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编,说起刘蜕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俗话说的好,人一生之中一共有四件喜事,那就是:“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其中金榜题名是多少读书人心中的梦想,在古代社会,一个普通人如果想要出人头地,要么就是在乱世,征战沙场。要么就是和平年代,挑灯夜读,考上进士,进入官场。
自隋唐以来,科举制度的完善,让更多的平民依靠科举进入官场的机会。但是也有人读了一辈子书,最后却是名落孙山。又有多少人,如同《儒林外史》的中的范进那般,苦读了大半辈子,终于在50岁的时候,高中举人,他的人生就迎来了新生。
也有人读了一辈子的书,却依旧考不上进士,就比如唐朝晚期的荆南地区,荆南地区就相当于现在的湖南,虽说局部地区有差异,总体来说还是湖南地区。荆南地区,连续五十年,都没有一个人考中进士。这主要是因为荆南地区山多,交通不发达,再加上经济比较落后,所以进京赶考的学子全部铩羽而归。当地的人们就把这一现象称为“天荒”。
不过到了公元850年,也就是唐宣宗时期,荆南地区一个叫刘蜕的考生高中进士,打破了荆南地区无进士的魔咒。所以刘蜕高中进士无疑就是“破天荒”,后来“破天荒”就用来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或第一次出现的事。
刘蜕高中进士的事情,不仅被当地百姓口口称道,也得到了当地父母官的认可。当时荆南的节度使是魏国公崔铉,他知道自己的治下有人高中进士,十分高兴,就派人送给他七十万贯“破天荒”钱。刘蜕觉得自己考中进士并不值得当地人如此夸赞,也不值得节度使赏赐这么多金钱给自己,就谢绝了魏国公的好意。
刘蜕虽然高中进士,这就是说他已经是官场上的人了,但是他的仕途并不顺畅。在朝廷里先任中书舍人,后任左拾遗,官职都不高。拾遗的职责是批评皇帝的过失,刘蜕很是敬业,经常毫不留情地批评皇帝,惹得皇帝老大不快。
这刘蜕不仅批评皇帝,当朝的宰相他也没有发过,刘蜕发现宰相令狐绹的儿子未经地方选拔而直接参加科举考试,令狐绹的子弟也经常贪污腐败。作为一个正直的官员,刘蜕自然不能容忍,他就向皇帝汇报了这些事。
皇帝看到这些奏折,并没有处置令狐绹,只是提醒令狐绹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毕竟皇帝还需要令狐绹干活。但是令狐绹可不能这么算了,他四处打听谁打他的小报告,后来发现是刘蜕。为了整治刘蜕,令狐绹就派了一个小吏卧底在刘蜕的身边,为的就是收集他的黑料。
刘蜕虽然是一个正直的人,但是家乡有人找他帮忙,他就帮了。这事被令狐绹知道后,就小题大做,直接以刘蜕受贿十万的罪名,将他华阴当一个小县令,从此之后,刘蜕就再也无出头之日了。
《史记》上历史上开始有了对于官员的类型判定,并将行教、清廉、守法作为好官的主要的标准,三国末年于始,司马懿的思想当中总结出正式的为官标准,有清、慎、勤,清官也从此逐渐成为好官的代词。
细数历朝历代都出现过一身正气、敢于直言上谏的清廉之官,比如做过发、桀两代夏王丞相的关龙逄因为直言进谏而以炮烙之刑杀害,众所周知的纣王帝辛之叔比干,也因不愿妥协而惨遭剐心之刑。“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霞”生命如此短暂可贵,多少人为求长生而精竭虑,但这些忠廉人士却为何能将自己、将家人的生命置之度外始终不忘初心而不畏浮云遮望眼?
一: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范仲淹从知晓自己的身世开始便独自一人离开富裕的朱家去应天府求学,求学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选择住在醴泉寺过清苦自律的生活,终日米粥为伴,衣裳不解,通过刻苦努力考上进士,从此开启了三起三落的为官之道,每一次都是因直言上谏触怒了仁宗或得罪朝中大臣而遭到贬谪。
但他从未因此而选择妥协,忘记自己的天下之忧,从穿着一身布衣去应天府做院长而被儒生嘲讽,到他对晏殊说自己一年有三十万钱的俸禄却被发现竟是家徒四壁,只有破旧的书桌和堆满的书籍,每贬到一处都一如既往为民务实,开办书院、澄清吏治,成为人民爱戴的良吏,那么他的直言都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何惹怒一向开明的仁宗?
