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幅员辽阔的元朝,为何史料记载方面却很少呢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8 23:42:04

幅员辽阔的元朝,为何史料记载方面却很少呢

在中国历史上,版图面积巨大的朝代便是大家知道的蒙古帝国所建立的元朝。但是这样一个拥有极大版图,并且制度还不错的朝代,为何仅仅是存在了短短98年,随后便被明朝灭亡呢?今天我们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这段铁蹄之下建立起来的帝国,是为何在短短几十年,就被打回了漠北。

现在我们会发现,记录中国其他朝代有关的文献都非常的多,唯独记录元朝的文献,却少得可怜。这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蒙古人在当初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因此最初在记载历史方面,并没有专门的人来书写文书,而是通过其他周边国家间接描写这个国家的经历。也就使得蒙古帝国在统治中国时期,并没有太多的文献。

而且在蒙古帝国进入中国之后,那些中原的儒士也并不愿意书写这个外来民族的历史。同样的在蒙古人,南下进攻宋朝,并且统治中原之前,他早已经向西方地区扩张了许多的领土,在这一段时间,他们也碰到过很多西方以及中东地区的人,这也使得蒙古人根本就不必完全遵从于汉家文化,因为在这之前他们就已经从西方那里学到了很多西方的制度以及中东地区的制度。他们也会运用很多的西方人来为自己书写历史和管理地区。

因为这些蒙古人首先体会到的是西方的制度以及较为宽松的礼法,因此他们在进入中原之后,对中原所进行的管理也是偏向于西方的。但是这样的管理制度肯定会造成一些儒士不适应,并且当时大多数地区的管理者都是蒙古帝国的贵族,他们自认为自己并不需要学习汉家的文化,也就不再主动学习汉语,也正是因为这样使得贵族与士大夫之间的关系永远无法凝聚,甚至各个氏族士大夫十分的仇视这些蒙古贵族。

而且蒙古帝国之前没有统治中原地区的经验,因此在管理中原地区这片区域时,经常会出台一些不同的手段,这些手段或是较为宽松或是较为严苛,结果就造成了中原地区汉族的百姓苦不堪言,而那些士大夫也不愿意为这些蒙古人卖命。也是因为如此,随着元末时期各地方的百姓开始叛乱,而统治者对手下的管束能力也不如汉族统治时的那样强硬,甚至还出现了,为了争汗位而内斗的景象,这样一个本身就比较宽松并且不集权的社会制度,在中原这片地区上,自然不会长久。随着元朝统治的崩溃,很多的农民都开始走向了起义的道路,蒙古这艘船原本就在布满暗礁的海崖上前行,现如今已经残破不堪,随时都有可能倾覆。

尽管元朝在经济开放方面以及社会制度方面,相比明朝都要更加的开放以及完善,并且在政治制度上也较为宽松,甚至有一些像西方地区那样,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促进了元朝时期国内人口的增长。但是在古代,因为卫生条件系统的不完善,导致一个城市人口规模达到一定数量之后,都很容易引起传染病流感等疾病。

而在元朝统治的后期,因为对西方的征讨,导致蒙古帝国境内很多人都染上了黑死病,随后这个黑死病跟随着这些远征军回到了中原地区,使得中原内部也开始爆发这场瘟疫。这一次瘟疫在很大程度上击打了元朝的元气,使得它难以恢复往日的生机。后来作为其义军统领之一的朱元璋,他的家人就是因为这场瘟疫而尽数丧生,令人非常”唏嘘“。

现在大家应该都知道为什么元朝如此强大,却很快便覆灭。对于描写元朝历史为何数量极少,小编编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的儒家士大夫十分痛恨这个灭亡的南宋的朝代,但是在明朝建立刚开始时,书写元朝历史的人也是他们,本身便对元朝这个朝代有着极其强烈的反感,同时元朝也没有真正的文字,也不愿意接受汉化导致很多记录历史的人,并不了解蒙古人的语言和他们的文化,因此在记录历史时,有些蒙古内部部族的事情也很难完全搞懂,只能靠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推断。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所书写的元朝历史十分的简陋,并且太过于主观,况且他们仅仅也只记录蒙古人进入中原之后,在中原内部做的事情,但此时的蒙古在西欧和中东地区却打了很多次著名的战役,这些事是中原人不知道的。

我国历史上,那个朝代的疆域最为幅员辽阔?

