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五代十国结束时间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现代人爱看三国,感受各种精彩大战的上演。
殊不知,中国的五代十国时期,同样是一场经典的政治、军事大戏。看起来天下被分的四分五裂,其实,在这混乱动荡又极度黑暗时期,始终孕育着一种高度统一的元素。所以,盛世中可以打造出不同的人文景观,混乱中同样会从另一个角度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思想,起到一种十分强烈的凝聚作用。
毕竟,中国封建时期的天下,就是长期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场面。很多后人都在思考,分裂时间如此之久的五代十国,为什么能在短时期内从极度的分裂走向高度的统一呢?
著名的历史学家熊德基先生曾评价过:因为,五代十国时期正是历史辩证运动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此,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让很多人都没想到的是,在这一时期中,各种无法统一的因素,居然成为了日后得以一统天下最重要的基础条件。
五代十国时期,处于中原的各个王朝,在各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而且,他们一直认为自己才是正统王室,周边国家都是偏霸的政权。所以,一统天下始终被中原王朝视作自己的使命。正因为如此,他们始终有着心怀天下的意志,才使得统一中国的局势必然由中原王朝来完成,只是等待时机成熟而已。
而这,也就是后人无法理解的,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将近半个世纪后又能迅速统走向统一的政治原因。
然而,千万不要小瞧中原周边的其它国家。
比如:在后梁建国之后,无论是北边的晋王李克用父子,还是幽州的刘仁恭父子,以及南方杨行密的割据势力,甚至,西边还有岐王李茂贞的雄霸天下,都使后梁处于不断的征战状态。虽然,在长期的拉锯战中,使得当时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无法提及政治安定,但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却不断练就了很多优秀人才的产生。所以,从另一角度来讲,战争也是促进民族融合以及历练甚至文化融合的好方法。
然而,在此之后,后唐消灭后梁王朝,在北方取得暂时统一之后,后唐庄宗一直都有着统一天下的志向。此外,从庄宗开始,便一举拿下了汉中和两川地界。之后,后唐平蜀让南方各个政权都感到十分的震惊,甚至,有一些诸侯国的王者们被吓得屁滚尿流,根本不再进一步扩张、发展,而是保命要紧。不过,后唐庄宗最大的遗憾,就是他并没有在平定蜀地之后,运用天然的地势开始进一步的统治全国。
反而,因为倒行逆施遭来了杀身之祸。不过,在后唐明宗之时,天下出现了短暂的小康态势,对于后唐以及其它敌对国家,都有了一段得以休养生息、韬光养晦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整个中国的人们从经济、文化等角度,都在战乱的时期得到了历练,并且,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讲,还是一个特别难得的成长阶段。
之后,后晋、后汉王朝都是依靠契丹国的支持才取得政权。所以,北方的契丹国一方面成全着这两个朝代,又一方面对其形成了强大的牵制与干扰。此外,后晋和后汉王朝,因为内部的败坏和无法全力以赴的开疆拓土,才导致他们无力统治当时的中国。
在此期间,唯一有条件统一全国的就只有南唐。
但是,虽然地域、疆土辽阔,经济发达,甚至,各方面的社会制度都极其完善的南唐,却在建立之初实行着保境息民的政策。这一点,在和平时期十分可行,可是,在当时各方势力都虎视眈眈的时代,如此谨小慎微、不敢开拓的治国思想,同样是导致南唐最终走向毁灭的根本原因。
所以,因为错失了千载难逢、一统天下的好机会,才使得之后的南唐一落千丈。之后,随着后周的日益强大,也使得属于南唐的鼎盛成为了历史。
随着历史的滚滚向前,最终,一统天下的重任落到了中原王朝后周以及北宋的肩上。
对于后周而言,成立之初,天下已经呈现出了破乱不堪的景象,所以,在进行统一中国之前,安定朝局才最为重要。直到周世宗——柴荣继承王位后,以大无畏的革新精神,开始清除五代时期遗留的各种各样陋习,也初步澄清了中原地区近两百年来的混乱局面。