1、舍身取义,敢管帝王家务的忧君之心
范仲淹因为上疏《上执政书》而受到朝中大臣的认可,在宰相和晏殊的推崇下一跃成为仁宗的秘阁校理令旁人艳羡,然而范仲淹却没有因此而坐享人生,而是先后上奏让垂帘听政多年而手握实权的刘太后的交权,并阻止仁宗带百官向太后朝拜为其祝寿言道:“皇帝有侍奉亲长之道,但没有为臣之礼。”
由此得罪太后,被贬为通判,即使被告诫他的轻率之举会影响仕途还会连累他人,他也表明立场认为侍奉皇上就当要危言危行而不是逊言逊行,只要有利于朝廷而不惧杀身之祸。
2、乐善好施,却请皇帝及后宫嫔妃食以野草的忧民之心
由于自己的早年经历和为官的坎坷仕途,这使得范仲淹更对民间疾苦而熟悉,也屡次毫不避讳地对民间利病提出自己的意见。已是四十四岁的范仲淹,在一次江淮和东京发生蝗虫灾害而奏请仁宗安排人员前去巡视救灾,而仁宗却以情况不实为由拒绝理会。
于是耿直的范仲淹竟在众人面前直接当面提出质问,并在灾后将捆好的野草背回请皇帝与后宫之人品食灾民充饥的野草在警示宫贵戒除骄奢风气,这些异常又大胆的行为常常让仁宗面临两难的境地,但也正是他居庙堂之高而忧民决心,才使得他敢于直言不讳而为生民立命,让对他感到头疼的仁宗也只好忍耐。
3、僭越上图,无畏得罪朝中权贵而决心整顿上下的忧官之心
官员的品行好坏对于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安居乐业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即使只是九品的县令小官,他不仅要对所辖区域的治安负责还要管理当地的税收、诉讼等权限较大,因此如何选官、用官是朝廷维护统治和福泽百姓的必要举措。
早在郭皇后事件之时,范仲淹就与孔道辅、蒋堂等执意与其谏争而被贬睦州知州,获得人生中的第二次贬谪,而后因苏州治水有功返回朝堂却乘机向仁宗上献《百官图》,而实质上则是告发丞相吕夷简在暗中进行官爵买卖交易、任人唯亲的不良作为,并请求削减郡县、精简官吏、制定用官制度以皇帝亲自掌握官员的升迁,却让吕夷简以结党营私之罪告发而再度遭贬,范仲淹却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4、不畏贫寒,边陲守关多载的忧国之心
早在范仲淹还未入京师官职时就曾上书仁宗以表达对国家当前的军事、官兵情况的担忧,内容主要为宋朝在与外对抗时不能只是一味求和,国家二十年未出兵打仗而兵力衰弱,为保证国防力量、边境安稳以防范于未然而应改办军事学堂,选拔军事人才等。
而后西夏李元昊企图谋反多次率兵在边境与宋军交战,于是范仲淹与韩琦同时被派往前线,期间范仲淹主张以守为攻,全民皆兵、修筑牢固工事,但是韩琦、夏竦、宋仁宗许多朝廷要臣都反对他的做法。
而在宋仁宗已经发布攻打的诏书之后,范仲淹仍然坚持己见,令人上密书与仁宗说明各利益要害,以一己之力最终选择使仁宗放弃了原来的旨意而选择休养生息。这充分展现出了范仲淹在面对国家大事时,敢于违背帝王旨意的超高胆识。
二:千金易得,良田易寻,明君却难遇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每个朝代都出现过为国为民而忧的良臣名将,然而这些良臣的命运常常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是取决于拥有最终决定权的皇帝,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因此,人才是否能得到善用的原因不仅在于官员本身的能力,还在于是否能得到帝王的赏识和重用,比如:春秋时期的伍子胥多次劝诫吴王却因其不辨忠奸而被逼自杀,明朝杨继盛因弹劾丞相而在狱中被毒打至死等等,所以对于能遭到三次贬黜,而仍然能有所作为的范仲淹来说,不得不庆幸自己出生在了一个好的朝代,给予了他敢于上谏的机会。
1、上谏是明忠心,也是一场未知的博弈
汉帝刘恒虚心纳谏,善用贾谊、周亚夫、张释之等人而开创文景盛世,唐朝时期的大理寺丞狄仁杰多次屡次犯上却仍得太宗、玄宗、女皇武则天的重用而名扬万世,宋仁宗时期也出现了许多的治世名臣,比如:包拯、晏殊、欧阳修以及范仲淹等等都是敢言敢做的优秀人才,而他们之所以能够得以重用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宋仁宗一直坚持的“从善如流”,以仁治国。
2、谏官制度的存在及发扬光大
早在秦汉时就已在朝中设有谏官以谏君过,到宋朝是谏官的权力达到顶峰,上察帝君百官以肃正纲纪,下至各州各地监管民生民情。自能忍受谏官吐沫的仁宗之后,宋神宗时期有张舜民仅做官七日就上书六十封,徽宗时为官半年的任伯雨竟上书一百零八封。故此可见,范仲淹不畏生死富贵,能够获得机会并敢于谏言,要得益于所处的时代风气和制度的支持。
3、优良的个人品质以及众多的支持者
范仲淹在早年时的学习经历为其打下了良好的坚毅品质,他的刚正不阿、严于律己以及军事文学才能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在朝廷内外都拥有众多的支持者比如举荐他的晏殊,与其并称“韩范”的韩琦,愿意为其说话而多次遭贬的欧阳修等,就连《清平乐》中仁宗在讨论范仲淹时曾说,若是伤害了范希文则是伤了众多天下儒士人的心,他将收到源源不断的上谏之书。
