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黄帝”是哪里来的“黄帝”真的活了一百多岁吗

众妙之门 2023-06-19 04:28:51

“黄帝”是哪里来的“黄帝”真的活了一百多岁吗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上古“黄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清明节是华夏儿女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形式是祭祖扫墓。也就是说,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

今年清明节,因为”疫情“的原因,一年一度的公祭”黄帝“的活动被暂停了,还好,现在可以”云祭祀“。

现传“黄帝陵”、“黄帝祠”、“黄帝城”、“轩辕庙”以及一切和黄帝有关的人文古迹都在诉说一个与黄帝的关系,这个问题人们已经感到手足无措。

黄帝到底来自哪里,已经成为千古之谜。

今天的“炎黄子孙”到底该向哪个”黄帝墓“祭拜?

黄帝从何而来?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司马迁这个说法很蹊跷,黄帝生活的时代怎么会有”公孙“这个姓氏呢。

”公孙“大概在春秋中晚期作为”公侯之孙“才出现在姓氏中。

黄帝到底从何处来?《史记》中没有记载,但《魏书》中有明确的线索。

《魏书·帝纪》所记“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等载录正在与今日的考古成果不断重合。

《北史卷一》记载:“魏(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黄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 1980年大兴安岭嘎仙洞北魏石刻祝文的发现证实大鲜卑山就是大兴安岭。鲜卑族自称为黄帝儿子昌意的后裔至少在这一点得到了证实。

昌意的后代,有一个叫王俭的人。他于公元前2333年,在辽东建立了古朝鲜王国。成为朝鲜人的祖先。

清楚了黄帝的身份,剩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黄帝到底是哪里人 ,黄帝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群体,来自哪里,哪里才是黄帝的“轩辕之丘”?

司马迁说黄帝“逐水草而居”、“迁徙往来无常处”,这一点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可以说明黄帝是游牧部落。

黄帝从北方而来,“黄帝号有熊”。

古代的号与国名有关,也就是说黄帝国号“有熊”。

大兴安岭南麓与呼伦贝尔一带古称“秀荣”,“有熊”与“秀荣读音相似,这个地名应该是黄帝活动期间留下的历史痕迹。

《魏书》中有”秀容界有池三所……清深不可测,相传曰‘祁连’池,魏言‘天池’也。”

可见,秀容就是今天的呼伦贝尔,那里有清澈的高原湖泊,在《蒙古秘史》中它被称为“天湖”。

今天,流入呼伦贝尔的河还叫“统格里溪”,那是蒙古语“天”的读音“腾格里”的异写。

黄帝的“黄”字,在早期甲骨文是胸前佩戴一块大玉石的人,这是远古文字的本意,也就是说,胸前那块珍贵的大玉佩名为“黄”。

那么,“黄”就是黄帝族首领的私物,黄帝就是胸前佩挂着黄的族人的帝。

这种解释可以在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勾云形玉佩”文物所吻合。

我们知道,红山文化发源于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一带,起始于五六千年前,也符合黄帝生活的时代。红山文化北起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南至河北北部,东达辽宁西部,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

今天的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上,刻有出自《礼记》的一段文字:“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蓟在古代是北京以为一代,包括呼伦贝尔区域。

原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与黄帝发迹于同一地方,或可称得上是老乡。从成吉思汗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黄帝远去的背影。

黄帝说的是什么语言?

看来,黄帝说的不是陕北话,很多陕北老乡肯定要骂人了。

《史记·封禅书》中记载:

“黄帝接万灵明廷,明廷者,甘泉也。所谓寒门者,谷口也。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有学者考证,”(满洲)女直语把弓箭读作”鸟号“。黄帝把弓箭读作”鸟号“。说明黄帝说的是古代女直(满洲)语。

我们知道《颛顼历》是古代历法之一,传说是黄帝始作,颛顼修订,帝尧完善,沿用至汉武帝时代。

如果,我们把《颛顼历》中的专有纪年名词写出来,你会有新的发现:

