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公孙瓒在三国争霸战中占得先机,公孙瓒最后为什么会一事无成兵败身死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9 12:26:40

公孙瓒在三国争霸战中占得先机,公孙瓒最后为什么会一事无成兵败身死

很多人都不了解公孙瓒和刘备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东汉中平元年(184年),随着黄巾大起义的爆发,东汉王朝一步步走向崩溃。各地武将和军阀,乘机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割据一方,称王称霸。河北涿郡人刘备,也拉起一支队伍,加入到逐鹿天下的行列。

然而当时北方的各路诸侯中,董卓、袁绍、袁术、曹操、吕布等大军阀实力过于雄厚,刘备根本无力与之抗衡,连战连败,奋斗几年却一事无成,依旧是个兵微将寡的草台班子。

初平二年(191年),刘备有一次遭遇挫败,连仅有的根据地高唐县也被人夺占,刘备仓皇失措,连容身之地也没有,只得去投奔河北军阀公孙瓒。公孙瓒与刘备早年曾共同在名士卢植门下学习,两人关系密切,所以刘备在走投无路之时才会想起他。

公孙瓒,辽西令支人,汉末三国初期北方著名的大军阀。其家族世代担任朝廷官吏,貌似和割据辽东的公孙渊家族还多少有点渊源。公孙瓒的发展之路充满传奇色彩。他最初是举孝廉出身,担任辽东属国长史,是个无人关注的下级官吏。

公孙瓒所在的幽州地区是东汉边防前线,塞外的鲜卑骑兵时常突破长城南下侵扰。公孙瓒有一次带着几十个骑兵巡逻,意外遇上几百个鲜卑骑兵。公孙瓒的部下一看众寡不敌,只想不战而逃。

公孙瓒却立即制止他们,告诉他们如果此时逃跑,必定会遭到鲜卑骑兵的追击,“则死尽矣”,不但不能跑,还应该趁着敌军不辨虚实,向其猛打猛冲,才有可能活命。他一声令下,自己身先士卒第一个冲向鲜卑骑兵军阵,手持两刃矛上下翻飞,瞬间刺死数十个敌军,鲜卑骑兵果然被他的气势震慑,仓皇逃跑,公孙瓒一战成名。

此后,在与鲜卑人、乌桓人的多次交战中,公孙瓒屡立战功,声誉鹊起,官职也一路走高,最终成为盘踞幽州的大军阀。在平定黄巾军起义过程中,公孙瓒“大破黄巾,还屯涅盘河,威震河北,冀州诸城无不望风响应”。当时北方最大的军阀袁绍屡屡与公孙瓒发生军事冲突,多次被打的溃不成军抱头鼠窜,可见公孙瓒能力之强。

公孙瓒威震北方,连三国战神赵云听说了他的大名,主动从河北常山前来投奔,向公孙瓒俯首称臣。而几乎与他同时起步的刘备,此时却还是个兵不满千的游击队长,可见公孙瓒的能力无论怎么说也不会次于刘备。

遗憾的是,公孙瓒纵横北方十余年,手下人才济济兵多将广,最终却没能打出个名堂来,在公元199年易京之战中一败涂地,兵败身死。公孙瓒能力不次于刘备,在三国争霸战中占得先机,为什么会一事无成兵败身死?

原来,公孙瓒能力虽强,却有两个致命缺陷。首先他不善于识别人才、驾驭人才。赵云这样的一流猛将跟随他数年,却始终得不到他的信任与重用,从未给其独当一面的机会,使得赵云最终改换门庭投奔了刘备,而且这样的事例并非仅此一例。失去了人才的支持,在激烈的三国争霸战中要想胜出,就难上加难了。

其次,公孙瓒还错杀了一人。他驻屯幽州期间,与幽州牧刘虞为了掌权,矛盾激烈。刘虞是正儿八经的汉室宗亲,汉光武帝刘秀之子刘强的嫡系后裔。刘虞为人正直清廉,勤政爱民,“守道慕名,以忠厚自牧”,“百姓歌悦之”,深得民心。