三:总结
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仲淹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一生,从九品小官经历三起三落,做过应天府院长、仁宗身边的文阁秘书甚至官职丞相,功绩累累。但最为人敬佩的就是其不畏权贵、不畏生死、不恋荣华而多次犯言上谏,从帝王的家务事、文武百官的选任以及民情民生等无所不及,屡次遭贬而初心不该、品性不移,当然他之所以能够获得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得以善终这不仅得益于他的真才实干和光明磊落的品质,同时也归功与善于纳谏的仁爱之君,根基深厚的谏官制度的支持,以及拥有报国热情的儒学人士和社会风气作为坚强后盾。
1. 文言文《吏道》的翻译 获得有才有贤德的人并且任用他们;如果仍然没有解决问题,就废除有司,撤职县令(或者:使有司废除,使县令撤职),听凭(任凭)天下人按自己意思来治理乱世、处理安危,不也胜过(更好)吗? 大意 河东人薛存义将要离开这里了,我准备好了酒肉,赶到江边为他饯行。
并且告诉薛存义说:“你知道地方官的职责吗?他们是百姓的仆役,而不是奴役百姓的。凡是靠种地生活的人,拿出他们收入的十分一来雇佣官吏,目的是要官吏公平地为自己办事。现在的官吏拿了百姓的钱,而不好好给百姓办事的,普天之下到处那是。他们哪里只是不好好办事,而且还要贪污、敲诈百姓的财物。假若家里雇一个仆人,他接受了你的报酬,却不好好干活,而且还盗窃你的财物,那么你必然很恼怒而要赶走他,处罚他。现在的官吏大多是像这样的,而百姓却不敢像对待怠工又偷东西的仆人那样,尽情发泄自己的愤怒和驱逐责罚他们,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民与官同主与仆的情况和地位不同啊。虽然情况和地位不同,道理都一样,究竞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百姓?懂得这个道理的人,能不感到害怕而有所警惕吗!
薛存义代理零陵县令两年了。在这期间,他清早就起来办事,夜里还在考虑问题,勤勤恳是,尽心竭力。使打官司的得到公平处理;使纳税的人得到公允的负担。无论老少都对他心不怀欺诈,面不露憎恨,这证明他确实没有白拿百姓的钱,他是懂得不好好给百姓办事还要敲榨百姓财物的可怕而有所警惕的。
我现在是受贬谪、地位低下的人,不能参与考核官吏政绩的优劣而提出应该升降的意见;因此,当薛存义将要离开的时候,我为他饯行,并写了这篇赠序。
2. 吏狼 文言文翻译 聊斋志异.梦狼》翻译
原文:
异史氏(注)曰:“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为虎,而吏且将为狼,况有猛于虎者耶!夫人患不能自顾其后耳;苏而使之自顾,鬼神之教微矣哉!”
邹平李进士匡九,居官颇廉明。常有富民为人罗织,役吓之曰:“官索汝二百金,宜速办;不然,败矣!”富民惧,诺备半数。役摇手不可。富民苦哀之,役曰:“我无不极力,但恐不允耳。待听鞠时,汝目睹我为若白之,其允与否,亦可明我意之无他也。”少间,公按是事。役知李戒烟,近问:“饮烟否?”李摇其首。役即趋下曰:“适言其数,官摇首不许,汝见之耶?”富民信之,惧,许如数。役知李嗜茶,近问“饮茶否?”李颔之。役托烹茶,趋下曰:“谐矣!适首肯,汝见之耶?”既而审结,富民果获免,役即收其苞苴(注),且索谢金。
呜呼!官自以为廉,而骂其贪者载道焉,此又纵狼而不自知者矣。世之如此类者更多,可为居官者备一鉴也。
[注]异史氏: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的自称。
苞苴:蒲包,此指馈赠的礼物。
翻译:
异使氏说:“我私下哀叹,天下当官的 凶如老虎为吏 的恶似狼,这种情况到处都是.即使当官的不是虎,为吏的也常常是狼,何况还有比老虎更凶猛的呢!人们的祸患往往在于不能自顾其后;而复活以后却让他能够自顾,鬼神的劝戒是多么 的精深奥妙啊!”
邹平有一个进士叫李匡九,做官颇廉洁贤明.曾经有一个富人,被人罗织一些罪名而送官究治.开堂之前,门役吓唬他说:“当官的想你索取两百两银子,你要赶快回去措办; 不然的话,官司就要打输了!”富人害怕了,答应给一半. 门役摇摇手,表示不行.富人哭哭地哀求他.门役说:“ 我没有不尽力帮忙的,只怕当官的不允许罢了.等到听审时,你可以亲眼看到我为你说情,看看当官是不是允许,也可以让你明白我没有别的意思.”过了一会儿,李匡九升堂审理这个案子. 门役知道李匡九早已戒烟,却走到他跟前低声问:“你要吸烟吗?”李匡九摇摇头. 门役马上跑下去对富人说:“我刚才把你的数目告诉他,他摇头不答应,你看见了吧?”富人相信了,心里很害怕,答应如数送两百两. 门役知道李匡九喜欢喝茶,有走到他跟前小声的问:“你要喝茶吗?” 李匡九点点头. 门役假托去泡茶,快步走下来对富人说:“给你说妥了!刚才他点头,你看见了吧?”接着就审理结案,富人获得了无罪释放,门役就收下了用作贿赂的钱,还向他索取谢金.
