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高煦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的大军渡过长江,进逼南京城下,曹国公李景隆与谷王朱橞开金川门降,南京城陷,宫中火起,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终。一个多月后,朱棣在南京即位,改年号为永乐,是为永乐皇帝。随着朱棣的即位,立储也成了这位皇帝所面临的头等大事。和子女众多的父亲不同,朱棣一共只有三个儿子,长子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为人宽厚,恭检爱民,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但肥胖多病的他并不能得到父亲的青睐。次子朱高煦身高七尺,生性凶悍,身体轻捷,骑术精湛,是朱棣最喜爱的儿子,三子朱高燧天资聪颖,擅长骑射。但就立皇太子的问题上朱棣又出现了犹豫,朱高炽由于仁爱、儒雅,深得文臣们的拥戴,而且他是太祖皇帝朱元璋亲自为朱棣选择的燕世子,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而朱高煦性格颇似朱棣,武勇英俊,在靖难中立下大功,而且朱棣也曾亲自许愿将皇位传给他,就朱棣本人来讲,他是希望立朱高煦的,他觉得朱高炽过于仁弱,将来会遭人胁迫。但是最终朱棣还是立了朱高炽为太子,因为明朝的内阁制度和汉族的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制度在某种程度制约着帝王,他清楚的知道,废长立幼是取祸之道,可能引发萧墙之乱。
哥哥朱高炽被立为太子后,次子朱高煦被封为汉王,藩国在遥远的云南。愤愤不平的他对父亲朱棣说道:“我有何罪,要被赶到万里之外的荒凉之地?”不肯前往藩国。朱棣又把他封到山东青州,心想这次总不是什么遥远荒凉之地了吧,没想到朱高煦又嫌弃青州不如江南的富庶,说道:”我何罪,处我瘠土“(我有什么罪,把我赶到那个穷地方),最后朱棣没辙了,问他到底想去哪,结果朱高煦哪都不想去,就想在南京待着,无可奈何的朱棣只得听任他在南京赖了下去。但朱高煦接下来的举动却让朱棣越来越怀疑自己这个儿子不肯就藩的真实目的,朱高煦先是索取亲军天策卫为汉王护卫,因为唐太宗李世民当初被封为“天策上将”,所以朱高煦也常常以唐太宗自比(唐太宗李世民可是通过玄武门之变杀了两个弟弟才坐上的皇位)。不久,朱高煦又请求增加护卫,行事也更加放纵,他自负勇武,又常跟随朱棣左右,便多次挑拨是非,陷害太子和太子身边的朝臣。朱棣这时才发现自己这个儿子的野心,开始催促他就藩,朱高煦还是不肯动身,并私自挑选卫士,招募精兵三千人,又借故击杀兵马指挥徐野驴并僭用御用车马器物。
这样赤裸裸的叛逆之举令朱棣勃然大怒,调查得知朱高煦违法之事达数十起,对其予以痛斥,剥夺冠服,囚禁在西华门内,准备将他废为庶人。太子朱高炽念及兄弟之情,在成祖面前极力请求。成祖削去朱高煦的护卫,将他的亲信诛杀并徙封到山东乐安,可这次朱高煦就藩后依然死性不改,心怀怨念,更加着急地策划谋反。朱高炽虽多次致书劝诫,朱高煦仍不肯悔改。数年后,明成祖朱棣病死于北伐回军途中,太子朱高炽继位,是为明仁宗。本就看不起自己这个大哥的朱高煦派遣心腹入京,窥视朝廷举动以图伺机而动,仁厚的朱高炽没有处罚这个弟弟,反而将朱高煦召回京城,增加其俸禄,赏赐宝物数以万计,仍命他返回乐安,还将他的长子封为世子,其余儿子均封为郡王。这样的厚待并没有使权欲熏心的朱高煦满足,一年后明仁宗朱高炽病逝,太子朱瞻基从南京赶往北京奔丧。朱高煦又打算在半路设伏,截杀侄子朱瞻基,但由于行动仓猝,没有成功。不久,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宣宗即位后对这个叔叔还是很厚待的,不但赏赐厚于其他王府,其关于国政提出的意见也一一采纳。而朱高煦却认为宣宗软弱无能,更加骄横狂妄。
