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东汉大将军窦宪是怎么成为一代权臣的为何最后死在一个小孩手里

众妙之门 2023-06-19 02:41:24

东汉大将军窦宪是怎么成为一代权臣的为何最后死在一个小孩手里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东汉大将军窦宪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东汉时期,外戚干政现象甚为严重。但外戚揽权并非是东汉王朝建立之初便有的,而是始于一位不循旧制的皇帝——汉章帝。正是由于汉章帝重用外戚,对其揽权现象坐视不管,致使外戚窦宪逐渐权势熏天,甚至意图谋权篡位。

然而命运弄人,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权臣窦宪,最终却死在了年仅十四岁的汉和帝手中。今天就让我们回到汉朝,一起探寻探寻这位窦大将军的往事。

谈到东汉一朝的外戚干政,上一篇说完了何进,今天我们再来聊聊窦宪。

之所以把这俩人放在一起写,就是因为二人虽同为东汉掌握大权的外戚,也都是凭借做皇后的妹妹上位,却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

说二者不一样,首先就是在出身背景上不同。上一篇提到,后来权倾朝野的外戚何进,起家的时候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屠夫。

而窦宪则不一样,他出身于军功世家,家里是当时有名的豪强贵族,可以说人生起点非常高。

原来,早在两汉之际,窦家就出过一位地位显赫的大将军窦融,史书中是这么记载的:

“窦融字周公,扶风平陵人也。七世祖广国,孝文皇后之弟。窦融侄窦固之妻为光武帝之女涅阳公主,窦穆子窦勋之妻为东海恭王刘强之女沘阳公主。”

从这里不难看出,窦融的家庭背景非常硬,而窦家跟皇室那更是亲上加亲。

看到这也许有人就会问,窦家到底为什么能有这么多皇亲国戚呢?这还要从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起。

我们知道,当年刘秀建立东汉,主要依靠的就是一帮地主豪强的势力。因此即使政权建立以后,想要长久延续下去,还是离不开这些豪强的支持。

那怎么让这些人一直支持自己呢?古人重视宗法血缘,所以自古以来巩固两家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血缘关系——通婚。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在皇帝看来,一通婚就都成了自己人,这对维持彼此之间互利的关系有很大好处。

但古代的皇妃都是选出来的,那怎么能保证选到的妃子都是豪强贵族家庭出身的呢?东汉就制定了一套这样的选妃规则:

“汉法常八月箅人,遣中大夫与掖庭丞及相工,于洛阳乡中阅视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丽。明慎聘纳,详求淑哲,合法相者。载还后宫,择视可否,乃用登御。”

年轻貌美自然不用说,真正的硬规定在于对女子背景的要求。首先,选妃的范围被限制在洛阳,还必须得是良家。

洛阳是什么地儿呢?乃是当时尤为富庶、又人才辈出的豪强贵族集中营。“良家”虽说的含蓄,但你说可能是一般人家吗?

往后读,还要求女子要知书达理。可古代有几个平民家的女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及标准中提到的“合法相”,就是说得有一副富贵的面相。

因此,从这层层选拔标准中就不难看出,东汉选妃的对象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直接指向豪强贵族。

不过由于窦家权势太大被打压了,再加上窦融的后代子孙一代不如一代,曾经煊赫一时的窦家也就由盛转衰。

为什么要介绍这一点呢?有句老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窦融的这些后代不争气,但窦家的高贵背景在那摆着呢。

有这种家庭资本在,即使这一代没本事,下一代也很容易就能出强人。这不,窦家就出了这么一位窦皇后。

窦皇后上位,窦宪成外戚

这个窦皇后,也就是汉章帝刘炟的皇后。据说汉章帝非常宠爱这位窦皇后,她说的话汉章帝是没有不听的。

本来汉章帝就比较任性,不遵循祖宗旧制,喜欢任用外戚。再加上心爱的窦皇后经常给他吹枕边风,不久窦皇后的哥哥窦宪就接连升任,官至侍中、虎贲中郎将。

这可以说是窦宪真正步入政坛的开始。不过,此时的他虽然有了一定的地位,却还是非常收敛的。

毕竟这时章帝已经成年,虽宠爱窦皇后还不至于昏庸,比较注重压制外戚的势力。窦宪也很识趣,依旧低调为官。

他明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因此一直在等待着自己的机会。等什么呢?等小皇帝汉和帝即位。

