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察哈尔王,康熙皇帝的表兄,后来为何率兵反清

以史为鉴 2023-06-18 23:28:49

察哈尔王,康熙皇帝的表兄,后来为何率兵反清

大家好,我是小编,说起康熙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历史上将这场叛乱称为“布尔尼之乱”,因为它的发动者是孛儿只斤·布尔尼!人们从“姓氏”就能猜到他的出身,布尔尼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他的父亲名叫阿布奈,母亲是清朝的固伦温庄长公主爱新觉罗·马喀塔。

马喀塔公主是何许人也呢?她的父亲是清太宗皇太极,母亲是孝端文皇后。按照辈分,马喀塔是康熙帝的亲姑姑,而布尔尼则是康熙帝的表兄。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吴三桂发起叛乱后,布尔尼非但不帮助康熙帝,为何还要背后“捅刀”?

别看布尔尼与康熙帝有亲戚关系,其实他的身上背负着“国仇家恨”!事情还得从明朝中期说起。话说也先死后,蒙古草原变成一盘散沙,直到达延汗的出现。他在位期间,通过征战,基本统一了蒙古草原,被推举为蒙古各部的“共主”。

到明朝末年,达延汗的七世孙林丹汗在位期间,权势已经衰落了,但林丹汗很有野心,他想恢复蒙古的统一,建立成吉思汗那样的功业。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很骨感,此时努尔哈赤已经在辽东崛起,并且降服了一些蒙古部落。

明朝为了对付后金,每年送给林丹汗大量白银。林丹汗没把努尔哈赤放在眼里,蔑称其为“水滨三万女真之主”。努尔哈赤大怒,双方关系破裂。然而,林丹汗实际上外强中干,根本无法与后金对抗。皇太极在位期间,采取分化瓦解的措施,许多蒙古部落纷纷归降。

为了躲避后金军队,林丹汗居然举部西迁,一直狂奔,跑到青海境内。1634年,林丹汗死于打草滩。第二年,皇太极派多尔衮率军继续追击,走投无路之下,林丹汗的儿子额哲、苏泰太后献出传国玉玺投降。至此,以察哈尔部为主体的汗国彻底灭亡。

皇太极对察哈尔部还不错,封额哲为察哈尔亲王,还将二女儿嫁给了他。几年后,额哲病死,爵位由他的弟弟阿布奈承袭,按照习俗,公主也嫁给了他,之后生下了布尔尼。然而阿布奈对清朝没什么好感,所以在他的教导下,布尔尼也仇视清朝。

对于这些情况,康熙帝都是了解的。为了防止阿布奈惹是生非,清朝在1669年设计,将其骗到了北京,然后免去王爵,把他囚禁了起来。不过,康熙帝还是让表兄布尔尼承袭了察哈尔亲王的爵位。后来布尔尼来京探望父亲,被康熙帝严词拒绝。

布尔尼对此怀恨在心,他身负国仇家恨,至此决趁机反清,救出父亲,重建汗国。不过,布尔尼要造反的消息,很快就被康熙帝得知,他在1675年4月下旨,想用和平的手段,解决这场叛乱,但遭到布尔尼的拒绝。至此,康熙帝不得不组织军队,平定叛乱。

清朝当时的兵力确实不足,只派出了4000人的八旗军队,此外还向蒙古诸部征兵。为了弥补兵力不足,孝庄太皇太后推荐图海出任副将,图海建议征调八旗家奴,一下子就征募了数万人。那么主将是谁呢?根本不是什么周培公,而是多铎的孙子鄂札。

双方在达禄展开激战,结果布尔尼三战皆败,全军覆没,只率领三十余名骑兵逃命。布尔尼原打算投靠科尔沁和硕额驸沙津,结果却被沙津射死。康熙帝还下旨,将二姑父阿布奈绞死。至此这场布尔尼之乱只持续了一个月,就宣告失败。

为何康熙最后把李光地和周培公都发配到边疆任职呢?

