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节俭的皇帝
这个皇帝就是郭威了,也就是后周的开国皇帝。因为郭威自小就是在民间长大,并且之后也是经历了很多才成了皇帝,建立了后周政权,所以对于郭威而言,民间的苦难他都是很清楚的。
所以郭威上位之后就减轻了百姓们的劳役赋税,并且对于百姓的政策也是很放宽,同时减少了税收,还有各个方面的财力征集等对于民间的柴米油盐也是一并的采用放宽的政策,也正是因为这样,得到了百姓们的一致好评。
并且郭威在位期间,也并没有所谓的兴修宫殿,或者是行为奢靡等的行为,反而是提倡以节俭为主,所以那时候的后周也就渐渐有了要雄起的样子。
但是就短短的三年,郭威就因病去世了,去世之前,他告诉自己的儿子柴荣说,他的丧事一定要从简,墓中不要放金银财宝,一切从简,尸体用纸包裹住就可以了。可以说,郭威就算得上是最节俭的开国皇帝了。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中国最节俭的开国皇帝(死后只用纸包)
皇帝作为中国古代的第一高官,理论上自然是拥有着全天下所有的财富,所有的人口。因此提倡节俭的皇帝非常少,能够以身作则,带头节俭的皇帝就更少了。
很多皇帝即使提出节俭,那也是秉持着“严以律人,宽以律己”的精神,“你吃土,我吃香”,一点也不冲突。
可是在宋太祖身上,我们不仅能看到节俭,甚至能看到节俭到偏执的程度,最后发展为守财奴皇帝。但是,宋太祖这个守财奴,并不像 历史 上那些臭名昭著的守财奴皇帝一般,他是为人所称道的守财奴。
因为这个守财奴,有着专属的一套节俭“独门秘籍”,更重要的是,宋太祖是为国守财!
当然,这里我们所说的“道德绑架”是带引号的,这里的“道德绑架”更多的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的节俭带头作用。
赵匡胤有一个特点:只穿旧衣服,并且是最普通的衣服。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地摊货”。这个特点有多离谱呢?
有一次赵匡胤和他的弟弟赵光义一起吃饭,赵光义也就是后来的太宗皇帝,赵光义实在忍不住了,就劝他哥:“你这衣服实在是太离谱了,咱能不能换件稍微能看得过去的衣服穿。”
我们要知道,赵光义也不是一个铺张浪费的人,日后同样也是一位节俭的皇帝,连他都觉得他哥节俭得离谱,那由此可见作为皇帝的赵匡胤穿的衣服有多“寒碜”了。
大臣们一看,连皇帝都穿地摊货,那咱也没办法了,只能跟着一起穿了。但如果光是这样的带头节俭,就算得上“道德绑架”的话,那也太小看赵匡胤了。
他还有更绝的一招:赏赐旧衣服!每次赏赐大臣衣服的时候,都赏赐旧衣服。
这回好了,这招太绝了,彻底把大臣们的“退路”堵上了:皇帝陛下给你赏赐了旧衣服,你要是还敢穿“名牌”,还敢穿光鲜亮丽的衣服,那麻烦就大了。
你啥意思啊?嫌弃皇帝陛下赏赐的衣服吗?这样一来,“道德绑架”就成功了,节俭之风就这样传遍了整个大宋朝廷。
在这里呢,我们可以讲一个小故事:有一天晚上,宋太祖赵匡胤突然想吃羊肝,就随口那么嘟囔了一句,手下人就立刻说,那小事一桩,立刻让御膳房宰羊不就完了。
结果赵匡胤转念一想,算了。如果今天晚上我说想吃羊肝,以后御膳房知道了,就会天天宰羊给我送羊肝来,那也太浪费了,我又不一定天天吃。
很多人认为这个小细节其实存在了一点小小的逻辑问题:你不想吃,可以通知一声,让他们别做就行了,算哪门子浪费?
这里我们要清楚一点,皇帝其实每天很忙,想吃通知一声御膳房很容易;但是哪天不想吃,很可能就会忘记通知御膳房,这很正常。要是皇帝连这种小事都要管来管去,那皇帝早就累死了。
所以宋太祖的这个担心如果从一般角度来看,是很有道理的。但我们不要忘记,他可是皇帝啊,对皇帝来说,就算羊肝浪费了,也就浪费了,别说一两只羊了,几百只都不差。
但在宋太祖眼中,真就不能浪费哪怕那么一只羊。
说完吃,那皇帝住宿条件怎么样呢?
