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雒城之战刘璋的家底被打光了吗,刘璋投降的原因是什么

众妙之门 2023-06-19 11:46:40

雒城之战刘璋的家底被打光了吗,刘璋投降的原因是什么

你真的了解刘璋投降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公元212年至214年,发生在东汉末年的益州之战,也许是刘备军事生涯中最巅峰的胜利!

比起两占徐州靠的是陶谦的举荐(谦表先主为豫州刺史)和刘备的欺诈(先主乃杀徐州刺史车胄),占据荆州五郡靠的是刘琦身为刘表之子的名号,以及对东吴外交的胜利拓展(借南郡一部)。可以说“刘皇叔”在这两块区域的渗透,更多的是依靠了政治资源和个人威望。而刘备夺取益州,却是他一生当中第一次通过彻底的军事手段来战胜对手,进而占领了整个一州之地。也恰恰是这块土地,不但成就了刘备梦寐以求的“大汉帝业”,也将蜀汉王朝的历史延续了43年。

而刘备为了夺取这块福地,也耗费了相当长的时间!

公元211年刘备率军数万入蜀协助刘璋抵御张鲁,212年年底与刘璋发生决裂进而导致益州之战爆发,直到三年后的公元214年,刘备彻底占领益州,历时两年战争宣告结束,也是刘备军事生涯里耗费时间最长的单次战争,夺取益州实属不易。然而在整个战争中,一个地名却不得不引起后人的注意。这个地方并不大,甚至在东汉时期只是县级规模,然而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县城,却将刘备的荆州兵团整整挡住了一年之久,它也成功的在史书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先主进军围雒。时璋子循守城,被攻且一年——《三国志之先主传》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战,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三国志之庞统传》

在益州争夺战中,刘备的荆州兵团曾在这一期间创下过一次辉煌的防守战绩,公元213至214年,刘备麾下战将霍峻,率领数百官兵在葭萌关狙击刘璋万余蜀军长达一年之久,成功的保住了刘备后路供给线的安全。但各处节节败退下的蜀军也并没有一泻千里,几乎同一时间他们在一个叫雒城的地方打出了自己的血性,将刘备阻挡在这里长达一年之久。可以说益州之战两年左右的时间,刘备有一半的时间在这座城外消耗,也为此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尽管史书中没有描述细节,但著名谋士庞统在此阵亡。连主力参谋都要身先士卒率军攻城,可见雒城之战的惨烈,这个不起眼的城市,为何发出了如此强悍的战斗力?

雒城,今四川广汉市,西汉高祖六年置县,属广汉郡。公元190年至193年间,益州牧刘焉自绵竹移雒城县城,筑阙门。

根据史书当中的记载,雒城在汉朝时期不过是一座县城,但从东汉末年的历史来看,这座县城却也有着不一般的历史,东汉末年,刘璋的父亲刘焉赴益州就任,由于到任初期其几乎空手上任,面对复杂的益州局势和各自为政的地方士族,刘焉可以称得上是“空气省长”!为此刘焉也展开了一系列的扩张,从绵竹到雒城,从雒城到成都,在其进入益州对各士族展开蚕食和吞并之际,雒城成为了其下辖的指挥中心之一,在镇守的四年之间也进行了扩建。而从地理条件来看,雒城位于成都的东北部,也是益州北部通往成都的最后一道屏障,一旦雒城有失,将直接威胁着成都的安全。因此当益州之战爆发后,面对刘备军团的南下,如何守住雒城,也是刘璋保卫益州的重中之重。

但令人遗憾的是,如同葭萌关之战一样,这场耗时一年的保卫战,历史中的记载依旧是“惜字如金”,寥寥数笔的记载不足以展现整个战役的全貌,不过这也不难理解,虽然此战令刘备损失惨重,可战役的结局,他却仍然是胜利的一方,作为战败者和“阶下囚”的刘璋,自然也没有书写历史的资格。后人在研究这场战役时,也只能从为数不多的字语中去提取相关线索。