由此,国家朝政变得清明了起来,经济实力也得到了增强。曾经,天下分裂割据的局面不复存在,开始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周世宗是一位有着军事强权的帝王,他先后掀起了三次统一战争,收复了中国大量领土。如此,为之后的北宋统一全国,真正结束五代时分裂割据的局面,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在这其中,每一个地区都受到连年征战的影响,以及朝代的频繁更换,使得其文化的多样化。虽然,看起来每一个政权都有着自己的差异性,但是,通过战争这种特殊的媒介,也让整个中国,无论是权贵还是平民,都在不断进行着文化、政治、经济的交流。
最幸运的是,因为,十国与中原王朝在各个领域都有着不同的差异性,以及所处的地势不同,再配合着五代王朝不断更迭而采取的灵活的外交政策,并使得中原王朝阻止了南方政权的联合,采取了有效的外交手段。比如说,当时鼎盛的南唐同样有来自中原王朝的强有力的对手。
因为,中原王朝与吴越、楚结盟,使得南唐始终处于危险之中,忙着保存实力,便没有办法让南唐有更多的精力去实现自己一统天下的梦想。所以,在当时互相制衡的局势下,却给天下带来了一段时间的安定与每一个政权小范围的繁荣发展。因为,当时存在于中国的各路英豪,其政治权力中心数量太过庞大,所以,彼此之间便形成了不同的牵制,才得以给中原的王朝,尤其是北宋以喘息的机会。
在它们审时度势、休养生息之时,北宋得以最后一举统一中原。
在历史学家看来,当年,最为幸运的是:在五代十国的特殊时期,始终将南方的政权置于无法统一、强大的局面,也避免了一旦南方出现统一的局面,就会在历史上形成第二个南北朝的对峙。
如此一来,一统中国的梦想将会难以实现。
正因如此,在北宋开始施展自己一统中国的战略梦想之时,南方的各个政权间还在互相厮杀,丝毫没有感觉到大家都陷入到了一个极度的危险之中,才得以让北宋轻而易举地各个击破,加速了统一的进程。
五代十国之后,中国再度实现高度统一时,各个领域都有了高速的发展。而这,也离不开五代十国时期,人们不断努力地推动着社会发展,最终,实现了天下统一。我们从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中原统治者中看到,他们在这场统一天下的接力赛中,充分运用了周边国家不团结,一次次地静待时机,实现日后中原一统天下的盛世。
参考资料:
【《唐代藩镇研究》、《中国历代战争史·第十三卷·五代》、《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四十八》】
一、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
唐末的藩镇割据是导致分裂的开始。
唐朝的藩镇势力非常大,藩镇的军长官拥有当地的军政大权,而且权力可以世袭,不听中央政府的指挥。这主要是唐朝的后期府兵制的瓦解,而采取了“募兵制”,军队归地方军事长官指挥,外重内轻,导致中央实力弱小,无法控制地方。再加上中央政治腐败,失掉了统驭全国的能力。地方还拥有经济自主权,最终导致藩镇割据的形成。
第二个原因是黄巢起义。
黄巢起义大大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进一步打击了中央实力和地方门阀大族的势力,使得一批新军阀打着镇压黄巢、勤王的旗号纷纷崛起,从此开始,地方割据势力形成。这有点像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的形势,都是打着维护中央政权的旗号搞地方割据。
907年,朱温废掉了唐朝最后一个皇帝——唐哀帝,建立了“梁”政权,史称“后梁”。五代十国正式开始。
二、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形成的影响:
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又是由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转向统一的过渡时期。从表面上看,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和黑暗的历史时期,实际上,这一时期一直都存在着统一的因素,而且统一因素在不断的增长,统一因素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民族以及文化思想诸方面,特别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起到一种强烈的凝聚力作用。正因为存在着诸多的统一因素,遂使五代十国不同于十六国,南北朝而在短时期内从分裂走向统一。正如熊德基先生所说:“这个时期正是历史辩证运动的一个转折点,表明中国封建社会正走向一个新的阶段。”○21本文对这些统一因素不作全面论述,仅就割据形态的特征对统一所产生的客观影响谈几点看法。