第一年 焉逢摄提格  太初元年

第二年 端蒙单阏  二年

第三年 游非执徐  三年

第四年 疆梧大荒落  四年

第一年 徒维敦祥 天汉元年

第二年 祝犁协洽 二年

第三年 商横涒滩 三年

第四年 昭阳作鄂 四年

……

这些在汉语中看起来莫名其妙的专有名称就是黄帝和颛顼说的语言,都是阿尔泰语。

大家注意”端蒙单阏“,用汉字音译,“单阏”就是“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呼。

原来,黄帝是黄帝部族的“单于”,他根本不会说汉语。

"阿尔泰"是蒙古语,意为"金",以绵亘于中、蒙、俄边境的阿尔泰山得名。

黄帝次子昌意即蒙古语“Sangyin”,昌意之子之子“颛顼”,而“颛顼”就是蒙古语:“Zhuanxiu”,汉语意思是“入夏”,为夏前之朝。

黄帝之孙颛顼,是五帝中的老二,直接继承的是黄帝之位。

颛顼是人名专用字,声旁都是页,其原始读音两字可能原本有同样的读音,如读作是”xūxū“,页页就是”蠕蠕“的异写字,是阿尔泰游牧民族中的一个族名。

《魏书》中有”蠕蠕传“,是东胡之苗裔也”,属于东胡和匈奴的后代。北魏时,蠕蠕建立了“柔然”。赵薇版《花木兰》中,赵薇的对手就是“柔然”。

五帝中的老三:帝喾,其父为“娇极”,也是女直的异写。

今天的阿尔泰语分为三大语族:突厥语,蒙古语,折叠通古斯语族。折叠通古斯语族分为两大语支,即满语和通古斯语支。

黄帝到底活了多少岁?

相传,黄帝活了一百一十岁。

《圣经》中的先知也都十分长寿,亚伯拉罕就活了175岁。

远古时代的黄帝真的很长寿?非也。

五帝是五个朝代,每个朝代都有数个帝王,他们共同使用用一个名号。

考古学家许顺湛先生在他的《五帝时代研究》中这样推测五帝年限:

黄帝时代:传十世,约1520年。约公元前4420年—公元前2900年。所属文化为仰韶文化中、晚期。

颛顼时代:传九世,约350年。约公元前2900年—公元前2550年。所属文化为龙山文化。

帝喾时代:传十世,包括尧,约400年。约公元前2550年—公元前2150年。所属文化为龙山文化。

帝舜时代:传一世,约50年。约公元前2150年—公元前2100年。所属文化为龙山文化。

这样解释五帝,便容易理解了。

由此来看,三皇五帝是朝代而不是几个王,与此同义,《吕氏春秋》曰:“神农十七世有天下”,意思是说神农之朝传了十七代,而后才被黄帝所取代。

现在所说的黄帝墓有很多处,如果黄帝是很多人并非指的是一人的话,所用传说中陵墓都有可能是真的。

上面《史记·封禅书》中的那段引言:“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这段话中指明了黄帝葬于“鼎湖”。鼎湖在哪里?

阿拉伯古代地理著作《世界疆域志》中记载,巴尔喀什湖原名“坦伦湖”taring-kul,Taring古突厥语是“深”的意思。

但司马迁把taring译成“鼎”,又是音译与意译的结合,“鼎湖”本质仍然是汉字注音。

可以推测,《史记》中的“鼎湖”黄帝墓地位于阿尔泰山与巴尔喀什湖之间的三道海子石堆墓就有可能是司马迁所说的鼎湖黄帝墓。

看来,真正的黄帝墓不在陕北的黄土高原。

黄帝曾在陕北长期活动,为什么死后葬于阿尔泰游牧区域呢?

正如黄帝的后来者成吉思汗死在西征路上一样,只是黄帝没有被记录下来而已。

《山海经·西次三经》中记载:“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

黄帝曾在昆仑山上封禅,昆仑山就在阿尔泰山之南,正如《庄子》中所说:“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

黄帝轩辕氏为什么能活到120岁?他有什么长寿秘诀

黄帝轩辕氏被后世的华夏子孙尊为“人文初祖”,就是说他是中国各种文化的始祖。不但他精于“长生久视”之道,在他老人家的影响下,他的子孙也都寿享百岁,黄帝之子少昊活了一百多岁,少昊之孙帝喾活了一百零六岁,帝喾的儿子尧更是活到116岁。据考证,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其农民、猎户、渔民等的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岁,而黄帝及其子孙却都活到116~120岁,简直是不可理解的奇事。说奇也不奇,因为黄帝有奇遇的缘故。

黄帝率领北方各民族的联合大军,在河北的涿鹿与蚩尤展开了大战,杀了蚩尤后,他感到治下的人民既没有文化(当时尚未创造出文字),又不懂农耕生产的技能,还经常受到疾病?困,想治理好国家是很困难,于是他去请教西王母,西王母对他说:“你若想治理好国家和人民,不是几年就能实现的,你已经是快50岁的人了,你必须再活五十年,才能实现你的宏图大略。”黄帝听了后忙问西王母:“我怎么样才能再多活五十多年呢?”西王母对他说:“你去崆峒山去恳求广成子传你‘长生久视’之道。”黄帝又问:“广成子是谁?”西王母答说:“他是元始天尊的第三个弟子,现年一千四百岁,你要诚心诚意的恳求他、感动他,也许他能传你至道!”黄帝听从了西王母的指示,回到驻地,安排好妻子(螺祖)及众大臣的工作后,前往千里之外的崆峒山,到了洞口外时,守洞童子问:“你是黄帝吧?祖师爷说了,你的治国大事很多,很重要,你还是先把国家治理好了,再想修炼的事吧!”根本不准他进洞见祖师爷。黄帝无法,只好道回驻地(可能在陕西的咸阳),检查各项工作,又重新对妻子和众大臣安排任务,忙碌了将近一个月,又去崆峒山,广成子仍然不肯见他。就这样前后去了五次,最终感动了广成子,命他进洞,对他说:“你只能在我洞中学习半年,基本掌握了入道初阶后,你就得回去。”广成子对他讲:“长生之道,首先在于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清必静,勿劳汝形,勿摇汝精,乃可长生。”除此之外,又实际指导他修炼入门功夫,经过半年的修炼,打通了任督二脉,实现了“气通小周天”,就叫他赶紧回去,治理国家和为人民谋福利。