1426年(宣德元年)八月,朱高煦起兵造反,他在起兵前还企图勾结英国公张辅为内应,但被张辅告发。结果在宣宗御驾亲征之下,第二天就灰溜溜地出城投降,跪在地上磕头请命。按说谋反是杀全家的大罪,群臣也纷纷上表要砍了朱高煦,可宣宗皇帝和他爹一样心软,以汉王宗亲之故免其一死,杀其同党六百余人,流放戍边者两千多人,在西安门内盖了间宅子,把朱高煦父子软禁了起来。身为一个叛国的王爷,不砍头、不发配边疆、不进天牢,这也算是最好的结局了吧。然而作死不止的朱高煦依然是死性不改,后来,宣宗去探视朱高煦,却被朱高煦故意绊倒,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宣宗大怒之下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但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将大缸顶起。宣宗又命人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铜缸之内,朱高煦的几个儿子也全都被杀,这位作死的王爷终于把自己送上了不归之路。他的父亲、兄弟、侄子这三代皇帝也对他一忍再忍,甚至多次法外开恩,但最后也架不住他全力以赴地作死。
朱棣最宠爱的儿子是朱高煦 ,本来前景很好的一个人,因为朱棣的宠爱野心慢慢变大,想要造反当皇上,结果造反失败,被活活烧死在铜缸子里。虽然他效仿父亲朱棣造反,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那么好命,能够幸运的当上君王的。
朱棣共有四个儿子,在这四个儿子之中朱棣最喜欢的就是三儿子朱高煦,但是因为他是老三,按照古代嫡长子继承皇位的说法,长子朱高炽被立为太子继承皇位。长子朱高炽虽然身体肥胖,但是他非常仁和,得到不少人的支持。朱高煦跟着自己的父亲朱棣立下过汗马功劳,相对于平淡的长子,朱棣更喜欢三子朱高煦。
不想做君王的皇子不是个好皇子,朱高煦也是很想当君王的,再加上朱棣对他越来越宠爱,朱高煦感觉自己离皇位越来越近,野心也越来越大,藩王这个职位已经不看在眼里了。等到朱高炽继承皇位以后,这颗野心就彻底压不住了,朱高炽知道他想谋反,但是顾及到都是兄弟就没有计较。
等到朱瞻基当了太子以后,朱高煦开始派杀手追杀朱瞻基,侥幸的是朱瞻基逃过了一命,但是两个人相对的也结下了仇恨。等到朱瞻基登基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要铲除朱高煦,只不过当时没有找到朱高煦的把柄,并且又要维护刚上位君王的名声,因此朱瞻基只能忍耐下来,但还好没有等多久,朱高煦就开始起兵造反 。
朱瞻基因为早就防着朱高煦了,所以这次战争最终朱瞻基胜利了,并且把朱高煦囚禁起来。有次朱瞻基想着没事前去探望朱高煦,结果朱高煦依旧任性,把朱瞻基给绊倒了。新仇加旧恨之下朱瞻基让人抬来了一个铜缸,然后把朱高煦按在里面,周围点上柴火,活生生的把朱高煦给烤死了。
朱棣把皇位传给了谁 ?是他儿子还是孙子? 朱棣把皇位传给了他的长子,朱高炽。
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以后返回北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和朱高燧趁机作乱,两人商量后决定秘不发丧。
朱高炽1424年八月二十五日才得知朱棣已经死了,这个时候朱棣皇帝的代表带着传位的遗诏也到达了北京。
1924年九月七日正式登基朱高炽,被称为明仁宗。但是朱高炽只做了十个月的皇帝。
1425年五月,已经重病的朱高炽去世,终年47岁,庙号仁宗。
扩展资料:
朱高炽能登上皇位,是因为他的人品与能力,都是众望所归的。朱高炽为人忠厚老实,与人为善,甚至对曾经陷害过他的朱高煦,他都能宽容以待。
足以见得朱高炽的胸襟之大,虽然是残疾之身,却并没有一颗残疾之心。在朱高炽登上皇位之后,立刻下令释放了还在牢房里面坚持读了十年书的杨溥,也没有忘记那些当年和他共患难的朋友们。
朱高炽还做了一件事,在历史上给他留下了不朽之名。那就是更改了朱棣当年的命令,凡是建文帝时期,因为靖难而被罚没为奴的大臣家属们一律赦免,并且给老板姓们发给土地,让他们安居乐业。
朱高炽的这一壮举足以让后世之人铭记于心,但老天似乎在与这位伟大之人作对,在洪熙元年五月,只做了十个月皇帝的朱高炽病重,不久便去世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高炽
