状态其实看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三个时期,都是接续一个盛世之后,开始这段乱世,然后由一个乱世之中的势力平复战乱,达到短暂的平衡状态,最后又紧接一个盛世。
1、历程:盛世?乱世?盛世的过程
如果纵贯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三个乱世阶段,都是盛世?乱世?盛世的过程,由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的过程。
(1)春秋战国是紧接在周朝之后的乱世,周朝作为分封制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后世王朝许多祭祀、传续等礼制,都是沿袭周朝。而春秋战国结束后,是紧接秦朝、汉朝大一统盛世局面。 (2)魏晋南北朝是在汉朝之后的乱世,汉朝对于中华民族的影响更是巨大,汉朝之后,华夏民族逐渐被称为?汉族?,另外汉朝在国力、疆域、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都有很高成就,是华夏文明不可或缺的一段历史。而魏晋南北朝之后,是隋朝和唐朝,都是大一统王朝。 (3)五代十国更不用说了,春秋战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好歹还跟前面的盛世具有牵连关系,而五代十国开始的时间,就是直接替代了盛唐。而唐朝是具有世界范围影响的,唐朝的万国来朝,疆域空前巨大,在各个方面的成就更是不可磨灭。五代十国之后,接续的宋朝,也是具有深远影响的王朝。 盛世之后的乱世,也是由大一统王朝到乱世纷争的过程,而最后盛世再现,也是由分裂到统一的过程。
2、因果:起于旧王朝的弊端爆发,中枢被地方压制,终于逐渐消融矛盾
其实看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三段历史,之所以出现这几段乱世和分裂的阶段,都是因为前代王朝光鲜背后所暗含的弊端,在经过多方因素扩大化之后,终于再难掩盖彻底爆发开来,导致乱世。
(1)春秋战国的开始,是起源于周平王东迁,周王室的影响逐渐消退。而之前周王室依仗辉煌过的分封制度,让各个诸侯国逐渐强大,有了超过周王室的实力。
(烽火戏诸侯)
因此,地方诸侯互相之间开始征伐,企图获得周王室本来的中枢影响力,便是春秋战国。
(2)魏晋南北朝时期,其实更为复杂,东汉末期的宦官、外戚势力互相倾轧,造成地方割据势力的揭竿而起,浩浩荡荡的三国时期,掩盖了东汉后期的光辉。
三国魏蜀吴最后的赢家,是魏,其实也是晋,因而魏晋经常被当作一个阶段来看。晋朝时,因为警惕魏灭亡削弱宗亲的弊端,所以大封宗亲,导致西晋后期地方封王?八王之乱?,彻底把西晋的底蕴消耗殆尽,紧接着被五胡乱华,之后就是浩浩荡荡的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的形成。(永嘉之乱)
所以,魏晋南北朝的形成,其实也是旧王朝的弊端爆发,中枢权权力制不住地方势力,包括少数民族,导致了几百年的乱世。
(3)五代十国是紧接唐朝之后的,形成的原因更加明显,那就是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中枢皇权不振,地方藩镇势力又逐渐强盛,地方覆灭中枢也是情理之中。
藩镇割据就是唐朝自安史之乱后的重要弊端,导致了五代十国的乱世。
地方势力逐渐强盛,中枢又不能震慑地方,乱世遂起。
3、少数民族的参与,让乱世更填波折
中华民族,对于民族的认知从周朝就有,周朝人自称为华夏,自己居住的中原就是天下的中心,四方非华夏之人,便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而一直生活与中原汉民族周围的少数民族,在三个乱世之中,也参与在了其中。
(1)春秋战国时期,周幽王被犬戎杀掉,解开了东周的序幕,也是浩浩荡荡春秋战国时期的开端。
(春秋战国)
而相对于有定论的犬戎是少数民族,直接导致了西周灭亡之外。春秋战国时期的几个诸侯国中,也有相对于?中原之外?的蛮夷之国,春秋五霸的楚国,和吴越春秋中的越国,都被中原几个诸侯国视为?蛮夷?。
(2)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的参与更加直观,也更被人熟悉,那就是?五胡?了。这一纷乱时期的少数民族,更是全程参与了南北朝,最后成为融合汉民族,影响后世的重要部分。
(五胡入华)
导致西晋灭亡的?五胡?,最终在中国北方建立五胡十六国,最后成功建立胡族政权。之后融合汉民族文化,更是从中诞生出后世建立隋唐盛世的重要人物。
(3)五代十国的各个割据势力之中,也不乏许多少数民族势力,唐朝开明的选官任官制度,让少数民族也有了成为唐朝官吏的机会。安史之乱当中的安禄山,就本事胡族,从小跟母亲生活在突厥部落中。
(燕云十六州)
而唐亡之后的五代十国,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送给了契丹族,让之后的北宋王朝也忌惮于占据燕云十六州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
除此之外,比如乱世之中的文学方面也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乱世之中不光出英雄, 也出思想家。春秋战国时期的先秦文化、诸子百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魏晋风度、玄学清汤,不过五代十国时间太短,没有像诸子百家这样的思想产生。
二、迥异之处:参与方、主要矛盾、共尊中枢1、少数民族参与方式、程度不同
