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杨义臣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这位隋朝最后的名将就是杨义臣!杨义臣是鲜卑人,原姓尉迟,父亲尉迟崇在北周担任仪同大将军,与当时的隋国公杨坚关系密切。杨坚称帝后,尉迟崇奉命出征,后来力战而死。当时杨义臣年纪尚幼,于是杨坚将其召入宫中抚养。杨义臣自十几岁时一直担任隋文帝侍卫,备受信任。
有一次,隋文帝在谈论昔日朋友时,“顾义臣嗟叹久之”,不禁想起自己的好朋友尉迟崇,于是当即下诏,“义臣可赐姓杨氏,赐钱三万贯,酒三十斛,米麦各百斛,编之属籍 ,为皇从孙。”也就是说杨坚把杨义臣的户籍迁到皇室当中,并认他为侄孙。杨义臣虽然自幼长在皇宫,但却很有才能,“性谨厚,能驰射,有将领之才 ,由是上甚重之”。
后来突厥侵扰边境,杨义臣被任命为行军总管,率军三万北上,“与贼遇,战,大破之”。第二年,“突厥又寇边,雁门、马邑多被其患”,杨义臣再度率军出击,与名将史万岁大破突厥。不过这次因史万岁被隋文帝处死,杨义臣没有得到奖赏。几年后,杨义臣被封为朔州总管,隋文帝还将自己的铠甲赐给他。
隋炀帝即位后,汉王杨谅起兵造反,杨义臣奉命率两万人解救代州。杨义臣以少胜多,大破杨谅手下大将乔钟葵所部。战后论功行赏,杨义臣被封为上大将军,隋炀帝还赏赐“物二千段,杂彩五百段,女妓十人,良马二十匹”。此后杨义臣还参与征讨吐谷浑之战,征讨高句丽之战。征讨高句丽虽然隋朝战败,但杨义臣表现很出色,“一日七捷”。
到隋炀帝统治末期,各地爆发农民起义,杨义臣又成隋朝的“救火队长”。“妖贼向海公聚众作乱,寇扶风、安定间,义臣奉诏击平之”;“时渤海高士达,清河张金称并相聚为盗,众已数万,攻陷郡县”,“诏义臣率辽东还兵数万击之,大破士达,斩金称。又收合降贼,入豆子,讨格谦,擒之,以状闻奏。”
杨义臣率军在各地奔走,特别是将河北地区的农民起义已经遏制住,“杨义臣捕盗于河北,降贼数十万”。当杨义臣把奏章送到江都时,隋炀帝的宠臣虞世基却说:“鼠窃虽多,未足为虑。义臣克之,拥兵不少,久在阃外,此最非宜。”杨广一听有道理,他担心杨义臣造反,于是就罢免了其兵权,“帝恶其威名,遽追入朝”。
结果杨义臣刚离开河北地区,他所收服的十万多人全部归顺窦建德,致使河北地区再度陷入混乱,“贼由是复盛”。隋炀帝没有杀杨义臣,却将其彻底废掉,让他担任礼部尚书。617年,杨义臣,这位隋朝最后的名将郁郁而终。一年后,爆发江都兵变,隋炀帝被勒死,隋朝宣告覆灭。
隋炀帝之所以倚重江都并不是因为他想享乐,而是因为江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江都的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江南富庶之地也是大运河流经之地,更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能长期占据于此,对隋朝的发展有巨大的好处。我相信隋炀帝之所以对江都如此感兴趣并不是因为他想享乐,而是因为他想发展自己的王朝扩大自己的势力。
历史上对于杨广这个人褒贬不一,正史上说,杨广弑父淫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但是他修建大运河却为老百姓做了件好事。我个人并不评价杨广这个人是个昏君还是个明主,但是就他对江都这个地点的态度来看,他的确是有一定谋略的。江都乃战略要道,得之可得天下。杨广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说他对江都的态度与其他地点大不相同 。
当然,有一种史书说杨广与杨坚是共用一条命,二者都为天上的神仙,之所以下凡是为了体验人间的富贵荣华,这当然是无稽之谈。杨广,虽然说是一个武将,但是他的武力值与他的谋略是成正比的。有勇有谋,但是因为他生性放荡所以为世人所不齿。
虽然说在大多数人眼里,杨广是一个荒淫无度的皇帝,但是他还有另外一张面孔,一个雄才大略的实干家。他平定了陈朝统一了天下,迁都洛阳,修建大运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他应该是一个为世人所记住的皇帝。
首先我说我自己的观点:杨广是有为的皇帝,但也是一个绝对的暴君,更绝对不是什么圣君。隋朝百姓,多数视之如仇寇。
“杨广的文才出众,武功卓著,内政清明,国富民强。”杨广文才出众无问题,诗文隋朝顶尖大家,上承汉魏风骨,下启盛唐诗风,朴素自然,清新大气。但是后面三个形容词,杨广都算不上。