我们都知道周培公和李光地是康熙身边的两大重臣,为大清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周培公一生鞠躬尽瘁,忠心耿耿,却也不图什么回报。

他曾率兵消灭察哈尔叛军,又劝降了王辅臣,很受朝廷的重用,可是后来朝中满清重臣因他是汉人身份,便渐渐排挤他,在他剪出吴三桂在的羽翼时,康熙论功行赏,本身打算给予周培公厚重的恩赐。

但周培公只提出要一个奖赏,就是为他的母亲请旌,所谓?请旌?就是只指为去世的长辈求得朝廷的封赏,康熙果然应允他的要求,给予他的母亲孙氏嘉封。

在满人的朝廷中,一向是排斥汉人的,即使汉人忠心为国。后来因为周培公的功劳和权力越来越大。遭到满人大臣妒忌,尤其是明珠和索额图更甚。于是大臣纷纷弹劾周培公。康熙为平衡各方面的关系,不得已把周培公发配到盛京当提督。后来因为受不了北方的恶劣天气,死在了任上。

李光地原是志在博学鸿儒、清高傲气、不愿入仕的书生,因上疏直言迁界禁海的弊端受到蓝齐格格的青睐和康熙的赏识。

康熙帝慧眼识英才,擢令 他与姚启圣、施琅共同料理平台事务。李光地置身其中,巧妙处理总督姚启圣与福建水师提督施琅之间的关系,并积极出谋划策,力助施琅完成平台大业。

李光地被升为京官后,深陷明珠与索额图党争的倾轧中,两派都想拉拢、利用他,他却谁也不敢得罪,两面讨好、左右逢迎,小心当差、谨慎为官,生怕既办不好差事, 又得罪了当朝两位重臣,从而给自己招致杀身之祸。

于是,他直言不讳的表示要?师从明相?,?学权谋之道、习人臣之术?,从此利用皇上的权势和明珠与索额 图之间的矛盾巧妙周旋。同时,康熙对明珠和索额图私结朋党、惑乱朝政的一些做法也渐渐不能容忍,也想利用李光地来牵制和打击明珠、索额图两党,于是君臣互 相依赖,某种程度上达到了一种默契。最终,李光地充当了扳倒明珠与索额图的侩子手,把当朝两个宰相从权势熏天的位子上送进了牢狱。

以前的李光地仗义执言、正直单纯、书生气十足,而最后的李光地则狡黠、圆滑、狠毒、卑鄙,许多时候还带有挟私报复、公报私仇的印迹,简直判若两人。

周培公被发配边疆任职的主要原因是:功高盖主,遭人妒忌,没有处理好人际关系。哪怕康熙在维护他,也得看满清百官的态度,平衡好各方面的关系。

李光地被发配边疆任职的主要原因是:用心险恶,狠毒卑鄙、携私报复。在者,李光地在朝廷中已无对手,康熙担心他成为第二个明珠或索额图,一家独大到无法控制。

重温《康熙王朝》,才懂明珠比索额图结局要好的真实隐情

经康熙同意,明珠大摆60岁寿辰宴,李光地特意为他送来了两份大礼,先是康熙御赐的“亮辅良弼”四字牌匾,再是李光地弹劾明珠“贪贿坏法,结党营私”的10条罪状,一喜一悲,成为明珠最难忘的生日,也成为明珠仕途末路的开始。

当夜,倾盆大雨,深知自身难保的明珠跪在雨中向康熙请罪,康熙不忍还是召见了并给了他一碗热姜茶驱寒,随即再无话就让明珠回家了。

对于明珠来说,他知道: 对于有些事,康熙越是骂你,你就越没事;康熙越是对你关爱有加,甚至一句责怪的话都没有,你就越危险。

随后,张廷玉奉旨查抄了明珠家,明珠也获罪下了狱,而当因勾结朱三太子、怂恿太子造反等罪名获罪入狱的索额图在路过明珠牢房门前时,明珠揶揄地说“索相,您里面请,里面宽敞,虱子多”,说完这句话,明珠兀自苦笑和心酸地蹲下了身,一代明相,上书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保,终生被囚监狱,再无出头之日。

明珠,从与伍次友同时段赶考的一介书生,到逐步成长为权倾一时的重臣与权臣,再到被抄家打入大牢的囚犯,是他的官海沉浮史,而有这样一段上可极人臣,下可堕监狱的极尽悬殊结局的人,也注定了明珠的不一般,而他,是姚启圣、索额图,甚至是康熙,乃至整个朝堂都公认的“万花筒”。

