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项羽一生征战无数,为何唯一的一次失败就要了他的命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8 23:58:11

项羽一生征战无数,为何唯一的一次失败就要了他的命

常言道“王不过项,将不过李”。这里的项指的就是项羽,李指的就是李存孝,接下来听听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诸王的能力没有超过项羽的,众将的能力没有超过李存孝的,可见两人是非常的凶猛。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所向披靡,威震天下,令诸侯是臣服于他。在《史记·本纪》中记载着项羽年少时举鼎的事情,可见他从小便是异于常人。

秦朝末年,群雄纷争,其中最为闪耀的一颗星便是项羽。当初巨鹿一战,项羽便威震天下,令诸侯赞叹不已,如此神将,谁能争锋。在项羽的征战的岁月中,他仅有一败,这就是垓下之战,此战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战斗了。无论是逐鹿中原,还是楚汉争霸,项羽凭借的都是一份勇猛,天下没有人能够阻挡他的脚步。

楚汉争霸的时候,除了大规模的军队作战之外,还发生过一次单挑事件。当项羽和刘邦相互对峙的时候,项羽为了尽早的解决战争的局面,于是便向刘邦提出一个要求,这个要求就是他要单挑刘邦。在《汉书》中记载着“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这就证实了项羽确实想单挑刘邦,从群体作战变成个人打架。

刘邦不傻,并且非常的聪明。项羽是力能举鼎的人,尽管刘邦也曾经斩蛇起义,会点武功,可是跟项羽比的话就是班门弄斧了。项羽说要单挑刘邦,这明显就是一个圈套,刘邦哪里能打得过项羽,这分明就是去送死。于是,刘邦鄙视的说了八个字“吾宁斗智,不能斗力”。意思就是我愿意斗智慧,不愿意动武。

这八个字的换成另一种说法就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刘邦这是故意在转移话题,将动手的事转移到别处,很好的避开了项羽的锋芒。项羽见刘邦不出战,也是无可奈何,只能退兵撤去。刘邦在楚汉争霸中很好的验证了他的这句话,只跟项羽斗智,不跟项羽斗力。如果斗力的话,谁能斗得过项羽呢!

“吾宁斗智,不能斗力”这八个字成为古代文人的口头禅,整天挂在嘴边。每当有莽夫要挑衅他们的时候,他们总是喜欢说这句话。很多事情不是靠武力解决的,如果武力能够解决问题,那么狮子早已经就统治了世界。

项羽为什么竭力突围,最后却在乌江自刎呢?

无敌之姿

项羽起初和叔父在江东率领八千人开始起义,一路上过关斩将呈现出无敌之姿,无论是雍丘之战带兵大胜秦军,使得秦军不得不吞下败果,或是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以少胜多为日后的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又或是恩威并施收服章谭,宣布秦王朝最后的一支军队彻底覆灭,在与秦国的较量之中,项羽几乎达到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地步,就算是楚汉争霸的过程中,项羽都曾创下以三十万疲惫之师,千里奔袭,大败刘邦六十万之众。而反观刘邦,自起义以来,就是一个屡败屡战、打不过就跑的汉中王。


垓下之战

楚汉争霸中最为关键的一场战役莫过于韩信指挥的垓下之战了,韩信布置十面埋伏准备将粮草和兵马均不足的项羽围困其中,同时和张良用楚人的歌声来引发心理战,让原本牢不可破的楚军开始丧失斗志,但即便如此,在后来垓下的统计中依旧可以看得出来项羽的勇猛和军事能力,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项羽依旧凭借大军重创汉军十万余人,本来这场战役打下去,项羽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获胜的。但是虞姬的自杀,以及面前的种种困境,让项羽不得不暂时选择突围出去,之后项羽凭借自己的勇猛率领八百铁骑突围而出,从项羽选择突围就能够看得出来,在项羽的心中还是有着对生的渴望。


