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说的一个好的“带头大哥”对一个政权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三国时的魏蜀吴三国中,却各折损一超级谋士,从而对各自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NO3:蜀失庞统
庞统绰号“凤雏”,他和有着 “卧龙”之称的诸葛亮的成名离不开司马徽的大力宣传和推荐,司马徽当时打出了惊世骇俗的广告词: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庞统出山之后,先跟的老大是孙权而不是刘备,然而,当时的孙权只器重周瑜,因此,庞统并不得重用。尽管如此,庞统还是很快在东吴混出了名声——“吴人多闻其名。”庞统善于谋略,敢用险计,庞统自自我评价:论王霸之馀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赤壁之战后,庞统选择了弃暗投明——投奔刘备麾下。刘备对庞统的才华十分欣赏,视为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
庞统得在对局部战争的洞察把握上见解独到,奇谋频出。然而,刘备在战争决策时却更趋向保守求稳,所以对庞统的许多计谋是听一半,信一半,执行也是一半对一半,比如庞统献上的取益州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就只采用其中计。
刘备不用庞统的奇谋险招,只不过花费的周折多一些,在庞统落凤坡中箭死后,刘备最终还是夺取了益州。
庞统死后,刘备十分悲伤,史书称为:“先主痛惜,言则流涕。”说明了庞统在刘备心里的分量。因为蜀汉的人才实在稀缺,庞统之前刘备也就只有诸葛亮可以重用。但诸葛亮的内政能力明显强于军事能力。庞统正好弥补了刘备在军事方面谋士奇缺的问题。这一点从诸葛亮献计夺荆州和庞统献上上中下三计夺益州就可以看出两人的某些差距。
庞统不死,刘备的结局或将是另一种局面。但考虑他早年怀才不遇,发迹也晚,只能排第三。
NO2: 吴失周瑜
周瑜是孙吴集团的元老级人物,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他与孙权的哥歌孙策是拜把子兄弟,同时还是亲连襟。“曲有误,周郎顾”,周瑜应该是三国将领中最儒雅最俊秀的。
孙策死后,周瑜是第一个站出来以君臣之礼,拥立孙策的。后来曹操南下,整个东吴一片唱衰,除了周瑜、鲁肃等少数人之外,东吴所有的臣子包括张昭想的都是投降。
周瑜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孙权与刘备军队联合,打赢了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分天下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孙权对周瑜的评价是:“周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
在击败曹操之后,刘备趁势占据了大半荆州。而周瑜看出了刘备的狼子野心,于是提出了“两分天下”,他主张把刘备和关张分开,不让刘备拥有土地进行发展,这招过于毒辣,孙权并没有同意,周瑜又建议由自己先去取西蜀,然后继续吞并汉中,之后席卷北方。这个计划被孙权同意了。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年仅36岁的周瑜整理军队要出发的时候,突然暴病而亡。周瑜一死,江东无人能担此重任,其宏大的计划被搁置了。
周瑜死后,实力比蜀汉还强的东吴基本上就没有过主动进攻对外拓展的事情发生,这也注定是要灭亡的。可见周瑜的死对东吴的影响有多大。
《三国演义》中周瑜却被塑造成了一个心胸狭窄,不能容人的形象,有点可惜。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的。
周瑜病逝后,孙权痛哭不已。如果周瑜不早死,三国的历史恐怕就要改写了!
