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唐朝禁卫军将领,王毛仲是如何一步步作死的

众妙之门 2023-06-19 02:30:51

唐朝禁卫军将领,王毛仲是如何一步步作死的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王毛仲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唐朝中宗李显以神龙革命复辟后,对与其共患难的妻子韦后十分纵容,而这样做就造成了国家大权都由韦后一族掌握。为了稳固势力,韦后跟武三思等武家人结成死党,并且大肆铲除异党,太子李重俊就死在这场政治大清洗之中,为了牢牢把握权力,韦后甚至毒死了自己的丈夫中宗李显。韦后无法无天的作为,自然遭到其他李姓宗族以及反韦大臣的反感。最终相王李旦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在长安城共同发起的一场宫廷政变,除掉了韦后、武三思等人,拥立相王即皇帝位,也就是唐睿宗,这场政变就是唐隆政变。

在这场政变中,有一个高句丽人发挥了作用作用,事后被李隆基重用。这个高句丽人的名字叫做王毛仲,他小的时候,因为父亲犯了罪,全家都成了官府的奴隶。但是王毛仲幸运的是,他的主子的名字叫做李隆基。因为王毛仲骁勇善战且善于骑射,所以就得到了李隆基的重用。

在唐隆政变发生的前夕,王毛仲就担任护卫侍从。李隆基要想跟韦后集团,就得培植自己的势力,他重点目标就是皇帝的精锐部队和守卫宫门的万骑之上。而王毛仲就与这些将军交好,很快这些势力,都听命于李隆基的指挥,所以唐隆政变才得以成功。

李旦当上皇帝后,就把李隆基立为太子,同时也给了太平公主极高的权力。两个贪恋权力的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刻。最终太平公主企图发动政变除掉李隆基,在这个关键时刻,又是王毛仲挺身而出,他率领300人控制羽林军,并且迅速除掉了太平公主的余党萧至忠、岑羲等人。太平公主回天乏术,最终被李隆基赐死。

王毛仲在铲除韦后和太平公主两股势力中,都立下了大功,李隆基对其十分赏识。被授予左龙武卫大将军,进封霍国公,后又加开府仪同三司。

而王毛仲一直在升官,整个人就有点飘了起来。甚至直接开口向李隆基索要兵部尚书的官职。李隆基没同意,王毛仲也没有说什么,但是君臣之间隔阂越来越大。

但是王毛仲还是我行我素,他平生最看不起就是宦官,尤其是极受李隆基宠幸的高力士。且说王毛仲晚年的时候,他的妻妾又给他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李隆基知道后,感念他的功劳,就封他这个小儿子一个五品官职,同时又赏赐了一些金银珠宝,让高力士给王毛仲送去。

王毛仲一看是高力士带着皇帝的旨意来了,就说:“我的儿子难道不能封一个三品官吗?”意思就是,他的儿子一个健全的人,难道还比不上高力士这个太监吗?但是高力士不高兴了,立马向李隆基报告,说王毛仲嫌弃封的官太小。而且王毛仲党羽众多,难保以后不会造反。这下彻底惹怒了李隆基,想想王毛仲平日里作威作福的模样,就想除掉了王毛仲。

说干就干,李隆基先除去王毛仲的党羽葛福顺、唐地文、李守德、王景耀等人贬到外地,随后也将王毛仲贬为员外瀼州别驾,最后在永州被赐死。王毛仲一生都为李隆基的事业而奋斗,也没有谋反的心思,就是不知道如何做好一个臣子的本分,最后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不知道他自己死的时候,有没有想明白自己为何会被赐死。不知道大家对于这样一位大臣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捧杀王毛仲:高力士的尊严之战

文/刘龙飞

开元元年,登基一年的唐玄宗杀了太平公主从此独掌天下,而内朝里也有一马夫一太监出身的两位官员借势迅速崛起。马夫叫王毛仲,出身高句丽国宦官人家,后来高句丽被唐朝灭国,王毛仲沦为李隆基的家奴,专门负责为其养马。王毛仲起初在李隆基诛杀韦皇后、拥立其父李旦登基时做了逃兵,但迷途知返,在诛杀太平公主时做了马前卒,帮李隆基登上皇位,从此备受恩宠,被封为三品左武卫大将军,进封霍国公。

而另一个迅速崛起的宦官就是高力士,同样在拥立李隆基登基上立了大功,被封官三品右武卫大将军,执掌内侍省事务,两人算得上玄宗的左膀右臂,本来应该惺惺相惜。

但王毛仲得势后,就开始看不起宦官,觉得他们得宠都是靠偷偷摸摸打探消息,不如自己靠流血拼死来得理直气壮。所以他对那些高阶当权的宦官,比如高力士一类,往往把他们当成空气,视而不见。而对于那些官阶小的宦官,王毛仲则动不动就喝斥辱骂,简直把他们当成了自家的奴仆。

