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项羽和彭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说到项羽留下名言,我们第一印象可能就是当他看到秦王出行时说出的“彼可取而代之也”,充分展现了年少的西楚霸王身上的王霸之气。不过,项羽还有另一句令人津津乐道的名言,但这句名言,世人却对项羽作出了与其之前那句名言完全相反的评价。这句话就是“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后人认为,这句话正是体现项羽目光短浅这一特性的最好案例。
这句话的由来,是项羽在攻入咸阳,在关中地区获得绝对的统治权后,有人希望项羽不要东归,劝项羽以关中作为自己的大本营,利用山河之险与土地之沃,建立自己的霸业。然后项羽就说出了我们在上文中提到的那句话,原句是“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然后劝说者看项羽心意已决,忍不住讥讽到:“别人说楚国人像是猕猴带着人的帽子,果然如此。”于是项羽就将那人丢到了锅里活活煮死。由这个故事甚至还延伸出了两个典故,分别是“沐猴而冠”以及“锦衣夜行”都带有几分讥讽项羽狭隘的眼界的意味。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项羽就那么想要回到故乡建都,并且甘愿放弃地理条件如此优越的关中,以至于最后几乎将其拱手让给了刘邦,成为了后者崛起的基础,难道真的是项羽目光短浅吗?
笔者认为,项羽选择东归称王这一史实,与项羽的目光短浅与否关系不大。原因很简单,哪怕项羽目光真的短浅,没有自己看出关中的意义,但在已经有人给他详细地分析了关中这一地方的重要性的情况下,项羽也不可能会不重视关中之地。而项羽明知道这一地区如此重要,却还选择回到故乡,笔者认为问题并不在于所谓的项羽眼界狭隘,而是项羽有着自己的考虑。
首先,从道义上来讲,项羽当时是没有理由在关中称王的。当初楚怀王在发兵攻打秦国之前曾经和军中诸将约定,谁先攻入关中,就让他在关中称王。然后通过历史我们知道,最后是刘邦通过各种手段,率先攻入了关中,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灭亡了秦朝。所以,按照作为诸侯盟主的楚怀王的约定,刘邦才是那个真正应该在关中称王的人,而项羽当时名义上依然是楚怀王的部下,所以,项羽如果在关中称王,首先是违背道义的。
当然,我们知道,项羽这个人桀骜不驯,本来就不是一个会对楚怀王言听计从的人,甚至楚怀王最后还是死于他专门派人的暗杀下,所以项羽完全可以不遵守约定,在关中自立为王,也没有人能够奈何他。所以,项羽最终没有选择在关中称王,还有更现实的理由。
我们都知道,项羽一生最为著名的战绩莫过于巨鹿之战。在这一场战役中,项羽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以少胜多,九战连捷,以两万楚军对抗秦军的数十万大军,最后一举击败秦军主力。但击败秦军以后,诸侯军队因为之前饱受秦军的压迫,于是纷纷报复秦军,导致秦军降卒中的不满越发增长。
当秦军降卒开始密谋自己的前途时,诸侯军将领将这一消息告诉了项羽,项羽于是和诸侯军的将领对这件事进行了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秦军降卒众多,并且心有不服。之后将要进攻关中,要是这些人回到故地起了异心,必然会威胁到自己这一方的安全。于是决定将秦军的二十余万降卒全数坑杀,只留下了秦军主将章邯、长史司马欣、以及都尉董翳等三人,一同进入关中。
通过史实我们可以知道,项羽在巨鹿之战后坑杀了秦军几乎全部的主力,而这些士兵大多都是来自关中地区的原秦国人,项羽这一行为使得关中地区无数家庭失去了父兄,害的他们家破人亡。再加上项羽进入关中后,屠咸阳城,杀秦王子婴,烧秦王宫,劫掠秦朝财宝和妇女,这些行为相加到一起,必然使得关中百姓对项羽恨之入骨,如果项羽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在关中称王,那么必然会引起关中百姓的强烈不满,增大自己的统治难度,难免给其他诸侯可乘之机。