刘虞忠于汉朝,对公孙瓒的割据称霸之举屡屡加以约束,使得公孙瓒恼羞成怒杀了他。刘虞死后,“百姓流泪,莫不痛惜”。公孙瓒由此失去民心支持,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了解更多三国史事,请阅读《知三国》。

参考资料:《三国志》《后汉书》

袁绍与公孙瓒争霸河北——易京之战,公孙瓒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一)袁绍接管冀州

袁绍觊觎冀州,由来已久。袁绍曾对曹操说:“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应该承认,袁绍的战略是有见地的。“冀州,天下之重资也”,“带甲百万,谷支十年”,在东汉历史上就是光武帝刘秀据以龙兴凤翔、平定天下的革命圣地,是有历史成功经验的。后来的事实发展也表明,袁绍举冀州之众南下逐鹿中原,成功的概率原本很大,只是惜败于官渡之战而已。

Tips:《史记?夏本纪》记载:「禹行自冀州始」,即大禹治水从冀州出发,历经十三年,「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于是太平治」。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其中,冀州乃九州之首

于是,在反董卓联盟瓦解之后,袁绍立即将猎杀的目标指向了冀州牧韩馥。这时候,发生了两件不利于韩馥的大事:一是冀州大将麴义反叛,投奔了袁绍;二是公孙瓒举大军南下攻入冀州,与韩馥在安平一战,公孙瓒据以威震塞外的“白马义从”名不虚传,韩馥大败。韩馥顿时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

话说韩馥当年来到冀州当州牧,虽说是中央下来的挂职干部,但依据当时豪族社会的惯例,在具体行政事务方面必须依靠当地豪族出身的士大夫。韩馥大概觉得当地人不可靠,于是另辟蹊径,任用提拔了自己的一大批老乡来到冀州当官。这里有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事实:韩馥是豫州颍川郡人。在汉末三国时代,颍川是一个人才辈出的人杰地灵之所,荀彧、荀攸、郭嘉、陈群、钟繇、辛毗、徐庶,这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皆出自此郡。韩馥任用了一大批颍川人来冀州任职,主要代表人物有荀谌、辛评、郭图等。荀谌是荀彧同族,荀彧曾 *** 来到冀州,可能就是荀谌叫来的。辛评是辛毗的同族。而郭图,很可能是郭嘉的同族。

颍川集团形成后,在冀州始终具有重大影响,直到袁氏政权彻底覆灭为止。这里要说明的一个问题是,韩馥在冀州的统治,似乎是同时依靠颍川集团和冀州本土集团,但以颍川集团为优先。这就导致了冀州集团的人对韩馥不满,审配、田丰“不得志于韩馥”,朱汉“为馥所不礼,内怀怨恨”,可见韩馥与冀州士人的关系是很紧张的,同时,韩馥所依靠的颍川集团在袁绍到来后,纷纷投入了袁绍的怀抱。这样一来,韩馥在冀州就彻底被孤立起来,事实上成了光杆司令。袁绍个人比韩馥有魅力,这是颍川集团倒向袁绍的原因之一,但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汝南邻近颍川,且同属豫州,袁绍与颍川集团也可以说是同乡。

于是,冀州士人与颍川士人在拥护袁绍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他们共同派出颍川大世族的代表荀谌,向韩馥发出了委婉的最后通牒。荀谌的话说得很客气,大谈“让贤”的道理,但其背后隐藏的巨大势力的威慑却足以使韩馥惊悚不安。韩馥的想法,可能是公孙瓒超乎想象的强大真的让他失去了信心,也可能是他想先把袁绍推到前台应付公孙瓒的危机,等袁绍解决公孙瓒后,他再来解决袁绍。不管如何,韩馥果然让出了冀州牧的印绶,袁绍接管冀州。不久之后,韩馥在一个诡异的场合自杀,从政治舞台上永远消失。