朱棣的儿子学朱棣造反,结果失败,最后他是什么下场? 朱棣的这个儿子叫朱高煦,他的下场非常的悲惨,是被朱瞻基活活用火给烤死的,这也是他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其实朱高煦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朱棣也是非常的喜欢他。但是,朱高煦自己太会作了,不懂得谦让,只想着自己需要得到怎样的待遇,非常的自私自利。
朱棣总共有四个儿子,分别是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四儿子由于早夭,没有太多的记载。在这剩下的三个里面,朱棣最喜欢、最欣赏的是朱高煦,因为朱高煦常年随他征战战场,足智多谋。自古以来,长幼有序,朱棣为防止儿子们争夺太子之位,依照惯例将大儿子朱高炽立为太子。这个时候,朱高煦就非常的不爽,他自认为自己才是父亲最中意的人,而且自己的能力也是父亲认可的。于是他就效仿他的父亲,决定起兵造反。
他首先是向自己的父亲要了天策卫当自己的护卫(因为他觉得朱棣会支持他,因为立朱高炽为太子本就不是朱棣本意),还和弟弟朱高燧密谋,除掉太子朱高炽。不久之后,他的这个野心被朱棣知道了,但是朱棣不忍心杀死自己曾经最喜欢的儿子,于是便将他贬为平民。朱高炽即位后,并没有因为曾经的恩怨迁怒于朱高煦,反而善待他。在朱高炽的儿子即位之后,朱高煦依旧死性不改,想谋权篡位,没想到直接被朱瞻基给逮捕了。
为了以绝后患,朱瞻基使用酷刑活活烤死了朱高煦。
朱棣的最宠爱的儿子朱高煦,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作为朱棣最宠爱的儿子朱高煦我觉得他应该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而且是一个懂得掌控大局,心思比较细腻的一个人,既然作为朱棣小儿子肯定有他的一些过人之处的,对于他具体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我们现在还无从考究,我们对他的认识只是从一些记载或者一些叙述中了解到的,真正了解它是没有的,只能是我们的一些猜测而已,但是他确实是朱棣最宠爱的一个儿子,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我相信作为朱棣最亲爱的儿子。
他得有让他父亲宠爱他的资本,因为任何事情都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都是有一些原因的,这样才是更加理性的一个方面,既然他能够让他的父亲更加的宠爱他,那么他肯定给他的其他兄弟或姐妹有过人之处。对于朱高煦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我们只能从一些表面现象或者从一些技术上可以推断,但是我们谁都没有去过他们那个年代。
根本就不了解他们那个时候所发生的一些事情,也不会知道他的一些真正的关系可能是比较错综复杂的。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是他父亲最疼爱的一个儿子,这肯定是有原因的,根据很多记载,朱高煦他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在很多问题上他有很多的这种材质,但是他父亲并没有让他坐上皇位。肯定和他的性格是有一定关系的。
因为他的性格可能太偏激,不适合当皇帝。我们生活当中也有这样的一些事情,在一个家庭当中有一个特殊的孩子总会被父母所偏爱,因为他和其他的兄弟姐妹有不一样的地方更讨父母喜爱。好了,今天我就和大家聊就到这里吧,我相信对于这件事情大家肯定的看法各不相同,如果大家有任何想要和我们分享的事情,都可以在朋友圈消防里面讨论哦。
朱高煦是朱棣最宠爱的儿子,本人勇猛有武跟随父亲作战,为何最后被活活烤死? 朱高煦因为感觉自己功高,却没有得到皇位,于是就在后来想造反,造反失败后,被侄儿明宣宗关进大牢,接着找了一个理由,就将他活活烤死了。
朱高煦早年一直与父亲并肩作战,立下了不少功劳。朱棣登上皇位后,想找一个有能力的儿子当太子,他心中的对象是朱高煦。可是他的长子朱高炽因为是朱元璋指定的人选,又得到了大臣们的肯定,所以只好立朱高炽当太子,而只好委屈朱高煦当汉王。
朱高煦没有被立为太子,心里很是不服,他自己认为论军功,他比朱高煦大,论才识,他不比朱高煦差,而且他还救过父亲,深得父亲的宠爱。因此他一直没有放弃对皇位的追求。他一直留在京城,不到自己的领地去任职,就是想找一个能翻身的机会。后来被父亲朱棣发觉,就强迫他离京。但他并不死心,把自己的儿子继续留在京城,拉拢权贵,获取宫中消息,想等时机。