NO1:魏失郭嘉。
曹操坐拥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司马懿这样“豪华谋士”阵容团。但曹操最器重和信任的却是郭嘉。
郭嘉最初效力于袁绍,但他看出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性格特点,所以投奔了曹操。郭嘉擅长于军事,史称“算无遗策”。袁曹大战期间曹操担心孙策作乱后方。但郭嘉准确地预测到了孙策的命运。《三国志》记载“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果然后来孙策死于刺客之手。除非刺客是郭嘉派的。否则郭嘉看人真的是太准了。
郭嘉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如果没有郭嘉。曹操想要如此顺利的一统北方很难。而且在袁曹大战时期郭嘉也给了曹操极大的鼓舞和支持。郭嘉还著有《十胜十败论》,外人看来,只道他是故意写此来拍曹操的马屁,实际上郭嘉是在用此来激励曹操与袁绍抗衡,因为他明白人的意识是很重要的,只有曹操抱着会胜的心态去战才真的有很大的机会胜利。郭嘉还力排众议建议曹操亲征,曹操接受了他的建议,轻装出征,赢得了平乌桓之役,彻底肃清了袁氏的势力,统一了北方。
曹操和郭嘉之间惺惺相惜,君臣相知,郭嘉提的建议曹操基本都能够接纳,而在郭嘉的谋划献策下,曹操擒了吕布,打败刘备,攻灭袁绍,远征乌桓,几乎从无败绩。据说曹操昏了头犯糊涂的时候只有郭嘉一人能劝得住他。其他的谋士和将士与曹操只是君臣之谊,但唯有郭嘉被曹操当作朋友来对待。
然而,郭嘉病死在征讨乌丸的途中,这对于曹操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损失。可以说,如不是郭嘉早逝,曹操就不会有赤壁之战的失败。
因此,在郭嘉死后,向来只流血不流泪的曹操不顾形象嚎啕大哭。
“郭嘉不死,诸葛不出”这句话虽然是后人流传的,但仍可以看到郭嘉的“神机妙算”确实不输给诸葛亮。郭嘉不死,曹操平定天下几乎成定局,如果是这样,当然也就没有诸葛亮、周瑜、庞统什么事了。
一本三国演义,道尽了三国历史的波澜,文臣猛将,攻城拔寨,阴谋阳谋诡计频出,让我们见识了一番不一样的战场风云。提起三国,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后世已经被神化的诸葛亮。识天时,知地利,熟政事,可以说,靠着诸葛亮一人,为刘备开创了整个蜀国基业,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更是鞠躬尽瘁,为蜀国大业劳累病死五丈原。
然而,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在这一时期,也有一个人与诸葛亮齐名,同样也是效力在刘备的手下,但是却因为刘备为了自己的仁义之名,最终大丈夫功名未显,遗憾而亡。这个人就是有着“凤雏”之称的庞统。
《襄阳记》: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皆庞德公语也。
“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这是当时广为流传的一句话,用来夸赞诸葛亮与庞统的才华高超,诸葛亮我想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可谓是支撑起了整个蜀国,那么和他相提并论的庞统又怎么会差的了呢!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庞统没有诸葛亮那么好的运气再加上自己的年少轻狂,所以在早期的时候庞统一直没有得到重用,一直到跟随了刘备之后,庞统才正式的得到重用,然而却因为刘备自己,庞统最终抱憾而亡。
年少轻狂,却不得明主
相比起刘备的三顾茅庐聘请诸葛亮出山辅助,庞统自身则显得主动了一点,是自己主动选择势力进行投靠,在这一点上庞统本身就落入了下风。就像我们现在的企业招聘一样,同等水平的员工,老总上门去请和自己倒贴上去的这两种虽然都是加入了一个企业,但是受到的待遇肯定不同。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志·诸葛亮传》: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原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我们看,诸葛亮加入刘备之后,受到的待遇是什么?
“吾得孔明,如鱼得水!”对于诸葛亮,刘备可谓是军政大权全部交托给了诸葛亮,给诸葛亮最好的支持,让诸葛亮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能力。
然而我们再来看庞统,早期的时候庞统是非常属意江东的,也可能是因为诸葛亮去了刘备那里,所以庞统为了和诸葛亮争雄,去了江东那里,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哪怕凤雏的大名广为人知,但是作为士族阶层把守的江东早已将朝堂重位占据,没有庞统的一席之地。这个时候的庞统在周瑜的手下担任功曹。