一、先主径至关中,质诸将并士卒妻子,引兵与忠、膺等进到涪,据其城。璋遣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拒先主于涪,皆破败,退保绵竹。

二、璋复遣李严督绵竹诸军,严率众降先主。

益州之战在兵力不足之时,刘备曾调派诸葛亮、张飞等荆州老班底参与救援和助战,但在整场战役中,刘备亲率的荆州兵团始终是战役的进攻主角,而有关益州的争夺与防守对决,刘备与刘璋也进行了多个回合的对打!

一、涪城之战

公元212年年底,“私信事件”的东窗事发,造成暗通刘备的益州别驾张松遭到刘璋斩首,已经察觉到危险的刘璋下令各地停止与刘备进行联络(璋敕关戍诸将文书勿复关通先主),企图孤立驻扎在益州北部、葭萌关的刘备兵团。然而早已对益州多地完成渗透(厚树恩德,以收众心)的刘备提前获得了消息,抢先诱杀益州北部与葭萌关相邻的白水关守将(召璋白水军督杨怀,责以无礼,斩之),并控制关内官兵的家属,进而夺其兵权,随即挥军南下向刘璋开火。

尽管刘璋反应迅速,派出自己了多位主力亲信大将组成防御兵团北上,然而在第一回合地的涪城就直接遭遇惨败,被迫南下退守绵竹。这也难怪,倘若蜀中军队的大多数真的具备十足的战斗力,又何苦邀请刘备入川助战?而一心想实现“隆中对”,企图占据荆州和益州两地的刘备,首次入蜀带去的官兵必然是精挑细选的精锐之士。霍峻数百官兵就能击败上万蜀军就是最好的说明,而涪城之下压上来的,可是数万武装到牙齿的荆州兵团!

二、绵竹关之战

第二回合地,刘备继续南下,来到了涪城以南的绵竹,然而这一回合的较量却呈现了更加雷人的结局,后期闻名蜀汉的托孤大臣李严成为了绵竹关保卫战的主角。刘璋对他寄予了厚望,然而这位赤壁之战前还在荆州秭归担任县令(曹操进入荆州时,李严正为秭归县令),也许与刘备早就有所交情的李严,在这一战中做出了干脆利索的选择——率军投降,刘备不战而得绵竹,也收编了这里的全部蜀军。

三、雒城攻防战

从公元212年年底起兵,再到213年6月刘备兵临雒城城下,短短半年的时间,刘备的荆州兵可谓攻城略地、锐不可当。尽管此时益州大部分郡县尚未被攻占,但经过两个回合的消耗蜀军已经损失惨重。白水关兵权被夺、涪城惨败、绵竹关投降,保守估计蜀军损失已超过万人以上。更重要的是成都的前方只剩下这一道屏障,一旦雒城有失,成都将无险可守。

因此,雒城攻防战也将成为决定刘备能否入主益州的重要转折点。而一路仓皇败退的蜀军和刘璋,却为何在这块地域上,打出了最巅峰的战斗力?有关雒城的详细过程,史书中全然没有细节描述,只有部分史书中留下了只言片语的痕迹。

先主军益强,分遣诸将平下属县。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惟关羽留镇荆州。先主进军围雒。时璋子循守城,被攻且一年。

刘璋遣张任、刘璝率精兵拒捍先主于涪,为先主所破,退与璋子循守雒城。任勒兵出于雁桥,战复败。禽任。先主闻任之忠勇,令军降之,任厉声曰:“老臣终不复事二主矣”。乃杀之。先主叹惜焉。

上述两小段文字是有关雒城之战的,为数不多的古史记载,而在这百余个文字当中,我们也提取到了三个重要的信息

:战役历时一年(213年6月至214年5月)、刘璋派精兵据守、张任率军主动进攻刘备而遭惨败。我们也可以推断出这场战役大致的全过程:

刘备兵团兵临雒城城下后,刘璋给予了高度重视,其子刘循亲自坐镇守城,而守军方面也并未消极防守,而是顽强展开反击,双方在城外交战不断,蜀中大将张任甚至亲自率军出击,结果兵败被俘身亡。而出城野战付出巨大损失的蜀军也并未丧失锐气,即便随后入城防守,也仍然凭借着扩建后高大的城池毫不退缩的奋勇击溃荆州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甚至射杀了庞统。双方在持续对攻下打了整整一年之久,刘备才勉强攻克雒城。

可以说这是益州之战开始后,双方所经历的一场最惨烈的战斗,刘璋与刘备都付出了巨大的伤亡。这已经不是一次单纯的防守战,而是蜀军与荆州军的一次猛烈对攻战,荆州军不止频繁的向雒城发起登城进攻,蜀军也不断的出城向刘备反击。雒城之战也许是史书中没有承认的一场荆州军与蜀军的战略决战,战役的胜负将直接决定益州的归属。而益州的这场真正决战,为何要在这里打响?

之前我们说过,雒城在东汉末年并不是一座普通的县城,刘焉父子在益州扩充势力时,这里成为了其所建立的重要治所。雒城古城由于在南宋末年的战乱中已不复存在,但在上世纪80年代的发掘中,考古学家搜索到了部分遗址。根据考证雒城古城应该是一座面积为1.7万平方米、单侧边长超过1000米以上的大型城堡。而这样的规模早已经超过了东汉时期,县城户不过千户、城池方圆不过3-4里的周长标准。显然刘焉镇守雒城时曾进行了大幅度的扩建,在提升防御力的同时,扩建的另一目的更有可能是为了引入和迁移人口,刘焉父子麾下著名的东州兵,早期很可能就以雒城作为驻扎安置地。

初,南阳、三辅民数万户流入益州,焉悉收以为众,名曰“东州兵”。

东州人畏见诛灭,乃同心并力,为璋死战,遂破反者,进攻韪于江州,斩之。

东汉末年由于战乱的缘故,部分士族和数万户百姓迁居益州,这支属于益州体系外的力量引起了刘焉的注意,为压制益州本土派,这些移民很快就被刘焉收为己用,除士族大户成为其智囊团队和财团外,刘焉更从数万户难民中,挑选精壮之士组成军队,称之为“东州兵”。而这股政治和军事力量也成为了刘焉父子坐稳益州的重要保证,刘璋担任益州牧时,多次平叛依靠的也是这支力量。

东州兵团究竟有多大规模,史书中并无记载,但从数万户百姓迁移益州,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平均每3-4户抽一丁的情况来看,刘氏父子麾下的东州兵团至少在万人以上,刘焉与刘璋的重视、外来移民的抱团凝聚力,以及东州士族大户的财力支持,也让东州兵团成为了益州武装力量中最精锐的部分。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蜀中军队战斗力和忠诚度的参差不齐,也是益州之战中,蜀军时而大规模投降,时而却奋力死战的重要因素之一。

到此为止,有关雒城之战为何能成为了刘备占领益州的决定性之战,以及刘璋在雒城失守后,手握三万重兵(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占据成都,却为何在短短几十天的僵持后,就执意选择投降,这里恐怕已经有了答案:

1、随着雒城的攻破,成都的最后一道屏障已经消失,尽管城高人多的成都城仍然有坚守的底气,然而在敌军兵临城下,毫无外援和益州各地纷纷被刘备军攻占的情况下(分遣诸将平下属县。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成都的失守早晚是时间上的问题,现在刘璋握有一座城池,也许还有谈判和要价的空间,可一旦成都被攻破,那刘璋已然失去了退路。

2、作为刘焉父子早期的根据地,雒城也是其东州军的主要驻扎地之一,雒城之战爆发前蜀军尽管一路败北,但刘备吞掉的只是蜀军中战斗力不佳的军队,东州军精锐主力尚存,刘备来到雒城时,才与刘璋发生了真正的碰撞,而刘璋也在这里下注了血本,东州军主力出动,儿子刘循和名将张任等人纷纷亲临前线督战。然而一年后雒城城破,上万东州军损失殆尽,尽管战后的刘璋还有数万残兵,但报废了东州兵的刘璋也失去了翻盘的本钱!

