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韩德让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辽景宗去世后不久,孀居的萧绰就召来受景宗遗命辅政的汉人韩德让。带着草原女子特有的豪放直爽,她主动提出要他“入居帐中”,理由是当年她曾与他有过婚约,并已定好婚期,只可惜她被选为贵妃而未能如愿。但这段未了之情却一直藏在她的心底,现在她愿与他重修旧好。
性格淳厚的韩德让不敢直面这炽烈的爱意,毕竟他是辽国的臣下,怎敢妄自造次?更何况自己还有结发之妻!但是,已经铁了心当“小三”的萧绰不管这些,她派人缢杀了韩德让的妻子。这堪称是“小三”斗原配最毒辣的手段,彻底令韩德让放弃了抵抗。此后两人“同卧同起,共案而食”,形同真夫妻。萧绰还让当国幼主圣宗把韩德让当父亲一样来侍奉,韩德让也因此拥有了其他大臣没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处于事实上的监国地位。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真爱无敌吗?其实,萧绰之所以这般高调,远非爱情这么简单,背后自有其复杂的原因。
萧绰不仅是一个需要爱情的寻常女子,更是一个中国古代罕见的杰出女政治家。在她生活的时代,后晋刚割让幽云十六州不久,辽朝对其统治并不稳固。这一地区的汉人不仅在心理上认同自己的汉族身份,而且在政治上也非常倾向于中原王朝,渴望摆脱辽朝统治。而后周和北宋则以华夏正统自居,摆出一副“代天吊民”的架势,宣称要把幽云汉人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出来。要想守住祖宗开拓的这片河山,对得起丈夫辽景宗的临终重托,萧绰的责任之大、压力之巨,是难以想象的。
除了外患,让萧绰忧烦的还有内忧。辽景宗去世后,众多契丹贵胄对皇位垂涎欲滴,他们“拥兵握政,盈布朝廷”,对萧绰与辽圣宗这对寡母弱子构成了莫大的威胁。
萧绰之父萧思温虽是辽国重臣,一度掌控军政大权,但已于景宗保宁二年(970年)去世。他没留下子嗣,这使得萧绰不可能像历史上的众多太后一样,找外戚做依靠。那么,曾与自己有过婚约的汉臣韩德让自然成了她的最优选择。
韩德让生于辽朝汉人中的权势之家,祖父是辽朝开国名臣,父亲曾任南京留守等要职,兄弟几人都是手握兵权的将领。韩德让本人既富有中原文化的素养,又兼有草原民族的勇略,是一个难得的兼通南北文化的人才。他与萧绰志同道合,都主张改革旧俗,以顺应契丹民族汉化的趋势。
在她和他的共同努力下,阴谋作乱的契丹贵族被解除了兵权,汉族人士中有治国才略之人得到重用,长期积累的冤案得以清理,辽国出现了兴旺繁荣的局面。在对外战争方面,韩德让与众将领精诚合作,不仅打退了宋太宗的三路北伐大军,还在后来与北宋订立了“澶渊之盟”,使双方关系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为辽国创造了不朽政绩的韩德让,并没有因为自己与太后的关系而飞扬跋扈,他在行事时基本上做到了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殚精竭虑,忠心报国。从这样的结果来看,萧绰高调做“小三”收获的不仅是爱情,更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
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十二月,在北国草原叱咤风云二十多年的萧太后,带着对国家和情人的深深眷恋离开了人世。一年多以后,与她执手共看风景多年、身为契丹大丞相的韩德让也卒于军中。辽圣宗赐给他“文忠”的谥号,并在辽景宗和萧绰合葬的乾陵之侧为他建庙祭祀。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礼法趋向森严的时代,特别是男女观念越来越保守,最终出现了“程朱理学”。而这种保守森严的礼法与男女观念不仅对后来的中国思想产生了负面影响,在当时还让宋太宗失去了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可能。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五代时期,后晋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送给了辽朝。幽云十六州从此成为所有中原王朝的心头大患,一直想要重新收复。宋太宗此人得位不正,便想通过收复幽云十六州,实现兄长都没能完成的功业,从而平息对他皇位合法性的质疑。
在宋太宗登基后不久,辽朝的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乾亨四年(982年),辽景宗在打猎的途中病逝。继位的辽圣宗年龄尚幼,不能处理朝政。于是辽圣宗的母亲、承天太后萧绰临朝称制,成为辽朝实际上的皇帝,也就是小说中的“萧太后”。
承天太后萧绰最重要支持者和信任的重臣就是韩德让,也就是小说《杨家将》中韩延寿的原型。据传萧绰与韩德让本有婚约,结果被辽景宗插足。因此萧绰临朝称制后便跟韩德让说:“我曾许配给你,愿谐旧好。而幼主也就是你的儿子了。”
