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最后却没善终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9 09:48:35

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最后却没善终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宋濂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宋濂或许死于自己的“臣身愿意作衡阳雁,一度秋风一度归。”

洪武九年,朱元璋颇为深情地对身旁的侍从学士说:“朕以布衣为天子,卿亦起草莱列侍从,为开国文臣之首,裨世世与国同休,不亦美乎?”

宋濂的一支笔让他达到了人生的巅峰,然而最终也因此引发悲剧结局。

朱元璋为了表达与宋濂“世世与国同休”的良好愿景,特意叫他的儿子、孙子都出来为大明做官。谨小慎微的宋濂丝毫不敢居功,因此再三推却朱元璋的好意,最终未能执拗过去,他的儿子被任为中书舍人,长孙进入殿廷仪的高位,一时之间,宋家三代在朱元璋的恩宠的春风吹拂下,荣耀无比。

高处不胜寒,饱读诗书的宋濂从未忘记谨慎与低调,越是受到恩宠就越谦卑。他告诫孙子说:“上德犹天地也,将何以为报?独有诚敬忠勤,略可以自效万一耳。”皇上对咱宋家天高地厚,只有保持忠信勤勉,才能对得起这份恩典。

然而这种荣耀未能维持多久,如同突然一场暴风雨,宋家瞬间被雷霆击得粉碎。

“以文章家名海内”的宋濂,显然是朱元璋平定天下之前便名声在外。

宋濂的同乡王祎同时负责编纂《元史》,朱元璋认为这样安排是因为二人各有特长,并对王祎总结说:“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而私下里,王祎对宋濂也颇为欣赏赞叹:“吾观宋太史,以文章擅名今世,其才气殆前无古人。”均是文章高手却能如此赞誉,可知宋濂确实有让王祎折服的地方。

从拒绝元朝起用他为“国史院编修官”开始,宋濂似乎对天下大局就有着清晰的预判,因此当朱元璋在金陵稳定后,派人请他出山时,宋濂欣然前往,与刘基、叶琛、章溢被一同誉为“浙东四先生”。

此后在朱元璋身边十九年期间,宋濂一直以老实谨慎深得朱元璋的欣赏,并且他没有任何行政级别,始终扮演朱元璋身边的布衣谋士。越是这样,朱元璋就越觉得不能让宋濂吃亏,为了显示对他的信任特意叫宋濂做太子的老师。作为皇帝身边的侍从,宋濂十分谨慎检点,有所陈说,毫不文饰隐蔽,坦诚而透明。一天,朱元璋突然问他昨日饮酒否?座客是谁?吃了什么?他一一据实回答,朱元璋听了大笑:昨日朕派人侦视,果然如你所说,没有欺骗我。从此更加信任他的诚实,他却愈发谨小慎微。朱元璋要他臧否廷臣,他列举了一些“善者”,而绝口不提“否者”,解释道:“善者与臣友,故知之;否者纵有,臣不知也。”说得滴水不漏。

作为首席秘书,经常在皇帝身边,知道很多朝廷机密,他却守口如瓶从不向外泄露一丝机,如同朱元璋的密码箱一般都严谨。朱元璋对他的这种作风非常欣赏 经常当着大臣的面称赞宋濂:“宋濂侍奉朕十九年,未尝说过一句假话,也从不对别人说长论短,这不就是上古所说的贤人君子吗?”

由于关系亲密,朱元璋经常跟他饮酒,有时来了兴致就彼此作诗应和,朱元璋还把酒后给他写的诗送给他告诉他说:“卿藏着留给子孙,也不是为了让他们知道我多宠爱你,只不过是展示我们君臣的共乐太平的契合。”

没多久,宋濂由于年龄关系主动提出归隐故乡,朱元璋颇为不舍又意味深长地给他写了两句话:“白下开樽话别离,知君此后迹应稀。”

对于朱元璋的送别诗,宋濂写了这样两句:“臣身愿化衡阳雁,一度秋风一度归。”

此后果然每年到南京朝见朱元璋一次,还经常写信给太子,并不断以师父身份给太子指点。然而这或许触动了朱元璋最敏感的神经,以谨慎小心为准则的宋濂却不知道为什么未能忘情于此。为此后的祸患埋下了伏笔。

尽管回乡养老,在故乡谨言慎行,衣着也相当俭朴,如同贫士一般埋首穷经,仿佛已经与外界全部进行了隔绝,除了每年必不可少的南京一行,和对太子的书信未尝断绝

宋濂最该断绝的却未断绝,而所谓的谨慎也没有到点子上。

据说,宋濂在乡下着了一个叫“静轩”的地方,远离人群,并且告诉家人不可去城市,如果谈及时事,辙引去不语。

然而,在刻意寻求安静的宋濂没想到,大明的风云最终将他和家人全部卷挟进去。

洪武十三年春节,朱元璋突然以“擅权植党”罪处死左丞相胡惟庸,并且宣布取消丞相及其办事机构中书省然后大张旗鼓整肃余下势力,御史大夫陈宁、御史中丞涂节等以“胡党”罪被杀,随即株连大批僚属党羽。令人难以预料的是宋濂的孙子宋慎为“胡惟庸案”牵连,于次年冬处死;次子宋隧也株连而死;他自己也被带上枷锁押解到南京论死。

