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萧何对刘邦的重要性,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秋季,八月,汉王前往荥阳,命萧何留守关中服侍太子。萧何着手制订法令规章,建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机构,遇事如来不及奏报汉王裁决,就酌情灵活处理,待汉王回来时再作汇报。他在关中还管理人口户籍,运输粮草,调拨士兵补给汉军兵员,从来没有缺乏、断绝过。
留守后方之人必须是自己的心腹还得有能力:
刘邦作为汉王,与项羽争夺天下之势,刘邦必须要在前方督阵,掌控军队。那么后方就不能兼顾,因此后方就得交给其他人管理。而后方的补给又是重中之重,稍有不慎就会给前方战事带来极大的危机,因此在选择后方管理人必须要兼顾能力与信任。
萧何以前再怎么说也是秦朝官吏,对后勤管理也比较了解,再加上刘邦起兵萧何就一直跟随在身边,在刘邦起兵以前两人关系也很好。因此刘邦对萧何可以说是非常的信赖。
萧何高明的政务手段:
萧何掌管后方财政大权后,真的直接就把后方作为国家管理,制订法令规章,建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机构。这一套下来,可以说刘邦的后方就及其的稳固了,刘邦之所以能在外面与项羽周旋就是因为有萧何在管理着后方,刘邦才能放手与项羽争夺天下。
刘邦与项羽作战损失惨重:
刘邦实力本就弱于项羽,与项羽作战一直都处于弱势,一直都很被动,各种资源消耗巨大。萧何掌管着关中的户籍,能清楚地知道关中兵源的多少,这才能源源不断给刘邦补充兵源。
从萧何源源不断的给刘邦补充兵源,可以看出刘邦其实一直都作战不利,士兵损失惨重,需要源源不断地补充兵源。
总结:
打天下不是一个人的事,刘邦也不可能一个人把所有事情都干完,比较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刘邦必须要任用人才,而任用的人才还的得是自己信任之人,不然不但帮不了自己还会给自己惹一堆的麻烦。
刘邦能力差吗?我不觉得啊...... 首先刘邦的领悟能力非凡:《史记 留侯世家》记载,张良在辅佐刘邦之前,曾辅佐过其他人。可是,当时无论谁都不能领会张良出的主意。张良一到刘邦身旁,就发现刘邦聪明无比——张良的计谋刚说个开头,刘邦就知道计谋的用意了。所以张良感叹:“沛公迨天授!”居然怀疑刘邦有神助。 再次,刘邦有过能改,不断进步。知道忍一时而的一世,会克制自己。《鸿门宴》记载,刘邦起兵开始喜欢金银珠宝和美女,可取咸阳之后,“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说明刘邦有天下之志,不被眼前虚荣迷惑。——其实,能力强的人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不断增强能力的人。刘邦就是一个。 第三,刘邦有自知之明,这个别说他的老对手项羽至死都没有领悟(乌江自刎时,一点也不反省,尤然胡说“天亡我,非战之罪也”的鬼话)。至今,很多人都是缺乏自知之明的。刘邦知道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将张良,萧何,韩信,曹参,樊哙等人作为自己能力的延长,消灭三秦,破掉赵国。这不是高级的智慧吗? 所以,拿刘邦和项羽一比,综合分数谁高谁低不是一目了然吗?(当然,军事得分项高刘低)所以张良,萧何,韩信,曹参这些聪明人不需要所谓的“驾驭”,自然忠心耿耿的听命于刘邦。因为他们是不会选择项羽的。 如果非要说“驾驭”,刘邦主要也是针对后期的韩信。那时韩信帮刘则刘胜,助项则项赢。刘邦是既疑之,又怕之。所以表现得对韩信很大度,很放心,,很优厚,树立恩德。果然,韩信感恩戴德,没有反叛或独立。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一种帝王心理和权术吧?所以说刘邦是老谋深算,得天下既是有天时,又是有实力。——好像不能说“能力差”吧?