不久之后,年仅十岁的汉和帝刘肇登基了。不过这个刘肇可不是窦皇后的亲儿子,那为什么由窦皇后临朝呢?因为刘肇的生母早就被窦皇后害死了。

不仅如此,窦皇后还曾公然提拔自己的娘家人、打击其他外戚,在外戚势力中形成了窦家独大的局面。从这里就不难看出,这位窦皇后本身也是一个非常有政治手段的狠角色。

一个只有十岁的皇帝面对如此有手腕的太后和外戚,试问他有多少真正掌权的几率?总之在窦宪看来,这位只有十岁的新皇帝就是个十足的软柿子,太好捏了。

扶持窦氏组亲信,里里外外都成了窦家人

窦宪表面上对小皇帝毕恭毕敬,在大臣面前也谦卑诚恳,看似没什么动静,实则这都是表面文章。

事时则是,窦太后一临朝,就和窦宪联手,迅速提拔了窦家的兄弟子侄。以此和窦宪形成合力,来壮大外戚势力。史料记载:

“窦宪以侍中内干机密,出宣诰命;弟笃为虎贲中郎将,笃弟景、环并为中常侍兄弟皆在亲要之地。”

从这段记载中就可以看出,此时的窦宪已经秘密跟一些有权力的人频繁来往了。

不仅如此,窦太后还重整朝臣,换掉了一大批旧臣,用跟自己亲近的人代替了他们。更为过分的是,窦宪还严重结党营私,排除异己,组建了自己的亲信班子。

这种现象厉害到了什么程度呢?从朝中重臣到地方小官,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其中无不遍布着窦宪的势力。

此时的东汉王朝虽然名义上还姓刘,实则几近成了窦家人的天下。朝廷里里外外,没有哪个敢跟窦宪作对。

击败匈奴,成为无敌大将军

要说真正让窦宪在朝廷里确立不可撼动地位的,还是由于他击败匈奴。匈奴问题早就有,一直以来也都是汉朝的心腹大患,但汉王朝面对经常骚扰自己的匈奴说到底还是没辙。

为什么不能打呢?一方面是因为经常用兵不符合和为贵的理念,且容易伤及无辜。而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匈奴根本灭不干净,这次打完了还得来。索性,汉朝就对匈奴的侵扰置之不理了。

但窦宪不这么看。他了解此时匈奴那边正因矛盾重重乱成一锅粥,就认为这是打击他们的极好时机。何况,匈奴冒犯在先,打击他们还能重振国威。

最重要的是,窦宪认为这是一个立功的绝好机会,能极大稳固自己的地位。而且,他有十足的把握能打胜仗。

在窦宪的一再坚持下,最终也没几个人敢反对了。于是,窦宪亲自率兵西进,打击匈奴。

果不其然,一切都在自己的预料范围之内,窦宪打赢了。更重要的是,窦宪直接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府,使得西域重新回到了汉王朝的统辖之中。

这一仗的胜利,让窦宪一下成了名震天下的大将军。甚至有人把他跟卫青、霍去病相提并论,而朝中大臣更是无一不依附于他。

此时窦宪在朝中是真正坐稳了位子,权势熏天,无人能敌。他究竟牛到了什么地步呢?有官员迎见窦宪时,他的反应是这样的:

“议欲拜之,伏称万岁。”

古代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万岁啊?只有至高无上的皇帝!一个小小官员,没人教他都能是这般反应,可见窦宪在当时人心中是什么地位。

而窦宪貌似也把自己看做皇帝:

“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

窦宪的气焰这般嚣张,已然跃到了汉和帝之上。纵然此时的和帝虽然只有十几岁,也绝不可能感受不到窦宪的杀伤力了。

权倾朝野的大将军,终究死在了未成年小皇帝手里

窦宪最终是怎么死的呢?是被年仅十四岁的和帝谋杀的。说来让人难以置信,但事实确实是,和帝精心设计了一场谋杀案,不仅干掉了大将军窦宪,还瓮中捉鳖,将他的党羽一网打尽。

和帝谋杀窦宪被后人赞颂颇多,比如有个非常有名的评论就写道:

“夫帝固冲主也,而即位之初遽能去奸而进贤,夫睿谋雄断岂下孝昭哉!”

