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刘邦对雍齿恨得牙根痒痒,刘邦后来为什么封雍齿为候

众妙之门 2023-06-19 07:07:08

刘邦对雍齿恨得牙根痒痒,刘邦后来为什么封雍齿为候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邦和雍齿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其实,刘邦的宽厚仁爱也是与生俱来的,并由此贯穿了刘邦生命的始终,这正如刘邦天生是一个捣蛋鬼造反派一样,连儒生的帽子都敢往里撒尿,这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可以并行不悖的,人确实也是复杂的动物,往往在不同环境里呈现出了他们性格的多样性。

而且,刘邦的宽厚仁爱,还体现在了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于施与于与自己有仇自己很不喜欢的人身上。

大家也知道,刘邦干革命最初的黑暗时期,就是从来不服刘邦的雍齿,带领丰沛子弟背叛他而投奔魏人的时候,那个恼羞成怒啊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就算是寝皮食肉也不解恨的牙痒痒样子,而且雍齿后来还反反复复做对刘邦不忠的事,你们以为刘邦会把他粉身碎骨无疑了,居然后来刘邦不仅不杀他,还给他一个什方侯当当(和韩信义释让他受胯下之辱的人有异曲同工之妙),让刘邦的部下刮目相看,佩服得五体投地,这还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啊,有这样的度量,不枉你刘三儿当天子也,这就是宽厚仁爱的功效,也极大提高了刘邦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那可不是玩儿的。

可能大家还记得,刘邦最初带领沛县三千子弟兵,雄赳赳气昂昂地出去和秦军打仗,一开始也打了几个小胜仗,正如喜欢赌博的人起初过手也有几把好牌一样,不过由于势单力薄又缺少有效支援而没有很快发展起来,做大队伍,就在家乡境内瞎转悠,地方杂牌军的战斗力也不过如此了,在攻打胡陵、方与以后,没有多少进展,便只能暂时回军驻守家乡丰邑。正当刘邦为自己军事力量的发展绞尽脑汁的时候,这世界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也可以说是屋漏偏遭连阴雨,原本一直不是很服刘邦的雍齿,打包带着丰邑子弟脱离了刘邦的组织序列,投奔了魏人,就因为魏人许愿投降就封他为侯,不然的话就血洗丰邑。这还真是要命,这不是往刘邦的伤口撒盐吗?

刘邦平生就最恨不讲义气的"二五仔",所以就发誓要灭雍齿这个万恶的叛徒,可是越急火攻心越打不好仗,攻打丰邑好几次,都没有攻下,简直就是越穷越见鬼喝凉水也塞牙的那种窘迫,才知道政治资本的原始积累是何等的艰难,也才明白自己是何等的弱不禁风。又急又恨之下偏偏又急出了病,于是只好灰溜溜地回到沛县休整养病。等病稍为好点,痛定思痛之后,刘邦决定寻个援手找个靠山,以一扫当时的颓势,以图转转运东山再起,因为此时的我几乎就是一个光杆司令,落魄得很。

原先,刘邦想投靠景驹,后来听说项羽的叔父项梁在薛县,就带着随从骑兵一百多人,去见项梁,也有投奔他的意思。作为楚国名将项燕之后的项梁倒是蛮爽快,听到刘邦说明来意之后,立马无条件拨给其五千人马,并配给五大夫和十名将官。这倒是出乎刘邦的意料之外,因为过程太顺利了,连磨牙的功夫都省了。

刘邦不知道为什么项梁这么看得起当时如丧家之犬的他,后来刘邦细致想想,可能是刘邦的人品和稳重让项梁对刘邦青眼有加的,就因为刘邦当时已经48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处世经验,如宽厚仁爱、豁达大度、人脉广泛、礼贤下士等。这些团队管理上不可多得的品性,正是项梁当时初出道只会"万人敌"本事的才25岁的青涩莽撞侄子项羽要学习的地方,反正后来项梁让刘邦与项羽协同作战,也是想通过刘邦的为人处世方法让项羽得到人生磨练吧,正是因为项梁大方出手,最后让刘邦凭借所借的兵力,与从背后捅了刘邦一刀让其恨之入骨的雍齿又大战了一场,终于打下了丰邑,赶跑了雍齿,了却了人生之恨。果然应了那句老话否极泰来,当一切失无可失的时候,基本上此时你就会迎来生命的转机。

也正是因为这次的合作(要干大事业合作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也),刘邦和曾经少不更事要烹煮我父亲的青涩项羽有了一点兄弟之情,最后因为争夺江山反目成仇,这世界当然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因为那个时候首反暴秦的陈胜已死,项梁按照重要谋士范增的建议拥立了楚怀王,由此归附项梁的楚人络绎不绝,所以刘邦也曾说"我和项王当年曾一起北面接受楚怀王的命令,约为兄弟"之类的话,就源于此。