于是,项羽在综合考量后,最终在分封诸王时,选择定都于彭城,且下辖九个郡,成为了各诸侯王中实力最强,统治范围最大的一位,并自立为西楚霸王。而对于关中这一地区,项羽并非就彻底撒手不管将其直接送给刘邦了,恰恰相反,项羽通过诸多措施,试图阻碍刘邦成为真正的关中王。
项羽最后以巴蜀之地也算关中地区为理由,将刘邦封为汉王,让刘邦统治巴蜀和汉中地区。而真正的秦国关中地区,则被项羽封给了之前提到的秦朝三位降将,让他们作为刘邦东出的阻碍,试图将刘邦彻底困死在巴蜀地区,无法再东出争夺天下。项羽的考虑不可谓不周到,至少从表面上来看是这样。
京剧《霸王别姬》
但最后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并在之前入关时就积累的关中百姓的好感的支持下,一举夺取关中,则是项羽始料未及的了,不过那都是后话了。起码当时的项羽作出了他认为的所能够作出的最佳选择,至于历史怎么发展,项羽那就是根本没办法预料到的了。
项羽之所以在占据关中之后不肯称帝的原因,我认为这应该是他当时有一点傻了,天下诸侯起兵抗秦的时候,谁会想到秦王朝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呢。
其实在当时也并非没有人去劝他称帝,但是在那个人劝他称帝之后,项羽听了就是十分生气的,项羽觉得我项羽也是楚国的一个大臣啊,怎么能轻易的代楚王而称帝呢?因此项羽就把那个人杀掉了。
因为这个人劝诫项羽去称帝,项羽不肯听,反而把他杀掉了,所以项羽身边的人也不敢再去劝诫项羽在关中称帝了。除了项羽自身不愿意称帝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项羽虽然率领了全国四十万军马,但这四十万兵马是各方诸侯的兵力合在一起才有40万的,并非都是项羽的一人的军队。
而且随着秦王朝的灭亡,当初的这个反秦联盟也就自然而然的瓦解掉了。这时候只要一个人手上有着兵权,没有人是不想着去称帝的。因此项羽如果想要在那个时候称帝的话,那么肯定有其他人出来反对的,因此,即使项羽他想称帝也是肯定是没法安稳称帝的。
而且项羽原来起兵抗秦,就并非是奔着做皇帝而去起兵抗秦的。项羽他在刚开始起兵的时候只是为了报自己家的仇恨。可以说项羽在最好的时机中,但他却没有一个较好的眼光,他也就没有把握好这个机会。因此这也就导致了项羽他在最后是争不过刘邦的。这也难怪范增在项羽在鸿门宴之后放走刘邦时,曾经对项羽是破口大骂了。
首先就是因为项羽一心只想着原来的那种分封制度,而且他灭秦最初也是由于秦的暴政,他想打破秦的这种制度,去建立一个新的制度,所以他只想到称王,并没有称帝的意识,还是由于项羽的思想观念比较老旧,不会想到更进一步,最后才让刘邦钻了空子。
还有是因为项羽称自己为西楚霸王,他在战场上厮杀也是很果断的,但是在政治谋略上他却只是一头热,没有深思熟虑过,就是他的性格不够沉稳,灭秦之后因为他表现突出,大家都很敬重他,他非常享受这种感觉,却没有考虑过称帝。更重要的一点是项羽听不进去别人的建议,他自己太有主见了,别人说的话他都不听,所以导致项伯最后也不帮他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项羽身边缺乏能够帮他的人,看刘邦为什么最后能够称帝,还不是刘邦身边有很多能人帮助他出谋划策。而项羽身边的人本来也帮他策划了一场鸿门宴,要把刘邦杀了,都是由于项羽太过仁慈,又加上有人帮助刘邦,刘邦就逃走了。如果在这场鸿门宴中项羽能够把刘邦杀了,说不定后来称帝的就是项羽了。
说实话项羽这种性格也不太适合称帝,他比较适合当那种将军,因为他擅长打仗,但是他却不适合当一个国家的领导者,灭秦之后他做事比较鲁莽,而且思虑不周。项羽是非常注重情义的一个人,所以后来被刘邦诓骗,以至于在乌江自刎。
1