起初高力士碍于身份,还能忍着。但后来王毛仲除了大将军的头衔外,还被玄宗加封了一个职务叫做太仆寺,也就是全国的马夫头,主要职责就是为中央禁军边防部队饲养战马。开元初年,战马数量仅有24万匹。自王毛仲接手后,短短十余年间,战马数量就升到43万匹,将近翻了一番,所以玄宗又加封王毛仲开府仪同三司,官居一品,以此表彰他在养马上的功劳。

加官进爵,但王毛仲在皇上面前还是很守规矩的,只是对太监更加轻视了。

一次,王毛仲与好友喝酒,大家都喝多了,于是有人开玩笑,骂他先给太子李隆基养马,又给皇上李隆基养马,主子都进步了,而他一辈子就是马夫的命。

王毛仲喝多了,笑着说:“我虽然是马夫,但也管着高力士那个畜生!谁让他是三品,我是一品呢?谁让他姓冯,他不就两匹马吗?我管着43万匹马呢!不但他,他们全家全族都归我管,都怕我!他们祖上也一样,他的祖先做过我们高句丽人的阶下囚,最后还被我们杀了,所以他永远在我面前抬不起头来!”

大家都笑喷了。

高力士听了更生气了,骂道:“这个王毛仲不仅侮辱我,还侮辱我的先人,我一定要想办法教训教训他!”原来两百多年前,高力士的祖先建立北燕,就在如今的辽东一部。后来北燕被北魏所灭。冯拔逃往高句丽,后被高句丽王所杀,高句丽改向北魏称臣。从此冯家流落岭南,后被武则天惩处,高力士才被迫当了太监。所以两家要是论起来还有世仇,如今新仇又起,高力士自然气愤,但王毛仲功高爵显,虽然对太监态度恶劣,但在皇帝面前保持低调,平日也算奉公守法,想要扳倒他也不是很容易,所以高力士决定耐心等待机会。

几年后王毛仲收不住了,越来越恃宠而骄,除了朝中许多文官对王毛仲趋之若鹜外,当年跟随玄宗搞政变的那帮禁军将领,如葛福顺,李守德等数十人,也全都成了他的铁杆哥们,这帮人依仗王毛仲在朝中的权势,恣意妄为,横行不法,有关部门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压根不敢过问。

高力士觉得时机差不多了。于是一天趁玄宗高兴,高力士壮着胆子把自己的忧虑跟玄宗说了,他担心王毛仲一伙会威胁到玄宗的通知。玄宗对此不以为然,反而说王毛仲还是忠于他的,还说他们都是很单纯的军人,不会结党营私,玩弄权术,反而笑话高力士杞人忧天,以后没有证据不准再来告黑状!

高力士听完只得退下,他也确实苦于没有证据证明王毛仲与葛福顺等人结党营私,因为官员们宁可自己受欺负忍着,也没人敢出面指证他们。后来高力士觉得既然不能告倒王毛仲一伙,索性从内部瓦解他们。

他听说葛福顺儿子葛喜到了结婚的年纪,而高力士有位志同道合的好友齐侍郎,家里也有个闺女也到了婚配的年龄,于是决定去提亲,试图把葛福顺拉过来,跟齐侍郎一说,对方欣然同意。

于是高力士带上重礼去做媒人提亲,因为大家都一起共事多年,也算得上门当户对,葛福顺还是很高兴地同意了。

没想到王毛仲知道了这事,就找到葛福顺,非要把自己女儿嫁给葛福顺,还说什么:“虎子怎么能娶太监好友之女?他们主动讨好你就是懦夫行为!老葛啊,我们是武将,你应该要像当年的武神关公一样,拒绝懦夫孙权的提亲!不然太丢脸了!”

葛福顺被说心动了,断然拒绝了高力士,让儿子娶了王毛仲的女儿。

高力士听说并不气愤反而有点高兴,其实他等的就是这个机会,希望有人替自己再去皇上那煽风点火败坏王毛仲的形象,于是马上去撺掇齐侍郎,去告王毛仲与葛福顺通过联姻,结党营私,齐侍郎也看他们不顺眼,于是就答应了。

于是开元十七年六月,也就是王毛仲和葛福顺结成亲家之前,齐侍郎找了一个单独入奏的机会,郑重其事地玄宗说:“皇上,我觉得葛福顺统领禁军兵马,不应该与王毛仲结为亲家。王毛仲是一个轻浅浮躁的人,给了太大权利就忘乎所以。如果不尽早铲除,必成大患。而高力士为人小心谨慎,而且又是宦官,适合在宫中任事,陛下完全可以当做心腹,又何必重用王毛仲呢?”

玄宗听完陷入沉思,其实高力士和齐侍郎的告状对他也很有触动的,对于王毛仲恃宠生骄的表现,玄宗也不是毫无警觉。之所以一直没有对王毛仲采取措施,是因为王毛仲在朝中已经形成了一定势力,要铲除需要证据,而且玄宗也知道齐侍郎太粗鲁刚正,不能对他说实话,所以就假装训斥一顿打发了。

齐侍郎心里很是不满,认为玄宗包庇王,葛俩家。

高力士知道后,又跑来煽风点火,说王、葛两家明天办婚宴,请了很多人,就是没请高力士和齐侍郎,说他俩都是偷着去告别人黑状,反被皇上臭骂的懦夫,怕俩人带去晦气,玷污喜堂!