我给你说清楚一点,中国领土最辽阔的是元朝,是忽必烈所统治下的,不是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所建立的是蒙古帝国,蒙古帝国包括大汗汗国、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长子术赤后裔)、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旭烈兀建立)。中国元朝是蒙古帝国五个汗国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即大汗汗国的继续发展。
也就是说元朝属于蒙古帝国,虽然元朝皇帝就是蒙古的皇帝!但是成吉思汗的大蒙古国不单单说的中国! 现在的国人一说起元朝,就说是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这是错误的看法! 后来朱元璋推翻的也仅仅是元朝,而不是整个蒙古帝国!

为何关于金朝历史文献少金国历史文献比宋朝,元朝的少吗?

不得不说,中国古代文化水平南北差异极大。北方不断有游牧民族南下,有文化传统的世家贵族都不断南迁,最后的结果就是单从文化水平和传统这方面来看,南方实在是比北方强大太多了。

南宋历史文献多,除了统治时间长,中央政府和统治者重视文化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占据的地域主要是南方地区。

元朝的汉化水平比金朝低得多,两个朝代统治时间差不多长,但是为什么元朝文献明显比金朝多呢,主要就是因为大量的南宋遗民进入元朝,继续写文集、写诗集、写碑、写行纪,编成文集到处扩散。元代的文集大多是南方人写的,北方人写的比较少,以至于之前有一位日本学者来访学的时候,主要就是研究一个北方的元末人写的文集,认为为北方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现在最重要的元代史料之一《元典章》,是江西行省的书坊把政府文件弄出来,私自编撰的《政府案例汇编》,专门提供给给那些想投身政府当公务员的地方文人。北方人绝对想不到这种生意,这绝对是历史悠久的地方文化传统的结果。

地方志也是各种编起来,元代现在留存下来的有《镇江志》《四明志》(宁波)《昌国志》(定海)《南海志》(广州)《金陵志》《昆山志》(太仓)《无锡志》《云南志》《嘉禾至》(嘉兴)。相比而言,北方的志书只有山东地区的《齐乘》(编得很简单)和官修《大元一统志》(估计也主要是南方人在编,不过大部分散轶了),此外还有一个《析津志》,虽然是大都地区的方志,却是个江西人编的。

也不是北方没有文献,譬如耶律楚材自己有文集和行纪,全真教也印过道藏,那也都是大批大批的文献。但一方面,耶律楚材这样一个人,写一本文集,还得自己在家印(原刊本末有?燕京中书侍郎宅刊行?),全真教也是靠自己的教门力量印书(后来还都被烧了,依靠政治获得的权力太危险),印书完全没有成为产业的一环。蒙古国时期,耶律楚材还建议太宗在平阳建了个经籍所,但是也没印过什么书,南方的浙江、福建等地的书坊书肆完全不因为改朝换代而放弃自己的饭碗,照样哗哗印书,连宋辽金史这种官修史书都是在江西和江浙二省印的。江西、江浙、福建各省都有专门的书坊和成熟的书籍出版产业链,你说不印书干嘛,南方文献能不多吗。

相比之下金朝就差远了。政书、志书基本没有(有个《大金集礼》,薄薄一册,都被人写博士论文了),文集笔记有那么几部,这还算好的。再看看最南边界只到河北北部的辽朝,现在除了碑刻墓志和壁画还能研究啥,相关文献只能看北宋的。因为缺少史料,《辽史》也编成了极其玄幻的状态。相比之下,金朝的文献结构还算健康了。

当然了,本答案完全没有贬低北方的意思。文化和力量这两个东西,哪个更重要真的不是很好说,一边负责一个,挺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87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