从这点我们看看庞统和诸葛亮的区别,一个是企业老总亲自上门聘请,直接和老总对话,但是另一个则是企业里一个部门经理的手下,两者受到的重视程度就不一样。尽管周瑜死后,将庞统推荐给了孙权,但是孙权却因为庞统的外貌太过丑陋再加上庞统在周瑜的祭奠上张狂评论江东臣子,所以孙权更为不喜。
凤雏陨落,只因顾及明主之名
后来,庞统拿到了诸葛亮和鲁肃两个人的推荐信推荐他去刘备那里,结果倒好,庞统这个人太张狂了一点,竟然没有把推荐信拿出,所以庞统只是被刘备委任成了一个地方的县令,直到鲁肃给刘备写信,信中提到了庞统,庞统才真正的走进了刘备的视野之中。至此,庞统总算是获得了赏识。
《三国志》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亦言之於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於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
对比了诸葛亮和庞统,我们不得不感叹一下庞统的机遇是真的不好,不过总管是苦尽甘来,迎来了明主,但是这个明主,却恰恰导致了庞统最后的英年早逝。
此时的刘备已经占据了荆州,按照当初诸葛亮的隆中对的说法,接下来刘备的目标就是益州,而诸葛亮因为需要留守荆州,跟随在刘备身边的就是庞统。
《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庞统无愧自己的凤雏之名,为刘备献上了上中下三个计策来夺取荆州,上计最为简单直接,并且损伤不大,可以说如果换做是曹操或者是孙权,毫无疑问必选上计,然而到了刘备这里,却因为顾及自己仁义的名声,师出无名,不想破坏自己仁义的形象,并且上计太过激进,对于年过四十的刘备而言,无疑想要的是一个保守的平稳的计策,于是刘备放弃了第一个直接简单的计策,选择了中计。
统:“选精兵强将,日夜兼程奇袭成都:此为上计。杨怀、高沛乃蜀中名将,各仗强兵拒守关隘;今主公佯以回荆州为名,二将闻知,必来相送;就送行处,擒而杀之,夺了关隘,先取涪城,然后却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夜回荆州,徐图进取:此为下计。
然而正是因为中计,太过平稳,步步稳扎,使得庞统变得着急起来。相比起诸葛亮的更早的加入了刘备的阵营,有赤壁之战的功劳加身,和他齐名的庞统心里又怎么会没有想法,所以庞统内心肯定是非常着急的,想要做一些事情证明一下自己。
结果倒好,明明是军事参谋,自己不会打仗吧!但是庞统可能觉得自己不上场,就是在旁边助助威,催促催促大家应该没事吧!结果,凤雏庞统就在在雒城之战中遇到了拼命抵抗的张任于是导致了自己被流矢击杀了。
不得不说,庞统死的冤枉,大丈夫功名未显就这样含恨而终。如果不是刘备因为自己的名声而选择了中计,或许庞统就不用自己上场督战,再者刘备本身用人不当,庞统本身就是谋士,让他干起了武将的工作,也不给他配几个好的点的武将,最终导致了这个和诸葛亮齐名的凤雏陨落落凤坡,使得在三国中没有来得及绽放属于自己的色彩,让人遗憾!
历史上有哪些短命的历史人物比较可惜?看到这个话题,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凤雏先生庞统。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刘皇叔得天下民心,在收获卧龙先生的前提下,有征服了凤雏先生的心,真可谓如虎添翼,天下归心!只不过,天妒英才,好景不长,这新添的翅膀不多时就折了。展开双翼的鹰可以飞很高很远,但是断了翅膀的独臂鹰自然难逃折戟沉沙!也许这个形容有点夸张。但是,好比贾元春在归省大观园时?烟花易冷?的比喻,庞统之死对事业如日中天的刘备来说,决不只是折损了一大谋臣,而不啻于一个晴天霹雳,给他的事业蒙上一层厚重的阴影。事后历史的走向也一再证明,庞统走后,刘备集团虽然也取得夺西川、下汉中的高光表现,但总体运势也趋近巅峰,再往后国运就往下走了。当然,这一切不是庞统一个人能挽救的,但是庞统若在,蜀汉政权会否以另一个更加从容的姿态走下去,也未可知!
庞统在历史上的作为虽不算高光,但从人事安排来讲,刘备对这个谋士相当看重,他在刘备集团的位置也是至关重要,牵一发而动全身!公元212年,刘备与刘璋正式决裂,往西夺取西川,完成隆重对之战略规划正式提上议事日程。这个关键的时刻,刘备把提出隆中对的诸葛亮放在荆州协助关羽,而带上庞统征讨西川,显然是看中了后者军事谋划的才能。而这一战略部署也恰好是刘备最为稳妥的战略安排。关羽与诸葛亮的搭配,刚柔并济,智勇兼备,诸葛又是一个对吴外交的高手。
如果诸葛一直在荆州,那么关羽羞辱孙吴,乃至大意失荆州的事件大概率不会发生,那么荆州在短期内还是刘备的地盘。坐拥荆益州二州的蜀汉政权,实力不可小觑,完全有同曹魏集团叫板的势力。但是,事与愿违,恰恰就是因为庞统在落凤坡以外身亡这个偶然事件,全盘打乱了刘备的战略安排。失去庞统,刘备则不得不征召诸葛亮入蜀,诸葛亮入蜀则关羽外交失当,关羽外交失当则导致大意失荆州,大意失荆州则导致刘备阀吴,刘备阀吴则又带来了夷陵惨败,夷陵惨败则直接导致刘备去世乃至蜀汉衰微。这一系列事件好似多米诺骨牌,触一而动万,蜀汉的国运就在这些接踵而至的事情中丧失殆尽。而这一切的初始动力,就是庞统之死。你说庞统的短命是不是很可惜?
个人观点,欢迎点赞吐槽,如果觉得有意思,请点击关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02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