齐侍郎本就不高兴,这下火气更大了,马上带人直奔葛福顺家,大闹葛喜的婚礼。葛喜也在禁军当将军,也不是好惹的,俩人还动起手来,打的一塌糊涂,一时间闹得长安全城一片喧哗。

玄宗听完大怒,马上把齐侍郎和葛喜都招来大骂一顿,骂他俩丢朝廷的脸面,最后把齐侍郎和葛喜都降级外派了。王毛仲听说姑爷被处罚了非常心疼,于是买通官差和外派接收地的官员,把葛喜偷偷藏在了自己家,等有机会求玄宗赦免再重用他。

齐侍郎失手了,高力士也很失望,后来又听说葛喜失踪,风传是王毛仲所为,而皇上得知并没有下旨追查。不禁心说:皇上对王毛仲还是很忌惮啊,没有好机会,没有真凭实据,是 稿 不倒王马夫的,所以高力士决定继续等机会。

开元十八年年底,机会终于来了。先是王毛仲在玄宗面前要求兼任兵部尚书,被玄宗拒绝,他第一次在皇上面前失态表示了不满。高力士在旁边看在眼里,不禁一喜,心说这个王毛仲终于熬不住,要送自己上断头台了。

随后王毛仲老婆又生了个儿子。孩子出生三天后,玄宗为了缓和与王毛仲的关系,于是让高力士前去贺喜,不但赏赐了很多酒肉,金银,还授予这个婴儿五品官职。高力士强作欢颜地到王毛仲府上恭贺了一番,没想到王毛仲抱着怀里的婴儿对高力士说:“老高啊,你看我的儿子身体健全才被封了个五品官。而你六根不全,却能当三品官,你说皇上是不是赏罚不明啊?我觉得我儿子也应该当三品官!”

人们都纷纷点头称是,高力士虽然脸上假装难堪,心里却高兴,忙着借故要离开准备去告状,出门前却看到席间有一人也在座,虽然躲在最角落里,但还是被高力士发现了,不禁心里又狂喜,但脸上还是装作平静,回了皇宫复命。

玄宗问他:“我给王毛仲送去贺礼和加封,他高兴吧?”

高力士添油加醋地把王毛仲嘲讽自己的话,变成了指责皇上的话。

玄宗闻言,起先拍案而起,勃然大怒:“王毛仲这个狗奴才!当年诛杀韦氏的时候,这小子就首鼠两端,躲得无影无踪,我都没有怪他。前几天刚因为我没把兵部尚书的官位给他,当时就给我脸子看!如今竟敢为了一个小孩子埋怨我!”

但随后又坐下,摇头说:“他埋怨两句其实也没什么。酒后之言吗?算了吧。”

高力知道玄宗担忧王毛仲势大难除,于是士凑前一步,压低嗓门说道:“皇上,我还有一事上奏,我在王毛仲家的酒宴上,竟然看到了葛喜,原来他没被外派,而是偷偷藏在王毛仲家里!而且今天王毛仲所有党羽都聚集在葛福顺家里喝酒,没有戒备,正是一把全歼的好机会!”

玄宗听完大喜,心说:“还是高力士最懂我心事,把除掉王毛仲的理由和时机都摆出来了,我还不下手更待何时?”

于是又假装大怒,大叫:“这还了得,他竟然敢违背我的旨意私藏犯官,马上下旨,以埋怨皇上,抗旨藏奸之名,将王毛仲贬为 瀼 州二把手!并将他的亲家葛福顺、儿子等全部被贬为边远各州的二把手!”

不久,王毛仲行至永州,被玄宗派出的使者追上,就地缢杀。这场马夫与宦官的内朝争宠至此,终于决出了最后的胜者。高力士因为低调,忍耐,善于借力打力,借皇上之手,以维护皇权之名除掉对手,赢得了尊严和权力,而王毛仲因为自大,张扬,忘记了权力来源而输了一切。 

王毛仲有宠于上文言文阅读翻译

1. 文言文:王毛仲有宠于上,百官附之者辐凑` 原文:

王毛仲有宠于上,百官附之者辐凑。毛仲嫁女,上问何须。毛仲顿首对曰:“臣万事已备,但未得客。”上曰:“张说、源乾曜辈岂不可呼邪?”对曰:“此则得之,”上曰:“知汝所不能致者一人耳,必宋也。”对曰:“然。”上笑曰:“朕明日为汝召客。”明日,上谓宰相:“朕奴毛仲有婚事,卿等宜与诸达官悉诣其第。”既而日中,众客未敢举箸,待,久之,方至,先执酒西向拜谢,饮不尽,遽称腹痛而归。之刚直,老而弥笃。

译文:

王毛仲深得唐玄宗的宠幸,巴结他的文武官员数不胜数。王毛仲的女儿将要出嫁,玄宗问他还缺什么东西。王毛仲叩头回答道:“臣万事均已齐备,只是没有请到客人。”玄宗问道:“张说、源乾曜这类人难道喊不来吗?”王毛仲回答说:“这些已经请到了。”唐玄宗说:“朕知道你请不动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宋。”王毛仲说:“正是。”玄宗笑着说:“朕明天亲自替你请客人。”第二天,玄宗对宰相说:“朕的奴才王毛仲为女儿办喜事,你们应当与各位朝廷要员一起去他家贺喜。”直到正午时分,所有的来宾还都不敢动筷子,只等宋一人,过了很久,宋才到,他先端起酒杯向西行礼拜谢君命,然后未等喝完这一杯酒,便忽然说腹中疼痛难忍而退席回家。宋为人刚直,老而更甚。

2. 魏王泰有宠于上是哪首文言文 魏王泰有宠于上,或言三品以上多轻魏王。上怒,引三品以上,作色让之日:‘隋文帝时,一品以下皆为诸王所颠踬,彼岂非天子儿邪?肤但不听诸子纵横耳,闻三品以上皆轻之,我欲纵之,岂不能折辱公辈乎?’房玄龄等皆惶惧流汗拜谢,魏征独正色曰:“臣窃计当今群臣,心无敢轻魏王者.在礼,臣、子一也。《春秋》:王人虽微,序于诸侯之上。三品以上皆公卿,陛下所尊礼,若纪纲大坏,固所不论;圣明在上,魏王必无顿辱群臣之理。隋文帝骄其诸子,使多行无礼,卒皆夷灭,又足法乎?” 上悦,曰:“理到之语,不得不服。朕以私爱忘公义,向者之忿,自谓不疑,及闻征言,方知理屈。人主发言何得容易乎!”

翻译:魏王李泰深得太宗宠爱,有人禀奏称三品以上大臣多轻薄魏王。太宗大怒,召见三品以上大臣,严厉地责备他们说:“隋文帝的时候,一品以下大臣均被亲王们所羞辱操纵,难道魏王不是帝王的儿子吗?朕不过不想听任皇子们横行霸道,听说三品以上大臣都轻视他们,我如果放纵他们胡来,难道不能羞辱你们吗?”房玄龄等人都惶恐得汗流满面,磕头谢罪。惟独魏徵正颜厉色地说:“我考虑当今的大臣们,必不敢轻薄魏王。依照礼仪,大臣与皇子都是一样的。《春秋》说:周王的人即使微贱,也要位列诸侯之上。三品以上都是公卿大臣,陛下素所尊崇礼待。假如纲纪败坏,固然不必说它;如果圣明在上,魏王必无羞辱大臣之理。隋文帝骄溺他的儿子们,使得他们举止无礼,最后全被杀掉,又值得后人效法吗?”太宗高兴地说:“说得条条在理,朕不得不佩服。朕因私情溺爱而忘记公义,刚才恼怒的时候,自己觉得有道理,等听到魏徵的一番话,方知没有道理。身为君主讲话哪能那么轻率呢?”

~O(∩_∩)O~

3. 罗绍威 文言文全篇翻译 罗绍威,魏州贵乡人。

父亲罗弘信,本名罗宗弁,开头做马牧监,服事节度使乐彦贞。光启末年,乐彦贞的儿子乐从训骄横太盛,招聚兵马,想诛灭魏州牙军。

牙军大怒,聚集呐喊攻打他,乐从训出逃据守相州。牙军废除乐彦贞,囚禁在龙兴寺,逼着要他做僧人,不久便杀死了他,推举小校赵文建任留后。

此前,罗弘信自己说,在居住的地方遇见一位白胡须的老头,对他说:“你将成为一方土地的主人。”这样做梦遇见了两次,内心觉得怪异。

不久赵文建与军心不协,牙军们相聚呼喊说“:谁愿做节度使?”罗弘信立即应声回答说“:白须老头早就告诉我,可以做你们的君长。”唐朝文德元年(888)四月,牙军们推举罗弘信为魏州留后。

朝廷闻讯,就正式授给他节旄。 乾宁年间,太祖急攻兖州、郓州,朱王宣向太原求援,这时李克用派大将李存信领兵前往赴援,向魏州借用道路,屯驻在莘县。

李存信带兵没有法度,不断征取魏州的牛马,罗弘信对此不平。太祖乘机派使者对罗弘信说“:太原晋人志在吞并河朔,当回师之日,贵道就很可忧虑了。”

罗弘信便感到害怕,于是与太祖结好,又出兵三万人攻打李存信,打败了他。不久,李克用领兵攻打魏州,扎营于观音门外,魏州所属城邑多被晋军攻占。

太祖派葛从周援救罗弘信,在洹水与晋军交战,活捉了李克用的儿子落落献上,太祖令将落落送给罗弘信,罗弘信杀了他,晋军才退。这时太祖正在图取兖州、郓州,担心罗弘信背离自己,每年岁时节日都送给他财物,必定言辞谦卑、礼物丰盛。