意思就是说,皇帝虽然冲龄即位、年纪轻轻,却非常有人主的风范。这即位之初,就能除去奸臣任用贤良,勇敢决断又知孝尽善,实在是难能可贵啊!

不过要多说一句,我个人认为和帝杀害窦宪这件事还有些可悲。一个只有十四岁的孩子能有如此缜密的心思,心机深似海,或多或少也是受窦太后的影响。

见惯了皇家的争权夺势,他也在这种环境中迅速成长起来。

总结:

窦宪的一生,总的来说是光辉无限的。出身于名门望族,到后来成为权倾朝野的大将军。然而最终竟死在年仅十四岁的小皇帝手中,这大概是他自己也未曾想到的。

霍去病打败了匈奴,而窦宪灭亡了北匈奴,为何窦宪名气不如霍去病?

西汉霍去病,封狼又居胥,饮马瀚海边,东汉窦伯度,燕然又勒石,纵马杭爱山,同为冠军侯,均为汉家郎,共谱两汉威。

这首小诗是笔者有感而发写出的,其中的霍去病和窦伯度分别是西汉和东汉对匈奴作战获取巨大战功的杰出将领,霍去病封狼居胥,窦伯度燕然勒石,这两大功绩算是中国历史上两汉最杰出的战绩,一个威震漠北,将匈奴彻底赶出漠南漠北,一个威震西域,将北匈奴彻底灭亡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但是说到霍去病,几乎人人都知道,但说到窦伯度,却没几个人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霍去病与窦伯度的身世比较

两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外戚。不同点是:霍去病出身低微,私生子+奴隶出身,而窦伯度则是出身世家大族

霍去病的母亲是平阳侯府上的女奴,父亲是平阳县的小吏霍仲孺,两人私通生下霍去病,霍去病年轻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父亲是谁,霍去病的姨妈卫子夫后来得到汉武帝的宠爱,并被立为皇后,霍氏及卫氏一门才开始显贵,霍去病也因为外戚身份被汉武帝任命为侍中。

窦伯度就是窦宪,伯度是他的字,窦宪是东汉开国功臣窦融的曾孙,而窦融则是西汉汉文帝的皇后窦皇后弟弟窦广国的七世孙,所以窦家也是流传几百家的世家大族,从西汉一直延续到东汉,窦宪的妹妹又是汉章帝的皇后,两汉一直有重用外戚的传统,所以窦宪被封为虎贲中郎将,成为权贵。

霍去病与窦宪从政的原因都是因为外戚身份,只不过霍去病出身低微,窦宪出身贵族。

二、霍去病与窦伯度出战匈奴的原因比较

霍去病能够率军打匈奴,是汉武帝慧眼识人才,把他挑出来,让他带兵打仗的,霍去病从此开始了一生开挂的军事生涯,霍去病有一句名言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话的意思是说:匈奴都没有被消灭,我怎么能成家呢?这话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汉人报效国家。

窦宪能够率军出战匈奴与霍去病完全不一样,窦宪作为当时皇后的哥哥,因为谒者韩纡当年审理过父亲窦勋的案件,窦宪就把韩纡给杀了,这分明就是仗势欺人,汉章帝去世后,窦宪因为担心自己的妹妹窦太后会重用东汉皇族宗室刘畅,居然暗中派人把刘畅给杀了,这在当时可是死罪,要不是窦太后掌权,新皇帝还没有亲政,窦宪早被灭门了,正因为这事,窦宪而被囚禁,他提出打匈奴来将功赎罪,窦太后同意了,任命他为车骑将军率军作战。