雒城之战也成为了益州争夺战中蜀军表现最顽强的战役,刘璋投入了自己的全部嫡系,为此将刘备麾下的荆州军耗在城下长达一年之久,甚至蜀军一度寻找机会主动出击,企图正面击溃刘备,只可惜功败垂成还丢掉了张任的性命。随着一年后的城陷,打光家底的刘璋被逼到了悬崖边,最后留给他的选择已经不多。即便他固执的选择固守成都,但在失去嫡系部队的情况下,谁又能保证在粮尽援绝的那一天,他不会被自己的手下捆绑出城而向刘备邀功请降?

所以刘璋带着最后的底牌突然选择放弃,虽有意外却也在情理之中,刘焉父子镇守益州两代,所依靠的核心无非是主动投靠的部分益州派系和属于死党的东州派系,可两年的战争,两大嫡系或死或降,在预料到自己必然失败的情况下,提前竖起白旗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兵强马壮的刘璋为什么败与刘备?

刘璋,是汉末实力强劲的诸侯之一,从黄巾起义之初,其父刘焉就主动申请担任益州刺史。之后二十多年盘踞益州,成为独立于中央之外的一方霸主。

    益州,自古以来就是天府之国,有都江堰的灌溉,有山川的护卫,使得益州粮草丰美,而且易守难攻。自古以来,就有蜀道难之说。三国中后期,司马懿多年来对蜀国采取守势,也正是因为蜀道艰险,很难攻破  而刘璋父子在益州多年,广有恩德,当刘备入川之后,前后三年,彼此勾心斗角。在公元214年的时候,双方正式开火。刘备当时没有多少兵马,从荆州带来的部队,加上前后归降的部队,不过是一万来人。并且,刘备的军队乃是孤军作战,没有后援。一旦被刘璋截断后路,刘备根本不可能取胜  可是,刘璋却一次又一次的将自己的大好形势逐渐断送。当刘备引来马超,徘徊在益州城下之时,刘璋心如死灰  当时,益州城中还有精兵三万,粮草足够支撑一年,许多将领都发誓要效忠刘璋,和成都共存亡。而刘璋的属下也把守各路关卡,严防荆州兵马来救援。可以说,只要刘璋下定决心,益州未必会失守,至少不会轻易失守  那么,刘璋为什么放弃益州,出城投降呢?  

  《三国志》记载,刘璋对自己的属下说:“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在刘璋看来,自己父子统治益州二十多年,没有什么恩德留给百姓,反而让百姓承受三年多的征战杀伐——加上张鲁进攻刘璋,刘璋邀请刘备协同抵抗张鲁的一年多时间——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百姓的尸体。而这一切都是自己无能的原因啊。  初看这段文字,很为刘璋感动。刘璋虽然没有什么雄才伟略,没有什么权谋将略,可却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能够把百姓放在心中的人。按理来讲,这样的刘璋应该会是一个好君主的。我们从古到今,不都是宣扬——仁者无敌吗  可历史总是给我们开玩笑,历史又一再证明许多的真理其实都是谎言。刘备也会标榜自己仁慈,可是对待同族的兄弟却痛下杀手,毫不留情。就像刘备对待刘璋,在刘璋投降之前,刘备答应了让刘璋保留爵位,拥有足够的封地。可是在自己夺得荆州之后,却远远的讲刘璋发配到荆州南端的公安,让关羽给看管起来。后来,东吴的孙权看到刘璋还有点价值,就发兵把刘璋给抢了出来,并任命刘璋为益州刺史,代表刘璋,发兵攻打刘备,宣称要夺回益州。

