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西汉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张良、萧何和韩信被成为“汉初三杰”,可以说他们三人的功劳是最大的,但是三人却是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张良弃官归隐,老死山林;萧何自毁名誉,散去威望,安刘邦的心;韩信被诱杀长乐宫,死前大喊“我不服!”那么他们三人同样有着很大的功劳,为何会有不同的命运呢?
张良弃官归隐,老死山林
首先说张良,张良被称为汉初三杰之首。张良的结局可以说是汉初三杰里最好的结局了。他在帮助刘邦夺得天下之后,能够做到功成身退,避免了韩信和彭越等异姓王的兔死狗烹的结局。晚年的时候还被吕后所尊重,能够归隐山林,在晚年平静的走向死亡终点。
编者认为张良之所以能够得到一个善始善终的结局,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的性格,他淡泊名利,功利心不强,在做好自己该做的之后,能够及时抽身,不醉心于权利地位。无为之治的思想能够让他甘心隐居山林教书,心甘情愿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所以张良能够成为“汉初三杰”里结局最好的一个。
萧何自毁名誉,散去威望,安刘邦的心
萧何在帮助刘邦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可以说他是刘邦最信任的人之一。他“月下追韩信”,给刘邦举荐了一个国士无双的将帅之才韩信。在刘邦打仗期间,稳固好后方,源源不断的提供粮草,安抚百姓。萧何的功劳是不可代替的。但是刘邦也对萧何也出现了信任危机。
萧何为了消除刘邦的疑心,就不惜毁掉名声,来赢得刘邦的信任。在平定黥布叛乱之时,他做贪官来让人告发他,这样自污其名,果然刘邦大怒,把萧何关进了监狱。其实萧何贪不贪,刘邦心里也是应该和明镜一样,他坐实萧何的罪名,可以看出刘邦的高明,萧何的更胜一筹。
萧何之所以能够敢于不惜牺牲一世名声,让自己的威望给散去,也是为了自保,让刘邦安心。萧何很明白韩信为何会死,不得不说萧何大气和谋略,救了他一命。
韩信被诱杀长乐宫,死前大喊“我不服!”
韩信在打败项羽的战争中,立下的功劳是最大的,如若没有韩信的天才军事才能,刘邦到底能不能干过项羽真的是很难说。但立下如此大功劳的功臣竟然死在了吕后一个女人手里,真的是挺憋屈的。但韩信之所以被杀,除了功高盖主之外,和他自身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原因。
编者认为他僭越职权,直接让刘邦封张耳的为赵王,他不顾刘邦的命令,直接攻打齐国,导致郦食其被齐王煮了,他攻打齐国后,让刘邦封他为齐王。这些做法已经让刘邦对韩信不爽了,只是因为项羽未灭,还需要韩信的率兵作战,对此刘邦都忍了下来。需要的只是一个时机而已,把韩信除掉的一个机会。陈豨的反叛就给了吕后这个机会。
“汉初三杰”同样有着大功劳,同样跟着刘邦出生入死,却有着不同的结局,仔细想一想,也许就会看到不一样的结果。对此,不知道小伙伴们有什么其他的看法呢?
刘邦麾下有三位首功之臣,他们辅佐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他们分别是治国天才萧何,军事天才韩信以及大谋士张良。刘邦曾经说过,论治国平天下他不如萧何,带兵打仗他不如韩信,足智多谋他不如张良,后世之人称他们为?汉初三杰?。刘邦解决完项羽以后,立即夺了韩信的兵权,刘邦称帝以后,将韩信贬为淮阴侯软禁在皇宫内,最后韩信因谋反罪被诛。
西汉建国之初,很多开国功臣都受到刘邦的猜忌,连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也不例外,萧何曾经是刘邦的上司,也是刘邦的同乡与恩人,刘邦十分信任他。但是刘邦晚年连萧何都猜忌,萧何曾经还一度被捕入狱,只有张良是个例外,刘邦一生都很尊敬张良,刘邦称呼手下一直是直呼其名,唯独称呼张良为子房,子房是张良的字,代表一种尊称。那么张良为西汉王朝都立了哪些功?功高盖主的他为何能够独善其身呢?