乌江自刎

但是在逃亡的过程中,项羽的部队为了给项羽拖延时间,要不投降要不战死,这些都是项羽真正的心腹。在遇到一个三岔路的时候,项羽曾经遇到一个农民,询问其方向,但农民却给项羽指了一条错误的路,而这条路上遍布沼泽,让汉军很快的追赶上来,这个时候项羽一路逃一路杀,等到真正停下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身边只剩下28人了,于是不仅感慨: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羽一生征战,大胜七十余次,从来没有尝过失败的滋味,而刘邦自起兵以来就一路失败走来,今天刘邦能够胜项羽,绝不是因为项羽的军事谋略不及刘邦,而是因为上天不给项羽活路。他甚至对身边的28位将士说,不信我们约定三胜,我们不仅能突出重围,而且能杀了对方的将领,拔下对方的军旗。于是项羽开始布置战术,28人兵分思路约定好汇合地以后就开始行动了,不仅突出了重围,而且在途中曾杀了刘邦了一个将领和两个都尉以及一百多名士兵,而项羽方只损失了两人,这让项羽更加的相信,并非是自己的能力不行,而是自己的运气不够好,一切都是上天已经注定好的,失去希望的项羽这才在乌江自刎,虽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但是这场失败才是对项羽最大的打击。

性格决定命运,项羽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楚汉之争最后的赢家是刘邦,这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都把项羽列入了帝王规格的《本纪》中来记述,对这个失败英雄给予了高度的认同和深切的仰慕。在后世文人墨客的笔下,项羽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被深切同情和热烈赞颂的,如李清照《夏日绝句》中就写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提到项羽就不免会提到刘邦,对于刘邦很多人就不那么友好了,如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阮籍在游历楚汉之争的主战场广武时就曾经写道:?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那么项羽这样顶天立地的英雄,为什么会在楚汉之争中失败呢?这些文人墨客没有告诉我们答案,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史记》去探究一下项羽失败的真正原因。

天真:无拘无束,率性而为。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少年时,作为楚国的贵族,在叔父项梁的安排下开始读书,项梁让项羽读书,主要目的除了提升个人修养之外,在秦朝以法治国的政治背景下,还可以靠此获取官职,因为要记住法律条文就得识字,但是项羽没有坚持下去就放弃了。后来改做学剑,因为项氏世世代代在楚国做将军,将门之后学剑可以说是必修课。开始的时候,项羽很有兴趣,进步也很快,但是不久以后就失去了兴趣,因此也没有坚持下去。对项羽的这种表现,对项羽寄予厚望的项梁很生气,他质问项羽为什么这么没有定性,不能坚持学习。

对于叔父的指责和诘难,项羽振振有词,他并不认为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妥之处。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说:?读书识字,只要能认识并写出名字就已经足够了,不用深入研究;学习剑术,再强悍也不过是用来对付一个人的技术,也没有什么值得学习的;我要学,就要学习可以匹敌万人的本领。?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史记?项羽本纪》

项梁听了项羽的话,便开始传授项羽兵书战策,项羽开始的时候学的很用心,但是时间长了以后,又不愿意继续深入学下去了。

我们发现项羽和我们大多数人很像,对很多事情开始的时候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开始学习之后又不能坚持下去,大多数半途而废,这不正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状态吗?项羽作为楚国将门之后,其身上承载着家族使命,就像留侯张良一样,从韩国被秦灭亡开始,从他的内心深处就已经下定决心,把灭秦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那么项羽有这个想法吗?显然他对家族传承并不太看重,他看重的更多是性情上的自由,他不喜欢受任何约束和教导,学什么全看自己的一时之喜好而已。

说的严重一点,就是说话不经过大脑,不是指到哪里打到哪里,而是打到哪里指到哪里,关于项羽的这个性格特征,在后续还有体现。当年少的项羽和叔父项梁遇到秦始皇在会稽出巡时,面对始皇帝的威仪,项羽的话脱口而出:?我可以取而代之!?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史记?项羽本纪》

项梁赶紧捂住了项羽的嘴,他老成持重,当然知道项羽的这句豪言壮语,可能会给项氏家族带来灭族的危险。尽管灭秦是项氏一族的愿望,但是说出来不如做出来,凡事秘而不宣才能成就大事,没做到就先说出来,往往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这个道理,项梁是清楚的,年轻气盛的项羽是不清楚的。对于秦始皇项羽是不服气的,是无所畏惧的,认为自己随时可以取而代之。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凭借自己先天的优势,也就是先天神力的优势,摄服了吴中子弟,这是常人所不能与之比拟的。人最突出的优势,往往最后会成为他最大的劣势,因为人会迷恋于自己的有优势。

通过这两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出项羽并不是有一个确切的人生目标的人,他没有真正的谋划,也不会拘泥于任何现实,只是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之事。因此可以说项羽是一个率性天真之人,一个有着强烈意志自由的人,他不喜欢约束,喜欢无拘无束,他的人生目标是模糊的,但他的人生气象和境界却是博大的,这就是项羽的人格。