朱高煦的父亲朱棣和他的兄长朱高炽都知道他有谋反的打算。但考虑到亲情,他们都没有对朱高煦下狠手,相反,还对他十分的好。
朱高炽去世后,朱高炽以为时机成熟,就在他侄儿、当朝的太子朱瞻基奔丧的路上,派出杀手想杀死朱瞻基。没想到朱瞻基很幸运,竟然逃脱了追杀。知道背后竟然是自己的亲叔叔,朱瞻基十分气愤,只等以后有机会处置了他。
后来,朱高煦忍耐不住还是开始造反了,不料却兵败当了朱瞻基的俘虏,被关了起来。一次,明宣宗去看望他时,他却故意把明宣宗伴倒。宣宗大怒,命人拿来铜缸,将朱高煦活活给烤死。
朱棣,有几个儿子? 朱棣有四个儿子。
朱棣的儿子有:
1.朱高炽:朱高炽是朱棣的大儿子,1378年出生母亲是文皇后徐氏。在朱棣死后朱高炽继承皇位,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也就是明仁宗。
2.朱高煦:朱高煦是朱棣的第二个儿子,和朱高炽是同一个母亲,朱高煦最开始被朱棣封为高阳郡王,但是朱高煦不肯去高阳就一直留在南京,想要篡夺太子的位置。在朱高炽死后明宣宗继位朱高煦起兵造反失败最后被贬为庶人。
3.朱高燧:朱高燧是朱棣的第三个儿子,和朱高炽还有朱高煦都是一个母亲生的,被朱棣封为赵王。但是最后因为和朱高煦一起造反被捉拿,最后被罢免爵位在宣德六年去世。
4.朱高爔:朱高爔是朱棣的第四个儿子,但是在出生的一个月以后就夭折了所以没有被封任何的爵位。
扩展资料:
朱棣的第二个儿子朱高煦自幼生性凶悍、言行轻佻,太祖朱元璋在世时,便对这个孙儿非常厌恶。在朱棣诸子中,朱元璋最欣赏以儒雅仁爱著称的朱高炽,并亲自立他为燕王世子。
他是正统继承人,名正言顺,而且在朱棣靖难的时候留守北京,以万人之军挡住了建文帝五十万大军的进攻,守住了北京城,也为靖难之役带来了巨大的转机。
而且留守后方是以太子名义监国,把后方打理的井井有条,深得朱棣满意。但是朱棣不喜欢他的原因就是这个儿子和自己太不像了,没有自己的勇武。
还有朱高炽由于双腿行动不便,走路时总是跌跌撞撞,个人形象很差,常常让朱棣感觉不满意。对于老二朱高煦,朱棣是非常喜欢的,这个儿子和自己一样勇武好战,简直就是自己的翻版。
但是很不听话,嚣张跋扈不服管教,而且还骄傲自大,让朱棣很是头疼。汉王的封地原本在云南,朱高煦不肯去,嫌那地方偏僻,朱棣又把他封到青州,他又嫌穷。
最后朱棣没辙了,问他到底想去哪,结果朱高煦哪都不想去,就想在南京待着。忙于国事的朱棣也没工夫搭理他,就让他在南京赖了下去。
而且朱高煦软磨硬泡,把皇帝的亲军天策卫要来当了自己的护卫。因为唐太宗李世民当初被封为天策上将,朱高煦出门时就洋洋得意地跟别人夸耀:哎,你看看本王,像不像唐太宗啊。
人人都知道,唐太宗是干掉了自己父兄才当上皇帝的,在朱棣死后,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但是朱高炽的身体不好,在位仅仅十个月后就操劳过度而死,他的长子朱瞻基紧急的从南京赶往北京奔丧,顺便即位。
但是这个时候朱高煦本就不安分的心就又活动了起来,在半道设伏准备杀掉朱瞻基,然后自己登基。但是他没想到的是朱瞻基速度之快,在伏兵还没就位的情况下就赶到了北京,继承了大统。朱高煦失去了这次绝佳的机会。
但是他还是不甘心安心地当一个亲王。宣宗获悉朱高煦造反的消息后,听从大学士杨荣的建议亲征,很快便打到乐安城下。城中军民听闻皇帝亲自来攻,很多人便想着倒戈,将朱高煦抓获后献城投降。
朱高煦刚刚竖起反旗,便发现已经是穷寇末路,为避免落得被出卖的下场,便亲自献城投降。就这样,一场本来会给帝国带来大动荡的叛乱,竟然离奇地收场。有一天朱瞻基去看望这个失败的叔叔时,朱高煦也不知道是哪根筋跳错了,竟然在朱瞻基临走的时候伸脚绊了他一下。
这下朱瞻基大怒,命人用一个铜缸把朱高煦盖住,没想到朱高煦天生神力,只一会功夫便用头将铜缸顶起来,并扔倒在地。
宣宗见状怒不可遏、杀心顿起,便命人将朱高煦锁在铜缸中,然后在周围点燃木炭,最终竟然将叔父活活烤死在铜缸中。
随后,宣宗又下令处死朱高煦的几个儿子,算是彻底消除心腹隐患。朱高煦被杀时,年仅46岁。随后朱高煦的几个儿子也相继被杀。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96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