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李穆,西汉李陵的后代,又帮助杨坚建立隋朝

以史为鉴 2023-06-19 12:33:38

李穆,西汉李陵的后代,又帮助杨坚建立隋朝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李穆。

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并州总管李穆,李穆是陇西成纪人,自称西汉骑都尉李陵的后代。他也是北周的老臣,资历不输尉迟迥,最关键的是,他还曾经救过北周开国之君宇文泰。当年,李穆跟随宇文泰攻打东魏,宇文泰因马中箭受惊而在阵前堕马,快要被东魏的士兵追上,李穆这时候跳下马,用马鞭狠狠抽了宇文泰一下,一边骂道:“你这个蠢货,怎么连马都不会骑!”东魏士兵看见,觉得这个人肯定地位不高,于是舍弃二人继续往前追击。李穆赶紧把自己的马让给宇文泰,二人都逃脱了。

李穆当时在北周的地位很高,手里又有兵马,自然也成了尉迟迥和杨坚拉拢的对象。当时尉迟迥已经派了使者去劝说李穆,杨坚也赶紧派柳裘和李穆的第十子李浑前去。本来,李穆的另一个儿子李士荣已经劝李穆造反,但看到杨坚派的使者,李穆又改了主意,把尉迟迥派来的使者扣留并将书信交给了朝廷,不仅如此,他还将镶有十三道玉环的金带、象征天子的服饰送给杨坚,又让自己的儿子李浑回到洛阳,对举着熨斗对杨坚说:“希望您将来能安抚天下。”李穆明确的站队让杨坚十分高兴,更让许多本来摇摆不定的观望者纷纷导向杨坚,最终杨坚平定了叛乱。

那么李穆为什么选择了杨坚呢?原因恐怕有两个,其一,杨坚将李穆留在洛阳为质的儿子李浑派去劝说李穆,表现出了十足的诚意,而李浑作为李穆的儿子,说的话当然更比尉迟迥派来的使者在李穆心中分量重。但光是这样,绝不足以打动李穆,毕竟李穆的另一个儿子李士荣也曾劝过他造反。起到主要作用的,恐怕还是第二个原因——那就是李穆自己的野心。李穆作为一个七十岁的长者,显然已经将站队杨坚和站队尉迟迥的后果都考虑到了,他当时已经位高权重,如果选择造反,尉迟迥将杨坚赶下台,尉迟迥做丞相,自己的地位恐怕不会有太大的变动,而如果支持杨坚,杨坚在平定尉迟迥叛乱后,一定不止满足于丞相的地位,他的身份恐怕会进一层,那么自己作为危难之间给他帮助的功勋之臣,必然可以获得更高的待遇。从李穆送给杨坚的东西就可以看出,李穆已经想到了杨坚打算称帝,因此不仅表示支持杨坚,还让自己的儿子明确表达了希望杨坚称帝的打算。

汉朝李陵投降匈奴后他的后裔怎么样了

本来在李陵投降之后,他的后代世代都居住在北狄,直到日后鲜卑族建立了政权,然后其家族随着南魏政权向南迁移,才能够重新回到陇州一带居住,李陵的后代才扎根于此。在公元530年,年仅20岁的李穆,他就跟随宇文泰,并得到了重用,去平陈悦等人之乱,立下了赫赫战功。之后,还因为把握住时势,推举孝武帝有功,被任命为都督,统领着地方军队。在公元538年,在跟北齐的交斗中,李穆发挥出自己的智慧,曾救宇文泰于危难之中,因此他在北周的日子可谓是一帆风顺,官至太傅,他的后代也沾了他的光。在日后杨坚要建立隋朝的时候,替他出战,被封为太师,获得了众多的荣誉,可以说只要不造反就不会死的特权。替李氏家族洗去过去的一层灰。
在公元648年,一只来自俄罗斯的使团们,他们抵达到唐朝长安之后,自称自己是李陵的后代,觉得自己跟皇帝是同宗,因为可以认亲。根据史书上的记载,李陵在投降之后,反而受到了单于的重用,封他为右校王后,让他去负责坚昆一带,而坚昆这部地区的人,自称自己为黠戛斯,正好是那批使团的民族。他们本来的面貌是赤法律瞳,而那些自称为李陵后代的是黑发黑瞳,可见是混血的特征。因此,那些自称是李陵后代的,其可信度比较大。

隋朝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大成元年(579)二月,周宣帝宇文咥传位于其子衍(后改名阐),改元大象,是为周静帝,宇文咥至自己以天元皇帝名义掌握政权。次年五月宇文嘎死,静帝时方八岁,内史上大夫郑译、御正下大夫刘防假传遗诏,召杨坚入宫,以左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名义掌握军政大权。