(二)界桥之战

韩馥是在公孙瓒的军事压力之下被迫将冀州交给袁绍的,所以袁绍并不是坐享其成,而是临危受命。袁绍接管冀州的时候,正是公孙瓒势力最鼎盛的时期。能不能打败公孙瓒,是关系到袁绍能不能在冀州站稳脚跟的首要问题。

然而,公孙瓒岂是易与之辈?公孙瓒长期在蓟辽一带与鲜卑、乌桓作战,组织了一支专骑白马的“白马义从”为核心的突骑部队,曾经威震塞北,鲜卑、乌桓等游牧骑兵都要避其锋芒。并且,当初讨伐董卓时,公孙瓒的堂弟公孙越与袁绍部将周昂发生冲突,公孙越在战斗中中流矢而亡,公孙瓒大怒,几乎要与袁绍反目。而袁绍为了稳住公孙瓒,维持联盟大局,将渤海太守的职位让给了公孙瓒另一个堂弟公孙范。公孙范颇有将才,率渤海郡兵南下青州击破黄巾军的残余部队,一时兵威大盛。公孙瓒携此兵威,南下来争冀州,可谓来势汹汹。公孙瓒在南下之前就已任命严纲为冀州刺史,可见公孙瓒根本没把韩馥放在眼里,攻打冀州是稳操胜券、志在必得。

公孙瓒没有想到的是,突然杀出了袁绍这匹黑马。袁绍毫不示弱,提冀州之众,正面迎敌,在界桥南十二里击破公孙瓒三万大军,阵斩公孙瓒所任命的冀州刺史严纲。在后续战斗中,袁绍一度被公孙瓒的两千突骑兵包围,在敌箭如雨的情况下,田丰拉着袁绍躲到空墙里,袁绍脱下头盔甩到地上,豪言:“大丈夫当前斗死,而入墙间,岂得活乎?”主帅勇猛,将士大受鼓舞,袁绍军士气大振,强弩兵奋发神勇,杀伤极多,加上悍将麴义的凉州骑兵配合夹击,公孙瓒大败,白马义从的神话随之结束,以“散去”告终。

(三)公孙家后院起火

公孙瓒在界桥之战中失败,丧失了白马义从等精锐部队。但他在幽州的地盘还在,手里也还有一些兵力,还没有完全失败。公孙瓒回到幽州后,幽州牧刘虞趁公孙瓒兵败之际,举兵袭击公孙瓒,结果反而被公孙瓒打败。由此可见公孙瓒此时虽然实力大损,但仍保有较强的部队。

刘虞兵败后被公孙瓒生擒。正好此时朝廷派使者来给刘虞和公孙瓒封官,公孙瓒遂借口刘虞曾与袁绍共谋称帝,借朝廷使者名义,以谋反之罪将刘虞处斩。

白马义从

按《后汉书·公孙瓒传》载,公孙瓒出生于一个累世二千石的大豪族,但“瓒以母贱,遂为郡小吏”,这是说公孙瓒的父亲虽然是州郡的大官,但其母亲地位不高,可能是其父亲家里的丫鬟、婢女之类的。大概是其父亲一时兴起,“宠幸”了其母亲一个晚上,生下了公孙瓒。所以公孙瓒的出身算不上很好,其“母贱”的缺点在当时讲究家族出身的社会环境里更是容易被人瞧不起。也正是因为这样,公孙瓒与其他幽州豪族的关系并不好。尤其是在公孙瓒与刘虞的竞争中,面对刘虞高贵的皇室血统,公孙瓒的出身简直被碾成渣,所以幽州豪族大多对刘虞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刘虞为人仁厚,有长者之风,也是原因之一),而对公孙瓒则嗤之以鼻。与此相应,公孙瓒对幽州豪族采取的也是极端敌视的政策。《三国志·公孙瓒传》注引《英雄记》载:“(公孙)瓒统内外,衣冠子弟有才秀者,必抑使困在穷苦之地。”又载公孙瓒在打败刘虞之后,“杀害州府,衣冠善士殆尽”。这里的“衣冠子弟”、“衣冠善士”指的都是幽州本地的豪族。