秦朝既灭,摆在项羽面前的有三个选择,一是学习西周姬发称王,分封家族子弟;二是沿袭春秋战国,分封各路诸侯为王,自己为霸主;三是学习秦始皇,放弃分封,独揽天下。
项羽并不想学秦始皇。当时的人认为秦始皇建立的帝国之所以短命,苛刻的刑罚是一方面,不搞分封则是另一方面。
也不能学周武王。武王伐纣,主力是武王,而项羽的队伍是诸侯联军。项羽的实力显然不足以与诸侯为敌,不能不考虑诸侯的利益。
2
因此,项羽在灭秦之后,顺应了大多数人的愿望,裂土封王,恢复春秋战国时列国并存、盟主主宰天下的政治局面。
头一个封的是项羽自己。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以九个郡为封地。第二个是刘邦。把刘邦封为汉王,封地为巴、蜀、汉中三郡。
项羽又把八百里秦川一分为三,封三个秦朝降将为王,目的就是把刘邦死死地堵在巴蜀,不让他出来:
3
魏王姬豹改封西魏王,封地为河东(今山西);瑕丘公申阳是张耳的男宠,曾经率先攻下河南郡,接应楚军过黄河,有功,被封为河南王,封地就在河南郡。
韩王韩成仍旧统治韩国土地;赵国大将司马?n平定了河内树立战功,封为殷王,统治河内;赵王歇改封为代王,统治代郡(今河北省西北部、山西省东北部)。
张耳被封为常山王,统治原来的赵国(今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和南部一带)。当阳君英布封为九江王,封地为淮南(今安徽淮南一带)。
4
英布的岳父吴芮,率领百越精兵跟随诸侯入关,被封为衡山王。义帝熊心的柱国共敖率兵攻克了南郡(今湖北省荆州地区),有战功,被封为临江王。
燕王韩广被改封为辽东王,统治辽东(约为今辽宁省);燕国大将藏荼救赵有功,并且跟随项羽入关,被封为燕王,统治燕国(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
齐王田,被改封为胶东王,封地就是胶东,齐将田都自发救赵,跟着项羽入关,被封为齐王,封地就是齐国(今山东北部和东部)。
5
原齐王田建的孙子田安曾携济北数城归附项羽,被封为济北王,统治济北,建都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
成安君陈馀虽然没有跟着项羽入关,但是有贤名,对赵国也有功,项羽听说他现在正在南皮(今河北南皮)隐居,就把南皮等三县都封给了他。
从这次分封里,可以看出来很多东西。
6
第一,对刘邦的分封是为了解决刘邦这个隐患,牢牢地掌控关中。而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全都是秦国时的官吏,是秦人治秦。用秦人在关中治秦,谁也不能说他项羽不公道。
可是这三个人毕竟是害得二十万子弟被坑杀、秦国被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秦人对这三个叛徒是恨之入骨了。
这样一来,章邯等三人要在关中立足,就不得不依靠项羽的支持,不得不对项羽俯首帖耳,唯命是从。
7
第二,对于刘邦、章邯等人以外的新旧贵族和割据势力,项羽采用打压旧贵族、安抚新势力的手段,将根深蒂固的旧贵族割据势力调离各自的地盘,让亲近他的新兴势力取而代之。
这就使旧贵族势力大减,失去威胁,也让亲近自己的势力尝到甜头,更加服从,同时还制造了诸侯间的矛盾,让他们互相攻击、怨恨,无法对项羽构成威胁。
第三,诸侯封地的设置,也是本着互相牵制的原则,防止某一个诸侯突然崛起。
8
项羽的如意算盘打得是不错。但是,他的封赏真的能让亲楚势力满意吗?被打压的诸侯真的甘心受欺负吗?
这正是: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项羽掌权,天下地分。
近者得利,远者寒心。恣意妄为,种下祸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95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