所以,从出战匈奴的原因上来看,霍去病就是一个为国作战的爱国将领,而窦宪则是一个被迫以建立功绩来赎罪的纨绔子弟

三、霍去病与窦伯度的功绩比较

霍去病是两汉历史上的天才军事将领,他17岁的时候,第一次率领800骑兵,长途奔袭数百里,斩获敌人2028人,因功受封冠军侯,一战成名,还只有17岁的年龄,搁现在就是一个高中生,但霍去病已经成为老练的将军了。

霍去病19岁的时候就被汉武帝封为骠骑将军,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骠骑将军,相当于西汉帝国武装部队的副总司令,这一年,霍去病作为骠骑将军两次与大将军卫青一起参与了河西之战,在春季攻势中,霍去病率领一万精锐骑兵,6天急行军1000多里,在皋兰山与匈奴主力决战,歼敌9000多人,缴获了匈奴祭天用的金人,打败匈奴浑邪王,斩杀匈奴二王。

在夏季攻势中,霍去病率领万余骑兵孤军深入,先渡过黄河,越过贺兰山,跨过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深入匈奴境内2000多里,在没有援军和后勤补给的情况下,霍去病率部对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部发起进攻,歼敌3万余人,俘虏2500人,其中122人是都尉以上的贵族,包括5个匈奴王及5个王母、单于的妻子、王子59人,整个河西之战彻底将匈奴赶出河套地区。

霍去病21岁的时候,单独率领一支5万精锐骑兵从代郡出发深入漠北作战,长途跋涉2000多里,与匈奴左贤王作战,此战歼敌70443人,俘虏都尉以上的匈奴贵族86人,其中3人是匈奴王,匈奴左贤王部几乎全军覆没,同时,霍去病还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仪式,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仪式,一度到达瀚海边,这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次打到瀚海,是可以载入史册的光辉战绩和最高荣耀,从此,整个漠南与漠北再也没有匈奴的王庭,匈奴被赶到更远的中亚地区。

霍去病与匈奴的作战中,歼敌数合计11万余人,俘虏匈奴都尉以上的军官和贵族208人,同时还逼降了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连同投降汉朝的匈奴军民合计20余万人,汉朝与匈奴的战争中,不算卫青的战绩,霍去病一个人差不多就打败了整个匈奴,霍去病的功绩放在整个两汉都没有人比得上。

再来说说窦宪的战绩,窦宪第一次出击攻打北匈奴一共有三支军队,第一支是窦宪及耿秉率领的8000汉军骑兵,第二支是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率领一万多南匈奴骑兵,第三支是归顺汉朝的8000多羌胡骑后与匈奴左贤王率领的一万多南匈奴骑兵,三支军队合计有4万军队,由窦宪担任主将。

三路大军在涿邪山(今蒙古国阿尔泰山)会师,然后与北匈奴单于在稽落山(今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相遇,双方展开了激战,北匈奴大败全军溃散,此战一共斩敌13000多人,俘虏马、牛、羊、骆驼合计百万余对,北匈奴前后有20多万人投降窦宪

随后窦宪、耿秉等人在燕然山的石头上刻字记功,这些石头2017年在蒙古国境内被发现,上面依稀可见当年窦宪所刻的文字,已经1900多年了,当时东汉史学家班固也随军出战,真实地记载了这次的战争,此战迫使北匈奴单于的弟弟到汉朝进贡求和,但是北匈奴单于仍然活着,窦宪也因为这次巨大的战功而将功赎罪,并在汉和帝一朝被任命为大将军。

两年以后,大将军窦宪派出右校尉耿夔、司马任尚率兵从居延塞出关攻打北匈奴,在金微山(今新疆阿尔泰山)大破北单于,斩敌5000余人,北匈奴单于逃走,从此不知去向,根据英国史学家的研究,这些北匈奴人逃到了欧洲,并且重创了罗马帝国,对于华夏来说,北匈奴再也没有出现过,北匈奴问题算是彻底解决了。