公孙瓒本来就已经和幽州豪族形同水火之势,现在公孙瓒又杀了幽州豪族奉为精神偶像的刘虞,可就在幽州捅了马蜂窝了。刘虞的从事(州牧属官)鲜于辅、鲜于银、齐周(均为幽州渔阳郡人),阎柔(幽州广阳郡燕国人)纷纷起兵反对公孙瓒。公孙瓒长期在边塞与乌桓、鲜卑作战,杀人无数,阎柔利用乌桓、鲜卑人与公孙瓒的仇恨,召集了一支数以万计的乌桓、鲜卑人部队,来势不小。此时,袁绍亦派出麴义及刘虞之子刘和率兵北上援助鲜于辅、阎柔,与公孙瓒任命的渔阳太守邹丹在潞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以东附近)大战,邹丹战败被杀。

潞县既失,幽州州治所在的广阳郡蓟县(今北京市)顿成危城(敌军都打到通州了,北京城还能守吗?)。公孙瓒数战不利,率兵出城转移到易县(今河北省雄县!雄县!雄县!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在易县修筑围堑十重,在围堑中心筑京(用土堆成的高台),高五六丈,又在京上建楼(以箭楼为核心的营寨),楼高十丈,以铁为门,又令诸将每家各建高楼自守,楼以千计,这一套以众多楼橹和重重堑壕组成的立体防御系统,号称“易京”。公孙瓒对他所设计的易京十分满意,声称:“昔谓天下事可指麾而定,今日视之,非我所决,不如休兵,力田蓄谷。兵法,百楼不攻。今吾楼橹千重,食尽此谷,足知天下之事矣!”从公孙瓒的话中,可见其在易京不仅是军事防御,而且屯田积谷,作了长期固守、观衅待变的打算。

公孙瓒为何选择在易县筑城

那么,公孙瓒为何选择在易县建筑易京作为据点呢?分析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易县地理位置特殊,有易于防守之地利

易县位于河北最大的湖泊白洋淀之北岸,南有易水(今称大清河),北有巨马水(今称拒马河)环绕,再加上公孙瓒人工修筑的围堑十重,既可以防守来自南面的进攻,也可以防守来自北面的进攻。当时公孙瓒同时面临着南面袁绍和北面阎柔的威胁,选择在易县修建据点,是为了防备袁绍与阎柔的南北夹击。而且,易县的地势低洼,周边河流众多,除了易水和巨马水以外,还有顺水、卢水、泒水、圣水等多条河流流经(据考证,当时的河流水量远大于现在的河流水量),此种地势不利于骑兵展开。公孙瓒在界桥之战战败后,已丧失骑兵作战优势,而袁绍所依赖的麴义的部队,阎柔所依赖的乌桓、鲜卑部队,都以骑兵为主力,公孙瓒选在易县防御,正可以抵消袁绍和阎柔的骑兵作战优势。易县在北宋时期是杨延昭镇守“三关”的所在地,三关即瓦桥关、益津关、淤泥关,从三关的关名来看,都与水有关,都是依靠水势来进行防守的。北宋正是以此水上地形优势来抵消辽国的骑兵优势,实际上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号称“水上长城”。因此,公孙瓒在易县修筑易京并据以防守,是具有很大的地利优势的。

(二)易县是公孙瓒的侯爵封地

公孙瓒在界桥之战后,仍受到当时朝廷的重视,被封为易侯(封地在易县,为县侯)。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族多有建造坞堡的习惯做法,坞堡的地点,或在其家乡故里,或在其封侯之地。例如董卓被封为郿侯(封地在京兆府郿县),即在郿县建造“郿坞”,城墙高厚七丈,十分坚固。公孙瓒的易京高五六丈,坚固程度或许不如郿坞,但其规模之大,有数千楼橹、十重围堑,则是郿坞所不能比拟的。