唉!当官的自以为廉洁,但是骂他贪赃的人却很多,这是众狼行凶而自己却不知道了.世上这类事情更多,可以为当官的人备下一面镜子.
3. 文言文翻译 赵国的大将、封为马服君的赵奢的妻子,是赵括的母亲。
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将要出征,赵括的母亲呈上书信向赵王诉说道:“赵括不可以被任命大将。”
赵王问道:“这是为什么呢?”赵括的母亲说:“原先我事奉赵括的父亲时,孩子的父亲当时身为大将。他用自己的奉禄供养的食客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他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国王和王室贵族赐赠的钱财丝绸,他统统都把它们分给军吏、士大夫;从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就不再过问家中私事。
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赵王所赐赠的金钱丝绸,他回家后也统统收藏起来;况且每天寻找可买的合宜的田地房屋,总想扩充自己的私有。国王您认为他象他的父亲吗?父亲、儿子不同,居心有着差异。
我希望国王不要派遣赵括为大将领兵出征了吧!”赵王说:“作为赵括的母亲,你还是放下这事不要管了吧,我的计划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说:“国王您最终要派遣他为将,那么如果有了不称大将职责的情况发生,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赵王说:“不会连累你的。”
赵括既已领兵出征,代替廉颇才十多天,赵军果然大败,赵括战死而赵军倾覆。赵王因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所以终于没有加罪于她。
4. 文言文《吏道》的翻译 获得有才有贤德的人并且任用他们;如果仍然没有解决问题,就废除有司,撤职县令(或者:使有司废除,使县令撤职),听凭(任凭)天下人按自己意思来治理乱世、处理安危,不也胜过(更好)吗?
大意
河东人薛存义将要离开这里了,我准备好了酒肉,赶到江边为他饯行。
并且告诉薛存义说:“你知道地方官的职责吗?他们是百姓的仆役,而不是奴役百姓的。凡是靠种地生活的人,拿出他们收入的十分一来雇佣官吏,目的是要官吏公平地为自己办事。现在的官吏拿了百姓的钱,而不好好给百姓办事的,普天之下到处那是。他们哪里只是不好好办事,而且还要贪污、敲诈百姓的财物。假若家里雇一个仆人,他接受了你的报酬,却不好好干活,而且还盗窃你的财物,那么你必然很恼怒而要赶走他,处罚他。现在的官吏大多是像这样的,而百姓却不敢像对待怠工又偷东西的仆人那样,尽情发泄自己的愤怒和驱逐责罚他们,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民与官同主与仆的情况和地位不同啊。虽然情况和地位不同,道理都一样,究竞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百姓?懂得这个道理的人,能不感到害怕而有所警惕吗!
薛存义代理零陵县令两年了。在这期间,他清早就起来办事,夜里还在考虑问题,勤勤恳是,尽心竭力。使打官司的得到公平处理;使纳税的人得到公允的负担。无论老少都对他心不怀欺诈,面不露憎恨,这证明他确实没有白拿百姓的钱,他是懂得不好好给百姓办事还要敲榨百姓财物的可怕而有所警惕的。
我现在是受贬谪、地位低下的人,不能参与考核官吏政绩的优劣而提出应该升降的意见;因此,当薛存义将要离开的时候,我为他饯行,并写了这篇赠序。
第三段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於其往也,故赏以久而重之以辞。
第三层
分析了为什麽当时的人民丝毫不敢驱逐那些一点都不称职的官吏。提到说是因为那些官吏往往都掌有相对人民强大的权力,而且人民又是给那些荼毒人民的贪官污吏所管的。
5. 文言文翻译 祢衡击鼓
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①,正月半试鼓,衡扬枹为渔阳掺挝②,渊渊有金石声③,四坐为之改容。孔融曰:" 祢衡罪同胥靡,不能发明王之梦④。" 魏武惭而赦之。
「注释」
①祢衡:字正平,少有才华,恃才傲物。孔融向曹操举荐他,只做了鼓吏。后归刘表,被黄祖杀害。
②枹(f ú):鼓槌。渔阳掺挝(s ānzhuā):鼓谱写名。
③渊源:形容鼓声深沉。《诗经。小雅。采芑》:" 伐鼓渊源。"
④胥靡:服刑的犯人。此指傅说(yuè)。传说殷高宗武丁梦见天赐贤人,于是绘像寻找,结果找到正在服刑的傅说,用为大臣。
「译文」