好了,刘邦和项王的恩怨以后再说,在此就单表刘邦后来为什么在立国之后,要封其曾恨之入骨曾多次背叛他的雍齿为什方侯吧,这个也算是刘邦宽厚仁爱的典型事例啦,当然也是可以大书特书的。

汉王六年,刘邦先是分封了萧何等二十余人官职,这些人都是功勋卓著的人,理所当然要封高官厚禄。而其余的人却互不服气,日夜争功不止,吵得不可开交,因为一时无法评定他们功劳大小,所以刘邦就没有及时封官,先把它挂起来。不料有一次在洛阳南宫,刘邦从阁道上看见众将三三两两坐在沙地上不知在议论什么,很是慷慨激昂的样子,于是他忙问身边的张良是怎么回事,他们究竟聚在一起在说些什么。

"陛下不知道吗?他们是在图谋造反呢。"张良的回答让刘邦大感意外。

"天下刚刚安定,还没有过上好日子,他们为什么还要造反呢?"刘邦觉得很不可思议。

"皇上你出身平民,靠这些人打下了江山,现在贵为天子,然而你所封赏的人都是你的亲信,如萧何、曹参等人;而你所诛杀惩罚的人都是平常怨恨的人。现在军吏要论功行赏,有些人既怕你厚此薄彼封赏不公,又怕往常的过失而被你诛灭,所以聚在一起讨论如何造反呢。"张良有理有据地说。

"为之奈何?"刘邦又重复了战争年代经常问张良他们这班大臣的这句口头禅,也算是刘邦善于采纳他人计策从谏如流的表现之一,不会刚愎自用的刘邦接受别人的计谋不计其数。

"那么我想问陛下,你往日最憎恨而大臣们也认为你最讨厌的人是谁?"张良又说道。

"这个还用问吗?整个大汉谁人不知我最恨雍齿,因为他曾多次侮辱我,和我有旧怨,也经常对我不忠,老实说我一直想把他干掉,又因为他功劳多,所以总是下不了手。"刘邦咬牙切齿地说。

"那好,你现在就赶快先封雍齿为侯,来告诉群臣众将说,被皇上恨之入骨的雍齿都能受封,他们就更不用着急不用操心了,这便给了他们信心,危机自解也。"张良道。

刘邦感到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于是大摆庆功宴,接待群臣,并当席封雍齿为什方侯,还当场命丞相和御史们抓紧时间草拟论功行赏分封的名单和册表。一轮酒席过后,大家不再嚷嚷要造反,都满意散去,张良的计策果然十分奏效,众将的心也全都安定了,同时彰显刘邦的宽厚仁爱和开阔胸襟,一举两得,笼络安抚人心果然也是主帅工作题中应有之义也。

刘邦非常痛恨雍齿,为何还要封他为候?

刘邦虽然痛恨雍齿,但是却第一个封他为候的原因是刘邦的胸襟比较开阔,为了给其他大臣树立一个明君的榜样,获得大家的拥护。刘邦少年时期只是一个混混,但是却能一路走到帝王的位置是实属不易的,刘邦建立政权后,要想巩固自己的统治,必然要得到大臣们的支持,但是有些人对刘邦不了解,所以刘邦就封了雍齿这个人为候,这样就给大家留下一个印象,刘邦这个是不记仇的,是值得拥护的,这是刘邦稳定军心的一个手段。


刘邦和雍齿的出身不同,上文我们已经说了刘邦是一个混混出身,而雍齿却是武将后人,所以雍齿从内心是看不起刘邦的。但是刘邦这个人,率先举起了起义的大旗,雍齿虽然表面上拥护,内心却是不服气的。刘邦在早年被围困的时候,作为同盟的雍齿不仅不来营救,而且献出了一座城池,来保全自己的性命,所以刘邦是极其痛恨雍齿的。


但是刘邦建立政权之后,却没有落井下石,而是将雍齿封为候。其实刘邦已经看出来雍齿对自己的不服气了,但是现在刘邦已经掌权,没有必要结束雍齿的性命,再说了,雍齿也是有一定能力的,封雍齿为候,以后只会死心塌地的跟着自己,这也是刘邦的计谋之一。


其次,刘邦建立政权之后,需要的是人才,杀人只会影响自己作为新君的形象。如果想得到广大百姓的支持,必然要以宽宏大量示人,刘邦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才会封雍齿为候。其实刘邦一开始是想杀了雍齿的,因为雍齿听说刘邦建立政权之后是有谋反的打算的,但是听到张良这一番解释之后,变敌人为忠臣,也这算是刘邦的用人之道吧。

雍齿是什么人?汉高祖刘邦何故既恨他,又封他为侯?