首先,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王朝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中原各王朝始终都认为自己是正统的中央王朝,十国是僭伪偏霸政权,一直以正朔地位自居,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中原王朝的正朔地位,决定了统一事业势必由中原王朝来完成,只是待以时机而已。这也是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半个世纪后而迅速走向统一的政治因素之一。后粱王朝建国后,处在三面受敌的形势,北有晋王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以及幽洲刘仁恭、刘守光父子两大割据势力;南有淮南杨行密割据势力;西有歧王李茂贞割据势力。李茂贞还曾以“兴复唐室”相号召,致书李克用、剑南王建、淮南杨渥联合讨伐朱粱,并推李克用为盟主。总之,后粱政局始终处在战争状态,特别是与山西晋王进行了长期的拉锯战,使百姓疲于征役,社会矛盾非常尖锐,严重影响了政治安定,自无统一的主客观条件。
后唐灭梁后,北方取得暂时的统一。庄宗素有统一之志,当时荆南高季兴入朝觐见,庄宗曾问他,想用兵吴、蜀,哪一个为先?不久,进军剑南、并歧,灭前蜀,尽得汉中及两川之地,此时后唐的版图为五代鼎盛时期,后唐平蜀,南方割据诸国大为震惊,高季兴得此消息后,吓得连手上的筷子都快掉下;马殷听到消息后,立刻上表,愿归老衡山之麓,上印绶以保余年。然而,庄宗没有利用平蜀所造成的有利形势进一步统一全国,却因倒行逆施遭到杀身灭族之祸。后唐明宗时,曾出现短暂的“小康”之局,但对方镇奉行姑息政策。此后,国势日衰,更无法完成统一大业。
依靠契丹支持夺得政权的后晋、后汉王朝,外部受到北方契丹人的牵制和侵扰,无暇南顾,内部政治败坏,方镇骄横,根本无力统一全国。
南方割据政权中最有条件统一全国的只有南唐。南唐不仅地域广大,经济发达,而且封建文物制度也是十国中最完备的。南唐建立后,实行“保境息民”政策,社会经济有较大的发展,国势日强。当时的形势,只有南唐可与中原王朝相抗衡。南唐烈祖李?是有自己一套统一全国的战略构想,但过于谨慎,认为条件尚未成熟,不主张贸然出兵,对统一信心不足。中主李?改变了其父的成策,用兵闽、楚,结果陷入泥淖而难以自拔,坐失了千载难逢的统一时机。此后,南唐国势一落千丈,当后周强大起来后,南唐便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只得废除帝号,改用后周正朔。
历史的发展,使统一的重任最终落到中原王朝后周柴荣和北宋赵匡胤的肩上。后周太祖郭威在位时间短,只能做到政局初安,来不及进行统一活动。周世宗柴荣继位后,以大无畏的革新精神,进行整顿与改革,革除不少五代时期的积弊陋习,初步澄清了中原地区近两百年的混乱局面,经济实力也有所恢复增强,打破了分裂割据相安的局面,为统一全国开辟了道路。于是周世宗先后进行三次统一战争,即收复西北秦、凤、成、阶四州;攻取南唐江北十四州和北伐北汉、契丹。后周统一大业虽因柴荣北伐途中报病而中止,但这三次的统一战争,为北宋统一全国,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其次,十国对中原王朝政治关系之差异性以及南方割据政权“保境息民”政策,也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如上所云,十国与中原王朝政治关系的差异性,主要是由于各国本身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差异和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以及五代王朝的兴替治乱而采取的相对灵活的外交策略。同时,也是中原王朝为阻止南方各政权的联合而采取的外交手段。中原王朝与吴越、楚结盟,不仅可以分化瓦解南方割据政权可能形成的联合,而且形成了对南唐这一南方最具实力对手三面包围的态势,有力地牵制了南唐,使南唐统一中原的战略构想难以实现。正是这种复杂和微妙的政治关系,使得南方各个割据势力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格局,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南方割据政权普遍采取“保境息民”政策,正是这种平衡格局在政策上的体现,而“保境息民”政策反过来更稳定了平衡格局。正因为这种相互制衡的关系,使得南方各个割据政权基本上都能与五代十国历史相终始。南唐是率先打破平衡格局的南方政权,它用兵闽和楚,但很快陷入泥淖不能自拔,同时也暴露了它拓土的野心。其时,中原王朝的后周开始强大,南唐也成了后周统一南方的第一个目标。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的政治、军事力量远不及北方,但整个南方总体经济实力大大超过北方,一旦南方出现统一局面,势必形成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对峙局面,这样,统一的进程将大大的延缓。南方割据政权之间相互制衡的格局无疑避免了南方率先统一而再次形成南北朝对峙局面,这样对北宋王朝实行“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时,得以轻而易举各个击破南方政权,从而加速了北宋的统一进程,终于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完成了国家统一大业。