祢衡被魏武帝(曹操)贬为鼓吏,正月十五试鼓,祢衡扬起鼓槌演奏《渔阳掺挝》,鼓声深沉,有金石之声,满座为之动容。孔融说:" 祢衡之罪,和殷时服刑的犯人傅说相同,可是没能激发明君的思贤之梦。" 魏武帝很惭愧,就赦免了祢衡。
6. 嘉定县吏人 古文翻译 请人翻译连原文都不贴,还要人自己去找,还急~~~~~。
洪武三十四年,苏郡人有为嘉定县吏者。郡中一乡人以事诖误,至县潜白吏求直之,吏曰:「今上自郡府,下及县首领官,皆廉公奉法,吾曹亦革心戒谨,岂敢私出入文牍耶?然汝事既直,第公理之,决无枉理。」乡人如教,果获伸雪。感吏情,以米二石馈之,吏惊愧欲去,辞让久之,吏曰:「我以乡曲之故,为君受一斛。」乡人别去。既半载,吏假归,遂以原粟奉乡人之母,曰:「此若儿寄我处之物耳,今以还母。」
————————————————————
明太祖洪武三十四年,苏郡人有做嘉定县小吏的,他家乡的一个人被别人犯罪连累到了,就到县里悄悄找他,求他帮忙伸雪(冤屈)。小吏说:“现在上到郡府,下及县里的首领官员,都是公正廉明、奉行法令的,我们这些下面的官吏也戒备谨慎,改正错误思想,哪里敢私下出入文书?不过你的事情既然本来就是被牵累的,只要坦白应对,到时候决没有被冤枉的道理。”乡人按他教的做了,果然得到昭雪。于是感谢他的恩情,送给他二石米。小吏惊愧地想走掉,长久地推辞,最后说:“我因为是同乡人的缘故,接受一斛吧。”乡人于是告辞离去。半年后,小吏假期回乡,就把原先收下的米奉还给乡人的母亲,说:“这是你儿子寄存在我这里的东西,现在还给您。”
7. 《宋吏.包拯转》文言文翻译 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因为父母亲年纪都大了,包拯辞官不去赴任。
得到监和州税的官职,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老人。几年之后,他的父母亲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
过了很时间,包拯才去接受调遣,当天长县知县。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
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感到很震惊,也很服气。
(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殿中丞。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
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当政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包拯)出使契丹,契丹命令典客对包拯说:“(你们国家的)雄州城最近开了便门,就是想引诱我国的叛徒,以便刺探边疆的情报吧?”包拯说:“(你们国家的)涿州城曾经也开过便门,刺探边疆的情报为何一定要开便门呢?”那个人便无言以对了。
(包拯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
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
京城里的人因此说:“(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
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毁掉。
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 包拯性情严峻刚正,憎恶办事小吏苟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
(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都断绝来往。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
(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归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8. 文言文翻译 曹冲智救仓库的官吏
曹操的马在库里,可是被老鼠咬了.仓库的官吏怕自己肯定要被处死,和大家商议想要自首请罪,又怕不能被赦免.曹冲说:"你在家里待上三天然后再自首."
曹冲于是用刀戳破了衣服,就像被老鼠咬了的样子,谎称内心有不快活的事,看上去愁眉苦脸.曹操问他为什么,曹冲回答说:"世上一般人认为被老鼠咬破衣服这见事,他的主人不吉祥.小儿的衣服被咬破了,因此而悲伤."曹操说:"这只不过是一派胡言,你不必为此烦恼."不多时仓库的官吏就把马被咬这件事报告给了曹操,曹操笑着说:"我儿的衣服就穿在身上,都被咬破了,更何况马被栓在了柱子上呢?"对这件事丝毫不加追究. (选自《三国志》)