项羽的成功靠的并不是智慧,而是勇气和令人畏惧的力量,在巨鹿之战前,他杀死宋义之前,宋义似乎意识到了这一点。当初项羽劝说宋义早日进军,而宋义自认为谋略过人,要等秦军和赵军两败俱伤,但这说服不了项羽。

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史记?项羽本纪》

于是宋义就下令要提防项羽,他已经知道项羽像动物一样靠本能直觉行事,说不定就干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因此要早做防备。项羽不懂谋划,但却有让人感到恐惧的力量,所以对项羽这样的人要提防,最好先下手为强除之而后快。但是宋义的谋划,赶不上项羽的直觉,项羽杀了宋义夺取了兵权,才有了后来著名的巨鹿之战。

气象:无所畏惧,舍生忘死。

项羽的气象是什么呢?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的气象体现的淋漓尽致,所谓的破釜沉舟并不是高明的谋略,而是项羽一次大胆的赌博行为。对于他来讲,没有什么置之于死地而后生,他本来就是想孤注一掷,和秦军拼命一搏,替在定陶被章邯杀害的叔父项梁报仇的,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项羽早就做好了必死的打算。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在巨鹿之战发生之前,并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规划,他对生命也没什么眷恋,只是在强烈复仇意志的引导下行动,生死对他来讲都是一样,他不需要激励,而生命里自然就可以迸发无穷的力量。所谓的破釜沉舟是用绝境激发将士们求生的本能,当将士们面临死亡的那一刹那,就没有任何顾忌,迸发出了无限的生命激情,于是爽快淋漓地打赢了这场看似不可能获胜的战争。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史记?项羽本纪》

战斗中的楚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彻底摧垮了秦军的精神,他们的生命绽发出了耀眼的光芒,这巨大的生命激情是令人畏惧的。所以胆战心惊的并不仅仅是秦军,连前来救赵的各路诸侯们,也忐忑不已心惊胆战。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史记?项羽本纪》

这些势利小人,他们不过是些见利忘义之徒,都想坐观楚秦成败,而从中渔利。面对如此绽放生命光芒的楚军,他们不仅自惭形秽,也被项羽的气象和威势所震慑,一个个颤栗而不知所措。到了项羽召见他们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用膝盖前行,低着头不敢看项羽,卑躬屈膝的奴才相,让人不仅心生厌恶。

矛盾:妇人之仁,残忍好杀。

击败了秦军之后,项羽的性格又体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表现,对于秦军主帅,张涵这个曾经击破相良的部队并杀害自己叔父的人,可以说和项羽之间有国恨家仇,但章邯投降后见到项羽痛哭流涕诉说自己受到赵高的人排挤的委屈,向羽因此不仅没有杀张海,还立刻立章邯为雍王给了他相当高的地位和待遇。

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史记?项羽本纪》

而对于秦军投降的二十万人,项羽就没有这么仁慈,因为认为这些降卒不好控制,而采取了十分极端的做法,在新安城南将二十万秦军全部坑杀。

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对待章邯和对待秦军降卒的做法截然不同,前者太与仁慈,可以说是妇人之仁,而后者又太过残酷,可以说是杀人魔王。这看起来十分矛盾,似乎不应该出在一个人身上,而实际上,如果从项羽的性格特征来考虑就不难理解,左右项羽作出决定的正是他自己强烈的意志。

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史记?项羽本纪》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章邯尽管和自己有国恨家仇,但他既然已经投降向我屈服,那么所有的仇恨都可以烟消云散,而对于委托受委屈的章邯,项羽真心的同情,有了心心相惜之感,他此刻已经没有了一丝的仇恨。相反对于那些口有怨言的秦国降卒,哪怕有丝毫的阻碍,项羽也会不遗余力地将他们扫除干净,至于有没有其他更合理的办法来解决秦国降卒的问题,项羽根本就没考虑过。可以说项羽在政治上是比较幼稚的,但这实际上和政治也没有关系,只是项羽个人意志的本能冲动,他喜欢随性而为,简单直接解决问题的方式,这和刘邦截然不同。

