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年赫赫有名的四大名将,有的英年早逝,有的下场悲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每个王朝在前期战斗力都是非比寻常,强如汉唐,可谓是名将辈出。比如说汉朝初年的韩信,彭越等;唐朝初年的李靖苏定方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明朝历史上也是如此,接下来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明朝初年赫赫有名的四大名将,第一名绝对实至名归:
第一位:魏国公徐达
1:小时候的经历,对朱元璋影响很大
相信大家对于他应该没有什么争议,早在少年的时候曾经和朱元璋在地主家放牛。由于吃不上饭,朱元璋不顾个人安危带领大家吃小牛,那时候徐达等多人尊他为大哥。地主怪罪下来,也是朱元璋一人承担。久而久之,他在弟兄们心目中的威望越来越高。
2:参加起义军,朱元璋任命他征战四方
当时朱元璋受汤和的邀请,参加了郭子兴的义军。1353年,郭子兴命令朱元璋回到家乡招募将士。最开始的时候只是不起眼的小兵,朱元璋后面觉得此人有大才,于是任命他征战四方。
3:上游击败陈友谅,下游消灭张士诚,徐达立下汗马功劳
在统一天下的这些战役当中,徐达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长江上游有一支大敌叫陈友谅,起初他的势力甚至要强过朱元璋。徐达一直跟随着朱元璋,龙湾战役,鄱阳湖血战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另外率领军队攻打张士诚的时候,也是他身先士卒,至此长江流域迎来了大一统。
4:建国后被任命北伐,最后封公爵因病而亡
第二年正月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同年徐达率领军队北方,十月份攻克元大都,标志着明朝对全国性的统治。建国后由于徐达功勋卓著,被封为魏国公。元朝灭亡后残余势力逃亡北元,徐达曾经多次对北元进行过讨伐,有胜也有败。最后因病身亡,并不是所谓被朱元璋所谋害!
第二位:常十万常遇春
1:年少时的经历,正好是元朝末年,各种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除了徐达以外,最能打仗的莫过于常遇春。由于太能打仗,据说只要给他十万兵马,他就可以纵横天下,因此被人称为“常十万”。他生长的那个年代正好是元朝末年,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盗匪和起义军随处都看的见。
2:无法忍受挨饿,于是投奔大盗
起初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饥饿,于是转而投奔当时的绿林大盗刘聚。起初觉得有些新鲜,后面觉得打家劫舍也不是什么正经事。
3:碰巧路过和州,见到朱元璋军队纪律严明,当机立断去投奔他
至正十五年四月,常遇春一行人到和州抢劫正好遇上朱元璋率领军队进攻和州。他早就听说朱元璋这个人很仗义,于是伪装成老百姓亲眼目睹了朱元璋爱兵如子的作风,也看到朱元璋部队军纪严明。他当机立断,前往投奔朱元璋。
4:随着徐达北伐元大都,回事途中病死
一路上常遇春所率领的军队攻城拔寨,可以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在攻打陈友谅张士诚的关键性战役当中,常遇春总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打仗非常勇猛,总是冲在头第一个。朱元璋都劝他你是一军主帅,要注意形象。建国后随徐达北征,途中病死,死的时候40岁不到,可以说英年早逝。
第三位:凉国公蓝玉
1:本人出身,跟随将军南征北伐,吸取经验
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随着常遇春非常能打仗。起初,他不过是名不见经传的黄毛小子。常遇春多次在朱元璋面前提起过他,因此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当时他随着傅友德,汤和等人西征攻打四川,战争的结果我们都知道,明朝军队大获全胜。俘虏了大夏国君主明升,蓝玉因此被封为侯爵。
2:多次北征,可是他们都无功而返
元朝灭亡后,北元势力成为了朱元璋挥之不去的噩梦。曾经多次派徐达等人北征,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功而返。有一次,蓝玉跟着大将军冯胜,常遇春之子常茂等人讨伐北元。由于二人不和互相推卸责任,导致又一次军队无功而返。
3:得到机会,可是嚣张跋扈,最终为君主不容被杀
这时候朱元璋直接任命蓝玉为大将军,率领大军北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捕鱼儿海”之战,从此北元精锐损失殆尽。北元逐步分裂成瓦剌和鞑靼两大部落,威胁明朝边境20多年的北元不复存在。缴获的兵马钱粮不计其数,正是由于这一次做的太过分,导致了他后面悲惨结局。嚣张跋扈霸占北元太子妃,最终被朱元璋所杀!