为什么明珠是“万花筒”?重温《康熙王朝》,才懂明珠身上隐藏着三种“能力”,的确配得上“万花筒”之名,而这些能力其实也暗藏了明珠比索额图结局要好的真相。

一个人会不会说话,不仅仅在于他说了什么话,更在于他懂得怎么去说,而一个“懂”字,就有你想不到的深意,明珠,深“懂”。

他的懂,在于三点。

一是态度。

明珠赶考时,在客栈门口遇见了同样赶考而饿晕的伍次友,他让客栈小二熬一锅粥并将伍次友抬了进去,在得知伍次友写了汉服九问和兰草八章时,他说:“学兄真是如雷贯耳,明珠一直以为那两部大作出自前朝老儒,没想到学兄尽如此年轻,佩服佩服,今日相见,明珠三生有幸啊”,又在伍次友告诉他鳌拜圈地名不聊生住不起客栈时,他说:“伍兄,抢占你田地的是满人,可他们都是满人的败类,在下也是满人,却想拜伍兄为良师益友,伍兄,若是不嫌弃在下的身份,请受一拜”,并将伍次友住客栈的花销划在了自己账上。

在遇见落魄的伍次友这件事上,暗藏明珠的三种情绪: 怜悯、佩服和愧疚 ,救了伍次友一命,还以有愧的心理让伍次友欣然接受了住客栈的人情,一切如此顺其自然,又如此精准巧妙。

后来,明珠位极人臣,奉康熙之命收复台湾,他联合郑经伯父郑泰起兵谋反反被郑经所抓,在黑蛟崖,明珠“我生为大清之臣,死为大清之鬼”拒不背叛大清。

为罚被抓之过,康熙降了他两级、罚了他一年俸禄、夺了他双眼花翎;为奖表忠心之功,康熙擢升他两级,赏三眼花翎,而明珠,被康熙责罚时,他“罪该万死”,一副卑微和小心翼翼之态,被康熙奖功时,他“皇上奖功罚过,恩威分明,奴才当竭尽绵薄以报皇恩”,一副恭维和感恩戴德之态,退下站起身来,他又立刻挺直了腰板,背着手,又是一代权臣,后60岁大寿当面请示康熙是否可以摆寿时,他亦是康熙面前卑躬屈膝,转过身又是一副背手姿态。

不管明珠身居何位,也不管对方身居何位,他都懂得于人面前都要放低姿态,以放低自己暗中抬高对方,既让自己达到目的,又让对方心甘情愿、心旷神怡,懂得先放低自己,才是说话的第一步。

二是立场。

在康熙平三潘和收复台湾的问题上,朝中就如何做进行了讨论,主要分为索额图和明珠为首的两方阵营。

针对三藩。 索额图建议招抚,准允吴三桂偏安一隅,但明珠却谏言撤藩:

针对台湾。 索额图以蛮荒、弹丸之地建议放弃台湾,但明珠却谏言不可弃:

不管明珠的建议是否行之有效,也不管他是否与索额图本就相对立的立场,但就一个臣民而言,为臣,他抓住了康熙平三番、收台湾和决心和一国之君的立场;为民,他做到了作为大清国一员该有的民族大义,而正确的立场,才是一个人说话的底气和根基。

三是语言。

明珠第一次去招抚台湾就被抓,后康熙与郑经就台湾问题坐上谈判席,郑经坚决反对派明珠,而康熙为扬大清国威不顾固执地派了明珠与郑经的使者冯锡范谈判。

冯锡范登岸后,明珠“ 这迁界禁海害得咱们台湾缺吃少喝,可在这儿呢有酒有肉有饷银,还有父母老婆,照这样下去,两年以后台湾水师就扎在这里算了……明珠对你充满同情呀,我们不光兵勇,连带队的都是台湾海将军霹雳施琅 ”;冯锡范一再讨价还价,最后冯锡范提出可剃发,但三年之后登岸,并且登岸后将沿海五府十三县拨给台湾做粮饷之地,明珠怒道“ 贪小必然失大,玩火必然自焚,在这么讨东讨西的,已经到手的东西也会全部丧失的” ;康熙下达最后旨意,明珠让冯锡范跪着听旨“恩旨到,你应该臣服了吧”,在念完康熙准备明年8月30日之前武力收回台湾时,明珠告诉冯锡范“ 皇上连你们的末日都告诉你们了,这可真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呀,阁下您呢还是赶快回去备战吧,顺便告诉郑经,把脖子洗干净,候着 ”。