从历史现象上看有几分道理,但是并不存在必然的规律。宋朝结束五代十国混乱局面国祚超过
我国古代的王朝史在盛衰的客观规律下也存在一定的哲学思想,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即使这两种的完美诠释。如果说秦、西晋、隋三朝统一是应运而生的话,其与生俱来的负面因素也就融入了新王朝的基因。如果说这些负面因素是外因的话,真正导致王朝崩溃的施政缺陷才是真正的内因。
秦、晋、隋三朝的统一顺天意应民心的同时,分裂的基因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之所以说秦、晋、隋三朝的统一是顺天意应民心,是因为在这之前中原大地都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分裂和互相攻杀的战乱时代。秦朝统一之前七雄并起互相攻杀的战国时代长达250多年;西晋统一之前经历了东汉末年从军阀混战到三国并立长达七八十年的浩劫,人口十不存一;隋朝统一之前更是经历了从五胡十六国到南北朝对峙政权频繁更迭的混乱时期长达270多年。
西晋统一后虽然三国后裔没有叛乱的心思,但是架不住司马氏王族自己内讧啊。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都是如何上位的,司马氏宗室会不知道?所以后代才有样学样的为了很多皇权爆发了八王之乱。
隋朝得国太容易,轻易取代北周后取得了天下一统的成就。与隋文帝杨坚曾经在北周同朝为臣的李渊、宇文化及能没有想法?一旦天下动荡,北周国公、上柱国出生的李渊和宇文化及都先后称帝无不是效仿隋文帝杨坚代周自立的过程。所以说秦、隋、晋三朝在完成统一后,其与生俱来的负面因素也就融入了新王朝的基因。
三朝灭亡的根本因素还在于执政失误、人事不修这些内因,所以才黎民图碳、战乱再起如果说这些负面因素是外因的话,三朝迅速崩溃的内因还是因为王朝自身执政失误的原因。其实历代王朝统一前都有因战乱受益者,只不过没有这三朝统一前这些既得利益者强大和根深蒂固而已。如果秦、隋、晋自身不出问题,那些野心家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所谓苍蝇不叮无缝蛋就是这个道理,三朝都为自己错误的执政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祖龙秦始皇大帝英明一世,死后被篡改传位诏书。赵高扶植的秦二世胡亥只知道吃喝玩乐,赵高只懂争权夺利不懂治国之道。这才让大秦帝国每况愈下,让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点燃了起义的烽火。如果秦二世是个英明之主,还会有火烧咸阳的情况发生吗?
西晋武帝司马炎虽然称不上雄主,但是作为开国帝王昏庸到立白痴为太子也是没谁了。这个只会“何不食肉糜”的白痴晋惠帝怎么可能得到大家的拥护?司马氏代曹魏自立本身就是礼崩乐坏的产物,司马炎还想让大权在握的藩王能够辅佐自己的傻儿子延续西晋的江山这不是笑话吗?分封的司马氏藩王要兵有兵、要钱有钱,类似独霸一方的诸侯在礼崩乐坏的司马氏传统下,怎么可能不对那张高高在上的龙椅感兴趣?结果很明显,司马氏宗室内部的八王之乱充当了西晋的掘墓人。
在三朝的二世君主中隋炀帝杨广最不像昏君,其兴建大运河和征伐高句丽都没方向上的问题。但是太着急了呀,这本来是几代帝王能够完成的大工程隋炀帝打算毕其功于一役。显而易见隋炀帝玩脱了线,自己也伴随着强悍的王朝一道沉沦。
【答案】D【答案解析】试题分析:炎黄、尧舜时期,我国还处于原始社会,没有出现国家。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强调以“仁”“礼”治国,产生于春秋分裂时期,并不看重国家的统一。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点评:秦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统一为主的历史时期。秦始皇、汉武帝为巩固国家的统一局面而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此后,维护国家统一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在我国,统一远远长于分裂的时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90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