他回到驻地后,命螺祖管理桑蚕之业,领导妇女种桑养蚕,然后用蚕编织成绵,给大臣们穿用;他命雷公和歧伯等几位大臣去寻找神农氏,学习识别草药的学问,以及用草药给人民治病的方法,命苍颉等人创造文字,安排一切后,他命人把床和行李抬进一个山洞,命人在洞外把守,不准闲人进入,他在洞中修炼。最初是每三天出洞一次,吃些饮食,然后进洞,逐渐发展到每七天出洞一次,吃东西、洗浴全身,然后再进洞修炼,他以平常人难以做到的决心和毅力,连着修炼了九年,终于练成了“久久玄功”,打通了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打开了“天门”,实现了人与天地三界的沟通,能直接接收宇宙的信息和能量,能预知一切。随后他回到中央 *** 所在地,把情况简单地告诉一些可靠而勤奋的大臣,并把“小周天功”修炼法传授给雷公、歧伯、苍颉和螺祖等人。

歧伯和雷公等人学到后,把这些“天机”写进了《黄帝内经?灵枢》和《黄帝内经?素问》,子啊《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明确地写出了他对臣下的教导:“上古之真人,(即知道者),和与道术,法于阴阳,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就是说,养生的最基本方法,首先要顺应自然的变化,根据四时寒暑变化而变换衣着,安排作息时间,对自然界的气候变化要敏感,在春夏季节多保养阳气,在秋冬季节则要培补 *** ;其次,要把调养精神、情感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邪不可干”。从根本上说,各种各样的锻炼方式,营养食品都只是养生的辅助手段。而最根本的在于人体自身的抵抗力要特别强大。

除了这些内容之外,黄帝还命他的大臣歧伯和雷公等人,把人体十二经络、任督二脉和奇经八脉,以及人体有365个穴位的秘密,写到了两部《黄帝内经》中,之所以用“秘密”二字,是因为这些奇妙的发现,虽然已写到书中的多个章节,写的很详细,可是后人中仅有极少数人能够懂得。西周时的周文王懂得,他在撰写《周易》时,对他的帮助很大;老子懂得,他把心得写进了《道德经》,唐朝时“八仙”和药王孙思邈懂,他们都达到仙人的境界;陈转懂得;金元时的张三丰也懂得……可是明朝时的大医家李时珍却不懂,他在撰写《本草纲目》过程中,曾反复翻阅《灵枢》和《素问》,他无法明白的是:四千年前的黄帝是怎么知道人体有十二条正经,奇经八脉;又是怎么知道人体有365个穴位的?他说:“经络看不见,摸不着,黄帝是怎么知道的?”明朝的很多医家都无法回答这些问题。后来李时珍结识了一些道教界的高人,有人传给他“小周天功”的修炼,经过半年多的修炼,他突然有一天大叫:“我的任督二脉通了!”惊喜之余,他把自己的亲身体会写进《本草纲目》,并说:“关于经络核腧穴,唯反观内照者得查之!”据说,国内医学界除李少波及其少数弟子外,打通任督二脉的人少之又少,因为都没有亲身修炼过。

笔者稍带;嗦这几句,希望医药界,道教界人士,都能奋起直追,继承老祖宗的宝贵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

想问一下黄帝是哪里人?

黄帝是东北人。

关于黄帝的出身自古以来争议不断,然而诸多先秦古籍留下的线索却隐隐地把黄帝的出身指向了我国东北地区。1981年,在辽宁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的牛河梁地区,考古专家发现了一座史前遗址,后被命名为“牛河梁遗址”。随着牛河梁遗址中的石冢大墓开启,黄帝身世之谜渐显端倪。

黄帝的地位

黄帝是华夏人类文明的始祖之一。在历史上,我们都知道他又称轩辕黄帝,统一了三大部落的男人。有关他的传说,在古代的典籍中记录的非常多。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93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