从谈判之初的心里暗示,到中间的拒不退让,再到最后霸气的回怼,明珠彰显了一个谈判之臣该有的原则和强硬,每一句话都说到要点和底线之上,不得不服。

一个人会说话,以放低自己的姿态为始,守住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为本,表达得出自己的所想为终,明珠,真的懂。

所谓看得透,就是透过外在的显现,看到内里关键的能力。

明珠看得透人。

明珠看透了索额图,所以在索额图获罪入狱拒不认罪时,是明珠给了索额图最致命的一击,让索额图认了28条罪,而为官30年,明珠更看得透跟了一辈子的主子康熙。

平定三藩、收复台湾的朝政议事上,大多数持与索额图招抚、放弃的建议,只有明珠带头坚持平三潘、收台湾;周培公与图海带着3000家奴灭了察哈尔王,又劝降了手握重兵的吴三桂旧部王辅臣,在对阵吴三桂必胜的情况下,是明珠提醒康熙提防周培公手握30万重兵的周培公,一旨召回了周培公;康熙第一次北征葛尔丹,大阿哥急功近利进了葛尔丹埋伏被捕,后因蓝齐儿私自放跑才救回一命,是明珠让大阿哥在康熙面前撒谎以迷路来掩盖被俘的耻辱。

平三潘、收台湾,是康熙乃一国之君要做的事,明珠支持;周培公是汉臣,图海是满臣,功劳要算准,明珠提醒;被敌俘虏,本身就是耻辱,何况是大清皇子,明珠掩盖。明珠,他一直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站在康熙的角度,道出了康熙心底真实的所想、所愿,他太懂康熙了。

明珠看得透事。

康熙摆驾盛京的路上,明珠看出了康熙有心事,在大阿哥那里打听到皇上出发前跟皇子们吃了饭,还收到了魏东亭转奏的福建大捷,明珠以福建缺兵少将不可能奏捷,进而就想到是台湾郑经的水师骚扰内地;明珠和郑泰联合造郑经的反反被抓,得知造反消息的施琅驱船来驰援郑经,明珠急中生智说施琅是来剿灭郑经的;康熙第二次亲征葛尔丹时,粮草被烧,当李光地将一个窝头送到明珠手上时,明珠就告诉李光地军营有内奸。

得知福建被台湾水师骚扰,他告诉大阿哥在皇上问起前做好应答准备;被郑经所抓,在康熙责罚他时,他说只要海霹雳施琅不被郑经所用就是大清的福气,最后施琅归降大清;粮草被烧,证据指向索额图,康熙明以为是党争,暗地里却还是将获罪关在囚车的明珠请到了暖帐。

正因为看得透,所以明珠看透所有事后,就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可以做什么,来为自己争取当下最大的利益和以后最好的退路。

看得康熙这个人,让明珠知道什么不该做;看得透事,让明珠知道什么该做, 比起索额图凡事对着康熙的心思干,怂恿太子造反、联合朱三太子造反等不该做的做尽,明珠比索额图清醒得多。

明珠,是一个内心有情的人。

他对国,忠诚。 被郑经所抓,在黑胶崖,郑经“明珠你若投降,我免你一死”,而明珠回以“恶贼,你休想,我明珠生为大清之臣,死为大清之鬼,你砍吧”,也或许是郑经看到了他的忠心,并没有取他性命,后来因罪入狱后,他就着微弱的光和记忆,整理手中工部、上书房、吏部的差使,并告诉张廷玉“30年了,我天天都是万事缠身的人……我不是献媚,是闷得慌,当了一辈子的奴才,突然不当了,谁受得了呀”。

生命受到威胁时,依然不忘记作为大清子民该有的忠诚;身陷困境时,依然不忘记作为大清之臣该有的责任,而这种绝境和困境,才是对一个人心性考验最好的试金石,而我想说: 明珠虽“坏”,但对大清国,忠诚。