罗弘信每有回礼,太祖必当着魏州使者的面朝北方拜揖而接受,说:“六兄是比我年纪大一倍的兄长,兄弟之邦,哪能用通常邻邦的礼仪看待。”所以罗弘信以为太祖很看得起自己。

后来罗弘信历官至检校太尉,被封为临清王。光化元年(898)八月,在任上去世。

罗绍威继承父亲的职位自称魏州留后,朝廷也就顺便任命他,接着正式授与他旄节斧钺,加封为检校太尉、兼侍中,封为长沙郡王。唐昭宗东迁洛阳,太祖命各道营修洛邑,罗绍威单独营修太庙,诏令加封他为守侍中,进封为邺王。

当初,至德年间,田承嗣盗取占据相、魏、澶、博、卫、贝等六州,招募军中子弟,安置在部下,称为“牙军”,都供给丰厚的赏赐,使牙军不胜骄宠。年代久远,父子相承,亲戚党徒交结牢固,那凶暴的人,强取豪夺,违犯法令,官员不能制止。

牙军们随便变换主帅,就像儿戏,从田氏以后,近二百年,主帅的废立,全出于牙军之手,如史宪诚、何全白皋、韩君雄、乐彦贞,都是他们拥立的,对他们的优待奖赏稍不如意,就全家被诛。罗绍威苦于牙军以往形成的弊病,虽以财货收买姑息迁就,但内心不满他们。

罗绍威继承父职的第二年正月,幽州刘仁恭拥兵十万图谋扰乱河朔,进攻占领贝州,长驱直攻魏州。罗绍威向太祖求援,太祖派李思安援助他,屯驻在洹水,葛从周自邢州、氵名州领军进入魏州,燕军将领刘守文、单可及与太祖的军队在内黄交战,燕军大败,太祖的军队乘胜追击。

遇上葛从周也出军掩击,又打败燕军。斩首三万余级。

三年,罗绍威派使者与太祖会合军队,一同进攻沧州以回报太祖。从此罗绍威感念太祖援助之恩,深为仰慕并依附于他。

罗绍威眼见唐朝国运衰落,群雄交相作乱,太祖兵力强于天下,知道他必定有受禅代帝的意图,所以全心全意依附交结他,成就他的事业,又经常担心牙军发生变乱,内心不安。天..初年,州城的地面无故下陷,不久小校李公亻全谋变,罗绍威更加害怕,于是定计除掉牙军,派使者告诉太祖请求他做外援。

太祖答应了他,派李思安会同魏博镇军队再次攻打沧州。在这以前,安阳公主在魏州去世,太祖乘机派遣长直军校马嗣勋挑选士兵一千人,将兵器藏在巨大的口袋中,用肩舆抬入魏州,说是赞助安阳公主的葬事。

天..三年(906)正月五日,太祖亲自领军渡过黄河,声称到沧州、景州视察行营,牙军很怀疑他的行动。这月十六日,罗绍威率领数百家奴门客与马嗣勋共同攻打牙军,当时住在牙城的一千多牙军,到天亮时全被诛杀,共八千家,都被灭了族,州城为之一空。

第二天,太祖从内黄奔到邺州。当时魏军二万,正与朝廷军队一同包围沧州,听到魏州城中发生事变,魏军于是拥着大将史仁遇固守高唐,六州之内,皆为劲敌,太祖派众将分兵征讨他们,半年才平定。

从此罗绍威虽然清除了逼迫自己的牙军,然而立刻又后悔削弱了自己的力量。 不到几个月,又发生浮阳战役,罗绍威飞车馈送运输军需,从邺都到长芦五百里,车轨交叠,不绝于路。

又在魏州建立元帅府,沿路设置亭候,供应牲牢、酒备、军幕、什器,太祖上下全军几十万人,所用军需都不缺少。到太祖从长芦回来,再次经过魏州时,罗绍威乘机对太祖说“:..州、岐下、太原终有狂妄诡密的意图,各以复兴唐朝王室为名,大王应当自己夺取国家政权,以断绝别人的企图,上天赐与的而不要,是古人就非议的。”

太祖深深感谢他。到太祖登帝位,加封罗绍威为守太傅、兼中书令,赐与扶天启运竭节功臣名号。

御驾将进洛阳时,罗绍威奉诏令重修五凤楼、朝元殿,巨大的木材和精巧的工匠都非当时所有,而建筑忽然。

4. 文言文《丁一世》的翻译 【丁一士】

【原文】

里有丁一士者,矫捷多力,兼习技击,超距之术。两三丈之高,可翩然上;两三丈之阔,可翩然越也。余幼时犹及见之,尝求睹其技。使余立一过厅中,余面向前门,则立前门外面相对;余转面后门,则立后门外面相对。如是者七八度。盖一跃即飞过屋脊耳。后过杜林镇,遇一友,邀饮桥畔酒肆中。酒酣,共立河岸。友曰:“能越此乎?”一士应声耸身过。友招使还,应声又至。足甫及岸,不虞岸已将圮,近水陡立处开裂有纹。一士未见,误踏其上,岸崩二尺许。遂随之坠河,顺流而去。素不习水,但从波心踊起数尺,能直上而不能旁近岸,仍坠水中。如是数四,力尽,竟溺焉。盖天下之患,莫大于有所恃。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田侯松岩于滦阳买一劳山杖,自题诗曰:“月夕花晨伴我行,路当坦处亦防倾,敢因恃尔心无虑,便向崎岖步不平。”斯真阅历之言,可贵而佩者矣。 《阅微草堂笔记》纪昀(纪晓岚)