杨坚并无煊赫大功,也没有超越诸大臣的实权与重望,仅凭借军事贵族的家世与后父的地位得掌大权。但由于周宣帝诛戮大臣,当时朝中已无有力的反对派杨坚掌握府兵集中的关中,军事上对地方居于优势。他在元老宿将李穆、韦孝宽的支持下,凭仗关中军事力量,仅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迅速平定了反抗他的相州(今河南安阳南)总管尉迟迥、郧州(今湖北安陆)总管司马消难、益州(今四川成都)总管王谦。三方叛军在不同程度上都和北齐旧臣有关。特别是尉迟迥,所用多齐人,如亲信谋士崔达辈就是第一流高门博陵崔氏。他起兵时,据说“赵魏之士,从者若流”,不久就至数十万众,尉迟迥起兵实际上代表了关东士族豪强的割据愿望。司马消难自己就是北齐旧臣,王谦所用之人也有北齐后主的宠臣高阿那肱。所以,杨坚平定三方是在北方统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削弱割据力量。

平定地方叛乱的同时,杨坚还屠戮了宇文氏诸王。在消灭内外政敌以后,他自左大丞相迁大丞相,并于周大定元年(581)二月代周称帝,国号隋,改元开皇,是为隋文帝(见隋文帝杨坚)。

杨坚建立隋朝的方式是什么?杨坚代周立隋在哪一年?

杨坚建立隋朝的方式是什么?杨坚代周立隋在哪一年?

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政权的开国元老,是西魏十二大大将之一,战功赫赫,官至柱国,封随国公。杨坚十四岁就开始了官运之路,杨忠去世后,杨坚袭父爵。之后娶将军独孤信之女为妻,让他又多了一个雄厚的政冶主心骨。闺女为周宣帝的皇后。不难看出,杨坚不仅仅是关陇集团顶层有力军事统帅,或是达官贵人,具有非常高的社会地位。


建德中,率网络水军三万,破齐师于河桥。来年,从帝齐平,进位柱国。与宇文宪破齐任城王高湝于冀州,除定州主管。起先,定州城西门久闭不好,齐文宣帝时,或请开之,便于限行。帝不能,曰:“若有圣贤来启之。”及汉高祖至而开焉,无不惊讶。寻转亳州主管。宣帝继位,之后父征拜上柱国、lol大司马。小象初,迁大过丞、右司武,俄转大前疑。通过二十多年运营,公年580年,杨坚已抬升到骠骑大将军、大兴郡公位置,其女也成为北周宣帝皇后。

北周宣帝病亡后,年幼的静帝称帝,杨坚串通内臣臆造诏,以「入宫辅政」借口,获得了辅政大臣之职,总览朝廷,总览军政大权,称为「假黄钺左大丞相」,大都督里外国防。这时候杨坚夺得北周政党已是“进退两难”之势。他安插亲信,布署能量,积极主动做准备。在果断地清除了北周宗室中最有实力的“五王”以后,又前去镇压了尉迟迥、诸葛消难等人的事变。

杨坚代周立隋在哪一年?

581年,杨坚驱使北周静帝禅让,二月甲子年日,周静帝以杨坚诚致有归下诏公布传位。杨坚三让而受命,自王府冬常服进宫,备礼即皇上坐落于临光殿,定年号为大隋,年号开皇,公布大赦天下。杨坚由承继爸爸杨忠的随国公发家,其大家族曾被赐姓普六茹,进称随王,故将自己新王朝的年号列入随,又觉得随字有走字旁,与走同义词,不是很吉利,便改随为隋。

在宇文护阶段,北周中央集权就不断得到有效的提升,武帝在继位后,克服了困惑北周多年来的主相之争难题,北周君权得到复振,中央集权的加强抵达一个新的高度。而宣帝的独裁再度更新了北周中央集权的水平,这使得北周权力的衔接及实施非常容易以君王的名义被控制。

刘昉、郑译正是利用这一点取得成功矫诏,杨坚也是利用这一点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效果。杨坚辅政在一定程度上对北周的中央集权是一种毁坏。杨坚在中央碰到的当政摩擦阻力,基本上所有来源于列侯,二者的抵抗关联根本上是通过列侯的皇室真实身份所决定的。

诸臣针对杨坚代周的态度暂且无论,绝大部分高官对杨坚辅政则持默认乃至毫无疑问的立场,尤其是元老级大臣李穆、于翼在三方构难中坚定不移地站在杨坚一方。

李穆甚至奉电熨斗与杨坚,称:“愿执威柄以熨定天下也。”毓文中学别的重臣的立场显而易见。早就在杨坚刚刚公布辅臣时,曹娥就大多数屈服于杨坚的武力值下。

杨坚建立隋朝的方式,你有哪些了解?