力与谋:项羽与刘邦的终极对决。

项羽到了函谷关口,发现函谷关口有兵把守,不让他进入,这可把项羽气坏了。他让英布攻破了函谷关后,随后进入函谷关,驻扎在戏西。

行略定秦地。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项羽遂入,至于戏西。《史记?项羽本纪》

在这个时候,范增看出刘邦这个市井之徒约法三章,已经不在意眼前之利而是志在天下,于是他建议项羽要立刻除掉刘邦,以绝后患。项羽这时候也在气头上,便打算把刘邦给收拾了以儆效尤,项羽做出这个决定倒不是因为刘邦有什么天子气,而是对刘邦把着函谷关不让自己进有怨气,从本质上来讲还是性格使然。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史记?项羽本纪》刘邦是如何摆脱危机的呢?他通过拉拢了项伯,借项伯之口说这是误会,必然有小人在中间挑拨离间,项伯用道义的理由,把项羽牢牢的套住,说刘邦立有大功,属于灭秦的有功之人,不如善待于他。对于项伯的说辞,项羽的反应是什么呢?项羽同意了项伯的说辞,那个信誓旦旦要把刘邦收拾的项羽不见了,项羽似乎又恢复了理智,发生这个变化的原因,就是因为项羽的情绪已经平复了下来。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史记?项羽本纪》

第二天刘邦便来到鸿门,主动向项羽承认错误,表示两人之间有误会,这都是由于小人从中作祟,两个人还是好兄弟。尽管刘邦的做法瞒不过范增这样的智者,但却足以解除项羽由于意志受阻所感到的不快和戒备。在项羽看来,刘邦是一个被人误解而值得同情的人,所以他开口就说:?这件事不是我想这样做,是您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到这里来干什么??结果鸿门宴之后,刘邦回到军营之中立刻就杀了曹无伤这个吃里扒外的叛徒,根除了身边的隐患。

既然是兄弟就要开怀畅饮,此时的项羽对友邦已经没有了憎恨之心,对于范增的暗示佯装不见,对于樊哙的指责,项羽不是害怕而是感到了内疚,因此他默不作声。而后来刘邦假借上厕所的机会逃脱,进一步展示了刘邦的懦弱,对于这样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项羽是没有什么兴趣的,这更加消除了项羽内心的疑惑。项羽并不是仁慈,而缺少了杀死刘邦的理由,当他的动机消失的时候,他不仅没有了杀死刘邦的念头,内心反而有了一丝对刘邦的愧疚之情。说的直接一点,就是项羽在政治斗争中表现的十分幼稚,因此范增才生气的说出了:?竖子不足与谋。?对项羽的表现,范增是十分失望的。

随后项羽的表现,更是让亚父范增感到了绝望,他的自由和放纵被进一步放大,变成了残暴不仁。他在咸阳屠城杀害无辜,杀死秦降王子婴,焚烧秦的宫殿,接着又杀害了楚怀王。这个时候的项羽,已经处于了权力顶峰,但他并没有成为皇帝,因为他志不在此,他自封为西楚霸王,分封各路诸侯,而自己又回到了楚地彭城。项羽自认为自己十分公平,将天下又恢复到了秦灭六国之前的状态,诸侯割据四海升平,可是由于分封不公,齐、赵等国先后叛乱,项羽忙于平定这些叛乱,就给了汉王刘邦机会。

趁项羽无暇顾及的机会,刘邦兵出陈仓,平定了三秦之地。并通过种种的手段,不断蚕食地盘,进而占有了半壁江山,和项羽之间形成了楚汉相争之势。项羽被无休止的战争搞得非常沮丧、疲于蹦命,这时他又顺着自己的性情,提出了要和刘邦单挑的想法。

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史记?项羽本纪》

刘邦冷笑着说:?我就不和你单打独斗,我宁可斗智,不能斗力。?刘邦深知自己的长处和项羽的短处,他比项羽强的就是具备谋划的能力,他在下一盘棋,而项羽只是在打一场仗。项羽只有无畏无惧的?力?,而刘邦则有无穷无尽的?谋?。

当范增离项羽而去,韩信、陈平等人加入刘邦集团后,胜利的天平就开始向刘邦一方倾斜了。当龙且被被韩信所杀,项羽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了恐惧,他甚至派出了武涉去游说韩信,企图将韩信策反以谋求机会。但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劳的,项羽在不知不觉中走到了失败的悬崖边上。

项羽的失败,再次印证了那句话:性格决定命运!

项羽一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最终是怎样在垓下兵败自刎身亡的?