非常难以想象,宋太祖赵匡胤皇宫的帘子,是用芦苇做的,再盖上一层轻纱,青布,就大功告成了。
这可真是如同寻常百姓家一般,这对于一个封建帝王来说,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我们再来看看宫女,在开宝五年,赵匡胤一清点宫里的宫女,居然有380人!实在是太多了,于是他又下令,裁减150人,让她们回家,发放路费。
这里我们不多说,我们只举两个例子:先举一个暴君——隋炀帝,十万宫女;再举一个明君例子,唐太宗李世民,几万宫女,唐玄宗李隆基前期(注意,是执政前期),四万宫女。
可问题是,赵匡胤这样做难道因为他抠门吗?难道因为宋太祖真的是守财奴吗?坦诚说,即使他稍微享受哪怕那么一点点,也完全算不上浪费,只能算是正常待遇。
作为一个武将皇帝,作为一个艰苦奋斗多年的后周战将,开国皇帝,为什么宋太祖赵匡胤要节俭到抠门的程度呢?
因为宋太祖赵匡胤所看到的世界与我们所看待的 历史 不同。我们一说五代十国,我们都知道这是乱象频出的时代。但是赵匡胤是这个时代的亲历者,他是一位伟大的皇帝。
他深知奢侈亡国,他同样也知道上行下效的重要性!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坚持,北宋才成为了中国 历史 上一个为人称道的王朝,而并不是成为五代十国后的“六代十国”。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上行下效,影响到了他身边的所有人,影响了大宋王朝的几代人。在他之后的宋太宗,宋真宗的统治前期(当然,这家伙到了统治后期就开始大搞迷信行为了,前面我们有文章说过,这里不赘述了)宋仁宗都算得上节俭的皇帝。
同时,在宋太祖一朝,我们举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当时官员到地方任职,都是走路去的。为什么?因为别说坐轿子,骑马了,就连骑驴都算是奢靡行为。
那赵匡胤是因为有金钱收集癖,喜欢做守财奴才这么节俭的吗?
当然不是!赵匡胤最为人所称道的就是他的守财,是为国守财。他是一位有追求,有梦想,有作为的皇帝。
在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期间,每一年财政的结余,全部都进入了一个仓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封桩库”,这里面的钱是用来干嘛的呢?卖地的。卖哪块地呢?燕云十六州。
赵匡胤一直有一个设想,如果能通过和平的方式,买回燕云十六州,那自然最好;但如果辽国人不愿意,那就用这笔钱来打仗!用武力收回燕云十六州,这就叫:我们希望和平解决问题,但我们永远不会放弃用武力收复燕云十六州。
最后我们用一句赵匡胤的话来给这篇文章做一个结尾: 能以一人治天下,但不能让天下奉一人 。
封建帝王能有此言,如何不让人称道赞叹?
1、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
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
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
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
“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 “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2、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
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
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
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3、公元1080年,他被贬官来到黄州时,生活窘迫。为了渡过困境,他订出了一套特殊的计划开支办法:把所有收入分成12份,每月一份。
然后又将每份分为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他把每月分好的每小份钱挂在屋梁上,每日清晨挑下一包来用,准余不准超。剩余的钱,他另用竹筒保存,以备意外开支之需。
后来,他又在朝廷中做了高官,但仍注重节俭,从不讲究奢华。他自订每餐只能一饭一菜,有客也只能增加两个菜,不许铺排,否则就拒绝用餐。一次,苏东坡的一个老友与他重逢,请他吃饭,他嘱咐朋友千万不可大操大办。
可是,当苏东坡应约去老友家赴宴时,见酒席准备得相当奢华,他婉言拒绝入席,告辞而走。苏东坡走后,他的朋友感慨地说:“当年东坡遭难时,生活很节俭。没想到他如今身居高位后,还这样节俭。”
4、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之后,他的女儿出嫁,人们想他必须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这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
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管家问道:“你家小姐这天出嫁,怎样一点筹办的样貌都没有?”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小姐这天出嫁,主人昨日晚上才吩咐准备。
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这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你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5、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好处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0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明代最浪荡的将军(实际并非如此)
下一篇: 中国最惨的历史古都(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