9. 翻译文言文 本始三年,这一年,颖川太守赵广汉担任京兆尹。
颖川人,豪杰互相结成朋党的人。郡县大姓原、褚宗族横行,宾客犯为盗贼,前二千石不能擒获制止。
广汉已经到了几个月,被原、褚首恶,郡中震动。先是颖川豪强大姓一起为婚姻,官吏世俗党派。
广汉担心的,激励使其中可用的预言,出有案问,一旦罪名,行法律惩罚的。广汉是筒,接受官吏百姓上书,使相互告发。
于是互相抱怨,奸党解散,盗贼不敢发。投降的匈奴人说匈奴中都听说广汉名,因此,入朝任京兆尹。
广汉遇到官吏殷勤周到,事推功好,归之于下,行为是出于至诚,官吏都愿为他效劳,倒下无所畏惧。广汉聪明,都知道他的能力的合适,全力与否;他们或者失败的,就逮捕的,没有逃避;根据的,证据确凿,立即服罪。
尤其擅长为钩距,为了了解事情的真相,乡里分量的邪恶都知道的。长安几个青年人会穷里空舍,计划共劫持人,坐下话没说完,广汉派属吏逮捕治,穿好衣服。
他的头发像神坏人。京兆府政清,官吏百姓们赞不绝口。
老人们传,认为从汉朝兴起,研究京兆的没有谁能比。
简介 彭延年字舜章,是唐朝吉州刺史彭的后裔,生于北宋祥符二年(1009年)三月。他“幼勤学善文,六经子史,研究甚精”。于《易》更有独到的见解,认为其意无须疏注,“但熟读则见”。彭之为文以先秦、两汉为范,不屑于六朝的绮丽文风;为诗则宗李、杜,有元和气格,其远房表兄欧阳修尝见其所赋,“称赏不已”,说必能名于今传于后,“后果领乡荐,登进士第”。
勤于案牍 政声上达 皇v元年(1049年),彭延年登科进士。据所载,彭延年中进士后,皇上曾“召问”,并曾召至隆儒殿,后授福州府推官,主管一州司法,专掌推勘、刑狱、诉讼。彭延年到任之后,“勤于案牍”,不善交朋接友,却颇能详察闻见,就是“穷民贱胥”,也得以转达衷曲。由于他秉公执法,政声上达,被提拔为大理寺评事。他以先王“好生洽民”之道为宗旨, *** 了不少冤狱,在京城内外深得人心。时泗州漕运押粮兵因漕粮受盗而将被处以极刑。该案评议时,他指出漕运途遥险多,“盗者非一日”,如此量刑,“杀人多矣”,为此,他力为申辩,使复审之后,免除了五人死罪。
宋仁宗皇佑五年(1052年),朝廷商议要严惩在侬智高起义中弃城官吏五十余人,彭延年根据广南许多州县没有修筑城垒,且驻军甚少,无力抵抗的实际情况,上疏仁宗,奏议从轻裁黜弃城官吏,从而使几十名官员得以从轻发落。有关官员竟以此弹劾彭延年,彭引用先王“恤刑(慎用刑法)”之旨,理直气壮地予以反驳。不久,彭延年升为大理寺少卿,他在任内“奉命录囚,畿内多所 *** ”。
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即位,改元熙宁。熙宁二年(1069年), 王安石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大力推行新法。彭延年在奏议中反对青苗法,认为青苗法并没有给老百姓带来实惠,“惟视民所欲,不强以必从”。虽不合时宜,而“语极剀切”,神宗为之抚慰“甚久”,命其参与修撰《英宗实录》。
熙宁九年(1076年)春二月,彭延年奉旨督漕运,他不畏权势,一上任就据理驳回了一李姓内侍关于“沿汴置铺”,以省去六万挽卒的脱离实际的奏章,保护了漕运。督漕期间,他见江淮旱灾、蝗灾接踵而至,赶紧奏请朝廷派使臣巡视。有关官吏却迟迟未予转报。他不禁着急地奏道:“宫中半日不食如何?”在他的催促下,朝廷终于“遣使开仓赈恤”,使江淮灾民“归而复业者三千余户”。接着,他又奏准免去灾区盐税。
当时,彭延年与广陵人孙洙,都缘于博学而多次受到“礼遇”,朝中每有什么疑义,必向他俩咨询。神宗曾与他议及“知人之难”,他说,尧也以知人为难,却终于知难而易;用人要重视真才实学,不要只看到在小功近利上的业绩。如此用人观,即使在今天也不无借鉴价值。
迁谪潮州 治政有方 尽管彭延年不赞同王安石的变法,但王安石一直对他很器重。据说,王安石曾对他说,子少亲我,即阶显列矣(你只要稍微亲近我,不就可以位列显要的官阶了)。彭延年听后只付之一笑。于是,他终被迁谪为知潮州军州事。
宋代设知州为一州之长,主持军政事务,全称为知军州事。宋代时潮州远在东南海隅,地处偏远,相对落后。彭延年赴任潮州后,面对的不仅是天灾频仍,而且流寇海盗猖獗,民生维艰,动乱不断。一入梅州地界,即遇饥民啸聚。他见状真诚地对饥民说“吾赤子也”,并当机立断,派遣兵将招谕,得“丁壮万余”,充入军籍;上司传檄责交“羡财”(多余之财),他直言回绝说,潮梅正闹饥荒,何来余财上缴?彭延年深谙富民与强国的辩证关系,把“扰民”当成大流弊,特别注重不要“扰民”,以让人民在灾害之后,减轻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恢复元气。例如,他知潮之后,潮之茶、盐两宗已逐年递增收入,从二万缗累增至八万缗。有人建议鼓励“告讦”以增赋税,他认为这是“扰民之举”,断然表示,“吾不为也”。