  高明的统治者,总是能够给自己找到道貌岸然的借口,用龌龊的手段,多一些冠冕堂皇的事情。  那么,我们怎么评价刘璋呢  初看这段文字,我也很同情刘璋,甚至有几分欣赏刘璋。毕竟,汉末军阀大都残暴不仁,像杀人为乐的董卓,狂妄自大的袁术,蜗居在城堡中每天只和女人混在一起的公孙瓒等等。相比他们,刘璋确实很不错,他的心中有百姓,不想因为个人的权力、名位而让百姓流血牺牲,也就难怪说这番话时,群臣都泪流不止。可是像刘璋这样百姓欢迎的仁德之主,为什么守不住自己的地盘呢?不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吗?不是施行仁政则天下归心吗?究竟刘璋败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刘璋军力比刘备强大,为什么会被刘备打败?

倘若刘璋真的那么强大,他还邀刘备入蜀打张鲁干什么呢?应该说,刘璋是个冤大头,遇到刘备这种忘恩负义的人,他算是倒了大霉的。

第一,刘璋养肥了刘备的军队刘璋引狼入室,把刘备请到益州,是想让他去打张鲁的。刘备带着数万人到益州后,刘璋接待规格空前,双方士兵欢聚一百天,天天有酒有肉。刘璋觉得还不够,为了彰显诚意,他还调拨一部分兵力给刘备,并提供大量的车马、盔甲、器械及其他物资。

刘备拿了刘璋赏赐的巨亿财物,并没有去打张鲁,而是养肥军队,收买人心。不仅如此,刘备的险恶用心,是要夺取益州。怎么夺呢?刘备听了庞统的建议,佯称要返回荆州抵抗曹操。

刘璋一听傻了眼,花了血本请刘备前来剿灭张鲁,岂料费了许多钱财,一枪未放,刘备就要打道回荆州去了,这是哪门子事啊?不仅如此,刘备还狮子大开口:我回荆州打曹操,就是帮你守住益州大门,你要拨给我一万人马以及相应的粮食物资。

这下刘璋明白了,自己遇到无赖了。他那心情,就跟今天借钱给人的债主们一样,本以为自己是老大,最后发现是苦逼。你不追加投资,以前的投资全泡了汤,你要追加投资,又怕被套住。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放债的成了孙子,借债的反成了大爷。

刘璋也真是实诚之人,在刘备的勒索下,他勉强拨四千人给刘备差遣,至于粮食物资,减少一半。

说实话,刘璋仁至义尽了。但刘备分明是找茬的。刘备翻脸了,你把老子当乞丐啊。

就在这时,有人向刘璋告发张松与刘备勾结,密谋夺取益州。刘璋大惊,当即下令逮捕张松,斩首示众,并快马通告益州各地守将,防备刘备突袭。

第二,刘备先下手为强刘璋还是迟了一步。

刘备已经动手了。当时刘璋麾下有两位名将,一个叫杨怀,一个叫高沛,手握重兵,据守关头。这两人都不喜欢刘备,多次写信给刘璋,要求把刘备遣回荆州。刘备突下杀手,召杨怀、高沛两人前来,随便扣了个“无礼”的罪名,将两人斩首,吞并其部,进而占据涪城。

益州之战由是爆发。

大家可以看到,在益州之战爆发时。刘备不仅从刘璋手中捞到巨额财物,还勒要兵力,杀其名将,吞并其部众。从一开始,刘璋就非常被动了。因此,并不像某些人认为的,刘璋兵力有多强大。

第三,刘璋犯了战略错误面对虎狼刘备,刘璋如何应战呢?