杨坚出自关中高门弘农杨氏,是东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其四世祖杨元寿被北魏任命为武川镇司马,其父杨忠跟随北周太祖宇文泰起义关西,因功赐姓普六茹氏,官至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后来杨坚称帝时觉得"随"字里面有"走之旁",不吉利,于是把"走之旁"去掉,改为"隋"。)。

杨坚家族就出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关陇贵族集团,可以说杨坚就是一枚妥妥的官二代。所以,杨坚十四岁时,京兆尹薛善征召他为功曹(相当于现在首都市长秘书)。十五岁时,他凭父亲的功勋被授散骑常侍(皇帝顾问)、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之职,封为成纪县公。十六岁时,他升骠骑大将军,加授开府。



然而古人说的好,福兮祸之所伏,杨坚仕途前期过于春风得意,不免会遭到执政者的猜忌。

周明帝继位后,授杨坚为右小宫伯,加封大兴郡公。这时候是北周权臣宇文护把持着朝政大权,他特别忌恨杨坚,屡次想陷害他,因大将军侯伏、侯寿等救助才免于被害。

后来周武帝即位,杨坚改任左小宫伯。离京出任随州刺史,升大将军。其后杨坚父亲逝世,杨坚承袭随国公的爵位。

此时,备受皇帝信任的北周宗室齐王宇文宪对周武帝说:“普六茹坚相貌不同一般,我每次见他,都觉得不知所措。恐怕他不会居于人下,请早除掉他。”宇文宪的话还是有分量的,但是北周武帝还不敢明面杀杨坚,毕竟此时杨坚与孤独家联姻,更兼杨氏家族势力,无法轻易下手杀杨坚,所以就去问计大夫来和,来和也觉得杨坚气势不凡,但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模棱两可说一番话,让武帝不要担心,只要让他去征战就可以了。

周武帝还是不放心,请了大名鼎鼎的相士赵昭替杨坚看相,但殊不知赵昭与杨坚是好朋友,所以当面糊弄武帝说,杨坚没有大富大贵之相,最多只能做个大将军而已,不必担心。后来,周武帝的心腹大臣王轨多次对他说:“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坚有反叛的相貌。”,因此极力劝谏武帝杀掉杨坚,但周武帝较为迷信,相信赵昭的话,所以也就不听王轨的劝告。杨坚在这个时候只得深深地隐藏自己的本来面目,低调行事,自我保护。

碰巧,天妒英才,雄心勃勃的北周武帝在亲征突厥回返洛阳时,忽然病逝,儿子周宣帝宇文赟继承皇位,并且娶杨坚长女杨丽华为皇后。周宣帝即位后,杨坚凭皇后之父的身份征拜为上柱国、大司马。后来又升为大后丞、右司武,不久调任大前疑。

杨坚的官职和威望越来越高,女婿也就是皇帝宇文赟对杨坚的疑心更大,他曾直言不讳地对杨皇后说过:"我一定要消灭你们全家",并命内侍在皇宫埋伏杀手,再三叮嘱说:“只要杨坚有一点无礼声色,即杀之!”然后他把杨坚召进皇宫,议论政事。幸好杨坚心中早有准备,不管皇帝怎样讲,杨坚都神色自若,皇帝最终没有找到下手的借口,杨坚在这场鸿门宴中死里逃生。

这之后杨坚想出了"两全"之策,通过内史上大夫郑译向宇文赟透露出自己久有出藩之意。这正合宇文赟的心意,当即任命他为亳州总管,这样宇文赟放心了。

杨坚将任亳州总管时,庞晃劝他就此起兵,建立帝王之业,杨坚握着庞晃的手说:“时机还不成熟啊。”至此,杨坚开始有了取周自代的想法。

正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女婿宇文赟是皇家世袭之君,不问朝政,沉溺酒色,荒淫无度的生活使他年仅22岁就丧命。他的儿子也即是杨坚的外孙周静帝即位时,年龄幼小,不能亲理朝政,北周王朝出现权力真空。托孤大臣郑译、刘昉等以为杨坚是皇后之父,是众望所归,于是假造诏书,召杨坚入朝总理朝政,统领朝廷内外的军队。

杨坚担心宇文氏在藩国的王爷在地方发动叛乱,于是找借口征召诸王入京。此时,杨坚掌握中枢和禁军,把持朝政,三总管之乱也在这时爆发,他们分别是相州总管尉迟迥、郧州总管司马消难和益州总管王谦。好不容易统一的北方大地再一次面临陷入割据混战的局面,好在杨坚力挽狂澜,在一些朝廷重臣如李穆、于翼等支持下,他派出老将韦孝宽,并大胆启用高颎、杨素等人,出动大军顺利平定了叛乱。




在三总管之乱前,其实杨坚还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巩固自己的地位,削弱北周宗室的实力才能称帝,但是经过三总管之乱后,所有反对杨坚的地方实力派几乎被消灭殆尽,反而加速了杨坚称帝的步伐,接着他罗织罪名先后杀掉了那些对他有威胁的宇文宗室,又拉拢北周旧臣,为他改朝换代铺平道路。

很快,杨坚由隋国公晋封隋王,周静帝下诏宣布禅让,杨坚三让后受天命,夺了外孙的皇位,建立隋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04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