一、张良简介
张良本是韩国贵族,其先祖五世相韩,韩国灭亡以后,张家失去了昔日的荣耀,张良心存亡国亡家之恨,他为了报国仇家恨将家产全部变卖,聘请了一位大力士刺杀秦始皇,但是却以失败而告终,张良为了逃避秦帝国的通缉,逃往下邳隐居起来。
十年以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张良也集聚了一百多人准备投靠楚假王景驹,在途中遇到也去投靠景驹的刘邦,俩人一见如故,张良便率众投靠了刘邦。
二、张良是楚汉时期一等一的谋士,他为西汉王朝的建立和稳固立下汗马功劳
秦将章邯派兵围攻当时势力最强的赵王歇之时,楚怀王派刘邦、项羽兵分两路战秦国,一路由刘邦率领西进入关灭秦,一路则由宋义与项羽率领北上救赵,并相约先入关中者为王。
刘邦本想从函谷关入关中,但是一路上不是很顺利,于是准备南下从武关进入关中,途中与南阳郡守大战于犨,刘邦大破秦军,南阳郡守退守宛县。此时刘邦有点心急了,他并没有继续攻打宛县而是率军直接绕过宛县继续西进,刘邦想赶紧通过武关进入关中,因为楚怀王说过先入关中者为王。其实从这里可以看出,刘邦不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太着急了。
刘邦不打宛县遭到张良的竭力反对,张良认为绕过宛县直接入秦非常危险,秦兵在前,宛兵在后,会对刘邦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刘邦这个人的特点就是能够从谏如流,他立即采纳张良的建议率兵包围宛县,南阳郡守投降,并将自己手下的军队献给刘邦。
刘邦占领咸阳以后,被豪华的宫殿所吸引,留居秦始皇宫中不想离开,有点忘乎所以了。张良劝诫说:你是打着为民除害的旗号占领咸阳,如果贪欲享乐跟秦始皇又有什么区别呢?刘邦听后立刻采纳张良的建议还军霸上。
后来项羽进入关中把刘邦赶到巴蜀之地,刘邦不服,率领五国联军约56万人进攻项羽的老巢彭城,最终被项羽的三万军队打得大败。
刘邦惨败以后,他对张良说只要有人帮他打败项羽,他愿将函谷关以东的领土献出来。刘邦便问张良可以献给谁,张良说:?韩信、彭越、英布,如果大王能够得到这三位猛将的支持,灭楚指日可待。?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将彭越和英布收入自己的麾下。彭越、英布、韩信是汉初三大名将,刘邦没有他们难以歼灭项羽。
刘、项荥阳之战,这段时间是刘邦被动挨打最艰难的时期,刘邦采纳郦食其的建议准备复兴六国,目的是为了减轻自己的压力。张良说:大王如果复兴六国,那么就完了,天下的人跟着你打天下,为的是有朝一日能够被裂土封王,如果你把土地都分完了,谁还跟着你打天下呢,那你不成了光杆司令了吗?
刘邦听后大骂郦食其:臭儒生,坏我的好事。
楚汉争霸后期,刘邦与项羽大战于固陵,刘邦仍然打不过项羽,此时韩信与彭越不听从调令,拒不参战。
张良对刘邦说:韩信、彭越之所以负约,是因为楚国马上要灭亡了,可他们还没有得到一块土地,如果大王能够与之分天下,他们便会立即参战。
刘邦采纳了张良的建议许诺韩信和彭越,只要他们愿意参战,自己将把陈郡以东一直到海边的领土封给韩信,把睢阳一直往北到谷城的土地赐给彭越。彭越、韩信得到好处以后,立即出兵,将项羽合围于垓下,项羽兵败自刎。
三、张良为什么能够独善其身?