(三)易县契合谶纬预言

在公孙瓒转移到易县之前,有童谣云:“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惟有此中可避世。”东汉时期盛行谶纬预言之术,且常常将其牵强附会于现实政治之中。易县位于幽州和冀州的交界之处,正当童谣中的“燕南垂,赵北际”,其位于河北平原的中心,正当“中央”,其四周河流交分,中为低洼原野,正当“不合大如砺”,因此公孙瓒相信“惟有此中可避世”。这一童谣的编造者,或许是想形容易县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足以割据一方、独立于世,但被公孙瓒套用到自己身上,可谓是阴差阳错。

公孙瓒之死

袁绍当然不能坐视公孙瓒在易京筑城屯田练兵,遂尽起冀州之众,来围攻易京。最终,公孙瓒被袁绍打败,身死族灭。问题主要出在公孙瓒身上,自己作死,把手上的一副好牌彻底打烂。

(一)管理失当,没有发挥易京作为防御系统的作用

易京中有楼橹千重,若能相互应援,形成防御系统,是很难攻克的。但公孙瓒有一个奇葩的观点,他认为诸将若受到攻击,其他将领不能去救,如去救,则受攻击之将领寄希望于救援,必不力战,所以,诸将要独立作战,不能相互救援。这样一来,就相当于把楼橹千重的易京分解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小山寨,不能发挥整个防御系统的作用。而且,诸将在面临袁绍军的进攻时自知公孙瓒必不来救,往往望风而降。公孙瓒对易京管理失当,自己作死,自然是死得快。

(二)听信谗言,不敢主动出击,丧失战略主动权

公孙瓒本是有些军事才能的,他虽然说过要固守易京的话,但其实他是不甘心的。他曾打算亲自带领所剩不多的突骑兵,联合黑山黄巾军,深入迂回冀州,切断袁绍后路。这一计划虽然有些冒险,但总比困守一城一地要好得多。然而,长史关靖对公孙瓒说:“今将军将士,皆已土崩瓦解,其所以能相守持者,顾恋其居处老小,以将军为主耳。将军坚守旷日,袁绍要当自退;自退之后,四方之众必复可合也。若将军今舍之而去,军无镇重,易京之危,可立待也。将军失本,孤在草野,何所成邪!”公孙瓒听信了关靖的话,遂不敢出兵。据《三国志·公孙瓒传》注引《英雄记》,关靖本是一介酷吏,好谄媚而无大谋。此种人物为公孙瓒所信幸,亦无怪乎公孙瓒之亡。

(三)行事不密,通信被袁绍截获

公孙瓒在固守易京的同时,派其子公孙续前去联络黑山黄巾军,请求支援。黑山帅张燕亲率号称十万的大军来援。援军未至,公孙瓒已知晓消息,乃作书于公孙续,约定内外夹攻的时间和信号。然而,送信人刚出易京,就被袁绍的人截获,袁绍将计就计,命陈琳伪作公孙续回信给公孙瓒,约定如期举火为号。届时,袁绍军果然举火,公孙瓒以为救兵已至,开门出战,结果不但没有救兵,而且还中了袁绍的埋伏,公孙瓒大败而归,最后的一点兵力丧失殆尽。此时,袁绍军开始挖地道突破重重楼橹,直达公孙瓒所居的“中京”之下。公孙瓒自知败局已定,乃尽杀妻儿,引火自焚而亡。

公孙瓒建造易京据以自守,本已尽得地利之先,但因为自身的原因,有天堑而不能守,终至败亡。可见成大事者,不光要有天时地利的优势,人本身的因素也十分重要。

易京所在的易县就是今雄安新区之雄县,此地不惟邻近京津,而且位于华北平原中央,是黄河以北不多见的有大湖大河的聚水生财之地,可谓已尽得地利。但其将来之发展,仍有赖于人的因素,领导者的管理决策是否科学、是否具有进取精神、能否广泛吸纳真正的人才等等,都影响着雄安新区未来发展前景。

公孙瓒拥有刘、关、张、赵,最后为啥还是被袁绍给灭了?

