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雍正宠臣李卫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在中华两千余年的封建历史中,每一位君主身边总有几位宠幸的权臣。若是贤明的君王,他身边的权臣也定是他的左膀右臂,皆系栋梁之才;若是昏庸的君王,他身边的权臣多半为奸诈小人,心术不正之辈。
而在清朝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史学家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认可他兢兢业业,也有批判他"碌碌无为",他就是介于康乾盛世之间的雍正。非议的声音大多都基于康熙乾隆的丰功伟业,相比而言雍正却显得过于平庸。更有甚者,认为他谋权篡位,夺了十四阿哥的皇位,若非如此,清朝三世同盛也不是臆想。
诸如此类说法,至今不胜枚举,很难有个定论,或许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从雍正时期的第一宠臣——李卫入手。
传言这李卫在雍正王朝可谓是权倾朝野,势力庞大的令人震惊。雍正对诸多臣子都相当苛刻,对李卫却是宠爱有加。李卫是何许人也,他为何受到雍正的独宠,他的势力究竟能到达什么地步,或许正是我们解开雍正王朝诸多揣测的钥匙。
李卫,康熙二十七年(1688)正月初一生人,他的仕途并不是从雍正即位后开始的,而是从康熙时期便任了官职,更是见证了康熙,雍正,乾隆的三世变迁,绝对称得上是元老级的大臣。
然而能够任官如此之久,李卫却不是我们想象中是才华横溢,考取功名入仕的,相反他是生在一个富裕家庭,却不好好读书,大字不识几个。他这官职是"捐资"而来的,也就是我们熟称的买官。
康熙五十六年(1717),李卫捐资员外郎,不久便入职兵部员外郎。这么说来,这李卫不过就是靠钱上位,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可却是能受到来自雍正的认可,看来雍正真如传言所道是位平庸的皇帝吗?
这番话倒是冤枉雍正了,因为李卫并不是什么名门望族,捐资一事也就是入仕的敲门砖,之后的地位可都是他自己争取来的。而这李卫崭露头角,还是在康熙时期。
康熙五十八年(1719),在李卫买官不过两年后,他便是得到了康熙的赏识,出任户部郎中一职,这才得以在雍正即位后,把李卫从众多官员中发掘出来。
雍正在登基前肯定和李卫有一点私交,一继位便是任命李卫为直隶驿传道,未到任又改任命为云南盐驿道。当时管理盐粮的官职不可谓不是肥差,然而李卫却是没被这样的利益所驱使,优良政绩是相当的显赫。
雍正对于李卫认真负责的态度十分满意,几乎每年都要给他升迁官职,雍正二年(1724)到雍正五年(1727)年间,李卫连续升迁布政使,浙江巡抚,兼任盐政使,最终是出任浙江总督,一品官员。短短十年间,李卫便从五品员外郎一路升官加爵,身居一品,成为清朝朝堂中心的一员,他的能力定然是不可小觑的。
从李卫所担任的官职来看,大多职务都是与盐政有所关系,说明他在管理盐政,缉拿私盐方面有独到的能力。
康熙时期,浙江地区的走私私盐的现象屡见不鲜,上任的官员也多在其中分一杯羹。李卫非但是不贪慕那巨大的利益,更是对此类现象严惩不贷,盐枭中强如沈氏,都是被李卫给擒拿,极大程度上肃正了当地走私猖獗的风气。从这也可以看出李卫为官清正廉洁,嫉恶如仇。
此外,虽然李卫不曾读过两年书,但是他在处理大小事件的时候,总是能够一针见血,切中要害。加之他性格倔强,认准的事便是要追根溯源,触及了不少朝廷之内早已根深蒂固的利益关系。甚至在他还是一介户部侍郎,发觉某位亲王的属下对于收缴的白银都要每千两额外加收十两作为库平银。
他在多次劝阻无果之后,直接在走廊上置一柜,写着"某王赢钱",是丝毫不留情面拆穿,这也是雍正最为欣赏他的一点。
不过李卫的刚正不阿,显然是得罪了不少人,除了一些忠心的属下以外,倒是没有坐拥多大势力。然而换一个角度思考,李卫却又拥有着最坚实的势力——雍正皇帝。雍正之所以重用李卫,是他早已发现在康熙盛世下朝廷的弊端,官官相护的官僚体制,让励精图治的雍正着实无从下手。李卫的存在,正是给雍正扫清这些迂腐旧势力的一把利剑。
若是没有一心改革的雍正,亦或是没有直言不讳的李卫,乾隆能否开创第二个盛世恐怕悬而又悬。
由此看来,在国家治理方面,雍正或许不如康乾,但是在任人唯贤与深谋远虑方面,雍正也不愧于是清朝优质皇帝之一。
李卫这个人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但是,李卫这人很有意思,什么字都不认识却能被皇帝看重,并且当上高管,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好奇。李卫是清朝康熙乾隆年间的人,确确实实是一个文盲,不是虚构出来的人物。