元丰三年(1079年),海盗侵扰东南沿海,潮、循(今河源等地)二州受祸尤烈。彭延年从海盗多次进扰中,看清了“来船朋倭而力聚,去船协从而众”的实情,下令分头打击“来船”,以“锄根消萌”,在柘林、马头营等地“斩获甚多”。越二年,邕州(今南宁)史一郎引交趾海盗入犯循州,进而窜扰潮州的赤砂澳、大金门等处。刚好广东转运使王罕在潮巡察,乃协同剿贼。王罕率舟师,彭延年掌陆师,水陆夹击,大败进犯海盗。
元丰五年(1082年),潮州韩江大水决堤,“溺民田舍”,灾民“弃家舍业以避”。彭延年赶忙组织修堤。筑堤所需费用,大半出自他自己的俸金。同时,他采取了减轻赋税,休养生息等政策,于是,“民遂复业”。
元丰六年(1083年),福建长汀、江西虔州匪患作乱,与海盗共同劫掠潮、循二州。彭延年披坚执锐,招募骁勇二千余人,固守城池奋力抵抗。在匪寇围城的日子里,彭延年开仓济民,浚井三十六口,使城中百姓免于饥渴。后来城中粮食将尽,彭延年与属下将校流涕盟誓曰:士死志,将死鼓,臣死君,子死父,生人之大节也。若夫弁耄纲常,传舍朝阙,与世转凡,哭啼嚅睨而耄焉以终者,何以自立于世。彭延年于是“躬犯矢石”,前后“凡四大战”。一次战斗中,他甚至“被贼断一指”,仍忍痛指挥。他料敌如神,出奇制胜,曾预知贼兵将偷袭,即设伏于城西南,待贼杀至,伏兵骤起,尽杀其骁将。与此同时,他先挑选勇士,绕道奇袭,“焚其营”。至此,在援军未到的情况下,经过数次激战,汀、虔流寇内外失利,终于落荒遁逃。
彭延年因在治潮多有建树,从而深得潮汕百姓拥戴。神宗闻其政绩遂亲赐“玺书褒谕”,并召回朝中任大理寺正卿。据载,他临行之时,潮民感其恩德,不停挽留,“老幼遮道涕泣”,竟至流连七日不得动身。彭延年感于潮民的深情厚意,将许氏、黄氏两位夫人和六个儿子全部留下,“单车诣阙”,自己单身回朝中赴任。宋神宗特钦赐一品服色,出使西辽。彭延年不辱使命,终于为大宋王朝完了与西辽和好之愿。契丹王耶律洪基亲用玉杯赐饮,对左右说:“(宋)有臣如此,佳哉!”并赐马四匹,派二使者,一勇士送其南归。
闲云野鹤 归隐彭园 出使西辽归来后,彭延年更是名重一时,引起“当事者”嫉忌。他已是年近古稀之身,本就有归隐之念,至此不禁心灰意冷,翌年即毅然上书辞职,告老归田。神宗既爱其才,也怜其情,遂赐紫衣金带,赏地百亩,让他致仕归潮。彭延年乃隐居于于潮州浦口村(今广东省揭阳市厚洋村)建彭园。他用皇上钦赐钱财兴建粤东第一座独具特色的私家园林彭园。该园布局依山面水,楼、堂、亭、阁、花木、药圃颇得自然真趣的境界。也有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它引进和传播了中原地区的建筑、雕刻艺术、促进潮州营造技术发展,为繁荣潮州的私家园林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该园在北宋盛极一时,誉传中外。彭园于宋末元初毁于战乱。幸得当年彭延年将设计图纸交给建园的彭大匠带回老家庐陵,迨20世纪40年代庐陵彭姓老者将园图带至泰国交由旅泰乡亲收藏,20世纪90年代初彭氏后人又从泰国带回浦口村,这才使彭园得以按图复建。这一曲折故事的确不失为园林建筑史上的一段千古美谈。 近年来多次修缮,现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园有药圃,轩有东堂,更筑四望楼、碧涟亭、书斋、武馆、假山、回廊。“轩有东堂,左竹右松,负山面泽,有书在架,有鹤在庭,命车载酒,社友聚应于德星,牧唱渔歌,忘返适情于伏腊。”
彭延年隐居后,朝廷续有“诰赐”。作有《浦口村居诗》五首言其行状,中有“浦口村居好,清贫胜富华,堆书为伴侣,种药是生涯。吟苦诗成癖,心闲道长芽”及“太平无事日,处处尽桑麻”之诗句,足证明其时生活趣向。除此他关心揭阳文化教育,“宣扬教化重要,天下不稳定,很大程度就是化不宣……”。在他捐资兴建的揭阳学馆,知州王涤新亲自为学生讲第一课。后来揭阳学馆名气越来越大,秀才、举人、进士人才辈出,学馆遂改名揭阳学宫,成为当地的学术中心。此后,绍圣二年(1095年)八月初三日,彭延年在浦口度过了11年“堆书为伴侣,种药是生涯”,“稻田千万顷,农舍两三家”的田园生活之后,怡然与世长辞,享年87岁。彭延年卒后葬于浦口浮丘山,是谓彭墓,位于揭阳梅云镇林厝寮浮丘山,坐南朝北,建于宋绍圣三年(1096)。该墓与彭园、彭祠一并列为揭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彭延年有子6人,曰:铨、C、锐、钺、(钅营)、(钅监)。惟有C、(钅营)兄弟乡试第一、第二,任福建古田县令、湖南桂阳县令。其余兄弟皆太学士、博士。如今潮汕揭西等地及梅州市梅县区、五华、大埔、兴宁、丰顺、蕉岭、平远,陆河县,惠州、东莞、深圳等地,皆有彭延年之后裔。彭延年有六子八孙,皆学有所成,业有所就,其后代除遍布粤东各地外,也繁衍于海内外,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子孙已有200余万人。
青苗法之争 如前所述,彭延年对王安石的青苗法持反对态度,认为青苗法有扰民之弊。究竟青苗法有没有扰民之弊?是不是一点都反对不得?