【翻译】

乡里有个叫丁一士的人,强壮敏捷很有力气,兼会格斗、轻功的武艺。两三丈的高度,可以轻松跃上;两三丈宽的距离,也可以轻松越过。我小时候,还见过他。曾请求看他的本领。他让我站在过道里,我面向前门,他先站到门前外面对着,等我转过身子面向后门时,他已经站到后门外面对着我了。像这样反复了七、八次,原来(在我转身的时候,)他一跳就飞过屋顶了。后来,他路过杜林镇,遇到一位朋友,请他到桥旁酒店中喝酒。酒喝足了,他们站在河边眺望。朋友对他说:“你能跳过这条河吗?”丁一士应声一耸身就跃过去了。朋友招呼他回来,他又应声跳过来。可是,脚刚刚到岸边,不料河岸已经快崩毁了,靠近水的陡直地方斯开了一条裂纹。丁一士没有看到,不小心踏在它上面,河岸崩裂了二尺多,于是随着崩倒的河岸掉到河里,顺流冲走了。他素来不熟悉水性,只能从波涛中间窜起几尺高,只会直上直下窜动而不能游向岸边,仍旧掉到河中。如此跳跃多次,气力用完了。终于淹死在河里。天下的祸患没有什么比恃强逞能更大的。依仗钱财的人最终因为钱财而失败,依仗势力的人因为势力倒霉,依仗智谋的最终因为智谋倒霉,依仗气力的最终也因勇气力量而死。这是因为一旦有所凭仗,就会敢于涉险的缘故。我的朋友田侯,字松岩,曾在滦阳买了一支登山用的崂山杖,自己在上面题写了一首这样的诗:花前月下你曾陪我处处走遍,路途坦荡也应提防不要失脚,岂敢因为有你就无所顾虑,故意涉足崎岖不平之地呢?这真是有历经世事之人的说出的至理,应该重视而时时谨记/佩服啊!(这真是具有社会经验的话,可以贯穿成链条挂带在身边,永记不忘的啊)。

5. 翻译文言文 牛弘荣宠还有字的解释 牛弘被当朝皇帝宠信,但是他所乘的车和穿的衣服都谦卑而节约。对待皇帝非常礼貌,对待下属也很仁厚。虽然不善言辞却行动很机灵。皇帝曾经让他去宣读诏书,牛弘到了台阶下,不会说话,退还回去,一边谢罪说:“我全忘记了。”皇帝说:“宣读诏书只需小口才,不是宰相的责任。”更加称赞他很正直。整个大业年间,给他的待遇称得上最隆重。

牛弘为人宽厚,对学习专心致志,虽然工作既多又忙,但仍然书不离手。隋朝的旧臣,始终得到皇帝的信任,从没有遭受灾患和耻辱的,只有牛弘一人而已。

牛弘的弟弟牛弼喜欢酗酒,有一次他喝醉了用箭杀死了牛弘拉车的牛。牛弘回家后,牛弘的妻子上前告诉他说:“小叔突然用箭把牛杀死了。”牛弘听了,并没有奇怪而问原因,直接回答说:“做成牛肉干吧。”他坐下后,妻子又说:“小叔突然用箭把牛杀死,这是很奇怪的事啊。”牛弘说:“知道了。”他的脸色和平常一样,并没有停止读书。他的宽厚和平和到了这样的地步。

6. 宠辱若惊的原文与译文,跪求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7. 游仲鸿文言文翻译及习题答案 译文资料供参考: 游仲鸿(1138-1215),字子正,谥为忠,南充人。

1175年(孝宗淳熙二年)进士第,官犍为主簿,被总赋李昌图看中,荐给赵汝愚作制置司干办工事。赵汝愚也器重他,称他是"直谅多闻"之士。

赵汝愚回朝作相后,游仲鸿也被交章推荐入朝,官监登闻鼓院。赵汝愚受打击出朝后,游回川作过利州路转运判、提点刑狱。

可见,游仲鸿在京的官不到部长级,在地方上也只做到路一级的部门之官?quot;大拜"和"参知政事"之说,纯属子虚乌有。 游似(亦写侣)(?-1252),字景仁,号克斋,谥清献,赠少师。