刘关张那一次靠得住了,投靠谁,谁灭亡。公孙瓒的确是非常厉害的,一度是整个东汉末年最强大的诸侯,袁绍后来之所以成为最强大的诸侯,正是打败了公孙瓒,接收了公孙瓒的地盘。

刘关张和赵云最终都离开了公孙瓒,也从未被公孙瓒所重用

刘备的确和公孙瓒有同学之谊,但根本没有三国演义中所说的那样被公孙瓒所器重,公孙瓒表举刘备为平原相,平原虽然有相的称号实际上和县令差不多,公孙瓒强势的时候横跨4州,严纲为冀州牧,田楷为青州牧,单经为兖州,根本没有刘备的影子。刘备在公孙瓒和袁绍大战的时候根本没有发挥太大作用,一直跟随田楷多在屯田和安置百姓之类的行动。

赵云也并未被公孙瓒所重用,后来赵云的兄长病故,赵云就告别公孙瓒,一直到公孙瓒灭亡赵云都没有再回去,可见赵云自己也是不认同公孙瓒的。

与演义中界桥之战相反,被赵云一枪刺杀的酱油麴义实际上公孙瓒的克星

公孙瓒之所以被袁绍打的没脾气是遇到了克星麴义,麴义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研究出弓弩步兵克制骑兵战术的第一人。而公孙瓒恰好赖以成名的就是骑兵,是天下精锐的白马义从。可谓一物降一物,在麴义先登死士的克制下,公孙瓒屡战屡败,最终丧失信心。


更为关键是公孙瓒和刘虞的不合是压倒公孙瓒的最后一根稻草

公孙瓒的根基就在幽州,而刘虞是朝廷派来的幽州牧,原本刘虞并无军权。但公孙瓒向来对待北方异族采取强硬措施,而刘虞则是怀柔,因此获得一批人支持。在公孙瓒和袁绍之间的斗争白热化的阶段,刘虞认为公孙瓒为了私欲和袁绍斗争不顾百姓死活产生矛盾。刘虞拉起十万人马和公孙瓒争夺幽州,结果不识兵机的刘虞轻易被公孙瓒打败杀害。

刘虞虽然军事能力不足,但确实汉室宗亲中名望辈分都非常高的,从袁绍一度都想扶持刘虞为帝。而且刘虞在当地百姓和士族之中颇得人心,杀死刘虞让公孙瓒无论在道义还是民心上都无法立足。

最终刚愎自用的公孙瓒自暴自弃,和董卓修筑媚邬一样修建了高楼藏美女粮食自守,逐渐疏远了谋臣良将最终彻底走向灭亡。

性格决定命运,公孙瓒狂妄自大,一无政治才能,二无军事才能,三无良臣猛将,可以说是神仙难救

公孙瓒势力不大胆子却不小,威胁朝廷要求四州之地的控制权,后来更是加到六州,可谓乱臣贼子的烙印一打上再难洗白。

远不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高明,就是孙策、袁绍都比公孙瓒高明,孙策横扫江东,袁绍吞并四州也没有威胁朝廷要官的举措,而是和曹操搞利益交换,名正言顺的拿到了想要的官职。

仅凭这一点,政治无能公孙瓒是坐定了,更遑论杀死汉室宗亲刘虞了,可谓胆大包天,就是后来称帝的曹丕也没杀死过汉室宗亲,对汉献帝也是礼遇有加的。东汉末年真正杀死汉室子弟的也就董卓和公孙瓒了。

军事上公孙瓒除了欺负一下北方异族,甚至打丘力居的时候,追太深反被围困,黄巾之乱的时候丘力居作乱四州,公孙瓒依旧不能抵御,可见公孙瓒败给袁绍是没啥悬念的。

公孙瓒手下也都是大猫小猫两三只,最厉害的当属田豫却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后来在曹魏麾下却官至官至太中大夫,封长乐亭侯。是曹魏北方名将,也曾多次击败孙权,陈寿《三国志》将他和郭淮、满宠等并列做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04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