益州从事郑度献策道:“刘备孤军深入,远道来袭,据我所知,他的兵力不到一万人,而且有些士兵未必真心归附他。他的弱点在于军队辎重补给缺乏,只有沿途收罗田野的庄稼为粮食。最好的办法,是把巴西、梓潼等地的老百姓尽数迁往内水、涪水以西,把粮仓及田野里的粮食焚烧一空,我们则以静制动,以逸待劳。等敌人前来挑战时,我们坚守不出,只要拖上一段时间,他们的粮食就耗尽,用不着一百天的时间,必定要撤退。等他们撤退时,我们再发动掩袭,定可把刘备手到擒来。”

行军打仗,没有粮食可不行,郑度这一着,着实点中刘备的死穴。

然而,刘璋却说:“我只听说过要抵抗敌人以保护百姓,没听过把百姓远远迁走以躲避敌人。”

对于刘璋这个人,在三国时代,他才能平平,没有雄心壮志,统御力不强,但他不是昏君、暴君。从他心系老百姓这点看,至少是个好人。

不采纳郑度的计策,只能硬拼了。刘璋派部将冷苞、张任、邓贤等人出战,被刘备打得落荒而逃,只得退守绵竹。刘璋确实不是打仗的料,他不甘心失败,又派李严、费观督绵竹守军出战,岂料李严、费观早看出刘璋不是刘备对手,索性举旗投降了。

势力此长彼消,收罗众降兵后,刘备更加强大,分兵略取绵竹附近诸郡县。

张任收拢残兵败将,退到雒城。刘备尾随而至,张任摆开决战架式,在雁桥展开大战。此役益州兵团大败,张任战死。刘备兵围雒城,已是牢牢控制住战争的主动权。

雒城包围战持续了一年之久。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刘备终于攻破雒城。

能否夺取益州,关系到刘备集团的生死存亡,刘备必须全力以赴。为了加强攻势,刘备把一支战略预备队投入战斗,这支预备队就是留守荆州的部队。

第四,诸葛亮、张飞入蜀诸葛亮与张飞、赵云等人,走水路沿长江逆流而上,进入益州。这支精锐的荆州部队势如破竹,先是攻陷巴东郡,紧接着又袭取江州,俘虏巴郡太守严颜。

攻克江州后,诸葛亮兵分两路,一路由赵云指挥,平定江阳、犍为;另一路由张飞指挥,略定巴西、德阳。

雒城失守、诸葛亮入蜀,益州牧刘璋大势去矣。法正写了一封信给刘璋,分析益州强弱形势,劝他放弃抵抗。刘璋一肚子火,把法正的信撕个粉碎。

刘备由雒城向成都挺进,与此同时,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也陆续抵达成都外围。作为益州首府,成都有坚固的城防,城内有三万名精兵,粮食足够支撑一两年。更重要的是,成都军民抵抗意志很强,在他们看来,刘备就是个忘恩负义之辈,大家磨拳擦掌,要与刘备一决死战。

第五,刘备以攻心战术,成都沦陷刘备采取攻心战术。当然马超正好归降刘备,刘备秘密拨了一支军队给马超,让他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成都北郊。

成都守军看傻眼了。怎么突然间在城北冒出一支军队,再细细看时,竟然打着马超的旗号。大家心里不由得寒意袭来。马超居然投降刘备了,还带来了剽悍的凉州骑兵!这消息一传开,成都城内百姓惶惶不安。说起凉州骑兵,简直是恐怖的代名词,当年董卓那些凉州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令人还记忆深刻。

其实马超投降是没错,那支军队却不是凉州骑兵,而是刘备的部队。这就是刘备的攻心战术,我不攻城,但吓吓你总是可以的。在攻心战的同时,刘备又派人进城劝降刘璋。

益州牧刘璋真的被吓住了。

刘璋对众下属说:“我父子在益州二十多年,对百姓没有恩德。如今益州战乱已三年,百姓暴尸荒野,这全是因为我一人的缘故,我怎么能安心。”