他勤奋好学,师事刘光祖。1221年(宋宁宗嘉定十四年)中进士,官大理司直。

1239年(理宗嘉熙三年)拜端明殿学士,签枢密院事,封南充县伯,同年八月拜参知政事。1245年(淳[礻右]五年)拜右丞相。

游似的官运超过乃父,从拜端明殿学士到拜右相封国公死,都一直在"宰执"的位置上。游似高官后定居今浙江德清县新市镇,那里曾有他的祠。

游氏父子的政绩。游仲鸿的官阶虽不及儿子的高,但他的胆识和办事气魄则远在儿子之上。

他在任制置司干办工事时,宜宾一带的董蛮部内侵到犍为,并俘获了一些宋人。宋准备派兵进击,游仲鸿自请单独前去处理。

他去问明衅端后,叫董部放还俘虏,宋即照付马价,一场干戈就这样化为玉帛。游仲鸿受降而归,从此名声大起,被成都帅杨辅调为幕僚。

他向杨辅提出,用将要淘汰的士兵去耕种。这样既安置了将要退役的士兵,减少人民的赋税,又利用了荒废的土地,真是"一石三鸟"。

绍熙四年入朝,正是韩 胃排斥理学、打击赵汝愚的时候。首相留正、理学家朱熹、谏官黄度都离开了朝廷。

游仲鸿愤然上疏道:"陛下宅忧之时,御批数出不由中书;前日宰相留正之去,去不以礼;谏官黄度之去,去不以正;近臣朱熹之去,复去不以道。自古未有舍宰相、谏官、讲官而能自为聪明者也。

愿极还熹,勿使小人得志,以养成祸乱"他敢于这样逆鳞犯颜,予头直指宁宗和韩 胃,确非常人所能为。 自"庆元党禁"起,他被列入党人受到打击,回川在宣抚司任职,又常忤宣抚副使吴曦。

吴曦叛时他已回到南充,宣抚司的幕官薛绂也来到南充,宣抚使程松也来南充,总赋刘崇之也到南充来。游仲鸿指着案上书有"开禧丁卯正月游某死"的册子向薛绂说:我已向家里人说好,"曦逼我死,即填其日"。

游仲鸿又向薛绂说:我已写信劝杨辅讨贼,杨辅不用我议。如程松肯用我议,我用积俸二万缗犒兵,护送他到成都。

结果,程松不顾而去。游仲鸿又遣子游似,将讨贼之义说刘崇之,崇之也不听。

这说明游仲鸿有过人的胆识,才有上述的主张与活动。如当时的游仲鸿有路以上地方大员的权位,那讨吴曦的大功,就不属于安丙和杨巨源了。

游似从中进士起,一直官运亨通,做到右相封国公,没有受过挫折。其间,除了跟理宗讲心学、论王道、劝其亲儒从谏、敬畏检身、节用致爱、选贤共理外,则没有什么特异的政绩可言。

但游似在朝期间,正是南宋中兴,理宗求治,确立理学地位时间。一些贤才及受党禁打击和影响人员多被引用到朝里来了,如范钟、真德秀、魏了翁、赵葵、余[王介]等,均是这个时期入朝和受职的。

所以游似被人称为朝中正士,被杨升庵评为南宋"蜀中四贤相"之一。 游氏父子开南充性理之端。

理学起于北宋,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哲体学系。游仲鸿入朝,一面佐赵汝愚定策,一则"常从朱子讲学"。

游仲鸿因此接受了朱熹理学的思想观点,朱熹还称游仲鸿是蜀中奇士。当朱熹被斥出朝时,他上书反对,要求"极还"朱熹。

后来,把游仲鸿列入"伪学",受到打击。死后,刘光祖表其墓道日:"呜呼!庆元党人游公之墓。

" 游似的学术观点不但受其父和他老师刘光祖的影响,还受到理学功臣魏了翁的影响。魏在潼川(今三台)做官时,即邀游似去研究性理之学。

游似说:"嘉定十四载(1221),余方家居。公致之潼川郡斋,同诸友读易,偏考旧说,切磋究之。

"这年游似中进士,开始在朝为官。第二年魏了翁也被召入朝,他们关系更好,用游似的话说:"常过余语"。

他对魏"第在外而心服是寄不为外,在内而情意不亲不为内"的讲解是"击节称叹"(拍掌叫好)。可见,游似在理学上是以受魏了翁的影响为大。

所以游似同皇帝论理讲治时,就充分体现了以心为主的理学。游似在权兼礼部侍朗时上疏说:"欲尽事天之礼,当尽敬天之心,心存则政事必适其宜,言动必当其理,雨 循其序,夷夏必安其生。

"当游似官史部尚书入侍经幄、皇帝问治时,游似说:"人主一念之烈,足以旋乾转坤,……一念有时间断,则无以挽回天下之大势。"游似的论述是紧紧抓着心、念不放,把它当成万能的东西,这既反映了他的理学思想,也反映了魏了翁的主观唯心的理学思想。