第四位:信国公汤和
1:最早参加起义军,把朱元璋也拉上
汤和是最早加入郭子兴起义军的,也正是因为他写信给朱元璋,才让他更加坚定参军的信念。他这个人很小的时候就看得出来很睿智,朱元璋比他小三岁,但是能够听从他的智慧。这种人在政治官场上也能混的风生水起。
2:很佩服朱元璋,一路上跟着他南征北讨
至正十五年六月,汤和随着朱元璋平定太平,缴获300匹马。在追击陈野先的过程当中,汤和被飞箭射中左大腿,他将箭拔出继续投入战斗,最后和诸位将领擒住了陈野先。平定南京,福建等多次战役中,他都屡立战功,这些朱元璋都看在眼里。
3:懂得为官之道,最后明哲保身颐养天年
等到建国后,汤和由于功勋卓著被封为公爵,最后得以善终。那时候开国的大部分武将都是被朱元璋各种借口处死,他最终能明哲保身,足可以看出他在政治官场上的经验十足,老朱没有借口杀他,最后得以颐养天年。
血战洪都改成蓝玉的原因:
血战洪都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所指挥的,后来朱文正因嫌朱元璋奖赏太低,投敌谋反。
蓝玉是大将常遇春的妻弟,他也是骁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为了宣传大明将官忠心,将血战洪都改成蓝玉。这也可能是编剧不读史书,脑洞大开想怎么写,就怎么编。
在胡军版的电视剧《朱元璋》中,很多观众应该对那场洪都保卫战令人记忆犹新。在那次战争中,我们看到了蓝玉为了保卫洪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魄。
剧中蓝玉率领的三万多的士兵要抵抗六十万敌军不断地进攻,以三万抵六十万这样悬殊的军队力量,想想都觉得不太可能,而且不但要守住城门,还要守住城门一百天,这样的艰巨任务,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蓝玉记得朱元璋对他说过,如果在一百天内你丢了城那就是死罪,但是在一百天以上你丢了城那你仍然是功臣,因为蓝玉的防守能为之后的水路战提供宝贵的时间。
在南北城关被破的时刻,蓝玉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反攻,他觉得守城是受不住了只能进行反攻能争取更多的时间,即使自己死了也要死的壮烈。
他抱着必死无疑的决心率领几千人的敢死队去迎战敌军,在他认为他会战死沙场的时候后方援军赶到了,他们的信心增强了,最终胜利了。正如电视所放的,在这次大战中蓝玉立了大功,成为了一代英豪。
然而,电视剧终归是电视剧,仍然还是有虚构的成分,蓝玉血战洪都并不是真实的。
在史料中,是有洪都保卫战,但是人物却不是蓝玉,而是朱元璋侄儿朱文正,他以四万军队抵挡住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的进攻,为朱元璋南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是军事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朱元璋杀蓝玉的原因:
首先,要说的就是蓝玉的性格特征,蓝玉虽有胆有谋,屡次立下战功,在打仗方面也算是个有胆识的将士,这方面也是朱元璋重视他的地方。
但是,他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桀骜不驯的性格却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在军营中擅自提拨士兵,私自培养自己的军中势力;在众多大臣面前不顾皇帝的威严竟说出“我难道不配当太师吗”的糊涂话。
在回城的关口,由于守关口的卫兵没来来及开门,竟毁关而入。
以上这些举动都能看出蓝玉鲁莽、冲动和嚣张跋扈的性格。其次,蓝玉对身边的人太过于信赖,同时说明他太单纯,蓝玉跟太子的关系一直不错,他有次向太子提起朱棣这个人雄心很大,早惦记着皇位了。