比较霍去病与窦宪的战绩就会发现以下特点:

1、窦宪的战绩远远不如霍去病。霍去病的斩敌数差不多是窦宪的十倍,从数字上就能看出来,而且霍去病四次出战保持全胜,窦宪就打了一次。

2、霍去病对付的是历史上最强大的匈奴,而窦宪对付的是比较弱小的北匈奴。

西汉时期,匈奴还是一个整体,力量强大,同时汉武帝时期的匈奴算是匈奴历史上较为强大的时期,而到了东汉时期,匈奴已经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依附于汉朝,算是汉朝的附庸,北匈奴才是汉朝的敌人,本来实力就衰弱了,再加上分裂,北匈奴的实力就更弱了,所以霍去病面对的匈奴比窦宪面对的北匈奴强得多。

3、霍去病打败匈奴凭借的是战略战术+实力,而窦宪打败北匈奴凭借的是实力。

霍去病打败匈奴几乎都是率领精锐骑兵以闪电战+长途奔袭,再依靠汉军强大的实力和战斗力,以出其不意的战略战术,深入匈奴后方,才打败匈奴的,而窦宪打败北匈奴的这一战中,汉军占了少数,绝大多数是南匈奴的军队,再加上投靠汉朝羌人和其他胡人骑兵,窦宪完全就是靠实力打败北匈奴的,由于北匈奴实力已经衰弱严重,所以两战就彻底消失了北匈奴。

所以无论怎么比,霍去病打败匈奴的含金量和影响力远超窦宪,另外霍去病在性格上也远超窦宪,至少他为了国家而放弃自己的小家,而窦宪后来则成了东汉第一代掌权的外戚,成了东汉政权安全的威胁,被后来的汉和帝铲除,也就是说霍去病的名声比窦宪要好得多,所以霍去病名声大,影响力广,而窦宪显得低调,名气不大。

在黄巾之乱中,什么是压死东汉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公元167年,汉桓帝刘志驾崩。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昏君因其无子,所以在窦皇后和大将军窦武的谋划下,拥立了汉灵帝刘宏即位。

因为此时汉灵帝年幼,所以朝政都由当时的外戚家族窦氏家族所把持。

窦武因为拥立有功所以大肆封赏窦氏族人,窦家由此开始权倾朝野。

窦武大量启用在党锢之祸中被宦官迫害的士人,并和当时士人的领袖陈蕃密谋要诛杀这些祸害东汉朝廷的宦官集团。其实你回顾东汉历史,你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什么呢?



东汉朝廷的皇帝不知道为何大多都很短命。因此为了处理朝堂上的政务,皇帝不得不依靠母族来处理朝政,这就形成了庞大的外戚集团。

可是皇帝总会有长大的时候,他们不甘心手中的皇权被外戚所把持着,因此就必须得有一股可以和外戚集团匹敌的力量与之相抗衡,那就是宦官集团。

而第一个利用宦官集团对付外戚的就是东汉的汉和帝。因为他年幼登基还没有能力理政,所以朝政都把持在当时的外戚集团窦氏家族手上。

当时的窦氏家族可谓是权倾朝野 ,对内窦太后把持朝政铲除异己,对外窦宪因为屡破匈奴而战功赫赫。

随着汉和帝年纪的日渐长大,他不甘心权利就这样被稀释,但是当时朝中许多大臣都是窦氏家族的耳目。唯有身边的宦官可以信任,于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汉和帝便扶持身边的这群宦官给他们权利,利用他们铲除了窦氏家族。由此,大汉政权全归于汉和帝一人之手。