在古代,一般来说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做官,但是在清朝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就是花钱买,俗称“捐官”,于是呢他家里便为他买了个监生,和科举考试的监生一样,这样以后就能当官了,这是李卫能当上大官的前提。李卫虽然是一个文盲,但是看待问题有着十分独到眼光,往往看问题能够一阵见血的指出要害。一般不了解他的人都不会认为他是文盲。以上就是李卫能当上大官的内在因素。
李卫这个人还是很有才干的在他担任浙江巡抚的时候可是有着大功劳。那个时候清朝对于盐管控很严厉,在浙江两淮一带走私盐的事情非常严重,其中最为猖獗的就是沈氏,屡屡围剿屡屡失败,最后李卫带人与沈氏决一死战,最终捉拿沈氏。李卫担任浙江巡抚期间,不仅大力打击走私盐,而且大力整修设施,在李卫的治理荣下浙江一片繁荣景象,百姓生活安定富裕。
雍正看到李卫政绩斐然于是就提拔了他,任命他为刑部尚书。还有另外一方面原因就是上一任皇帝在位时,经常选拔廉洁的官员,这就导致很多官员虚假作风,表面廉洁暗地里贪污什么的一样不少。雍正一直在整顿这样的事情,正因为李卫的务实没有啥背景,这才让雍正对其十分看重。
雍正的?四大宠臣?里面,比起鄂尔泰、田文镜、张廷玉,李卫的结局应该算是不错的。
李卫是江南铜山人,捐资为员外郎,被授兵部任职。说白了就是家里有钱,舞文弄墨不在行,但是又想当官,通过科举肯定是没希望的,干脆花几千两银子买了个五品官。
康熙五十八年,李卫被调入户部任郎中。就这么个郎官,他却有勇气顶撞亲王。当时主管户部的亲王特别贪婪,每经手一千两银子就要提成十两当回扣。
李卫不畏亲贵,就将这些?回扣?装在一个柜子里,外面写上?亲王赢余?,放在户部走廊,让来往的官吏都能看到。那位亲王被折腾得十分难堪,再也不敢吃回扣。经此一事,李卫在京师名声大噪。
当时的胤禛还是雍亲王,就已经十分欣赏李卫,只是觉得李卫?尚气?,提醒他注意改正。这段相识,也为李卫日后官运亨通奠定了基础。
雍正登基后,李卫被授予直隶驿传道,还没来得及上任,就被改任为云南盐驿道。次年,又被升为云南布政使。
治理云南期间,李卫手腕强硬,得罪不少当地势力。云南的地方官上奏弹劾李卫,都被雍正所包容,仅仅只是纠正他的过失。
没过多久,李卫又被调任浙江总督,还负责监管两浙盐政。
在浙江任职期间,李卫针对盐盗猖獗的问题,采取许多整顿措施,使私盐明显减少;对雍正的政令,李卫不折不扣地贯彻,比如查抄查嗣庭(金庸的先祖)、汪景祺案,朝廷下令停止浙江人的乡试和会试,李卫严格执行。
后来与?观风整俗使?王国栋一起上奏,说浙江读书人已经痛定思痛,学风已大为改观,雍正采纳李卫建议,重开浙江的乡、会试。
雍正在追缴各省亏空时,李卫既严格执行雍正的旨意,也照顾浙江百姓的心里感受,在追缴期间没有扰民,让百姓很是感动。后人评价他的这段经历是?莅政开敏,令行禁止?。
雍正十年后,李卫调任直隶总督,仍敢秉公办事,鄂尔泰的弟弟鄂尔奇有不法行为,李卫照样弹劾,还受到雍正的表彰。
李卫在雍正朝的经历,与《雍正王朝》的情景有某种契合度,剧中的李卫原本是叫花子,代表了广大劳苦民众。在雍正的栽培下,李卫咸鱼翻身,由一个地地道道的叫花子,做到两江总督。他的缺点,同样被雍正所包容,许多别人不敢做、不能做的事情,他却能出面处理,比如科场舞弊案,连亲王都束手无策,最后李卫带兵查抄考场。
剧中,李卫的一生,由忍饥挨饿,到脱离低级趣味,完成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的出仕,也寓意了雍正改革所代表的是广大贫困百姓。
到了乾隆朝,李卫本色不改,连诚亲王府的人都敢于得罪,受到乾隆的嘉奖,被赐予四团龙补服。这是王爷才能穿的衣服,整个清代获得赏赐的才73人,也是乾隆第一次拿来赏赐大臣。至此,李卫也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乾隆三年,李卫病重,乾隆派御医探望,但依旧不见好转,没过多久就见了先帝,享年五十一。
在皇权时代,皇帝翻脸比翻书还快,臣子稍不留神,就会从天堂跌落地狱。后来,乾隆到浙江游玩,看到西湖花神庙里立着李卫神像时,口风就与之前截然不同,先痛骂一顿,然后下令捣毁其神像。李卫生前,在官场上能够平安地走完一生,实属难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98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