成都终于挂起白旗,城门打开了。

神情忧伤的刘璋出城投降,他的部属、沿途的百姓都无不失声而哭,可见他还是得到士民的拥戴的。《后汉书》作者范晔这样评价他:“璋能闭隘养力,守案先图,尚可与时推移,而遽输利器,静受流斥,所谓羊质虎皮,见豹则恐,吁哉!”把他说成是“羊质虎皮”,想借刘备来完成大事业,可是终究自己只是一只羊罢了。

益州之战的过程及结局历史影响

益州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益州之战的过程及结局历史影响

益州之战(公元212年-214年)是东汉末年刘备与益州牧刘璋争夺益州的一场战争。

简介

自赤壁之战后,刘备领有荆州,为实现《隆中对》跨有荆、益的计划,已有意图进攻益州。此时刘璋受制于据守汉中的张鲁,又有强大的曹操意图攻取汉中,对蜀地构成威胁,张松于是劝刘璋欢迎刘备入蜀,以增强实力自保,刘璋于是请刘备入蜀。刘备入蜀后初期与刘璋关系良好,刘璋更给兵士予刘备和让他督白水军,让他进攻张鲁,刘备到了葭萌后就不再前进。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并发动战争。刘备一直向成都逼近,诸葛亮、张飞和赵云亦入蜀助战,但刘备军队在雒城时受阻一年,直至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刘备围困成都,刘璋才向刘备投降。

背景

赤壁之战后,刘备取得荆州四郡,即等待机会进图益州。汉中张鲁的官职原本是刘璋的父亲刘焉所授,刘焉死后,张鲁以刘璋暗弱,不再听从刘璋的号令,刘璋为此将张鲁的母亲及弟弟处死,又派庞羲攻击张鲁,但多次被张鲁击败。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军南下,刘璋派张松前往与曹操交好,但张松没有受到曹操礼待,回蜀后劝谏刘璋与曹操断绝,而与刘备交好。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听闻曹操要率军进取汉中,非常担忧,张松建议刘璋邀请刘备入川,让其攻打张鲁,防卫益州。刘璋于是派遣法正、孟达领兵四千人迎接刘备,刘备率领庞统、黄忠、魏延、卓膺等将领入川。刘璋设宴款待刘备之后,派兵增强刘备的军力,又让刘备督白水军,让其攻打张鲁。

刘备率军进驻葭萌,并未立即发动对张鲁的战事,而是厚树恩德以收众心。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攻打孙权,孙权向刘备求救,刘备于是向刘璋请求增兵一万,但刘璋只答应给刘备兵四千。张松见刘备要回荆州,写信劝刘备留下,但被哥哥张肃发现,张肃将张松举报后,刘璋将张松处死,刘璋下令守关将领之文书不要再送达刘备。

刘备召白水督杨怀、高沛,责备他们对客人无礼,把这两人处斩。刘备率领军队直接进驻关头,吞并了杨怀、高沛的部队。继续进军,占领涪城。双方关系彻底破裂。

过程

初期

建安十八年(213年),益州从事郑度听到刘备起兵的消息,对刘璋说:“左将军刘备孤军深入,远道来袭,他部下士兵不到一万人,而且将士并未全心归附他,军队又没有辎重,只能靠抢掠田野的庄稼为食。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把巴西与梓潼境内的百姓全部驱赶到内水、涪水以西,把巴西与梓潼仓库中的粮食物资以及田野里的庄稼全部烧掉,咱们高垒深沟,静待变化。

刘备率军前来挑战,咱们坚守不出。他们无处抢掠粮草,不过一百天,必然会自动撤退,等他们后退时咱们再出击,一定可以捉到刘备。”刘备听到消息后,十分忧虑,向法正询问对策,法正说:“刘璋最终不会采用郑度的计策,您不必担心。”刘璋果然对部下说:“我听说过抵抗敌人以保护百姓;从未听说要迁徙百姓来躲避敌人的。”不用郑度的计策。

