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煮酒论英雄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提到东汉末年,人们最先想到的恐怕就是当时的无数英雄豪杰了,他们以乱世为舞台,共同缔造了群雄割据的局面。托罗贯中《三国演义》的福,三国成为了我国民间最受喜爱的历史时期之一,许多人对当时的人物、故事可以说是如数家珍、了如指掌。而如今最受人喜爱的三国人物中,刘备、曹操必然是很有竞争力的两个选项。
刘备出身皇族,虽然家境贫寒却胸怀大志,他以德服人,留下了仁德的美名;与之相对的,曹操是名臣之后,他从小就对掌握权势驾轻就熟,最终他统一北方,成为霸主。有趣的是,这两人曾经处在同一阵营,还由此发生了脍炙人口的“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当时刘备被吕布击败而投靠曹操,曹操邀他赴宴,并说出了那句著名的“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听罢大惊失色,只好借口害怕打雷搪塞。那么,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刘备为何只是听了一句话就神色大变呢?
关于煮酒论英雄的记载,《三国志》当属最权威的了,不过书里并没有关于“煮酒”这一活动的记载。史书记载,当时刘备投奔曹操,很受重用和优待,当时曹操独揽朝政,招致了汉献帝和皇亲们的不满,于是献帝将诛灭曹操的密诏用鲜血写在衣带上,这就是著名的“衣带诏”。刘备当时本没有参加此事,但某一天曹操在和他一起吃饭时淡定地说道:“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当时刘备正在吃饭,听到此话后便“失匕箸”,也就是把小刀、筷子掉到了地上。至于掉落后发生的事,书上便没有记载了。关于后续,地方志《华阳国志》中倒是有着记录,上面说刘备把刀和筷子吓掉的同时,正好天上一声惊雷,于是刘备便为自己解释道:“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於此也!”
此事过后,刘备“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正式领受了衣带诏。那么,从史书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让从小就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的刘备大惊失色,甚至把餐具吓掉的原因可能有着以下几点:首先,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曹操主动提出刘备与他是全天下唯二的英雄,对于刘备而言,这就是对他威胁的承认。
正所谓“金麟岂是池中物”,像刘备这样的豪杰,自然不可能长久寄人篱下。如今曹操承认刘备是英雄,表面上是在夸赞,实际上则是在说明自己心里清楚刘备终究会不受自己的控制。那么,对于曹操这样的枭雄,一个迟早不受自己控制、对自己威胁很大的人物,最好的处理办法当然是趁着其羽翼未丰将其除掉。
第二个原因,是刘备猜测曹操或许已经知道了衣带诏之事。历史上,刘备在与董承等人合作,想要共除曹操后不久,曹操便干脆利落地将董承等人抓捕并处死。可见,曹操有着强大的情报系统,且很可能在早些时候就对此事一清二楚。刘备最初虽然没有入伙,但从他很快找到董承合作可见,他对于此事是知情的。
如今,曹操对刘备说他是英雄,听到刘备耳中,或许就和“你好大的能耐”属于近义词,是在隐晦地表示他对自己的行动了如指掌,认为自己意欲帮助献帝的行为是“英雄”的行为,想要对自己做出警告。
第三个原因,刘备可能是将曹操的称赞理解为了对自己的试探。身处乱世,诸侯们的最高愿望几乎都是一统天下,如今刘备暂时屈身于曹操之下,但心中的志向想必不会被安逸的生活磨削掉。曹操这时提起天下英雄,可能是想要测试刘备到底有多大的野心,是能够为自己所用,还是自己无法驾驭。
第四个原因令人“细思极恐”,那就是刘备此举全然是在演戏。上文已经说了,刘备从小就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等到煮酒论英雄一事发生的时候,他已年近四十,一个坚持隐藏感情四十年,又见过无数大风大浪的人,仅因为一句话就吓掉筷子,实在有些夸张。
因此,或许刘备的举动是故意所为,目的是向曹操示弱。曹操见刘备心理素质不过关,以后对他的戒备心也就不会那么强,这才有了后来刘备借兵,曹操大方同意,前者却带兵反叛的故事。
刘备只是假装的,只是为了活命而已。
一、曹操煮酒论英雄。