据说韩德让每天出入萧绰的宫帐,同室而眠,宛若夫妻,传说萧绰还毒死了韩德让的妻子。辽圣宗也将韩德让尊为继父,待遇和太上皇一样,而韩德让也发挥全部才华辅佐萧绰和辽圣宗。因此辽朝的政局并无动荡,国力反而蒸蒸日上。
既然皇帝辽圣宗都不在乎,萧绰与韩德让的“私通”自然是全无顾忌,甚至当着北宋使臣的面大秀恩爱。宋太宗认为辽朝的太后与大臣间竟有如此“苟且不堪”的“私情”,定然是君臣不和,朝局动荡,便决定发兵进攻辽朝,收复幽云十六州。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发动三路大军北伐辽朝。由于辽朝上下君臣一心,萧绰与韩德让的部署得当,结果宋军惨败,名将杨业被俘而死。此战也是宋辽双方攻守交替的转折点,之后北宋也无力对辽朝发动大规模北伐,再无收复幽云的可能。
公元983年,锦宗驾崩,辽朝正处于母寡子弱这局面刚刚30岁的萧太后儿子盛宗年仅12岁,肖太后不得不挑起治理国家的重任。前任皇帝过世后,萧太后果断地任命有谋有略的韩德让出任要职,说是任用贤才,实则与韩德让同车同帐,二人关系并非普通君臣关系那么简单,而更多的是犹如夫妻一般。
萧太后为了霸占韩德让,还秘密派人毒杀韩德让的结发妻子李氏。原来在肖太后嫁给皇帝之前,实际上早就与韩德让定下婚约,可是后来其父亲雍正皇帝继位,萧太后被接入宫中,两人的婚约理所应当就作废了。但能让堂堂一国太后成为插足他家庭的第三者,却并不是念及旧情那么简单,还得让生于潦巢汉人中的诠释之家,祖父是辽朝开国名臣兄弟,几个都是手握兵权的将领,还能让本人既富有中原文化素养,又兼有草原民族的踊跃,是一个难得的尖通南北文化的人才。
他与肖太后志同道合,都主张改革就足以顺应契丹民族汉化的趋势,而萧太后的父亲萧思温是辽国中曾一度掌握军政大权,但过早的去世没有留下子嗣,这使得萧太后不可能像利刃的众多太后一样以皇亲国戚做依靠曾与自己有过婚约,且家世显赫的韩德让,自然成为他走向权力巅峰最好的选择。
公元1009年12月,在北国草原差风云20多年的萧太后去世,近一年后,与她执手共看风景多年,身为契丹大丞相的韩德让也死于军中。纵观历史上许多杰出的女子,他们往往都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或从小聪颖过人或美貌,举世无双,但他们都拥有那个时代不被认同的野心与智慧。萧太后就是这些女强人中的一个。
大型古装剧《燕云台》即将接近尾声,在大结局中,由唐嫣所饰演的萧太后萧燕燕最终嫁给了年少时期的爱人——韩德让。她以太后的身份,嫁给了朝中重臣,嫁给了最初的爱人,而这,不仅仅得到了皇帝儿子的支持,还得到了臣子们的支持。
《燕云台》这一结局,非胡编乱造,而是有一定的 历史 依据。
在 历史 上,确实有萧太后下嫁韩德让的传说。
萧太后的丈夫耶律贤死后,孤儿寡母的萧燕燕就和韩德让走到了一起,韩德让成了萧太后的情人。
据记载,公元988年10月26日,萧太后一反从前在皇宫中宴请皇亲众臣的惯例,在韩德让的帐室中大宴群臣,并且对众人厚加赏赍。
后来,这场宴会被后世人认为是萧太后与韩德让自己举办的婚宴。
于是,萧太后下嫁韩德让的传言就出现了。
在 历史 上,除了韩德让,清朝也有一个“太后下嫁”的故事。
清朝太后下嫁中的主角是孝庄太后和多尔衮,一个是失去丈夫,儿子年幼登基的太后;一个是手握大权,权倾天下的摄政王。在野史中,孝庄太后为了巩固顺治帝的皇权,下嫁给多尔衮,成了多尔衮的妻子。
看, 历史 有趣极了,多尔衮和韩德让,一个生活在辽国,一个生活在清朝,两人有着相似的人生。
除了在私生活方面都有“太后下嫁”的传言,多尔衮和韩德让,在其他方面也很相似。
两人都是在先帝驾崩之后,拥立幼帝登基有功;两人在幼帝登基之后,都拥有权力,拥有摄政之权,统管国事,权倾天下;两人都有正妻,但都没有儿子......
但是,两人的结局却是完全不同。
公元1650年的冬天,多尔衮死于塞北狩猎途中。
死后两个月,多尔衮被顺治剥夺了死后追封的“ 清成宗 ”的封号,将其掘墓鞭尸。
结局可谓凄惨不已,死后都不得安宁。
公元1011年,韩德让在跟随辽圣宗讨伐高丽回朝途中死于军中。
韩德让死后,辽圣宗不仅仅亲自为韩德让举行了国葬,并将其安葬在萧太后的陵墓边,还赠尚书令,谥“文忠”。
并且,在韩德让生前,就被萧太后和辽圣宗赐予了国姓,先赐韩德让名德昌,再赐皇族姓氏,取消奴隶身份,让他成为契丹贵族。
看,明明韩德让和多尔衮两人有着相似的人生,但却有着不同的结局,一个悲剧,一个欢喜收场。
这是为啥呢?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韩德让和多尔衮两人所处的时代、民族、背景和性格等不同所造成的。
韩德让能娶萧太后,是因为契丹人并不反对寡妇再嫁,即使那是太后,这是契丹的文化,他们支持寡妇再嫁。
但多尔衮和孝庄太后有私情,那就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
清承明制,在道德观念上,清朝秉持着明朝朱熹的观点,对女性极为苛刻,不允许女性再嫁,以守寡为荣。
同时,韩德让和多尔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尤其是在性格和为人处世方面上。
因此,两人的结局也就非常不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99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