刘璋派部将刘璝、泠苞、张任、邓贤、吴懿等抵抗刘备,都被击败,退守绵竹,吴懿向刘备大军投降。刘璋又派护军南阳人李严、江夏人费观统帅驻在绵竹的各路军马,但李严、费观也率领自己的部下向刘备投降。刘备军队的势力更加强大,分派部下将领去占领周围各县。刘璝、张任与刘璋的儿子刘循退守雒城,刘备进军把雒城围住。

张任率军出城,在雁桥与刘备军大战,张任军战败,张任战死。

中期

建安十九年(214年),诸葛亮留关羽留守荆州,与张飞、赵云率兵溯长江而上,攻克巴东。至江州,打败并生擒了巴郡太守严颜。张飞呵斥严颜:“我大军已到,你为什么不投降,而敢率军顽抗!”严颜说:“你们无理夺取我江州,江州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张飞大怒,命令左右部属把严颜拉出去斩首。

严颜形容举止不变,说:“砍头便砍头,发什么火!”张飞佩服严颜的胆魄,将他释放,并让他做自己的宾客。诸葛亮派遣赵云经外水出兵平定江阳、犍为,派张飞平定巴西、德阳。

刘备围攻雒城近一年,庞统被流矢射中而死。法正写信给刘璋,分析了形势强弱,并说:“左将军刘备起兵后,对您仍有旧情,实际上没有恶意。我认为您应改变态度,以保住家门的尊贵。”刘璋未予答复,刘备攻破雒城,进而包围了成都,诸葛亮、张飞、赵去也率兵前来会合。

后期

马超知道张鲁是个不值得与其计议大事的人,张鲁的部将杨昂等人又多次诋毁他的才能,因此心中忧郁。刘备派建宁督邮李恢前去游说马超,马超便从武都逃到氐人部落,秘密写信给刘备请求归降。刘备派人制止了马超,但暗中派兵给以帮助。马超来到成都,刘备命他率军驻扎城北,成都城内的人非常震惊,心中恐惧。

刘备包围成都数十天,派从事中郎涿郡人简雍进城劝降刘璋。此时城中还有精兵三万人,粮食和丝帛可以支持一年,官吏和百姓都愿死战到底。刘璋说:“我们父子统领益州二十余年,对百姓没有什么恩德。百姓苦战三年,暴尸荒野,实在是因为我刘璋的缘故,我怎能安心!”因此命令打开城门,和简雍同乘一辆车出来投降,部属无不伤心落泪。

刘备把刘璋安置在公安这个地方,归还他的全部财物,让他佩带振威将军印绶。

结果

刘备入成都,自领益州牧,大宴士卒,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对有功将佐论功行赏、加官晋爵。同时,采纳刘巴建议,铸直百钱,开办官市,稳定物价,恢复生产,很快巩固了在益州的统治地位。

影响

刘备自此夺得益州,领益州牧,将刘璋安置到公安。刘备得益州后,实现了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跨有荆、益”的计策,为刘备建立了一个稳固的基地。刘备夺得益州后,孙权则向刘备索取荆州,刘备只说:“我得到凉州后,定当将荆州给你。”孙权因而忿恨,并且派吕蒙袭取长沙、零陵和桂阳三郡,与刘备争夺荆州,破坏了孙刘联盟;

同时种下了日后孙权命吕蒙袭取荆州的祸根。曹操在随后一年(215年)占领汉中,危及蜀地安全,其间亦爆发过一些战役,为著益州的安全,刘备于是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动汉中之战,与曹操争夺汉中。

评价

北宋文学家苏轼评价益州之战:“先主反刘璋,兵意颇不义。孔明古豪杰,何乃为此事。”并力赞严颜的宁死不屈,称赞说:“刘璋固庸主,谁为死不二。严子独何贤,谈笑傲碪几。国亡君已执,嗟子死谁为。何人刻山石,使我空涕泪。吁嗟断头将,千古为病悸。”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03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