其实纵贯少数民族参与的中原乱世,虽然参与程度各不相同,但从中获取利益的同时,让原本汉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也发生了变化。
由原先的落后到参与中原争霸,逐渐发展起来的春秋战国; 由原先居于中原周边虎视眈眈,矛盾不断,到参与进来逐渐融合的魏晋南北朝; 由参与中原乱战,谋取巨大利益,威慑中原政权的五代十国。 其实少数民族也在不同的时代,改变自己对待中原的态度和策略,不同的参与程度,让自身逐渐从中原汉族之中谋取了不能忽视的好处。
春秋战国,原本处于边缘地带的楚国、越国都曾逐鹿中原,西北蛮荒之地的秦国更是成为终结乱世的势力; 魏晋南北朝,胡族在中原建立政权,最终融合汉民族,转变成为正统王朝; 五代十国,趁中原乱世,谋取利益,占据重要威慑北方土地,影响后世中原王朝更加深远。 2、主要矛盾不同
三个不同乱世,各势力之间主要矛盾不同:
(1)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矛盾集中在诸侯国之间。地方诸侯与周王室之间的矛盾,已经被忽略不计,因为周王室的影响太弱了。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两晋时期的矛盾是割据势力之间,而南北朝时期,矛盾集中在南北之间,是汉民族与胡民族的矛盾。 (3)五代十国时期,主要矛盾是割据势力之间,集中在中原轮番登场的梁、唐、晋、汉、周之间。
3、是不是有共同遵从的中枢
(1)春秋战国时期,名义上共尊周王朝,诸侯也是周王的臣属。 (2)魏晋南北朝,三国时期尊汉室,魏晋为独立王朝,南北朝时期南北各自认为自己是正统,没有共同遵从的中枢。 (3)五代十国,更加了断,五代直接是覆灭了唐朝,而共尊中枢也不过是轮番在中原登场的五个朝代,不具权威性。
首先两个朝代均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朝代更迭速度快,政权极不稳定,叛乱四起,皇权日渐衰落。连年的战乱使得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人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单靠一个人或是一段时间的励精图治很难改变统一的困局。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对比一下两个朝代的统一难度: 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地区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其中后唐时期的李存勖本来很有希望能统一全国,可惜执政后期渐渐意骄志满,不理朝政,致使后唐遭受内乱而国力大损。以当时后唐的国力,李存勖本人的能力统一全国应该还是又可能的。 再者就是后周时期的柴荣,他在位6年,虚心纳谏,把后周治理的相当富强,三次亲征南唐,彻底打垮了南唐国,吞并后蜀,北伐契丹成功收复十七县。若不是重病班师,燕云十六州可以被收复,北方诸镇也都会臣服。 中原之外的十国中,仅吴越和南唐较为强盛,但与中原王朝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当时的契丹虽然军事力量强大,但是由于其在中原地区水土不服,不得民心,所以也不可能对一统有太大阻碍。 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常出现以长江为界两朝对峙的局面,大部分时期里处于北强南弱的局面,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国力空前强盛,不断攻占周边疆土,孝文帝死后北魏分为东魏和西魏,国家开始出现内乱,国力渐渐落后于同期的梁国。继承西魏的北周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国家发展,最终成功统一北方,也为后来南北大统一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南朝前后经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刘宋后期南朝开始渐渐走下坡路,朝政叛乱不断使得再也无法北伐,只能依托长江被动防御。 综上所述我觉得,五代十国的统一在于中原的发展,而南北朝的统一在于北朝的发展,五代时期占领中原地区就是掌握了最富庶的土地,其他十国也是互相攻伐,并未组成能够对抗中原王朝的联盟,统一全国相较于南北朝而言更容易一点。 而南北朝时期,对峙的两国都是相对统一的政权,北朝最多时也只是两国并立,然而仍能够与南朝保持相对稳定,说明了北朝的国力远远强于南朝。但是由于北朝的分裂再加上北面强敌柔然的威胁,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北朝的南下,相比于五代十国时期,对峙双方力量相对比较均衡,所以一时很难统一全国。 五代十国和南北朝,哪个更难统一? (单选) 0人 0% 五代十国 0人 0% 南北朝 投票 总之,我觉得南北朝时期相较于五代十国时期更难统一,小伙伴们有什么不同看法吗?欢迎下方留言。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05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卢植,袁绍的首席幕僚,他最后结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