不能否认,王安石实行青苗法,目的首在富国,也不失有为农民利益着想的主观意愿。但事实上,朝廷放贷,利息也高达二分,并不比高利贷者低多少,“救民”本意完全成为一句空话。而且,王安石绕过“三冗”,企图以增收实现民富国强,殊不知执行起来,意想不到的问题却一大堆:发贷之时,如何防止贪污受贿?会不会出现强制抑配之事?钱到农民手中,如何防止妄用?到期之时,如何保证钱能归库?若归不了库,要不要动刑惩处,社会会不会动荡?总之,利民之措,会不会变成扰民之举?所有这些,当年从苏辙到苏轼、司马光、韩琦等等都曾先后提出异议遗憾的是,王安石在一片质疑声中,缺乏集思广益,从谏如流的作风,未能使青苗法在执行中得到必要的调整、补充、完善。王安石听不进不同意见,在其一意孤行之下,新法的弊端日见明显,最后终于走向失败。视此,实不宜简单地以改革和保守去界定王安石变法中的持异议者。彭延年与诸多新法反对者一样,曾奏言“祖宗之制,原无轻改”,其中当不无真情切切,衷心可表,故才引致神宗慰勉。他一到潮州,农民都诉说受青苗法之困扰,他淡定地表示:“惟视民所欲,不强以必从。”他没有由此而公开反对新法,但明确地表明尊重民意,避免了已凸现弊端的青苗法扰民,何等清醒,又何等得体。
事迹真伪,亟需考证 然而彭延年的事迹,在史书中全然无记载。,元人修《宋史》,帙卷浩繁,条目详尽,几乎所有人物都有详加记载。然而学者翻遍《宋史》,竟无《彭延年传》。这就不得不使人疑惑:其一,彭延年到底有无此人?其二,彭延年若有,那个成为大理寺卿的人为何没有记载?经多方考究得出结论:那个做潮州知府的彭延年,并没有在朝廷中枢做过官,而他轰轰烈烈的事迹,基本都是后代子孙的虚构。
其一,宋代沿海并无海寇侵扰,反而是明朝倭寇屡屡侵犯东南沿海,导致生灵涂炭,而此事迹应该是明朝文人杜撰,将海寇的事移花接木到彭延年身上的。
其二,耶律洪基不是西辽国主,西辽是辽国被完颜阿骨打灭亡后逃离到西域重新建国的辽国分支,北宋时期,辽国尚未覆灭,。其次,史书中并无此记载,这个故事是夸大的。
其三,宋朝并无《英宗实录》,反倒是明朝有《英宗实录》,这个情节也应该是从明朝移花接木过去的。
后人评价 一、剔奸辨冤,秉公执法。
二、赈灾祛弊,复业重农。
三、修武御寇,平乱决胜。
延年彭公之家训 诰尔子孙,诫尔子孙。原尔所生,出我一本。虽有外亲,不如族人。荣辱相关,利害相及。宗谊为重,财器为轻。急危相济,善恶相正。为父者当慈,为子者当孝。为兄者宜爱其弟,为弟者宜敬其兄。士农工商,各勤其事。冠婚丧祭,必循乎礼,乐土敬贺。隆师教子,奉公守法,及人推已。闺门有法,亲朋有义。立行必诚而无伪,御下必恩而有礼。务勤俭而兴家,务谦厚而处乡里。毋事贪H,毋习赌博。毋争讼以害俗,毋酗酒以丧德。毋以富欺贫,毋以贵骄贱。毋恃强凌弱,毋欺善畏恶。毋以下犯上,毋以大压小。毋以小忿而失大义,毋听妇言以伤和气。毋为亏心之事,而捐阴骘。毋为不洁之行,以辱先人。毋以小善而不为,毋以小恶而为之。毋谓无知,冥冥见晓。毋谓无人,寂寂闻声。依我训者,是其孝也,我其佑之。违我训者,是不肖也,我其覆之。
诰尔子孙,戒尔子孙,原尔所生,出我一本,虽有外戚,不如族人,荣辱相关,利害相及,宗谊为重。财器为轻。危急相济,善恶相正。为父者当慈,为子者当孝,为兄者宜爱其弟,为弟者宜敬其兄,士农工商,各勤其事,冠婚丧祭,必循乎礼,乐士敬贤,隆师教子,守份奉公,及人推己,闺门有法,亲朋有义,立行必诚而无伪,御下必恩而有礼,务勤俭而兴家庭,务谦厚而处乡里,毋事贪淫, 毋习赌博,毋争讼以害俗,毋汹酒以丧德,毋以富欺贫,毋以贵骄贱,毋恃强凌弱,毋欺善畏恶,毋以下犯上,毋以大压小,毋因小忿而失大义。毋听妇言以伤和气,毋为亏心之事,而捐阴骘 ,毋为不洁之行,以辱先人,毋以小善而不为,毋以小不善而为之。毋谓无知。冥冥见晓,毋谓无人,寂寂闻声。依我训者,是其孝也,我其佑之,违我训者,是不孝也,我其覆之。不唯覆之,令其绝之,子子孙孙,咸听斯训 。 备注 本词条内容引自《刚肠烈胆彭延年》(黄赞发撰),有删节。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89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