张良一直体弱多病,刘邦登基称帝定都关中以后,他便借口身体不好,整天闭门不出,效仿道士修炼气功,张良说是为了锻炼身体。
据《汉书》记载,西汉王朝建立以后,刘邦论功行赏,封张良齐国三万户食邑,张良辞封,请求刘邦赐封经济比较落后的留地,留地是张良与刘邦的相遇之地,就是在今天江苏的沛县,刘邦同意了。
有一天,张良对刘邦说:我的先祖做过五代韩国丞相,韩国灭亡以后,我便想报仇雪恨。现在秦国已经灭亡,我已经完成了灭秦大业,夙愿已尝。皇上又给了我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我已经很知足了,所以我想云游四方去了。
刘邦听后虽然舍不得张良走,但是在张良的坚决要求下,刘邦同意了,那么张良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明哲保身,这些都是张良的保身之计。刘邦登基以后铲除异姓诸侯王,张良很少参与其中,很少替刘邦出谋划策。张良知道刘邦铲除异姓诸侯王的决心已定,自己说了也没用,还有就是为了明哲保身。
张良亲眼目睹韩信、彭越被杀,深深地领悟到了?敌国破,谋臣亡?的大道理,他怕韩信的命运会降落在自己的身上。所以他不愿做官,向刘邦提出隐退,让刘邦不要惦记他。
萧何入狱是因为他有政权,韩信被诛是因为他有军权,张良置身于功名利禄之外,手中无权,又不管朝中之事,所以才能独善其身,这就是张良的保身之计。
他们两个人虽然都是开国功臣,但张良只是一个文臣,并不掌握兵权,对皇权不会造成威胁。韩信则不同,他不仅手握重兵而且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功臣。刘邦经常担心韩信会起兵谋反,所以才会杀掉他。
张良在跟随刘邦之前曾经得到过一本兵书,他在一个偏僻的乡野研究了这本兵书足足有10年的时间,后来学有所长成,于是就出来寻找出路。几经辗转以后,张良终于遇到了刘邦两个人,非常的默契。刘邦愿意听张良出谋划策,而张良所出的点子也都非常好,多次帮助刘邦度过了险境。比如说鸿门宴前夕,刘邦就是通过张良的关系认识了项伯,然后在项伯的帮助下取得了项羽的信任。假如没有张良的话,刘邦可能早就被项羽杀掉了。
虽然张良是西汉开国的十大功臣之一,但是他从来没有掌握过兵权,而且张良的身体状况并不好,他经常需要在家里养病,像他这种身体状况的人根本就不具备起兵谋反的条件。如果刘邦将张良杀掉的话,会遭到天下人的笑骂。不仅如此,张良也是一个眼光非常犀利的人,他早就看出来刘邦杀戮功臣的野心,所以西汉王朝建立以后张良就选择了退隐。他并不贪图那些荣华富贵,只是想让自己得到一个比较好的结局。
跟张良的明哲保身不同,韩信在被封为楚王以后并没有打算功成身退,而是想要在楚王的位置上一直做下去。可是刘邦不会让韩信如愿的。刘邦在一日,韩信就不会造反。但是刘邦那个时候的年龄已经比较大了,他担心自己去世以后儿子镇压不住韩信,所以他想要为儿子杀掉这个祸患。正因如此,韩信才会被吕后杀害。
韩信功高盖主,声望太大。韩信用兵如神。从汉中开始,就帮助刘邦出关训练军队,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奇袭关中,还定三秦,随后又率兵东征,先后攻下魏、代、赵、燕、齐等地域,几乎为刘邦打下半个天下,功劳被众人看见,自然会功高盖主。但刘邦才是主,韩信不过是将才,声望太大会引来杀身之祸。
韩信目光短浅,不谦虚反而邀功。韩信在攻下齐、鲁等地之后,已经是手握重兵的将帅。重兵在手也成了刘邦跟项羽争夺的利器,韩信跟着谁,就能决定谁胜谁负,将来谁能坐立天下。但这个时候韩信向刘邦伸手讨要官职和封地,刘邦迫于兵权自然同意,却成了咽不下的火气。
韩信过分高调,不懂得水满则溢,见好就收。张良是个境界高的人,只求平定天下,不追求高官厚禄,所以在最恰当的时候选择了“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而萧何则是智慧高,不惜自毁名誉,故意贪赃枉法,为非作歹,让刘邦以为他只是贪图荣华富贵,并无更大的野心。既保全了富贵,又保全了性命。但韩信却是居功自傲,胆大妄为,刘邦自然不会留他的命。
韩信个性张扬,又不知收敛。刘邦当上皇帝之后,曾与叛乱分子陈豨有过说不清、道不明的交往。刘邦要清除项羽的残余分子时,韩信却收留了项羽手下大将钟离眛。
韩信必须死,是因为韩信的军事才能。韩信、萧何、张良三者的区别我们先说一下萧何,萧何的才能在于政治能力不在于军事,所以他只有当地方行政长官才能发挥能力,至于带兵打仗那就是扯了。既然才能在于政治,那么他就只能当行政长官,而他能效力的也就只有刘邦,因为刘邦让他当了汉朝的丞相,请问他到哪里能得到比刘邦得到的更多呢?这是其一。其二在于他本身就是刘邦的老铁,从刘邦在沛县当亭长的时候就和刘邦混熟了,是多年的老友,再加上他在楚汉战争中的作用实际上是补血功能,每次刘邦被项羽打败,手上没兵的时候萧何都能从关中给他带来大量的兵员给刘邦补血,让刘邦能够和项羽再去一争高下,所以多年的情谊,两者都相互信任,刘邦没必要去弄萧何。所以萧何做汉朝的丞相是稳稳的,也没有啥危险。