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慢慢成为了一方大佬,而当时的刘备出了关羽与张飞啥都没有,便来投靠曹操。曹操这个人生性多疑,看人也比较准。他觉得刘备这个人是很有野心的人,将来一定会是自己的对手。事实上刘备后来还真的成为了他的劲敌,曹操就想试一下刘备,于是便有了煮酒论英雄的事情。
当时曹操让人将刘备请来,刘备自己也慌啊,那个时候他刚刚加入了衣带诏的事情里面去了。刘备来了之后,曹操在那煮酒,然后曹操便问刘备你觉的这世上谁能称得上英雄。刘备也不知道这曹操是什么意思,于是便说出了当时世界几个有名的人物,说袁术袁绍刘表孙策这些人都是当世的大英雄,但是曹操却说世上的英雄唯有你刘备和我曹孟德。这个时候天空突然打雷了,刘备吓得筷子都掉了,曹操看到这一幕便放心了。
二、刘备示弱只为活命,刘备是曹刘孙中最不容易的。
曹操以为刘备是害怕打雷而吓的筷子掉下来,但是实际上是刘备示弱。刘备知道这是曹操来试探自己的,所以假装示弱麻痹自己,而且他刚刚参与衣带诏事件,心里也虚的一匹。这件事过后,刘备就以征讨袁术为由离开了曹营。
其实刘备算是曹刘孙中最不容易的一位了。刘备完全就是白手起家,要地盘地盘没有,要钱财钱财也没有。孙权有自己的家业,曹操也是有钱的主,唯独刘备啥都没有。刘备的前半生完全就是在漂泊中度过,虽然有一腔抱负,但是没有施展的地方。直到后来遇到诸葛亮才慢慢好起来。所以个人认为三国中刘备是值得敬佩的。刘备当初为活命而示弱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青梅时节,曹操煮了点酒,邀请刘备一起来喝酒。曹操的意思,主要是想探探刘备的话儿,看看他有没有其他想法。当然,曹操是知道刘备的志向的。
刘备来了之后,小心谨慎。碰巧天边出现“龙挂”,于是曹操大谈龙之为物。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就像英雄一样,能屈能伸,但不管怎么样,终究有一天会“乘雷上九天”,这其实是暗指刘备是英雄。
话题一转,曹操又让刘备说天下英雄。刘备故作糊涂,说出袁术、袁绍、孙策、刘表等人。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一听,吓了一跳,手里的东西掉落地上。
电视剧里,刘备吓得筷子掉在了地上。实际上,刘备掉的可不止是筷子。《三国志》里说,“先主方食,失匕箸”;《三国演义》中,也是这么说的,不过内容更详细。
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正史说的是“失匕箸”;演义说的是“匙箸落于地下”,很明显,刘备掉落在地的,不止是筷子(箸)一样,还有匕(匙)。
首先要声明,所谓“匕”,不是匕首,刘备不是带着匕首去行刺曹操呢。匕与叉和箸一样,都是古人的进食工具。
最初的时候,古人吃饭堪比今天的西餐,需要用刀叉,因为鸡鱼肉多是整个煮熟的,需要用刀切开,再用叉子叉起来吃。我们看《史记》中,鸿门宴里,项羽赏给樊哙“彘肩”,樊哙没有刀,就用剑割着吃的。
所以说,西方刀叉取餐的制度,看起来很高贵,其实都是我们老祖宗玩剩下的。而且,就在三百年前,西方很多贵族还用手抓的方式吃饭呢。用刀叉吃饭,这在西方也就两三百年的历史。
后来,人们便不用叉了,用匕。最初,匕是用薄而细长的骨片或木片制成,根据刀发展而来,前头虽然是勺状,但最前面很尖,既可以切,也可以捞。那个时候,刀和匕极为相似,大概在先秦之后,刀和匕才彻底分开。
叉退出餐桌后,从先秦到宋元时期,人们吃饭都用匕和箸,二者搭配,缺一不可。
箸,就是通常说的筷子,主要用来吃主食,比如米饭等;而匕,主要用来吃羹食,尤其是里面的菜。唐代敦煌有一幅《宴饮图》,在餐桌上,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匕和一副筷子。到宋代时,赵构还这样做。
必置匙、箸两副,食前多品择取欲食者,以别箸取置一器中,食之必尽;饭前则以别匙减而后食。吴后尝问其故,曰:不欲以残食与宫人食也。——《西湖志余》
说的就是,宋高宗赵构在德寿宫用膳时,必用到两副箸和匕。这里就说了箸和匕(匙)是分工的,其中箸是用来取食的,而匙则是用来进食的。赵构之所以这么做,是不想让宫里人吃自己的剩饭,表现了他的品性之高。
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能借此看出筷子和匕的分工作用。
因为羹食就是菜加水一起煮,单用匕不行,必须辅以筷子,所以元代之前的人们,尤其是贵族,吃饭时肯定会用到筷子和匕。
刘备当时投在曹操处,以图日后东山再起。不想在一起青梅煮酒论英雄时,被曹操猜透心思,吓得丢掉了筷子,操问其故时,恰逢此时天空一声惊雷,刘备便借口是被雷声给吓着了。不久,刘备怕被曹操杀害,便借机离开了曹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96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