一场鸿门宴,让刘邦和项羽的矛盾暂时得到了缓和。随后,项羽进入咸阳,杀了秦王子婴和秦国贵族八百多人,还下令火烧阿房宫,大火一烧三个月,三百里阿房宫变成一堆瓦砾。由于项羽原是楚国的贵族,他是趁着农民起义的机会参加抗秦斗争的,所以,灭秦以后,他不能站在农民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一旦他觉得可以控制整个局面的时候,就想由自己来统治天下。 他背叛了前约,首先改称楚怀王为义帝,彻底剥夺了他的权力。紧接着,又把六国旧贵族和有功的将领分封为王,这一封,一共封了十八个王,他自己称西楚霸王,其他各王都归他管。 西楚霸王项羽如何兵败垓下作者:

在十八个诸侯王中,项羽最忌讳的就是刘邦,为了削弱他的势力,项羽把他封在偏远的巴蜀和汉中,称为汉王;又把关中地区封给秦国的降将章邯等人,让他们成为刘邦回到关中的一道屏障。 汉王刘邦前往封地,为了迷惑项羽,他命人把东去的栈道都焚烧了。由汉中进入关中,山高水险,栈道是必经之路,烧了栈道,就意味着他再没有向东进攻的意思了。 其实,踞守封地的刘邦一直在作着积极的准备,准备东征。 公元前206年八月,刘邦和韩信率领汉军攻打关中,不到三个月的工夫,就占领了关中和河内的大片土地。由此,楚汉之争开始了。

到了公元前202年,经过几年的战争,由于刘邦用人得当,项羽过于刚愎自用,刘邦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了。成皋一战,汉军大胜,刘邦与项羽彼此讲和,划定了楚汉边界,它就是鸿沟。鸿沟以西归刘邦,鸿沟以东归项羽。其实,这次讲和,不过是刘邦的缓兵之计。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刘邦便约了韩信、彭越、英布三路人马会合一处,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也就是今天安徽省灵璧县境内。

楚汉双方的大决战开始了! 刘邦兵多,项羽兵少,而且粮食也快吃完了。面对十面埋伏,他几次想杀出重围,都被一批又一批的汉军挡了回来。 突围无望,项羽只好退回垓下大营,吩咐左右小心防守,伺机再战。 这天夜里,项羽在营帐之中愁眉不展,他宠爱的美人虞姬见他忧心忡忡,便陪他饮酒解闷。到了深夜的时候,只听营外传来呜呜咽咽的箫声,伴随着箫声,还有哀伤的江南小调。项羽走到帐外,仔细一听,那箫声来自半空,而歌声传自汉营,从断断续续的歌声中可以听出,唱歌的人还不少呢。

这些江南的小调正是将士们所熟悉的楚国的民歌呀! 难道刘邦已经打下西楚了吗?要不然,汉营当中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楚人呢? 项羽失魂落魄地站在那里,半天也说不出话来。 突然,项羽也唱起了一首悲壮的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意思是:力气拔得起一座山啊,气魄能压倒世上的好汉,时运不济啊,乌骓马不肯离去。乌骓马不肯离去啊,有什么办法,虞姬啊虞姬,你可怎么办?

项羽把这歌一连唱了几遍,唱着唱着,眼泪落了下来。 他旁边的将士也哭了,谁都不愿抬起头来。 在这悲凉的歌声中,虞姬为了不连累项羽,趁项羽不注意,拔剑自刎了。 当夜,项羽带领八百子弟兵再次突围,这一次,他们冲出了汉营,一路向南奔去。 天亮了,汉军才发现项羽已经突围走了,刘邦赶紧派大将灌婴带五千骑兵追赶。 项羽一路奔跑,顾不上清点人数,等他渡过了淮河,再看看左右,只剩下一百多人了。他们又跑了一程,来到一个三岔路口,看见路边的老农,便向他问路。那老农知道他是项羽,不愿意指路给他,骗他说:“往这边走吧。”

其实,那是一条通往沼泽地的死路。 待项羽拨马回来,汉军已经追上来了。项羽且战且退,退到东城,也就是今天安徽省的定远县东南,再点点身边的人,只有二十八个骑兵了。 面对密密麻麻的汉军,项羽仰天长叹,对左右的人说:“我起兵到现在已经八年了,大大小小经过七十多次战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以,有了霸王的称号。今天被围困在这里,是天亡我,并不是我打不过他们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87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