萧何可以说是刘邦一生的贵人了,早些年间萧何因为刘邦脚底下的痣而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此挖局,终将刘邦送上了皇帝之位。
都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萧何和刘邦的交往或许就是如此吧,没有萧何就没有刘邦的功成名就,但是同样,没有刘邦,也没有萧何的一世英名。
前面写了刘邦命中缺一不可的三个贵人中的,张良和韩信,今天再写写另外一个人。那他是谁呢,为什么说刘邦的成功,离不开他呢,他又为刘邦做过哪些重要的事情呢?悄悄说一句,我会按照朝代顺序系统分享中国历史。如果你也喜欢历史,还没关注我的话,那就赶紧关注我。这样,方便回看之前的文章,也不容易错过新文章,更能系统理解历史。
萧何是刘邦的老乡,也是刘邦的好朋友。刘邦刚起义的时候,萧何是第一批支持跟随刘邦的人。后来,萧何还成为刘邦的相国。当然了,萧何能坐上相国的位置,可不是靠关系,而是靠萧何自己的脑子。
刘邦抢在项羽的前面入关,进入咸阳后,萧何做了一件很聪明又重要的事情。萧何将秦朝的各种文件资料书籍,全部收起来了。这样就能快速了解,当时秦朝的人口生产力、经济地理、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各种重要信息。另外也避免了这些重要的书籍,被项羽烧掉的命运。
那个时候,大家的资讯,可不像现在这样方便。那时,信息传播又慢又缺失。具体缺失到什么地步呢,有些人也就打战打的热闹,连地理位置,都搞不太清楚。而且就算打下一个地方,那这个地方,有多少人,有什么资源,生产力怎样,能做什么用途等等。这些基本的信息,都不了解。可想而知,当时萧何的做法,对后面刘邦打天下来说,有多重要了。
萧何推荐韩信
萧何发现韩信是个军事人才,就说服刘邦,封韩信为大将军。
当刘邦在外面打战的时候,萧何就守在关中,为在前线打战的刘邦,提供物力和人力上的后勤保障,让刘邦没有后顾之忧。反正前线的粮食够吃,兵力也不用愁。一旦军队有伤亡,萧何就安排新兵上前线补上。萧何很聪明,为了让刘邦放心,还把自己家族里,能上前线打战的男性,全安排到前线去。
当刘邦干掉项羽,拿下天下后,开始搞封赏,萧何当上了丞相。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年萧何的一句话,让韩信的人生开挂。但最后,也是因为萧何,韩信丢了命。萧何为刘邦,干掉韩信后。刘邦将萧何再往上升了一级,升为相国。也就是朝廷中官位最高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权力一大,因此受到的怀疑,也就越大。萧何常年守在关中,而刘邦常年在外拼命。自然,关中百姓,更亲近萧何。萧何的权力又高,又受百姓热捧,这是件很危险的事情。于是,萧何为了自保,开始干“坏事”,让自己有点缺点,让百姓讨厌自己。萧何用权力,大量买百姓的土地房子,欺压百姓。虽然萧何被百姓举报,先是被抓了。但毕竟在刘邦眼中,只要不是谋权,都不算事。萧何的这些缺点,还挺让刘邦高兴的。起码在刘邦看来,萧何也有软肋,那就好拿捏了。也是因为这样,萧何也就没有被刘邦干掉,算是保全了自己。
刘邦在沛县起兵的时候,第一批跟随刘邦的人,除了萧何,还有曹参。当萧何和曹参,都一无所有的时候,两人的关系还挺好。但当刘邦封赏功臣,定位次时,萧何成了第一,曹参第二。这个时候,两个就闹掰了。曹参为了帮刘邦打天下,身上可是有70多道伤口,为刘邦打下那么多城池,曹参觉得,自己应该排在最前头才是。
但萧何临死前,还是向汉惠帝刘盈,推荐了曹参接自己的班。曹参当上相国后,也是一切按照萧何的规矩来,没有改动。这也就是萧规曹随。汉朝初期,刘邦和吕后,开始对功臣下手,前前后后,干掉了许久身居高位的功臣。而萧何,这个坐在相国高位上的人,却能幸免于难。可见萧何有多牛掰了。萧何不仅脑子好使,业务能力强,更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关键时候,能消除刘邦对自己的不友好情绪,让刘邦放心。也就是分寸感强,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该避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05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