明珠对家人,有情。 惠妃是明珠的妹妹,在惠妃因康熙翻了她的牌却还是跑去容妃那里,儿子大阿哥受了使国的大礼因不是太子而被当众索要了回去的羞辱后,逐渐升起了本来就有的争储之心,而明珠告诉她不要在康熙面前提,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其他的事由他来做,而他也确实做到了。

手中有权时,康熙派大阿哥去福建收复收复台湾,因立功心切导致整个福建水师全军覆没,是明珠给当时的一把手福建总督萨木尔送了一把如意,让萨木尔担了所有的责任;大阿哥是唯一陪康熙前往盛京的阿哥,是明珠教诲让大阿哥在康熙面前要好好表现;第一次北征葛尔丹,大阿哥求功心切落入了葛尔丹的埋伏被俘,是明珠教大阿哥以迷了路在康熙面前搪塞….. 在其位,尽心尽力做好大阿哥最强的后盾和老师。

手中无权落魄时,明珠深感失宠和失势的危机摆了60岁寿辰宴,大阿哥来为他祝寿,他斥责大阿哥不该来;明珠雨中向康熙下跪谢罪,在得知康熙确实要收拾他,出来时他劝大阿哥与自己划清界限;康熙第二次亲征葛尔丹,为怕索额图暗害,康熙带上了明珠,大阿哥于心不忍给明珠送鹿肉时,明珠告诉大阿哥“凡事对你不利的事,都往舅舅身上推,舅舅那是死猪不怕开水烫”…… 不在其位,主动担下所有罪责,只为保大阿哥。

尤其是明珠雨中向康熙请罪时,天空下着大雨,明珠一直跪在雨中等康熙召见,不一会大阿哥来了,大阿哥就陪着明珠一起跪等,而后惠妃也来了,她伤心又心疼地为明珠和大阿哥撑着伞,这时候,我才明白什么叫一家人。

反看索额图,收养朱三太子之女红玉,并让红玉主动引诱太子胤礽;在康熙第一次亲征葛尔丹时,他放纵胤礽与红玉厮混不理朝政而不劝阻;康熙两次亲征葛尔丹,一次因康熙感染风寒,一次因粮草紧缺,索额图两次怂恿胤礽造反,作为太子胤礽外公的索额图,比不上大阿哥胤褆的舅舅明珠。

索额图是没有底线的为己私利;明珠是还有些底线的为谋私利,根源在于索额图心中无情,明珠尚有情,而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两人或许并不一样的结局。

看完《康熙王朝》,我深以为: 索额图不如父亲索尼,甚至比起同样是“坏人”和对手的明珠,也不及。

明珠,虽说他结党营私、贪赃枉法、打击汉臣、好大喜功等等,但在他身上,却隐藏着极会说话、看得透和重感情的能力和特质,而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他对康熙的忠心和对大清国的忠诚,这些,成就了明珠的万花筒之名,也暗自让10条罪状的明珠比28条罪责的索额图,结局要更有转圜的余地。

但明珠,终究还是没有过了自己这一关,败于己手。

在获罪入狱时,明珠对张廷玉说了这么一句话:

明珠有错,但明珠无罪。

或许,如此罢。

如果顺治帝不出家,康熙还能登上宝座么,原因何在

明朝末年,朝廷腐败不堪,崇祯帝废寝忘食,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摇摇欲坠的明王朝非一人之力能够力挽狂澜。位居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女真族壮大在皇太极的经营下,建国号为大清。公元1644年大清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攻占并定都北京。经过明末清初长期的的战火摧残,华夏大地已经破烂不堪,民不聊生,百里无鸡鸣,急需太平安宁。