然而,太子却在朱棣面前提起了这件事,朱棣对蓝玉痛恨至极,并开始挑拨蓝玉与皇帝的关系。最后的一个原因,在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去世,皇孙朱允炆年幼,皇位没有了继承人,朱元璋担心自己的皇位被被别人夺去便苦心积虑地想要把身边碍事之人都除去。
以上三点,正好也使朱元璋坚定了自己杀蓝玉的想法,锦衣卫揭发蓝玉有谋反的想法,想在朱元璋经过的路途中把他杀掉。蓝玉被扣上了谋反的罪名,即使想要平反也是无济于事了。
首先朱元璋杀功臣不止杀的蓝玉,还包括了其他的很多开国功臣,除了汤和得以善终之外,其他人好像没有有好下场的,至于蓝玉之所以被杀的原因就比较多了,他之所以身为开国功臣朱元璋还要杀他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点原因:以开国功臣的身份自觉超然不把朝廷命官和制度放在眼里。
这个原因是来自于一件事,这件事是出在蓝玉北征南返的时候,当他得胜归来一路享尽赞美奉承的时候,他在路过喜峰关的时候,因为当时天色已晚守城将士要进行确认身份以防敌军冒称,所以未能及时打开城门迎他入城。然后当时有大功的蓝玉十分不满,竟然直接命令手下攻城,然后带领手下进了城。从这点可以看出来蓝玉对手下的掌控以及对朝廷制度的不在乎。
第二点原因:试图奸淫元王妃,惹怒朱元璋:当时朱元璋就要封蓝玉为王,然而当时坊间开始传出元王妃与蓝玉有私情,然而真相是蓝玉看上了元王妃,想逼迫她,元王妃因此自杀,朱元璋大怒,将赐给蓝玉的“梁”换成了“凉”,并将蓝玉的过失记在世袭凭证上。
第三点原因:权力掌控欲太大,惹来朱元璋猜忌,当时蓝玉西征回朝,朱元璋封其为太子太傅,但却位于宋、颍二人之下。然后他就非常抱怨,多次在公开场合抱怨朱元璋,因此惹来了朱元璋的猜忌。
第四点原因:对于军队的掌控让朱元璋忌惮,像上述第一点原因中蓝玉命人进攻喜峰关,军队便进攻了,可见其对军队的掌控力,而且蓝玉多次掌兵,手下统治的军队很多,其在军队中的威望也极高,自然为朱元璋忌惮。
朱标活着的时候朱元璋没有动蓝玉,是因为朱标和蓝玉的关系好,蓝玉可以为朱标所用。但是朱标一死,蓝玉就被杀了,那是因为朱元璋担心,他的孙子朱允炆制服不了像蓝玉这样的大将,而且后来蓝玉想要谋反,朱元璋也不得不除掉他。
朱元璋自从建立了大明王朝以后,就已经选下了接班人,那就是朱标,朱标是马皇后生的儿子,是朱元璋的嫡长子,也是朱元璋最心仪的接班人,朱元璋对朱标投入了很多的心血,但是没有想到朱标英年早逝,先朱元璋一步离开了人世。而蓝玉是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朱标活着的时候,蓝玉和朱标的关系很好,朱元璋也有意让蓝玉辅佐朱标,但是朱标死了,蓝玉也没有认清局势,既然我行我素,骄横跋扈。
朱标死了以后,朱元璋不得不重新选择继承人,为了平衡儿子们,朱元璋越过了儿子,直接选择了孙子朱允炆,但是朱允炆的年纪小,为了朱允炆未来能够更好的打理江山,朱元璋不得不提前为朱允炆铺路。朱标活着的时候,朱元璋不动蓝玉,因为他知道,以朱标的能力,他能够制服得了蓝玉,但是朱标死了,蓝玉却还是一如既往的嚣张,仗着自己的权势,为非作歹,甚至滥杀无辜,后来经过朱元璋的私下调查,发现蓝玉对朱元璋给他的封赏不满意,甚至还有想要造反的心思。朱元璋非常的生气,后来锦衣卫找到了蓝玉谋反的证据,朱元璋就直接对蓝玉下手了。
蓝玉作为朱标的好友,作为朱元璋的开国功臣,之所以会落的这样的结局。就是因为他还不知道收敛了,甚至还居功自傲,在朱标死了以后,他也没有看清局势,继续我行我素,触犯了朱元璋的逆鳞,导致最后被朱元璋屠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97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