汉和帝铲除外戚之后便开始了自己的亲政之路,汉帝国在他的治理下国力蒸蒸日上。

可是就在此时,年仅二十几岁的汉和帝突然驾崩,因此东汉的大权再一次落入了外戚的手中。

鉴于汉和帝开了这个先例,因此后来的东汉皇帝都用这样的方法来对付外戚集团。

而这些宦官因为有皇帝在背后撑腰,所以为了自己手中的权利,开始大肆的迫害当时朝中的士人,宦官乱政的现象也由此发生了。



此时的窦武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联合陈蕃希望一举铲除宦官集团。

一来可以巩固家族在朝中的地位;二来也可以收服士子的人心。

可惜因为保密工作做的不够好,最终窦武和陈蕃事败被杀,而他们的族人或流放或被杀,窦太后也因此闷闷不乐最终抑郁而终。

因两次党锢之祸皆以宦官的胜利而告终,所以从此之后宦官在朝中的权利则被无限的扩大。

随着年纪的增长,汉灵帝也渐渐的开始亲政了,可是他不比他的前任汉桓帝好多少,某种程度上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时的东汉朝廷可谓是内忧外患:汉灵帝本人为了享乐,大肆卖官鬻爵的现象让整个朝廷弥漫在贪污腐败之中;在朝中,在党锢之祸中遭到惨败的士人已经有了一点恢复的迹象和宦官处于明争暗斗之中;而在西凉,羌人叛乱屡屡爆发,东汉朝廷投入大量兵力财政却收效甚微,让凉州百姓深受其害。

最终,一场压垮东汉朝廷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黄巾起义”。 这次起义的策划人是张角,本身是一个民间宗教太平道教组创始人,他为了传达太平道教的教义,经常和他几个弟弟四处游历,可以说足迹踏遍了东汉朝廷的大江南北,有点类似于后来的传教士。



可是我们不禁会问,张角一个传教士一样的人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仅仅几个月其造反的人数就已经到达数十万之众了:

其一:张角的信徒众多

当时的人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民间百姓大多都不识字,这就导致了他们大都很愚昧,因此对鬼神之说可谓是深信不疑。

这就给张角传达自己的教义提供了便利,在黄巾起义爆发的十几年前,他便开始四处秘密活动。在熹平年间,他大量招收学生、培养弟子、吸收徒众,并以此为基础创立太平教。

太平道教以推翻东汉王朝为目标,所以他利用当时的社会环境不断的宣扬“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

其二:腐败的朝廷逼得他们不得不反

当时的东汉朝廷真的可谓是烂到骨子里去了,首先汉灵帝本人昏庸无能,对朝廷的明争暗斗不闻不问,对连年大旱漠不关心。

皇帝是如此,那么朝野官员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利,和地主豪强大肆兼并农民手中的土地,导致农民手里的地越来越少,而自己手里的土地则是越来越多。农民想要活下去就两条路,一是依靠豪强地主甘心被他们压榨,第二就是揭竿而起。

而凉州地区的动乱更是让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朝廷出征不力,就会继续大把投入金钱,可是豪强地主不肯出钱,最终就会由穷苦大众所买单。



当百姓都已活不下去时,他们也已经无路可走,于是最后他们只能走一条他们最不愿意走的路“造反”

本来张角打算在三月起兵造反,可是因为一个叫唐周的人告密,导致黄巾军在京城的内应被杀,京城的太平道教被株连数千人。因此张角不得不提前一个月起事。

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为口号率领广大的穷苦民众揭竿而起,“黄巾起义”爆发了。

这场起义的爆发对东汉王朝来说是致命的打击,短短几个月就席卷了大半个天下,各地的州府长官根本无力镇压,而与此同时饱受欺压的广大农民军也将他们的怒火对准了欺压他们的这些官员,一时间朝野官员人人自危。

而汉灵帝也因为起义爆发而慌了神,此时的他已经知道了事态的严重性。他慌忙之下任用何进为大将军镇守京师,并率领朱儁、卢值、皇甫嵩等人前去平定叛乱。

在平叛的队伍中有几个人需要注意,因为他们是靠黄巾起义而开始展露头角的,里面有后来叱咤风云的曹操、江东之虎孙坚、还有后来的汉末第一诸侯袁绍等人都活跃在这次平叛之中。

此时的东汉王朝虽然可以说的确是烂到骨子里无药可医了,但是不得不承认就是这样子的东汉王朝一旦认真起来还是很强大的,“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这句话不是一句空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91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