顺治帝迁都北京后,祭告天地祖宗,表示他是全中国的君主后。 清廷下令停止一些 占时 野蛮政策,实行奖励农业垦荒、减免各类捐税的政策。并且正式开科取士,还追尊崇祯帝与明朝忠臣,这位清朝的入关生根打下群众基础。顺治十八年,天花疾病传入皇宫,当时医疗条件根本无法有效治疗这种疾病,顺治皇帝爱妃董鄂妃也因天花死去,顺治帝痛不欲生,因当时佛教盛行,加之僧人行森大师的多年影响,为寻找内心的慰藉顺治帝决意出家当和尚。在大清入关根基为稳危之际皇帝要撂挑子,当时国内各种 *** 清军和起义势力众多,经济匮乏,民不安定。这种情形直接危及到大清的存亡,作为顺治母亲的孝庄皇太后力挽狂澜。在孝庄太后的扶植下,1661年天花大病初愈、年仅八岁的爱新觉罗·玄烨登上了大清皇帝的龙座,称康熙皇帝。

康熙即位以后,于1667年和清朝重臣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成婚,在索尼的鼎力相助下,年仅14岁的康熙亲政,改归皇权,并智擒鳌拜等臣子,肃清政敌。三藩一直是清朝初期的重大威胁。吴三桂、尚可喜和耿忠明三藩拥兵自重,独霸一方。而吴三桂妄图将云贵划立为他的藩镇王国以便世袭云南。明朝后裔朱三太子也乘机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康熙从察哈尔调兵救急,不料察哈尔王趁势造反,率兵逼宫。宫内太监造反,宫廷大乱,康熙陷入绝境,五内俱焚,意欲退位。在孝庄太后的怒斥与激励下,康熙重振雄风,大胆起用以汉臣周培公为首的一批汉臣勇将授以重任。

在周培公的指挥下,清朝军队用很短的时间就消灭了察哈尔的叛军。康熙调西北的勤王大军赶到江汉组成牢固的防线,迫使吴三桂停止进军。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清军于湖南全歼吴三桂叛军主力,吴三桂死于衡阳。平定了三藩之后,台湾岛上,郑经割岛自立,不肯归降;北疆蒙古大草原上的噶尔丹也磨刀霍霍,立誓杀回北京。康熙为避免在战略上陷入两线作战、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忍痛将爱女蓝齐格格下嫁并安抚噶尔丹,暂缓西北局势。

台湾海战,起用姚启圣,又收降了台湾水师名将施琅。1683年施琅大军澎湖一役全歼台湾水师主力,一举收复了台湾诸岛。彭春率东北边防军取得了雅克萨大捷,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订定了中俄边境。台湾和东北的问题解决后,康熙率二十万大军御驾亲征噶尔丹。康熙亲征噶尔丹毙命。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葬于景陵,享年69岁。

当年顺治爱妃鄂贵妃病危,提出想要一个孩子,顺治就准备将玄烨过继 给她 。玄烨廷试表现优异,令顺治和行森惊叹不已,被奖,并可在龙椅上睡觉。不料,玄烨突生恶疾天花,加上鄂贵妃病势加重,顺治为鄂贵妃和玄烨病情所困,向佛之心日重,苏麻喇姑上山采集天花良药芨芨草,玄烨服用以后,病情开始好转。鄂贵妃终于病逝。

顺治皇帝决议出家,孝庄太后怒斥顺治,并向顺治跪下哀求,但顺治终无意皇位,孝庄太后决定用毒酒毒死顺治,顺治正欲喝下,被躲在门外偷听的玄烨冲进夺下。孝庄太后怕毒酒一事影响玄烨一生,将此事问玄烨,玄烨机灵作答,说出自己的想法,令孝庄太后非常欣慰。顺治有意禅位玄烨,问玄烨敢不敢做皇帝,玄烨态度坚决。顺治退位皈依遁入空门以后玄烨即位,是为康熙皇帝。

当年由于顺治皇上要出家当和尚,康熙帝早早登上皇位。如果不出家,等成年之后应该还是康熙登基,因为当时医疗水平低下,死于天花的人特别多,皇宫也有好多因天花丧命,其实顺治是出天花死的,后来清朝皇帝人选其中很重要一项就是出过天花。康熙之所以能即位一方面是年长,当时生还的皇子,只有一个年龄大于他,另一方面是因出过天花,只有玄烨得过天花,同时日常处理问题就会发现一个人的能力,后来康熙帝一生伟业,也证明其有能力,皇位继承人的能力是一个王朝昌盛的根本,因此即便不是顺治出家,为了大清王朝的稳定发展,也会是康熙帝继位。你觉得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87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