受到宋濂多年教育对师父尊崇备至的太子朱标,得到消息,大惊失色,流着眼泪向父皇求情:愚笨如我只有一-位师父,请陛下哀怜,不要处死。朱元璋大发雷霆:等你做天子时再哀怜吧!太子听了惊恐不已,跑到金水桥投水自沉,虽然被救起,却此后日渐消沉。

最终在马皇后的多次劝谏下宋濂被赦免死罪,改为流放四川。70多岁的宋濂身披枷锁,在长途跋涉和折磨中死在了奉节一代。

对于宋濂之死,一直是历史的一个焦点问题,而明朝末期的大学问家李贽给出了深度解读,认为他既然主动回老家,又要每年来南京一次,并且与太子过往密切,显然违反了朱元璋的大忌,“四海皆知卿名,卿自爱”,这是朱元璋对他的忠告,可是年老的宋濂却未能听懂。晚明时的学者型官僚朱国祯说,宋濂晚年似乎有所参悟:“末年引疾,实拂圣心,若有意避远,并子孙亦杜仕籍.恐天威一振,全族皆沉。"”可惜为时已晚,果然“天威一振,全族皆沉”。

宋濂是哪个朝代的人?他的书法造诣如何?

宋濂最开始知道他是从课本上的一篇《送东阳马生序》,讲述的是他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宋濂,(1310-1381),字景濂,呈潜溪,又号玄真子,因擅长文学得到朱元璋重用。官至翰林学士。宋濂祖孙三人都工书法。宋濂小楷端正,草书龙盘凤舞,列为明代“草圣”,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

宋濂早年师从散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少负文名。他幼时家贫好学,6岁读书,每天记诵2000多字文章,9岁能赋诗,有神童之称。宋濂刻苦攻读儒家经典,精研佛经,学有所成,担任东明山白麟溪讲舍的教席。元至正时,荐授翰林院编修,入龙门山著书。

世人皆知宋濂文章独步当时,其实宋濂书法也属一流,宋濂传世书法多为题跋作品,从小楷到行草,都具有较高的书法水准。一定意义上,堪称元明帖学传承的重要人物。而且神奇的是,除了给画作题跋,宋濂还会给书法作品作题跋。宋濂的书法无论从小楷到行草,都具有较高的书法水准,他的墨迹经常会在各种国宝级书画上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呈现出清丽婉转和端庄沉稳两种风格。

王祎在《宋太史传》中对宋濂的描述为“性疏旷,不喜事检束,宾客不至,则累日不整冠帻。或携友生徜徉梅花间,索笑竟日;或独卧长林下,看晴雪堕松顶,云出没岩扉间,悠然以自乐”。

可惜的是宋濂的晚年却并不安稳,在他辞官后的几年里,受胡惟庸案所牵连,导致一家都遭祸。朱元璋本想处死宋濂,经马皇后及太子朱标力保,才得免一死,不得不徙至四川茂州,最后病逝于夔州。直至明武宗正德年间,宋濂才获追谥,名为“文宪”。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文言文人物形象分析宋濂是个怎样的人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对年轻后生,并不避讳自己早年家贫、求学历尽千辛万苦的往事。文章中,他以现身说法,坦诚而具体地叙说了自己从幼年到成年的艰苦求学历程,用以勉励后生勤奋学习。

其中,种种艰辛,令人慨叹;刻苦、勤奋的精神、虚心的学习态度,令人肃然起敬。

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

扩展资料: 作者在说理上,也不是凭空论道,而是善于让思想、道理从事实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而在事实的叙述中,又善于将概括的述说与典型的细节描绘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使文章具体实在,仅在行文上简练生动,而且还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例如在说到读书之难时,作者在概括地叙述了自己因家贫无书,不得不借书、抄书,计日以还的情形后,通过这样一个典型的细节描写,就使人对作者当初读书的勤奋及学习条件的艰苦,有了一个生动形象的具体感受。

理在事中,而事颇感人。这也是此文使人乐于赞同并接受作者意见的又一个内在的原因。

朱元璋称宋濂为什么?

宋濂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宋濂(1310年11月4日-1381年6月20日),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汉族。祖籍金华潜溪(今浙江义乌),后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贫寒,但他聪敏好学,号称“神童”。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元末辞朝廷征命,修道著书。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

扩展资料

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宋濂升任奉议大夫、国子司业,却因祭祀孔子未按时呈上奏章,于八月被贬为安远知县。洪武五年(1372年)二月,宋濂被召还任礼部主事。十二月,升任太子赞善大夫。

同年,甘露屡降,朱元璋问宋濂这样的天象是什么预兆,宋濂以《春秋故事》告诉朱元璋受命于人不于天,做事不必受天象的影响。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犯了罪,宋濂为朱文正求情,说可以将朱文正贬到边远地方,不宜治死罪。

朱元璋问宋濂作为帝王,应该读什么书为主,宋濂推荐给朱元璋《大学衍义》,朱元璋于是命将书中内容贴在宫殿两边墙壁之上,召集大臣,让宋濂给大臣讲《大学衍义》中的内容。

洪武六年(1373年)二月,朱元璋召四方儒士张唯、王辉等数十人,将他们都任命为翰林编修,以宋濂为其师。七月三十日,升任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仍兼赞善大夫。

八月十六日,与詹同同任总裁,奉命修《大明日历》,九月开馆,至次年五月修成,又辑其中五卷为《皇明宝训》。同年九月,朱元璋为散官分阶定俸,任命宋濂为中顺大夫,命他参中书大政,宋濂婉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濂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01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