张良则聪明多了,帮刘邦打下江山后就隐退了,刘邦也找不到他,而且既然张良隐退,刘邦也真没必要弄他了,毕竟也是有功之臣,又对刘邦没威胁,杀他实在是没有任何理由。张良之所以要隐退,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才能会威胁刘邦,他是最好的军事参谋长,任何人请了他当参谋长,对于刘邦都是极大的威胁。
韩信和前两者不同,韩信的才能在于带兵打仗,张良知道自己的存在对刘邦是威胁,而韩信没看清楚这一点,下面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韩信对刘邦来说是极大的威胁。
刘邦一生的阴影刘邦一生最大的阴影就是项羽,要知道楚汉战争的时候,刘邦带兵跟项羽打一场都没赢过,每次都输。输个一两次可能不算什么,但是每次都输,很多时候还是在占了绝对优势的时候输了(如彭城之战,刘邦56万人马输给了项羽的3万人马),可以说,刘邦对项羽早就有了心理阴影。而能够战胜项羽的只有韩信,垓下之战,韩信带40万人击败了项羽的10万人,使刘邦最终能够君临天下。
刘邦是当上了皇帝,但是问题在于,韩信是和项羽一个级别的存在,刘邦知道自己手下的大将如樊哙、周勃这些人,都不会是韩信的对手,即便自己上,也干不过韩信,如果韩信得到机会叛乱,那刘邦麻烦就非常大了,可以说,项羽之后,韩信成为了刘邦的阴影。
韩信之死之谜根据史记的记载,韩信是这样死的: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之后,心里郁郁不乐,心声怨愤。一次陈豨要到代去领兵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韩信就找到陈豨,说服他反叛,自己到时候在京城响应。后来陈豨在代地反叛,韩信也没在京城闹出动静,反而被发现了,于是被吕后骗进皇宫杀了。刘邦当时不在京城,回来的时候听到韩信之死的消息,甚为惋惜。
这是大家一般对韩信之死的看法,但是这里疑点非常多。
一是韩信的计划没有可行性,根本不是兵仙的水准。要知道,陈豨有多少斤两韩信是知道的,只是陈豨是肯定不会成功的,自己在京城里面,没有几个熟人,京城里基本全是刘邦的亲信,如樊哙、周勃、夏侯婴这些人,他平时和这些人关系也不好,可以说他在京城一个兵都调不动,怎么能在京城响应陈豨呢?陈豨在代地举兵是肯定要失败的,自己在京城又闹不出动静,所以这种计划怎么可能出自兵仙之手?
二是韩信不可能只会找一个“战五渣”合作。当时能和韩信合作的最优选择应该是英布和彭越,这两个人和韩信一样都是异姓王,手握重兵,身经百战,其能量远不是陈豨可比的,尤其是英布,可以说是当时的天下第一猛将,陈豨在他面前也就是个“战五渣”的存在。而且他们都有极大可能反叛,因为韩信的下场他们都看到了,并且他们反叛也不止一次两次了,尤其是英布,先是反叛了章邯,后来又反叛了项羽,只要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他就会去做。如果这两个人反叛,就算不帮韩信,也会大大增加韩信起兵的成功率,要知道他们至少也能牵制住刘邦的相当部分兵力这样自己的压力就小多了。
三是如果韩信真的要反叛,他绝对不会一直呆在京城坐以待毙。韩信知道自己的能力,就是要带兵才能发挥出来,呆在京城他一个兵也指挥不了,所以他如果真的要反叛就一定会有出逃京城的计划,但事实上韩信一直呆在京城没动。
四是韩信临死前说的话。韩信临死前说的是“我真后悔当初没有听蒯通的话呀”。如果韩信当时是反叛,并且反叛失败被发现,那么他临死前绝对不会这样说,而是说一些“我之不成,乃天意也!”类似的话。之所以说后悔他在当齐王的时候,没有选择自立或者加入项羽阵营,说明他最大的遗憾是在那个时候,如果是这个时候反叛失败,那么他最大的遗憾就在于这会反叛失败,而不是当初的事情了。所以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些蛛丝马迹。
所以,根据以上的疑点,我们完全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自始至终韩信都没有想过要反叛,至少他始终没有做出过反叛的事情。按照这个结论,我们再推理一下,就细思极恐了——刘邦一直都坚定地要杀了韩信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就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刘邦一直都要杀了韩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99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唐朝的刀共有几种形制,各有什么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