武功卓著杨广不算。吐槽一句:在某种意义上,如果不是年轻挂名那么多,又有那么多胜仗,隋朝真不一定亡国。年轻时平陈,虽然是名义上的最高统帅,但是实际上的最高统帅是高?猓ψ畲蟮氖呛?芑?üテ平?担┖秃厝翦觯ɑ靼芟裟。蚓?樱浯窝钏兀ɡ俏蔡仓?剑?V劣诤竺娑?平江南,军功方面主要是杨素和史万岁,不过杨广在处理江南的文治方面颇有手腕,展现了应有的素质和能力。开皇仁寿年间打击突厥,早年虽然在并州,但是限于年岁,肯定是挂名。后面迎战达头,依靠的也是长孙晟等人,并非自己。到了大业年间,因为隋朝四大名将中韩擒虎和史万岁杨坚时期已经死了。杨素贺若弼也在大业初期就被迫病死和被杀,高?狻⒂萸煸蛘饬礁鑫奈渌乃宄跛墓笾也分别在杨广和杨坚时期被杀。随着老一辈名将的凋零,包括战略大师长孙晟和启民可汗在大业五年相继去世,事实上隋朝已经失去对突厥的控制。可以说,后期隋朝,在将领方面,除了来护儿、张须陀、屈突通、宇文述(这个也是战术可以,但战略能力是零的)、来整、于仲文、王世充、杨义臣等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了。平心而论,跟隋初或者唐初名将,军事能力逊色明显。因此,大业年间,事实上拿得出手的武功就只有征讨吐谷浑,收青海。但是这个胜仗,仍然是“帝驻兵不出,遇天霖雨,经大斗拔谷,士卒死者十二三焉,马驴十八九。”至于三征高句丽,令帝国崩溃,雁门之围,突厥重新变成东亚霸主。可以说军事方面,杨广实际上没什么亮点。
至于内政清明,算不上。宰相级官员,大业年间有所谓五贵,分别是宇文述、苏威、裴矩、虞世基和裴蕴。这五个人,宇文述官商勾结贪赃枉法,虞世基卖官鬻爵,裴蕴枉法裁判,陷害无辜。就算个人污点较小的隋朝后期实际顶梁柱苏威也曾经陷入过贪污和朋党案件,且一向喜欢自保,无法匡扶社稷。
至于基层官员,因为大量的徭役和调,有一个时间差的问题,对百姓严重的二次剥削。"急徭卒赋,有所征求,长吏必先贱买之,然后宣下,乃贵卖与人,旦暮之间,价盈数倍,裒刻征敛"国富民强也算不上。
要知道,隋朝在仁寿末期,有人口八百七十万户,而隋朝人口巅峰,在大业五年,是八百九十万户。也就是说,对于杨广,在没什么对外征讨和起义的情况下,国内人口在近九百万户的基础上,五年只增长了二十万户。这个数字,说明人民的生活从杨广登基以来,就已经走下坡路了。在大业七年之前,杨广一共兴修了二十二项大型工程,总共耗费人力达到3012万人次。至于到大业七年以后,征讨高句丽的兵役徭役量竟然超过之前二十二项工程的总合、不但妇女开始服徭役,甚至疾病也开始流传。“是岁山东、河南大水,漂没四十余郡,重以辽东覆败,死者数十万,因属疫疾,山东尤甚。所在皆以征敛供帐军旅所资为务,百姓虽困,而弗之恤也。""强者聚而为盗,弱者自卖为奴婢。”隋朝大业后期,连货币制度都完全崩溃了。大业已后,王纲弛紊,巨奸大猾,遂多私铸,钱转薄恶。初每千犹重二斤,后渐轻至一斤。或翦铁?,裁皮糊纸以为钱,相杂用之。货贱物贵,以至于亡。” “李世民也不能不在《隋书》中,记载杨广的丰功伟绩。当然司马光出于个人目的,在《资治通鉴》这本小说化的史记里,充分利用想象,把杨广刻画成千古第一昏君,误导世人千年。”这句话典型预设结果倒推。先假设李世民要黑杨广,然后再认为史书如何如何黑。李世民所谓改史,是集中于武德年间夺位和玄武门之变。对于前代历史,李世民并没有什么影响,这段历史跟李世民也没什么关系。从事实上来说,贞观时期,主体完成了八部二十四史,这些记载有很多有不同的地方。这正是没有所谓统一口径的结果。只有史官任意靠着自由心证秉笔直书,才会有这个结果。随便举例子,虞世南是二十四功臣之一,十八学士之一,也是李世民的老师。但是他的兄长虞世基是卖官鬻爵的奸佞这点秉笔直书。长孙晟李世民的岳父,长孙无忌的老爹,作为杨广一党在仁寿宫变之后封锁宫禁的作为也委婉的点了出来。史书有倾向,这个倾向是源自皇帝还是史官自己也需要分清楚。至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历史地位和准确度有目共睹,说是小说化明显不知道还有资治通鉴的考异。史书编纂,不是拍脑袋写小说。“那么当时大隋的百姓又是如何看待杨广的呢?从一征高句丽,百姓自带武器干粮,自发投入隋朝大军来看,百姓对杨广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自带武器干粮和自发投入隋朝大军,这个史料恕我孤陋寡闻。反倒是一征113万8千,辎重倍之的规模。让山东河北等地迅速造反。因此才有王薄的无向辽东浪死歌和“譬如辽东死,砍头何所伤”“李世民深知,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隋书》没有肆意抹黑杨广,是不是李世民顾及民意呢?”正相反,隋书正是因为良心治史,没考虑所谓民意,才让你看到一个立体的杨广。隋书对杨广和隋朝的记载和总体评价绝大多数客观准确。隋书的准确度和史料价值在学界也有公论(尤其是隋书的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90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