我们知道,魏了翁的理学思想来于李燔,李燔是朱熹的学生。朱熹-李燔-魏了翁-游似,这条线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嘉庆版《南充县志·外纪》说:"南充游忠公,常从朱文公(熹)讲学,深明性理,迄今县中颇得其传,盖自游氏父子云。"《杂识志》又说:"宋高宗南渡后,中原文献。

8. 《沈通明》文言文翻译 书沈通明事

汪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畀,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

翻译:

淮安的沈通明,曾经做过前明朝的总兵官。他行侠仗义,重义轻财,士大夫都称道他。顺治二年,先前有个巡抚叫田仰的人,一向知道沈通明的为人,很是礼待他;等看到明朝大势已去即将灭亡,于是就把家人托付给沈通明,而自己浮海远去。沈藏通明匿田仰的妻子和孩子到其他地方。

恰逢清军渡淮河,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当时沈通明已经不出门很长时间了。围捕的人包围了沈通明的住所,沈通明来到卧室,饮酒几碗,撕裂束帛缚上他的爱妾,背在背上,持上骑手的弓箭出门,大叫道:“你们也知道沈将军吗!”于是上箭对准围捕的人,围捕的人都左右躲闪后腿。沈通明迅速地跑开,和他的爱妾斗得以脱险。租赁房屋定居到苏州,改变姓名,以卖卜糊口。不久爱妾死了,很是无聊,削发为和尚。后来,又脱去僧服,去北方邓州拜访老朋友。

沈通明,是个身材高大的大丈夫,有漂亮的胡须,把饮酒作为豪爽的事情。每次喝醉之后就在邓州的街市上大呼小叫,全街上得人都认为他是个狂人。彭公子篯,邓州人,向来在江淮间有声望,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了解到沈通明的住址,徒步前往和他交谈,沈通明默不作声。等知道是彭巡抚,才非常高兴地如实相告。彭公抓住他的手说:“先生的状貌稍畀,一定有物色的,不是我其谁为鲁朱家呢?”带着沈通明一起回家,日夜与沈通明纵酒,非常高兴。住了很长时间,遇大赦才得以外出。沈通明少年以勇力著名,曾经和强盗决斗,强盗用箭射中他的胸部,沈通明即拔箭撕开甲裳裹好他的创口,去追逐开弓的强盗,最后杀了那人才回来,一军将士都钦佩他。如今年已八十多岁,膂力稍衰减了,饮酒还不减少时,任侠自喜,还像过去一样。

明朝末年正当战争的时候,四方奇才辈出,像沈通明这样的人,全都是倜傥非常之人,这都是我向来所听到的。其他流落淹没,不被我所听到而不能够以纪记载下来的人,又不知多少人。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当这个时候,或有这样的人而不被重用,或任用他们而不能够用尽他们的才能。至于庙堂执事的大臣,不是淫邪朋比就是怀禄耽宠之流。当天下一旦有事,这些奸臣不独掣那些人的肘,一定还要添油加醋,落井下石。等到一旦大势已去,束手无策,就会笼统地诬称天下没有贤能的人才。哎!难道是真的天下没有贤才吗?

9. 安希范文言文翻译 安希范,字小范,无锡人。

万历十四年进士。授行人。

迁礼部主事,乞便养母,改南京吏部。二十一年,行人高攀龙以赵用贤去国,疏争之,与郑材、杨应宿相讦。

攀龙谪揭阳典史。御史吴弘济复争,亦被黜。

希范上疏曰:“近年以来,正直之臣不安于位。赵南星、孟化鲤为选郎,秉公持正,乃次第屏黜。

赵用贤节概震天下,止以吴镇竖子一疏而归,使应宿、材得窥意指,交章攻击。至如孙鑨之清修公正,李世达之练达刚明,李祯之孤介廉方,并朝廷仪表。

鑨、世达先后去国,祯亦坚怀去志,天下共惜诸臣不用,而疑阁臣媢嫉,不使竟其用也。高攀龙一疏,正直和平,此陛下忠臣,亦辅臣诤友。

至如应宿辨疏,涂面丧心,无复人理。明旨下部科勘议,未尝不是攀龙非应宿。

及奉处分之诏,则应宿仅从薄谪,攀龙又窜炎荒。辅臣误国不忠,无甚于此。

乃动辄自文,诿之宸断。坐视君父过举,弼违补衮之谓何!苟俟降斥之后,阳为申救,以愚天下耳目,而天下早已知其肺腑矣。

吴弘济辨别君子小人,较若苍素,乃与攀龙相继得罪。臣之所惜,不为二臣,正恐君子皆退,小人皆进,谁为受其祸者。

乞陛下立斥应宿、材,为小人媚灶之戒;复攀龙、弘济官,以奖忠良;并严谕阁臣王锡爵,无挟私植党,仇视正人。则相业光而圣德亦光矣。”

时南京刑部郎中谭一召、主事孙继有方以劾锡爵被谴。希范疏入,帝怒,斥为民。

希范恬静简易,与东林讲学之会。熹宗嗣位,将起官,先卒。

赠光禄少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91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