我认为雍齿是一个性情中人,他自芒砀山随刘邦起义以来一直不服刘邦的统领,使得他后来做出了反叛的行为,投靠了项羽。但他本质上是一个作战勇猛,重情重义的汉子,在西楚霸王被刘邦灭亡之后雍齿又被刘邦封了官职。可能有人会说,对待这种叛徒,为什么不杀了,反而要封官职呢?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雍齿和刘邦都是从芒砀山起义的人,都是同乡,再怎么着也有一份情谊。

秦朝末年,朝廷大量招募民工去修阿房宫,刘邦是当时沛县的亭长,负责押运任务,这其中就有雍齿。雍齿本来是可以不去的,结果他管的村子和刘邦负责的村子发生了抢水源的冲突,刘邦就是用手段把雍齿给送进了监狱。因为民工招的太多,在监狱里关押的犯人都需要去充当人数,雍齿也就在这行列之中了。

可雍齿心中一直不服刘邦,认为他只会耍小聪明,使用些偷鸡摸狗的手段,在押运的路上一直和他对着干。在押运的几个月里,因为大雨的原因使他们不能按时到达。按照秦朝当时的法律,迟到一天便要被斩首。刘邦认为去也是死,还不如不去呢。正巧当时陈胜吴广也因为不能按时到达咸阳,被逼揭竿起义。刘邦觉得没有了其他道路,于是带领着兄弟们起了义。

雍齿虽然不服刘邦,但没有去路,便跟着刘邦一起起了义。在接下来的几场战役当中雍齿都表现的非常的勇敢,作战也异常的凶猛,而刘邦只是坐镇指挥,这让雍齿内心非常的不平衡,便找了一个机会反了刘邦。终因实力弱小战败,被刘邦饶了性命赶出了沛县。

第二、雍齿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才有了后来的汉高祖。

刘邦贪恋天下,凭借着怀王的?先入关者为王?,的约定首先进入了咸阳,想要独自称王。可他忘记了自己的实力还是非常的弱小,实力强大的项羽正在虎视眈眈地盯着一顿饭他。

刘邦为了能够独吞天下,竟然偷偷地阻挡项羽进入关中。为此项羽非常生气,便邀请他来吃一顿饭,想借此问明白刘邦为什么这样做。而项羽的军师范增认为这是灭掉刘邦的最好机会,便在鸿门宴上安排项庄在舞剑的时候伺机杀了刘邦。

刘邦也不是傻子,看出了他们的心思,便借上厕所的名义出去,想要逃走,可没想到想到四处都有人看守。就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雍齿出现在了他的身后,本来雍齿的职责是杀了刘邦,但他念及曾经是同乡,而且刘邦也曾放过自己一命,便安排刘邦逃走了。

雍齿和刘邦本是同乡,也无仇恨,又相互放过对方的性命,可以说他们是都是英雄,于是刘邦在夺得天下之后便对雍齿封了侯位。

刘邦最痛恨的叛徒雍齿,为何后来没被杀还被封了侯?

雍齿与刘邦积怨已久,他向来都是刘邦想杀而不能杀的人。更让刘邦无奈的是,他当了皇帝,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利之后,依然不能杀雍齿,反而必须厚厚的重赏了雍齿,这也是统治者在全局观之下的无奈吧。

雍齿“出身豪强”,与刘邦是同乡,在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他与刘邦一起起兵反秦。刘邦在好不容易攻克丰邑之后,将这个城邑交给了雍齿留守,自己引兵前去攻打薛地(命雍齿守丰,引兵之薛)。没想到刘邦刚走,素来轻视刘邦的雍齿立即就向魏国的周市(曾经是陈胜的部下)投降了(雍齿雅不欲属沛公,及魏招之,即反为魏守丰)。

当盛怒之下的刘邦再次率兵前来攻打丰邑(第一次攻打失败了,后来是借了项梁的兵)打败了雍齿之后,雍齿又改而投奔赵国,后来在巨鹿之战后转投项羽麾下。当刘邦势力越来越大之时,在项羽部下不被重用的雍齿只得再次向刘邦投降。

刘邦对雍齿的记恨,主要是在自己起兵之初就遭到了老战友的背叛,但是又因为雍齿的确有一定的军事能力,所以又不能杀他(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这也正成了雍齿后来被封侯的原因——在刘邦歼灭项羽,夺取天下之后,他曾经看到一群人聚集在一起说悄悄话,他便问身边的张良,这些人都在议论什么。张良说:‘他们自然是在议论怎么造反了——因为现在虽然全天下都是陛下的,但这天下还是太小了,远远不够给每个人足够的封赏啊!他们担心论功行赏的时候没有自己一份,所以就开始议论怎么造反了!’刘邦问张良应该怎么办才好,张良说:“陛下现在要挑选一位平生最恨的、大家又都比较熟悉的人,把他先封赏了,大家就都安心了”,所以刘邦先把雍齿封为什方侯,大家才都安下心来(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刘邦分封雍齿,完全是出于大局观,他对雍齿的记恨一点都没有减少,并且转移到了雍齿的朋友身上——汉惠帝时期接任曹参的右丞相职位、与陈平一同执政的王陵,就因为是雍齿的好朋友而很晚才被封赏(以善雍齿,雍齿,高帝之仇,而陵本无意从高帝,以故晚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97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